一季度吉祥坊体育 规上文化企业发展向好

时间:2021-05-14 08:30:14 来源:吉祥坊体育 统计局 点击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企业生产步入正轨,吉祥坊体育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呈现发展向好态势。一季度,渭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46.33%。

一、规上文化企业基本情况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截止3月底,全市89家规上文化企业,比上年同期净减少8家;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3%。

1、从产业类型看,一季度全市规上文化制造业22家,实现营业收入为7.99亿元,占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收入比重的74.46%,较上年同期增长57.61%;全市文化服务业38家,实现营业收入为0.91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比重的8.51%,较上年同期增长16.81%;全市文化批发和零售业29家,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比重的17.03%,较上年同期增长23.29%。由此可以看出,全市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文化产业收入的3/4左右,拉动全市文化产业收入增长39.83个百分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向好发展态势。

2、从九大类别看,一季度全市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8%;文化相关领域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59.51%。从文化核心领域看,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类别是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传播渠道,分别增长26.62%、26.54%,其次是文化投资运营和创意设计服务两大类企业,分别增长14.82%、5.17%,最后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下降3.20%。从文化相关领域看,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这两大类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文化相关领域收入比重的72.15%,两者收入分别增长56.64%、60.41%,拉动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收入增长38.80个百分点。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收入较小,仅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收入的1.05%,但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快,同比增速为307.24%。(见下图表)

3、从龙头企业贡献作用看,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文化企业有3家,分别是陕西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渭南高新区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收入比重的43.38%,同比增长61.46%,对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2.22%,拉动全市文化产业收入增长24.19个百分点。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根据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看,由于上年疫情影响及部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全市文化企业数量减少,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均衡。

1、文化服务业企业数量减少较多。截止3月底,全市文化服务企业38家,占全市文化企业个数的42.70%,比上年同期减少7家。由于全市文化服务业主要以景区管理、电影放映、演艺等传统业态为主,类型单一,受疫情影响较大,整体恢复较慢。全市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为0.91亿元,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6.81%。

2、全市文化企业整体规模偏小。截止3月底,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仅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数的3.37%,且都是文化制造企业。“小、散、弱”一直是渭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缺乏核心文化企业,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名企”“名牌”“名品”。在现有的文化产业领域中,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不足,限制了渭南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3、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从文化产业企业数来看,潼关县14家,占全市文化企业总数的15.73%,其次为临渭区、蒲城县,分别占全市14.61%、11.24%,韩城市和大荔县文化企业数相等(均为8家企业),占全市8.99%,华县文化企业数最少,仅有2家,占全市2.25%。从营业收入来看,排前三位为高新区、蒲城县、大荔县,分别为3.79亿元、2.37亿元、1.2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的35.30%、22.06%、11.50%,且为全市收入过亿元的文化产业大县。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最少的是华州区和白水县,两县合计收入为0.16亿元,仅占全市比重的1.46%。从增速来看,十三个县(市、区)呈“八增五降”,八增为潼关县、华州区、高新区、大荔县、蒲城县、韩城市、富平县、经开区,分别增长为100.70%、83.09%、69.10%、61.63%、58.72%、45.64%、38.51%、31.75%;五降为白水县、合阳县、临渭区、澄城县、华阴市,分别下降3.26%、7.97%、10.41%、24.70%、66.59%。

三、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国内疫情不断好转,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文化消费完全恢复尚需时日,文化产业发展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应当直面困境,做好中长期发展统筹规划,在疫情防控前提下促进文化产业正常运营。

1、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产业规模。今年一季度我市规上文化企业比上年同期还少8家,因此在抓好现有规上文化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未过规模标准的文化企业。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双效统一和激励考核制度,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网络”、“文化+数字”、“文化+金融”等,以此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三是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技术全方面的指导,帮助小微企业迅速成长。

2、企业进一步优化文化产品,多方寻求自身突破。针对文化消费活力不足的现状,要下大气力引领文化消费,设计更加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在产业恢复周期较长、远程旅游受限的情况下,开展周边游、近程游等,稳定客源,保证收入持续增长。文化企业积极采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同时激发企业与文化工作人员活力,不断加强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的功能,开发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文化产品。

3、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规划。各级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要结合全市及各县(市、区)文化产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各行业部门根据行业的文化现状,研究制定本行业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县域特色,通过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相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风情文化”等引领,挖掘渭南故事、讲好渭南故事、延长服务体验时间,展示良好的渭南形象,打造有影响和富有各县(市、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具有独特魅力新渭南,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责任编辑:梁勇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