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增长动力转换分析

时间:2016-09-13 17:32:17 来源:吉祥坊体育 统计局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时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表面上看,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而从本质上看,则体现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因此,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前研究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为“十三五”时期,加快实现渭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实现追赶超越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渭南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十一年来,全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总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全市经济进入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69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五位,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3.2%,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近十一年来,渭南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281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1469亿元,十一年间经济总量实现“翻两番”,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53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214亿元,可比价年均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20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737亿元,年均增长15.7%,第三产业由2004年的108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518亿元,年均增长12.1%,第二产业年均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三

表1: 2004和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04年

2015较2004年

增(+)减(-)变化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4.6

18.9

-4.3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0.2

42.7

7.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5.2

38.4

-3.2

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18.9:42.7:38.4 调整优化为2015年的 14.6:50.2:35.2,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4.3、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二)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果菜畜较快发展。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200万吨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果菜畜,不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白水的苹果、韩城的花椒、华县、大荔的大棚蔬菜、澄城的生猪、富平的奶山羊等在全国、全省富有盛名。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8亿元,与2004

年相比,可比价年均增长6.8%。从农业内部看,2015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之比为71.9:1.7:20.8:1.2:4.4,与2004年相比,牧业和服务业分别提高1.3、2.3个百分点,林业下降3.7个百分点,农业、渔业占比持平。2015年水果产量311万吨,水果产值141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34.4%,较2004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蔬菜产量253

表2: 2004和2015年农业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04年

2015较2004年

增(+)减(-)变化

农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

71.9

71.9

0

其中:水果产值占比

%

34.4

15.8

18.6

蔬菜产值占比

%

14.4

6.8

7.6

林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

1.7

5.4

-3.7

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

20.8

19.5

1.3

渔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

1.2

1.2

0

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总产值比重

%

4.4

2.0

2.4

万吨,蔬菜产值达57.4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14.4%,较2004年提高7.6个百分点;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万吨、11万吨、40万吨,牧业畜业产值达83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20.8%,较2004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工业总量持续扩张,形成六大主导行业。在“工业强市”战略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在结构战略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和有色冶金等六大主导行业为主、“重化工”特征明显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工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04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627亿元,年均增长16.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37.2%提高到2015年的42.7%,上升了5.0个百分点,工业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表3: 2004和2015年六大主导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04年

2015较2004年

增(+)减(-)变化

能源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29.0

34.4

-2.9

化工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9.4

9.5

-1.8

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6.4

5.5

0.3

食品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10.0

9.2

1.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工业比重

%

5.9

2.4

3.4

有色冶金工业占总产值比重

%

36.1

35.4

0.8

2015年工业总产值中,能源工业占29%,化工工业占9.4%,装备制造工业占6.4%,食品工业占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5.9%,有色冶金工业占36.1%。有色冶金和能源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5%左右,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行业。以3D打印等高新技术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兴起,传统优势行业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工业通过重组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向好。

建筑业发展向好,经济地位逐步提升。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随着渭南投资规模的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动建筑业较快发展。建筑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5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110亿元,年均增长15.2%,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上升,由2004年的5.5%上升为2015年的7.5%,提高了2个百分点。

(四)第三产业竞相发展,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08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518亿元,年均增长12.1%。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六个主要行业占比呈“三升三降”态势,三个上升的行业分别是:①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比由2004年的16.5%提高到2015年的19.6%,上升了3.1个百分点;②住宿和餐饮业占比由2004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7.0%,上升3.6个百分点;③金融业占比由2004年的6.3%提高到2015年的11.7%,上升5.4个百分点;三个下降的行业分别是: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比由2004年的24.1%下降到2015年的12.6%,下降11.5个百分点;②房地产业占比由2004年的10.1%下降到2015年的9.7%,下降0.4个百分点;③其他服务业占比由2004年的39.6%下降到2015年的39.4%,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激发出新活力,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物流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商等新业态正在兴起和迅猛发展。

表4: 2004和2015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04年

2015较2004年

增(+)减(-)变化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三产比重

%

12.6

24.1

-11.5

批发和零售业占三产比重

%

19.6

16.5

3.1

住宿和餐饮业占三产比重

%

7.0

3.4

3.6

金融业占三产比重

%

11.7

6.3

5.4

房地产业占三产比重

%

9.7

10.1

-0.4

其他服务业占三产比重

%

39.4

39.6

-0.2

(五)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改善,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2015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78亿元,与2004年相比,年均增长34%。

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第一产业投资额由2004年的 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1亿元,年均增长43.2%,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2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由2004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10.7%,上升5.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注重结构优化。全市第二产业投资额由2004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81亿元,年均增长23.7%,二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58.5下降到2015年的24.3%,下降34.2个百分点。一是能源工业投资居工业投资首位。2015年能源工业投资完成13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8.3%;二是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量猛增。2015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完成86亿元,较2004年年均增长54.4%,高于工业投资增速30.1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17.5%,较2004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三是传统工业投资持续增长。2015年化学工业投资8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16.9%,与2004年相比,年均增长37.6%;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加工投资5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11.8%,年均增长26.2%;食品工业投资50亿元,年均增长45.6%,占工业投资的 1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33亿元,年均增长30.3%,占工业投资的6.7%。

表5: 2004和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变化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5年

