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服务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时间:2016-10-31 17:10:06 来源:吉祥坊体育 统计局 点击量: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也是未来促进各个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之一,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新常态下,如何将服务业培育成渭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业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服务业占比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三次产业结构是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生变化,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5149元逐年增加到2015年的26729元,年均增长12.2%;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77.9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18.79亿元,增加了240.86亿元,年均增长10%;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4.7%提高到2015年的36.3%,提高了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仅低于西安、铜川和汉中,居全省第四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10年的27.8%提高到2015年的35.5%,提高了7.7个百分点。

2、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从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情况来看,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4.43万人,其中第三产业42.80万人,占57.5%,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4.63万人,占比提高4.2个百分点。2015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45.74万人,其中第三产业26.58万人,占58.1%,从业人员较2010年增加4.74万人,占比基本持平。很明显,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最多,占比超过50%,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3、传统服务业发展平稳,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4%,住宿餐饮业增长8.1%,批发零售业增长12.3%;兼有传统与现代特色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长13.2%;赋于高科技和新理念、彰显现代特色的金融业增长14.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6.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9.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9.9%。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当今世界,国民经济的构成是服务业为主,超过60%;工业其次,约占30%;农业最小,不到10%。我市服务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总量偏小,占比较低,增长较慢,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吸纳就业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服务业总量偏小,占生产总值比重偏低。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18.79亿元,总量仅占全省的7.1%,同期生产总值为全省的7.9%,一产增加值为全省的13.4%,二产增加值为全省的7.7%,工业增加值为全省的8.0%。全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19403元,人均超亿元的有7个地市,亿元以下的仅有3个,渭南9694元,仅高于安康和商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3%,较全省低4.4个百分点,低于二产12.5个百分点,低于工业4.8个百分点。

2、服务业增长较慢,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弱。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较2010年增加628.99亿元,其中,一产增加84.98亿元,占生产总值增加量的13.5%,二产增加303.15亿元,占48.2%,三产增加240.86亿元,占38.3%,二产增加量远大于三产。“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0%,三产年均增速较生产总值低2.1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较全省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全省有5个地市超过10%,渭南居第六。服务业的低速增长导致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2015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低于二产21.4个百分点,低于工业11.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1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二产低1.8个百分点,较工业低1.0个百分点,较全省低0.8个百分点,拉动力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

3、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不大,吸纳就业的作用发挥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在70%以上,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80%。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远远超过第一、二产业,占86%,但就业人数仅占57.5%,第二产业单位数占14%,就业人数占42.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平均从业规模仅21人,第一、二产业分别为54人、94人。2015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中,第三产业单位数占87.7%,从业人员仅占58.1%,第二产业单位数占10.5%,从业人员占40.7%,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就业规模分别为59人、342人、59人。第三产业就业规模明显不如第二产业,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4、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小。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1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6%,批发零售业97.44亿元,占18.8%,住宿餐饮业36.21亿元,占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70.44亿元,占13.6%,四项合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0%,虽较2010年下降6.8个百分点,但仍超过50%。现代服务业中,除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9%、房地产业占10.3%外,其余四项占比均不足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2.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0.6%,四项合计不足10%。

三、产生问题和差距的原因分析

我市服务业存在问题和差距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足。消费作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的增加和结构的升级,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我市受多种因素影响,消费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有: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低。2015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8元,同比增长9.7%,绝对量居全省第七位,仅高于汉中、安康、商洛,增速居第八位,仅高于西安和铜川,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二是城镇化水平低。2015年,我市城镇化率41.84%,较全省平均水平低12.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九位,仅高于商洛(41.43%),而城镇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015年居民消费支出中,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城镇是农村的2.5倍,交通通信支出城镇是农村的2.9倍,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城镇是农村的1.9倍,医疗保健支出城镇是农村的2倍,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城镇是农村的3.6倍。低城镇化率使服务性消费需求偏低。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2015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为13.9%,较全省低0.5个百分点,2015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4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15.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6.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5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0.7万人。不论是与全市556.72万的户籍人口相比,还是与535.99万的常住人口相比,距全员参保都有不小的差距。由于民生基本保障不健全,消费者不得不“居安思危”,压减当期消费,增加储蓄。加之目前的教育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百姓有钱不敢消费,要攒钱买房子、养老医疗、供孩子上学,影响了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内需不足。四是消费外流严重。我市各大超市销售的商品外地产品较多,本市产品较少,同时,我市距西安较近,消费需求外流现象严重,加之电商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对我市零售业带来较大冲击。2015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省有6个地市超过亿元,渭南仅9404元,仅高于汉中、安康和商洛,分别较宝鸡、咸阳低6903元和2713元,当地消费需求明显不及宝鸡和咸阳。五是消费结构升级缓慢。从消费需求变化看,我市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2010—2015年,城镇居民“衣、食、住”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由55%提高至61.4%,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则由 45%降至38.6%。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由58.9%提高到62.1%,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由41.1%下降到37.9%。

2、工业的绝对地位挤占了服务业占比空间。在一产占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二产和三产占比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我市虽是农业大市,但工业基数大,工业总量占绝对优势,近年来工业增速虽大幅下滑,但工业仍占居重要地位,挤占了三产的占比空间。2010-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下降,由21.8%下降到8.0%,工业占比由2010年的42.4%上升到2012年的51.2%,之后开始下降,2015年下降为41.1%,仍高于服务业4.8个百分点。工业的高占比挤占了服务业的占比空间。

2010-2015年全市工业、服务业
增加值增长速度及占生产总值比重(%)

