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基层基础 创新农村统计工作

时间:2009-11-19 12:18:00 来源:吉祥坊体育 统计局 点击量:

摘要: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没有了生命力,世界万物将是一片灰暗。花不再艳,鸟不再歌,山不再绿,水不再清。

真实可信是统计的生命,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无误和真实可靠是我们统计人的首要职责。

统计部门的职责就是信息,咨询,监督。统计部门日常的统计活动,其结果都是用来服务于党委,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的。

统计数据,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人口普查,摸清了国家的人口状况,人口构成、性别比等重要的人口数据情况,适时制定了有关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女孩入学率等正确的政策。如今,国家统计局每个月定期公布的统计数据都会引起公众的密切关注,都会引起股市的波动,这就证明统计数据和我们的生活高度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统计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要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关键在于统计基础工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渭区仍属于农业大区,2008年,农业(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要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农村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检查指导农业、农民、农村工作情况、制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如何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统计工作职能,这是当前及今后农村统计工作的重点。目前要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尤为重要。

一、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一个完善和规范的农村基层统计组织网络体系。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实际管理功能的乡镇办统计工作站,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的综合统计部门,负责辖区内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各村民委员会建立兼职统计员,负责本村的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农村各主要职能部门如农业、林业、经管、畜牧、农机、水利、金融、财税和计生等要有专、兼职统计人员,按国家统计制度要求依法负责本部门的统计工作。乡镇、村、部门的统计组织应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互相协调,共同发展,更好地为上级决策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完善和规范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和统计管理制度。调查制度包括上级统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调查,本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的统计调查。建立完成这些统计调查的领导、组织以及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经费保障等制度。建立统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制度,确保有关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并顺利完成统计调查任务。管理制度包括统计调查组织管理制度,统计活动制度等。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农村基层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即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统计台账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内容比较全面,指标体系设置比较科学,能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基本概貌的统计台账。村级也应建立较为实用、操作性较强的统计台账。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搜集、发布、使用、保管、销毁等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农村基层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农村统计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统计资料的法定作用。

(四)、建立完善统计信息区域网络,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统计信息工作更应引领潮流,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二、我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实施以来,农村基层统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基层统计作为全面统计、特别是县域经济统计的主要立足点和最基层的统计,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各级党政决策的需要。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从统计对象、机构、队伍、报表特别是统计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乡镇政府统计的综合功能增强。过去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乡镇部门统计比较完善,乡镇政府统计站实际上就是单一的农业统计;近几年来,由于市场化程度迅猛提高,所有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统计工作任务逐步转向由原来单纯的农业统计转向为各行各业的综合型统计,从过去的第一产业统计过渡到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面统计,乡镇统计站根据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业部门专业的台帐性质,按月、季、半年、全年来进行调查和登统。现在不论是哪个行业,哪个产业的统计数据,都一律由统计站负责调查和提供,既做到了数出一门,又提高了数据质量,统计站的综合功能无形中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统计机构逐步完善。伴随乡镇部门统计机构的逐步解体,乡镇政府统计站自然而然地要承担起各行业的综合统计工作,以乡镇统计站为主体的乡、村两级统计机构,顺理成章地站在了统计的第一线,并得以不断地健全完善。

临渭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以来,有效促进了全区农村的统计基础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基层统计组织网络,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有较大改善。近年来,在乡镇政机构改革中,政府综合统计站得到了保留,统计的基本力量得到了保证。一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了统计工作站。全区7个乡,15个镇,6个办事处建立健全了统计工作站,站长由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担任,成员由乡镇的业务部门及县直下设的机构如党政办、计生站、农业站、林管站、经管站、农技站、畜牧站、企业办、财政所等有关部门专人组成。495个村委会、51个社区都已建立了统计岗位,明确了由会计或文书兼职统计工作,基层统计网络基本完善。二是统计工作有领导分管。无论是乡镇的农业统计还是企业统计,各乡镇都明确了分管领导,且大多数分管领导担负起了组织和协调工作,经常询问统计工作情况,对统计报表审核把关、签字上报。三是统计经费基本保证。各乡镇办统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得到了保障,大多数乡镇对统计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给予保证。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开展的几项大型普查,各乡镇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筹措经费,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四是办公条件有所改善。从全区现有条件来看,乡镇统计站的办公条件相对于过去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统计站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办公用品和基本的办公设施。

2、建立了较完善的统计调查和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了正常的统计活动制度,大多数乡镇统计站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政府统计部门和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同时还结合实际开展各项统计活动。二是建立了统计组织分工负责制度,乡、村统计人员根据任务的不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完成各自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好本级统计任务。在近年的几次大型普查中如: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乡镇统计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了统一的统计数字报送和收集制度,基本克服了数出多门的现象。

3、统计工作任务基本完成。由于现在乡镇统计站独立承担本区域的各行各业统计,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常规统计工作、各项大型普查和临时性调查任务,还承担了其它的政府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任务,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乡镇办统计站要上报的报表种类达20余种,报式达40余种,同时还要做好各种调查6项以上。多年来,绝大多数的统计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基本完成了统计主管部门安排布置的有关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等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较好地执行国家、省、市统计报表制度,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各种统计报表,保证了全区的统计数据及时汇总上报。

