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

时间:2016-01-19 14:48:42 来源:吉祥坊体育 统计局 点击量:

“十二五”以来,我市工业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龙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实施循环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成效。但在近两年,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工业出现市场需求不足、增速放缓、效益下滑、投资减少、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等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继续抓好结构调整这个龙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工业发展的现状、地位、特征及对经济的影响

“十二五”以来,在“工业强市,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实施后,我市工业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经济发展中仍处主导地位,成为决定全市经济的主导行业。

(一)发展现状

工业企业数量增加,户均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户,较2011年增加108户,户均产值4.35亿元,较2011年扩大了0.37亿元。按产值规模分,2014年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50-100亿元企业2户,20-50亿元企业18户,10-20亿元企业12户,1-10亿元企业169户,亿元以上企业数占全部企业的45.11%。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格局已经确立。经过多年的发展,渭南工业已经形成了能源工业、化工工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冶金工业八大行业工业体系和“南有色,北能源,中部加工和装备制造”的发展格局。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有色冶金工业占34.73%,能源工业占30.15%,这两大行业合计占64.88%,成为影响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柱行业。食品工业占9.66%,其他5个行业占比较小,合计占20.01%。

产品产量总体平稳,个别产品增减明显。在全市重点监测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2014年与2011年比,增长的有19种,下降的有11种。其中农用化肥、洗煤、水泥、焦炭、发电量、黄金、钢材分别增长131.86%、90.66%、64.38%、48.36%、21.18%、19.02%、8.92%,机制纸及纸板、生铁、原煤、硫酸分别下降45.11%、10.66%、7.85%、5.28%。

工业园区健康发展,聚集效应比较明显。按照“大项目引领、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思路,2014年底全市已形成了13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和3个工业集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

(二)主导地位

“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渭南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显著。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2%,2010年达到42.4%,上升了5.2个百分点;2014年占比达47.6%,分别较2004年和2010年上升了10.4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三)发展特征

工业化中期特征明显。2014年我市人均GDP达到4456美元;三次产业中一产占14.2%,工业占47.6%,服务业占31.4%;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42.73%。对照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标准(见下表),我市经济发展工业化中期特征明显,正处于工业化

钱纳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标志值

基本指标

前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人均GDP(2011年美元)

600-1200

1200-2400

2400-4800

4800-9000

9000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

农业〉工业

农业>20%,且农业<工业

农业<20%,工业>服务业

农业<10%,工业>服务业

农业<10%,工业<服务业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

60%以上

45%-60%

30%-45%

10%-30%

10%以下

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工业将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机遇期。

科技活动不断活跃。2011-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人员增加了4758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了44.32%,科技项目数增加了335个,企业办科技机构增加了48个,专利申请数增加了433个,发明专利增加了286个,科技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1.19%,较2011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科技活动得到长足发展,增强了发展的软实力。

新兴产业已经起步。新兴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和增材制造(3D打印)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体系,培育出陕西拓日新能源、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等一批骨干企业,蒲城装机10兆瓦光伏示范项目、中节能大荔20兆瓦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已建设完成,并已全部投运。渭南城区热电联产、富平热电联产、LNG液化项目、大荔同济光伏项目、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布局建设。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轻重矛盾依然突出。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来看,2011—2014年重工业产值占比分别为84.60%,85.61%,87.33%,83.93%,占比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工业产值前30户企业中,重工业企业27户,产值占到96.9%;在八大工业行业中,5个行业为重工业,且占比较高。

经济效益大幅下滑。2010-2014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1.8%、21.3%、21.2%、15.6%、12.2%,增速逐年放缓。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应交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为89.31亿元,较2011年减少9.71亿元,下降9.81%;利润总额49.27亿元,减少28.95亿元,下降了37.01%;成本费用利润率3.10%,下降了3.08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工业投资占比下降。2011-2014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4.31%、43.33%、35.31%、27.22%,占比逐年下降。从2012年开始,工业投资的主体格局发生变化,工业投资占比低于三产投资6.0个百分点,2013-2014年差距进一步拉大,分别低于三产投资22.38个百分点和33.3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一是数量较少,2014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28家,占全省的1.91%,而宝鸡、咸阳已达到100家左右;二是比较分散,28家企业分布在7个县市区;三是规模较小,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1.07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户均0.75亿元;四是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团队创新能力不强;五是利税贡献份额偏小,2014年实现利税2.65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

主要产品价格下降。2011年以来,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一路下跌,原煤由2011年的353元/吨下降到2014年的226元/吨,降低了35.98%;洗精煤由1344元/吨下降到593元/吨,降低了55.87%;焦炭由1551元/吨下降到754元/吨,降低了51.38%;焙烧钼精矿由80410元/吨下降到59295元/吨,降低了26.26%;钼铁由113480元/吨下降到73723元/吨,降低了35.03%;黄金由284500元/千克下降到234194元/千克,下降了17.68%;螺纹钢由3355元/吨下跌到2549元/吨,下降了24.02%。价格下降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经营成果直接受损。