年 份

工业

服务业

增速

占比

增速

占比

2010

21.8

42.4

10.6

34.7

2011

21.3

46.3

10.9

31.4

2012

21.2

51.2

10.3

32.4

2013

15.6

47.1

9.5

31.6

2014

12.2

45.8

9.7

32.7

2015

8.0

41.1

9.5

36.3

3、服务业内部投资结构不优。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5.97亿元,增长19.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5.0%,较2010年提高了23.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18.9%,提高3.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占14.6%,提高4.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中,房地产投资占17.6%,提高9.8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2.0%,提高0.8个百分点。可见,服务业投资除房地产外,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行业,房地产外的其它新兴服务业投资占比及占比提高幅度均很小。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导致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制约了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全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

行业名称

2015年

2010年

2015年较2010年增减

批发和零售业

3.6

2.2

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6

3.2

2.4

住宿和餐饮业

1.8

0.7

1.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4

0.7

-0.3

金融业

0.1

0.0

0.1

房地产业

17.6

7.8

9.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5

0.3

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9

15.5

3.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0

0.2

0.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6

3.9

-0.3

4、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我市经济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一、二、三产业间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服务业网点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发展层次偏低,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辐射力不强,整体竞争力偏低。2015年底,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567户,房地产开发企业135户,重点服务业企业117户,分别较宝鸡少129户、67户、61户,较咸阳少102户、21户、84户,分别占全省的10.3%、6.5%、5.2%,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占比均不足10%。

2015年渭南服务业企业数与全省、宝鸡、咸阳对比

单位:个、%

地 市

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

房地产开发业

重点服务业

单位数

占比

单位数

占比

单位数

占比

全 省

5508

100.0

2070

100.0

2251

100.0

宝鸡市

696

12.6

202

9.8

178

7.9

咸阳市

669

12.1

156

7.5

201

8.9

吉祥坊体育

567

10.3

135

6.5

117

5.2

5、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大于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该达到65.8%以上。我市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2010年突破2000美元,达到2238美元,2010年我市城镇化率仅31.58%,较65.8%低34个多百分点,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4291美元,城镇化率41.84%,较65.8%低近24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有研究显示,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占比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而我市这一系数很低,难以反映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010-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了8.2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同期我市城镇化率和服务业占比分别提高了10.26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很显然,我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服务业发展空间和动力探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充分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和结构等等,都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提供了源动力。

1、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这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为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拓宽了空间。

2、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来自服务业的有效支持。如果服务业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那势必成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瓶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经济增长对信息、物流、技术、金融等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这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3、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从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看,第一产业为城镇化提供原始积累,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直接高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中期,第三产业协助工业一同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则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根据钱纳里理论,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三项指标均符合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符合工业化初期阶段,因此必须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初期城镇化的动力是工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因其具有工业所不及的资源消耗少、污染小、产出率高等优点,将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城镇化的产业基础,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源泉和后续动力。

4、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需要。当前,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稳增长、扩就业成为当务之急。 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就业弹性大,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吸纳劳动力潜力巨大。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可见,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天然“蓄水池”。据富拉斯蒂埃预测,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最多可吸纳85%左右的劳动力,按此标准,我市服务业吸纳就业还有很大的空间,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5、消费能力提升是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服务业连接生产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业生产过程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或消费者对服务商品的购买能力,既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动力。

6、各级政策支持是服务业发展的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4次提及“服务业”一词。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务院2007年3月19日以国发〔2007〕7号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陕西省2010年出台了《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吉祥坊体育 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5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实施方案》等,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力支持。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纵观全球,服务业的增长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仍呈“二、三、一”格局,距服务业占居首位的 “三、二、一”格局还有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我们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服务业。

1、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发展服务业的载体和依托。要把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进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 通过人口集聚,产生对商贸、餐饮、教育、房地产、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公共基础设施等生活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聚集,产生对通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金融、保险、财会、法律、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大量需求,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2、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潜力所在,而消费需求中以居民消费为主。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带动消费,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地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二是完善吉祥坊手机 体系。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吉祥坊手机 投入和建设,完善吉祥坊手机 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程度,逐步弱化居民的储蓄动机,以增加消费。三是积极开发新的消费产品。狠抓技术创新,重视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创新产品供给,积极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四是着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健全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消费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发展,提高流通效率。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增强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3、推进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初级阶段是以量的增长为主,一旦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进入发展阶段,就以质为主,以质取胜,进入成熟阶段,将充分体现出渗透与融合的特征。因此,要加快相关服务业向一、二产业的生产前期研究、生产中期设计和生产后期的信息反馈过程的全方位渗透,加大金融、法律、管理、培训、研发、设计、客户服务、技术创新、贮存、运输、批发、广告等服务在一、二产业中的比重和作用,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城镇化融合协调发展,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比重提高,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围绕结构优化,积极整合现有网点资源,对传统商业进行改造、重组和提升。同时,引导银行向有市场、有效益的服务业项目和企业发放贷款,积极支持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软件业、旅游、中介服务、物流等行业投资,加快吸引研发设计、文化传媒、网络信息等创意企业,增强投资的集聚效应。建立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大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信息化为先导,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三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建设渭南“智慧城市”,促进“互联网+”业务在政务、教育、旅游、医疗、交通、金融、民生等领域的深入开展和推广应用。农业、果业、商务等部门要制定电商发展规划,建立电商交易平台,促进电商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深挖渭南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内涵,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以华山、少华山、洽川湿地、富平陶艺、韩城古城、蒲城桥陵等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完善休闲度假、地方小吃、特色购物、民俗演艺等服务业体系。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训和引进一批旅游、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科技研发、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活力和智力保障。

5、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强产业规划协调,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助政策,加大在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支持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降低服务产品和服务行为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综合科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业引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