4、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有所提高。近年来,我们注重提高基层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积极宣传贯彻《统计法》。同时还加强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结合统计员持证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统计职称、统计证、统计继续再教育考试报考人员逐年增多,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学习热情高涨,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减少,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全区60名乡镇办统计人员中,专职统计人员31人,占51.67%,较2006年增加12.41个百分点;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以上44人,占73.33%,较2006年增加21.27个百分点,高中16人,占26.67%;专职统计人员中大专以上22人,占70.97%。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乡镇统计人员的文化层次在快速提高。

三、全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村统计工作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宏观决策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干统计工作“难为”。一是统计的社会认知度不够,统计数据可信度不高。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一些统计对象认为统计数据主要用于宏观决策,与基层工作关系和影响不大,依然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对统计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认识偏差。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家庭收入方面的指标,很多人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瞒报、不愿报的现象比较普遍,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渠道受阻。二是统计抗干扰能力弱,数据质量不高。乡镇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人、财、物归乡镇管理,工作上很大程度受制于领导。凡是上级予以考核的指标、影响当地利益的指标、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等,不管目标多高,基本都能完成,统计数据虚假的成分高。加之目前受利益机制驱动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村一级虽然还有报表,但配合程度差,数据源头缺陷较大,失真现象比较普遍。三是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变动频繁,工作连续性、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对统计部门安排的工作不用心去做,上报统计数据敷衍了事,甚至会造成统计失实,数据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四是体制不畅,统计工作成为“搭头”。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在每年干部职责分工时,乡镇基层统计员与其他干部一样要承担中心工作任务,统计工作自然就成了统计人员的额外工作,加之统计工作又是劳神费力的工作,一般其他部门不愿协调配合,村一级不买帐,入户登记,居民冷嘲热讽的情况时有发生,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

2、干统计工作“难做”。一是农村统计日趋复杂。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统计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涵盖了广大乡村城镇化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活动。一些新的、朝阳行业、农村小康建设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成份发展情况的全面、详细的动态调查、监测纷至沓来,调查单位数量不断增加且不断变化,调查的指标内容也逐步扩大,日益细化,更加专业,延伸广泛并随时更新。基层统计工作任务不断增加,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统计范围面大量广。现在农业生产包括小型乡村企业大都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的,区域范围扩大、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统计对象不断增多,任务越来越重。部分乡、村财政比较困难,统计调查经费难于保障,有的乡镇连报送报表的差旅费、电话费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福利补助。造成开展统计调查、收集农村社会经济主要指标数据难度大。三是统计调查时限集中。上级布置安排的各种临时而又紧急的统计调查任务,如“禽流感”调查、农民工劳务调查、农民收入调查等,报表时间相对集中。基层统计人员均沉湎于各种报表、调查的完成,对基础工作和实地调查的确难以顾及。四是现行方法制度存有弊端。现行统计方法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面对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的根本性变化,过时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明显滞后,各项行政登记记录的不准确、不全面、不配套,致使当前的统计工作仍过多地依赖基层单位和频繁的全面调查;统计指标繁杂、重复,有些指标设置不够规范、严谨,有些则需要经过复杂运算后才能填报;过多的定期报表和搭车收集统计资料的现象使基层单位不堪重负,复杂的计算方法也使基层统计人员无所适从,抵触情绪加大,调查配合度降低,增加了基层统计工作的难度。

3、干统计工作“难升”。 统计部门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其特殊性决定了不象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能为政府增加收入,统计只生产数字。目前,对于乡镇统计员本身的职级现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一般的政治待遇难以得到解决。乡镇基层统计员中一些优秀人才,总想提高自身的政治待遇,因为政治待遇直接与经济待遇挂钩,政治待遇不能解决,经济待遇自然无从谈起,乡镇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就难以充分调动。由于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致使统计队伍不稳定。各乡镇在统计人员的选调和安排使用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按规定与区统计局协商或申报备案。加上统计业务主管部门受人、财、物等多方面的限制,每年举办1-2次业务培训班,远远跟不上人员变化的节奏。新接手的人员业务不熟、概念不清,错报、漏报时有发生;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自己所管理区域情况不熟悉,既无评估本辖区经济数据水平的能力,更无法对村(社区)上报的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经济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4、干统计工作“难管”。一是统计管理不到位。一些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听取统计部门的工作汇报,只重统计结果,没有把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情纳入议事日程,一些凸现的问题和统计人员的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二是统计业务不够熟悉。有些分管领导既不关心统计工作,又不懂统计业务,把统计工作不当回事,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一些统计人员虽然从事统计工作多年,但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更不要说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了。三是统计台帐未完全落实到位。一些乡镇没有按规定要求,把农村统计台帐建到村、组一级,企业统计台帐建到村、企业和个体户。有的即使建立了基层台帐也形同虚设。一般上报的统计数字是由乡镇直接提供。四是统计资料的管理不严格。统计资料移交手续不按规定执行,新、老统计人员不碰面,以致新接手的统计人员不了解统计的制度规定和具体要求,甚至找不到历史资料和当年统计报表,工作无从下手,严重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没有按照规定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甚至发生过统计年报资料丢失的现象。部分乡镇村一级统计台帐管理混乱,原始记录不健全,特别是村一级情况尤为严重,造成统计数据来源不清。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全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乡镇统计是最基层的统计,是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整体数据的真实程度。因此,抓住机遇,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才能提高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水平,改变基层统计建设滞后的局面。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是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到位与否、重视支持与否,事关统计工作和统计事业能否稳步发展。统计工作要发展,要有所作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作保证。只要领导引起足够重视,理解和关心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遇到重大问题决策时,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统计人员才有神圣的职业感。因此可以说统计事业要发展,争取各级领导重视支持是关键。