2004年

2015较2004

年增(+)减(-)变化

第一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

%

10.7

5.2

5.5

第二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

%

24.3

58.5

-34.2

其中,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

%

24.9

58.4

-33.5

1、能源工业占工业投资比重

%

28.3

65

36.7

2、化学工业占工业投资比重

%

16.9

5.4

11.5

3、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投资比重

%

17.5

1.6

15.9

4、有色冶金工业占工业投资比重

%

11.8

9.8

2.0

5、非金属矿物制品占工业投资比重

%

6.7

3.9

2.8

6、食品工业占工业投资比重

%

10.2

1.7

8.5

第三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

%

65

36.4

28.6

其中:1、基础设施投资

%

38.3

60.1

-21.8

2、社会事业投资

%

17.1

18.2

-1.1

3、房地产投资

%

27.0

14.2

12.8

第三产业转为投资的主体。全市第三产业投资额由2004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6亿元,年均增长41.3%,投资占比由2004年的36.4%提高到65%,上升28.6个百分点。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加大。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93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38.3%,较2004年年均增长35.8%。二是社会事业投资力度加大。2015完成投资220亿元,较2004年年均增长40.7%,占三产投资的17.1%。三是房地产业投资迅猛增长。2015年房地产业投资完成348亿元,较2004年年均增长50%,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14.2提高到2015年的27%,上升了12.8个百分点。

二、当前渭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低,仍是一、二产业以原材料生产和以资源类粗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农业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工业结构资源类行业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渭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呈“一高两低”现象。尽管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有较大改善,但渭南农业大市、工业弱市、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占比高,第二、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呈“一高两低”的产业结构格局。2015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6:50.2:35.2,一产占比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低于全省1.3、4.5个百分点,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

(二)一产内部农业占比过高,畜牧业占比相对偏低。从农业内部看,农林牧渔业发展不很均衡,2015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71.9%,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农业总量大,但农业的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缓慢。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0.8%,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

(三)工业内部“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结构矛盾突出,能耗高。渭南工业结构以“能源、化工和有色冶金”等重工业为主,2015年重工业产值占比高达86.9%,其中,能源工业占比为29%,有色冶金工业占比36.1%,化工工业占9.4%,这三大主要行业占工业产值的74.5%,成为全市工业的“龙头”。2014年经济下行以来,能源、化工、有色价格下跌,工业经济增长缓慢,对全市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轻工业占比仅13.1%,“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的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318吨标准煤,能耗水平仅次于榆林,在全省居第二位,高于全省0.633吨标准煤。

(四)资质以上建筑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力。一是建筑企业数量少,资质低。2015年渭南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仅有125个,其中,一级资质等级企业仅10个。二是建筑企业规模小。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平均产值为20663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64万元。由于建筑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重大项目多由外地建筑企业承担,建筑业务呈明显的“输出型”状态。三是建筑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力。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2.6%,批发和零售业占19.6%,住宿和餐饮业占7.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及其以外的非营利性社会吉祥坊手机 业占29.1%,四项合计占到第三产业的68.3%,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金融保险仅占11.7%,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占3.8%,租赁、商务和居民文化娱乐体育服务业占4.4%。

(六)技术改造投资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整体效益偏低。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总量仅为121亿元,占投资的6.1%,增速为-15.4%,这与当前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从投资效益(GDP/全社会投资)看,2015年渭南投资效益为0.704,陕西省为0.901,全国为1.204,渭南投资效益明显低于全省、全国,呈现“高投资低产出”状况。

三、加快渭南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思路和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的重要时期,我市要积极落实好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下大功夫去产能,稳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改造传统工业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全市经济持续

较快发展。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品牌化、标准化农业。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品牌化、标准化上下功夫,重点要发展果菜特色农业和畜牧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农产品品种结构,同时要扶持一批果品、肉制品加工骨干企业,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关键。“十三五”时期,我市要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核心,从五个方面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一是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依托渭南煤炭、有色等资源优势,实现煤转电战略,发展加工制造业,由粗加工转化为精加工,延伸传统产业链条。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引进高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装备制造业;依托生物工程技术,以创新药物研发为龙头,做大以绿色农药、现代医药为主导的生物制药产业。三是加快发展轻工业。渭南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轻工业,走精加工工业道路,创名牌产品,做大规模。四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科研成果的引进转化。充分利用陕西科技、教育大省的优势,把人才创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渭南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大力培养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五是积极实施“双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解决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技术缺等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建筑业,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出台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培育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能承揽大工程和专业性工程的大企业,降低建筑业对外输出的工程量,提高我市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建筑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第三产业总量。在工业转型时期,要保持我市经济稳定持续增长,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补短板,发挥第三产的“稳增器”作用。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信息化为先导,改造传统的物流方式和流程设计,发展渭南区域性物流服务中心。二是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培育金融市场服务主体,发展中小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三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开发新兴业务和服务品种。四是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提供服务,如咨询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等行业。五是继续发展商贸服务业。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和农村商业网点,继续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六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依托渭南旅游、文化资源,突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这个大品牌,打造自然生态山水游、历史文化人文游、革命教育红色游、温泉度假休闲游四张名片,重点实施好华山、洽川、少华山、韩城旅游景区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旅游宣传和推介力度,搞好旅游服务活动。

(五)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依靠优化投资结构来引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一是巩固稳定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农业科技投资。二是继续保持工业投资的强劲势头。主要加大装备制造、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投资,引导资本优先向新兴产业积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同时,避免单纯的规模扩张和重复建设;鼓励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三是加大对服务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刘春侠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渭南发展现状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