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追寻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来源:临渭区教研室 作者:马晓峰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6日 17:11:16 点击数:次 字体:

从小喜欢语文,喜欢品读语言文字的魅力,喜欢感受文章情境的音韵,喜欢走近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喜欢琢磨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踏上工作岗位,和语文学科的亲密接触不知不觉间也已18年了,我一直以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幅意境悠远的画。一节好的语文课一定会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给学生美的享受,给听课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进入教研室,参与语文教学研究也已经2年多的时间,在多次的听课、研讨中却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美其名曰的“应试教育”“保底工程”的口号下悄悄然发生着变化。语文阅读教学“读”少了,“讲”多了;学生的参与度少了,教师的讲解传授多了;主题问题的引领少了,琐碎零乱的追问多了……语文课老师们津津乐道的剖析、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品味、感知。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纯正、丰富。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语文课的前奏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课前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收获。

1.研读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课文的体裁如何形式多样。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师用书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熟记于胸,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所要学习的课文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如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教师应该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内容进行预设思考,确定教学思路。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为良好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课例学习,对比阅读,内容整合。

备课是一个非常辛苦而耗时的过程,也是一个摆脱镣铐跳舞的过程。当一个教学内容的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思路确定后,就需要教师博采众长,广泛汲取教学资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和资料,比如:可以在网络上看一些名师同课题、同课型的教学设计或视频,从中感受名师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艺,问题的设计、环节的过渡、巧妙的课堂生成、生活化的课堂链接,都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和灵感;同时还可以查找相应资料,将同题材、不同单元的课文罗列对比,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整合。因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的带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调整教学思路,设计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

3.整体设计,全面考量,大处着眼。

临渭区教研室华荣老师,曾经用任贤齐的《心太软》这首歌,做了这样的形容“语文老师,你竟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讲个完”。虽然只是调侃,但从这个笑谈里,我们听到的是喋喋不休的传授和总也追问不完的问题。因为怕学生不明白,因为怕学生听不懂,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对答”的情况。因此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对教学内容横向、纵向对比之后,教师就应该大处着眼,设计能够统领全文、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主题问题。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样阅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修鞋姑娘?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并批注你的理由。这样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走近文本,通过自己的品味与发现,从文章中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便了解了主人翁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

二、精心组织教学是上好语文课的高潮

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课文内容、文章意境创设合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彩导入,激发学趣

导课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导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开声犹如磁石一般会瞬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游戏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问题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对比认识导入法等,这些导入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上课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课文需要、学生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一般导课不宜超过5分钟,要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忌太花哨,否则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耽误时间,使得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上《长城赞》一课时,一位老师结合当下比较时髦的话题,设计了这样的导课。他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点赞。学生联系生活说出了微信点赞。接着老师又问学生会点赞吗?他要求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给长城点赞,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给长城点赞,为长城的什么而赞,并读出自己对长城的赞美。这样的导课既简洁,又时尚;既直入主题,又节省时间,学生们很是喜欢,上课时自然精神饱满。

2.以读带讲,以读促悟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如:要求孩子们在读中找出不会读的词语;读准词语的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中领悟修辞手法的妙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3.精妙设疑,精当点拔。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动进而拔动思维之弦,以求个“水落石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点拨:可以在新旧知识交替处点拨,在学习新知的关键之处点拨,在学生遇到疑惑的时候点拨,在学生遇到争议时点拨,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点拨。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精彩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白鹤梁的沉浮》一文时,让学生说一说保护白鹤梁的方法。因学生对白鹤梁根本并不了解,因此对于保护它的方法一时不知道怎样才好。课堂陷入了瓶颈,看到这种情况,老师马上借助多媒体介绍白鹤梁的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读文了解白鹤梁的现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给保护白鹤梁想保护方案。因为适当的点拨,课堂问题迎刃而解。

4.情境创设,入情入境

小学的语文教材比较生动活泼,课文内容也比较浅显有趣,文内所配插图也比较惟妙惟肖。老师如果巧妙运用好教材这一优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设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课文插图、教师丰富的语言引导、多媒体的运用等。如:一位老师在上《荷塘旧事》一课时,学生在朗读荷塘美一片断时,没有读出荷塘的幽静,师巧妙引读,创设氛围:孩子们,在这静谧的夜晚,天空月光皎洁,湖水泛着微波,荷塘……学生在老师丰富语言的引导下进入情境、体验当时意境,读得也更加有了味道。

情境的创设可为教学服务,为课堂增色。情境的创设要根据课文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往往可以多种情境综合运用,有主有辅,使课文教学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实而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上好语文课的间奏

作业布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因此作业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实效性。作业应与当日所学知识相结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如:让学生摘录新学的生字新词,给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匹配的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等。2.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应本着有趣的原则,激发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延伸性学习。如:课外实践类作业,表演创编类作业。3.层次性。作业布置应该具有层次性,结构合理,题量适中,既要关注优等生能力的发展,又要关注中等生潜能的发掘,同时还要兼顾学困生知识的掌握及巩固。

四、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是上好语文课的序曲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板书,应该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感陶冶情操,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的设计要简洁、大方,字数不宜多,可体现教学的重点,可以是关键词语摘录式,也可以是课文结构展现式;可以是图文结合式,也可以是内容对比式;可以是教师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书写;可以卡片集结式,也可以是多媒体投影式。无论哪一种板书都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规范。我始终认为板书设计要本着字数要少、内容要精、形式要新的原则。

五、坚持教后反思是上好语文课的尾声

教学反思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再次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研究性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教学反思可以写一写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点、不足点、创新点,也可以写一写教学过程中的新灵感以及遇到的困惑。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写教学反思,并坚持常常写教学反思,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撰写,对自己教学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也会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简言之,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一节好课是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合的课。总之,一节好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便形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懈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奋斗。这样“诗”才能更隽永,“歌”才能更悠扬,“画”才能更悠远,语文“味”才会更纯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