二是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要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有一个健全的农村统计网络,科学的统计调查和管理制度,完善的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的高质量顺利完成,才能保证农村统计源头数据准确、可靠。

三是进一步强化管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农村各级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管理,摸清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情况,找出簿弱环节,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

四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能够促进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开展。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是否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是保证整个统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防止数出多门、相互矛盾,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根本。发挥部门统计的优势,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减少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和帮助部门统计进一步规范统计工作,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既是强化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领导,也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的具体体现。

2、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随着对“三农”问题的全面重视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统计工作应摆在新的位置,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重点。

一要健全乡、村统计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乡镇村统计网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统计基础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应按照统计工作不断层、数据传递不断线的要求,建立以乡镇综合统计办公室为核心、上至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下接村组企事业单位、横联乡镇各部门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使基层统计网络全面覆盖乡、村、组三级。

二要提高统计地位,改善统计待遇,稳定统计队伍。针对当前乡镇办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村级统计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在经济上,乡镇统计员要能享受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在政治上,应明确乡镇统计员的政治或技术职级,从事统计工作五年以上表现优秀的即可达到晋升副科级的条件。乡镇统计人员在确定后,应当由组织、人事和统计部门联合下文进行任命,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不得随意变动,特殊情况确需变动的必须先征求统计主管部门的意见。村民委员会也必须明确一名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对于各部门及村级统计人员的变动由乡镇综合统计办公室备案,以确保队伍不乱、报表不断,保证统计数据来之有源、取之有据。

三要努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任何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操作水准,统计也是如此。要加强政治思想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甘守清贫的良好品格,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促进知识更新,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一方面各级统计部门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各种短期培训班,特别是结合农村实际,举办一些有关农村业务统计的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要将乡镇统计人员派往外地学习,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定期选拨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统计岗位上来。要结合统计员持证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组织在岗统计人员参加全省统一安排的《统计证》资格考试,进行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学习。鼓励统计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习培训,使统计人员知法懂法,精通业务,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有效地推动农村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完善规范基础台帐。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目前可以采取省、市、县统计部门与乡镇地方政府联动的方式,把统计信息化建设列入各级计划建设项目之内,分年度按层次批量实施推进,以改变其落后的统计手段,提高其工作效率。确保证乡镇统计站必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在巩固第一产业统计业务、建立基层单位名录库和村级基本情况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其业务范围,以业务带动整体。全面实施、制发统一的台帐,由县级统计部门组织统计人员到基层去亲手帮助建立台帐,实地指导他们如何调查、如何计算各行业的统计数据,督促统计人员逐月入户进行调查,及时登记到台帐上,最后以台帐为基础填报统计报表上报。统计报表台账的指标设计要“少而精”,给基层留有自主余地,积极引导各地依据各自地域特色,设计相关统计内容,为当地政府引导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统计信息和决策参谋服务。要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员的电脑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实现乡镇基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真正做到统计的“快、准、精”。

3、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方面,要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简便性等四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确保统计数据在信息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二是对基层上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包括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把好源头质量关,确保统计数据在信息客观真实方面的准确性。三是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时限,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确保统计数据在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四是凡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简明扼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确保统计数据在信息使用上的简便性。

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方面,要坚持“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统计就反映到哪里;党政领导决策到哪里,统计就服务到哪里”的统计服务新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紧扣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既满足数量的要求,更注重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内容要充实。要强化参谋助手作用,学会换位思考,特别是在为地方领导解决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中强化功能、发挥作用、树立权威。统计分析要做到认真选题,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进一步增强服务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定期公布公众关心的统计数据和企业单位迫切需要的统计信息、在出版各种统计资料、开展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社会调查等方面作出努力,加强统计部门的权威和社会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4、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统计,规范基础工作。实践经验已充分证明,统计事业要发展,统计工作要上台阶、上水平,只有走依法治统这条路。统计工作“一靠科技,二靠法制”,没有法制工作做保障,就无法保证统计数据源头质量。

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借机造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统计法》及有关法规的宣传,增强基层领导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对统计对象要有针对性进行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使之明确违反《统计法》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是严格执行各项统计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各统计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是各级统计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增强抗干扰能力,依法统计,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弄虚作假,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四是进一步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要把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统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内容,列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之一。通过加强统计法制工作,提高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促进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秦冠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统计工作乡镇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