园区建设不尽如意。一是空间布局不合理。如经开区园区空间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各种行业的企业交错分布;蒲城工业园区中,农药厂周边是饲料厂;高新区园区内企业较为分散,渭河煤化工公司等化工厂周边有大片的居住区。二是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缺少污水处理设施,排污未实现集中处理;少部分园区水电气等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低且费用较高。

三、“十三五”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向

结合吉祥坊体育 工业发展目标,在未来一段时期工业转型的方向上,要分清层次,既突出重点,又不失全面性和完整性,有主有次,层级分明。

集中力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吉祥坊体育 要依托交通和西安的技术人才优势,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聚集,加强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强化人才支撑。壮大技术能力,加强与省内外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力量对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提升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延伸产业链,扶持大批中小型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主要发展以通用航空产业为核心的航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重视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强化资源勘探和采掘,加强有色冶金、能源、化学工业的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工业实施补链、建链、强链完善产业链,纵向扩展产品线,增加发展工业产品领域,发展几个有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的工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沿价值链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高端方向延伸,全面提升传统工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主要应抓好有色冶金、能源工业、装备制造、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和纺织服装等六大传统工业。

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物品流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四、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举措

工业转型升级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企业内部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三是企业终端产品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一)优化产业布局,引领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1、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分类推进、整体跨越”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承载,充分挖掘各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工业基础好,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县市区,加强其经济辐射能力,形成与其它县市区的产业合作;对于有一定工业基础,有望做大做强的县市区,要高起点谋划,统筹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步伐;对于具备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优势的县市区,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对于工业基础薄弱,处于起步阶段的县市区,要突出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实现突破。

2、确定行业发展模式,分类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产业。装备制造业是未来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应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化工行业具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向精细化工发展的潜力,应加快推进煤炭深度转化,鼓励行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食品行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小,可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做精做优细分领域,重点发展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精品粮油、果品、乳制品等。二是稳步发展有色、冶金、能源工业。“十三五”期间,重点是对这三个行业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培养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等新兴产业。

3、加快重点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主要发展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制造业、精细化工业、新材料生产等工业,重点打造3D打印创新智造产业园。渭南经开区应重点发展食品深加工、商贸物流产业,建设食品加工产业园、综合性物流园、电器产业园、汽贸产业园。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应建设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韩城、澄城工业园应建设以精细煤化工、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等为主的工业发达的西北地区能源重工业生态工业园。富平庄里工业园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型建材加工产业。华县工业园应做大做强钼深加工、精细煤化工支柱产业。医药综合工业园应以华阴嘉诺医药工业园区和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医药工业园为依托,以利君制药、容厦药业、雄风药业、今安健康等医药制造企业为核心,建设药品制剂、原料、器械、包装一体化的医药综合工业园。

4、重点建设“五群”“三带”,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五群”:一是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以渭北韩城、澄城、合阳、白水、蒲城五县市为主,包括蒲城煤化工园、华县煤化工业园、韩城龙门工业园、澄城工业园、合阳县工业集中区的甘井煤化工园,发展化工产业集群,限制其它县市发展酸碱类基础化工项目。二是食品产业集群。沿西禹高速布局,在大荔、白水、蒲城、合阳、经开区、韩城等县市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包括高新区工程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三大基地;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的通用飞机孵化园;富平县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韩城铸造和装备产业园。四是新能源产业集群。包括澄城、大荔、蒲城、白水的太阳能;潼关、大荔、合阳等县市的风能和韩城的煤层气。五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临渭、华阴、华县等县市区。

“三带”:一是渭北能源重化工产业带,重点推动煤炭的高效利用,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二是陇海沿线现代产业发展带,构建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经济大走廊;三是西禹高速沿线特色经济发展带,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通用航空、冶金建材、现代农业等产业聚集区。

(二)开启“智能制造”,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打造高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吉祥坊体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合吉祥坊体育 内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发中心等各方优势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公共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大型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在吉祥坊体育 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提高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研发效率,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2、加快制造业智能化

明确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一是支持企业发展智能化装备和产品。推动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二是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率先进行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建设。支持企业在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实现智能管控。三是支持企业加快开展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融资租赁、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形成“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推进制造业绿色改造。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以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有色冶金、能源、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一是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大力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二是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废水循环回用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实施一批示范工程。三是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路径,重点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三)坚持内联外引,促进终端产品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招大引强与内部培育齐头并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继续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引进一批产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凝聚力和竞争力,达到引领产业发展和产业化效应的目的。同时,鼓励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攻克领域内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水平,提高创新绩效,从而通过技术外溢形成本地的骨干企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企业。在资金、政策、市场、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本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尽量为其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帮助其成长。同时,鼓励创业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孵化器、创业中心等功能,形成融资、培训、管理及科技服务业等完整的服务体系。

坚持扶大扶强和育小扶优并举。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在装备制造、化工、食品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在3D打印、印刷机械、精细化工等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企业。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

全面创新驱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助推工业产品向价值高端延伸。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实现工业生产从资源上游向下游延伸、从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延伸、从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

责任编辑:梁勇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渭南战略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