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中专业衔接与部门配合的问题和建议

时间:2009-12-15 11:54:00 来源:吉祥坊体育 统计局 点击量:

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专业关联度高,协调工作复杂,在组织实施普查工作中,只有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才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从第二次经济普查具体组织实施过程看,各个层次的普查组织工作都比较周密,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有规划、出台议事规则,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工作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主要就普查工作与专业统计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六个部门参与经济普查的现状、改进方面作以简要分析。
  专业统计与普查衔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普查基础工作普查机构工作多,专业参与少。每次经济普查的组织由各级成立的普查机构作为牵头单位,在普查初期,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基本上由普查办完成,如制定工作规划,选调两员、划分普查小区、核定行政区划代码、方案的研制、试点、清查摸底等,由于专业上对这些工作参与的少或基本未涉及,或者说是蜻蜓点水,因而在后期的专业对口培训、质量的把关上没有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办法,只能一级一级按部就班地部署。尤其是在单位清查过程中间,专业科室只注重审定规模以上、资质以上、限额以上的单位,审核也非常细,但对规模以下、资质以下、限额以下的单位流于形式,对单位的总体数量、分布、结构、变化情况没有去做深刻的分析,这往往就造成对反映经济总量的支撑者—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把握不准,导致后期登记时对总量的把握不能做到胸中有数。
  二是业务培训缺乏整体安排,没有及时形成规范统一的指导意见。经济普查的业务培训,除单位清查是统一组织进行外,其它培训都是自上而下分专业进行培训。在具体培训中,专业培训是由专业人员参与,而普查办的人员没有参加,作为普查办,也没有各专业的培训课件,又不掌握培训的重点、难点等具体情况,也很难形成一个很成功的指导意见。这样造成普查办的人员对专业上的要求不掌握,同时,各专业的培训在时间上又不统一,培训动手早的可能培训的细一点,搞得晚的可能仓促草草收场,因而导致基层的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培训效果不理想。在业务培训方面,各专业只注重本专业所涉及的报表种类的培训,而普查办关心的是所有普查表的各项培训,既要解决好专业本身的培训问题,又要协调好专业之间的进度等问题,因而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由于上述情况,造成专业人员与普查办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能互相补位,不能提出更合理的工作建议,在一些环节上影响了工作进度,也影响了工作质量。
  三是专业审核细则或审核要点出台较晚。一项大型普查自上而下组织实施,从登记、收集、审核普查表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期要进行人工审核和录入后进行机器审核,再实行一级审核一级,工作量比较大,因而时效性也要求比较高。但这次经济普查审核要点一是下发相对较晚,基本上是在基层审核工作结束后才下发的,二是在数据质量控制上没有具体的误差控制区间。对于市、县区两级普查机构而言,大多数专业除了机审的审核要点外,没有增加相关审核或经验参数提示,而在市县区上报后再细化审核,造成了工作时间过紧、战线太长、查询时限也非常集中,造成组织工作困难,协调因素增加,同时也多少产生了一些基层同志的埋怨情绪。同时,对数据质量的控制也显得束手无措,核实工作进展较慢。
  四是专业统计与普查在方法制度上还不完全衔接。由于经济普查采用全国统一方案,在具体实施中间,在对一些单位的统计界定意见上与日常的专业统计还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专业上在日常统计是按法人单位或限额以上单位统计的,普查时则按产业活动单位或限额以下单位进行统计,另外在核算时,计算的增加值与专业核算的增加值总量有差异。再从结果上看,日常专业上对一些规下单位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或是重点调查取得数据的而普查是全面调查,因而在总量的增长、结构等方面也不完全对应,部分数据的差异也是很大的。为此,要做到普查与专业统计的衔接,也是做好衔接的基础性工作。
  六个部门参与经济普查的组织方式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得到了较大改进。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各级的工商、国税、地税、民政、编制、质监部门都作为成员单位参加了组织实施工作,都能根据各自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尤其是在单位清查工作中,得到了六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有力地支持了普查办单位数量审核认定、查漏补缺以及信息核实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尤其是编制部门,能根据普查方案规定的格式和普查机构的规定格式、时限完成了相关的工作任务。民政部门提供的信息使得在处理一些难以界定的单位属性时起到了参考作用,税务部门提供的信息使得普查机构对单位的经营状态有了更明确的判断,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使普查机构更有效、更直接地把握单位清查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各区域的产业机构,代表各区域的经济总量,信息是很丰富的,有价值的。
  尽管六部门在普查的组织方式上有了较大改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单位代码的标准和使用管理不统一。单位代码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生命,但从各部门搜集到的单位代码与统计上的赋码规则不一致,同一个单位从质监部门搜集到的代码与税务部门提供的代码有好些不一致。事业单位的登记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单位都没有代码(没有登记或是借用其它代码),造成比对困难。从管理角度上看,各部门也没有确定明确的审核时间,因而对新增、变更情况不能完整和及时的反映。如工商部门主要是对新增单位进行了加载,而对注销单位没有及时删除,对变更单位也没有专门注明,因而使得提供的信息与名录库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从吉祥坊体育 第二次经济普查部门资料对比认定结果看,普查机构开展的单位清查的结果与各部门提供的数据都有一定差距。编制部门提供6887个,单位清查6044个,相差843个;民政部门提供1884个,单位清查1565个,相差319个;工商部门提供15464个,单位清查10687个,相差4777个;国税部门提供5143个,单位清查3546个,相差1597个;地税部门提供5135个,单位清查4343个,相差792个,质监部门提供24374个,单位清查14648个,相差9726个。在六部门中,工商、质监部门提供的资料与普查时的单位清查结果差异较大。二是信息资料缺乏必要的互换制度。近几年,虽然国家、省上都下发了关于提供名录库资料的有关通知,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没有象普查方案、统计制度那样得以贯彻执行,还没有形成像专业统计规定的那样在确定的月份,确定上报期报送有关资料,统计上也没有明确提供审定后的新的信息资料,同时由于人员的变更,使得原本缺乏制度约束的提供方式显得更为被动,这是目前应该着重要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统计登记滞后,内部衔接不够好。咱们目前的统计登记工作,基本上都是统计执法部门在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对未登记的单位才进行登记或办理补登手续,对于登记后形成的信息资料,统计内部的执法部门也没有及时的、完整的将相关资料提供给普查机构或基本单位主管部门,内部的衔接不到位。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使六部门更好地参与经济普查,有效提供单位名录信息,我们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强化政府行为,加强部门配合。
  普查或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程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既要重视普查工作又要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以政府名义召集七部门联席会议,设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专项资金等形式,一方面是协调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合理划分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明确在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二是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互换机制。在联席会上,要统一思想,明确一个共同目标,共同解决相互兼顾的名录库内容,着重解决统一的资料交换方式、时间、指标设置等一系列细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达到“共同开发,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目的。三是通过必要的经费保障,来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信息应用职能,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按照目前提出“全省一库,全局使用,适时更新,在线维护,部门共享“的总体目标,对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紧要组织好,而且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实现与部门提供的资料共享,实现上下级的网络更新和维护,为此各级普查机构就必须加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网络操作的技能培训,及时排解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多方合作,加强基本单位数据质量审核工作。以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动态维护必须要跟上,要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各级负责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的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认真负责,主动维护,及时更新,从基础指标,经营指标、行业对比分析、部门资料比对与专业统计的限上单位核定名单。网上上报、审核、反馈等一系列工作中,一定要扎扎实实,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源。
  (四)统一数据平台和统一标准。在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中,要逐步推广使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而且要保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稳定,这样有助于统计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统一,有利于基层减轻工作量和熟练掌握;同时通过一个统一标准,有利于各级进行审核和对比分析以及形成规范的源头数据,从而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规范运行,严格管理。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除要达到“部门共享“的目标外,更重要的是不断地要走向为社会公众服务。这样,就要求各级必须按照基本单位名录建设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等开展工作,一级一级抓好落实,一级一级强化审核,一月一月及时更新,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精心维护更新,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认真比对,通过上下努力,密切协作,形成一个名副其实,内容丰富的动态信息库,把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更多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刘秦冠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部门建议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