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巧用古诗进行数学教学

来源:渭南高新区第二小学 作者:张方利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09:05:05 点击数:次 字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比如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

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安排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一个恰当的导入会点燃一堂课的激情,能极大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先出示一首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学生大声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充满兴致,我问学生:这首古诗中都有哪些数字?学生很快找到数字1到10,而这些数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们首次知道原来古诗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因而更加兴趣盎然。

巧用古诗,轻松学习

在执教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学生刚学过的古诗《山行》“远上寒上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进行教学,让学生诵读完后,教师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这首诗,不算题目,也不算标点符号,一共有多少个字?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首诗的总字数吗?”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对不同方法的讨论中引出乘法。这样,一堂本来比较单调、简单的数学课,因引入了古诗,让数学不再枯燥,课堂也注入了人文气息。进而,引领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

妙用古诗,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如果教师在练习巩固时能妙用古诗,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情绪压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巩固环节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形式独特的古诗来让学生计算百分数的问题。先出示古诗:“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让学生数数这首诗哪个字出现的最多?这个字的字数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学生找到春字出现最多共八次,占全诗总字数的40%。课后给学生布置找一首诗,使其中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10%。课后学生经历了找诗、读诗、算诗的过程,有的学生找到了清代诗人陈沆的《无题》:“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学会了以数学的眼光来解决问题。

善用古诗,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是一个具有“画龙点睛”之效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和创造力。

如:教学《观察物体》时,组织学生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可能是不相同的。课中利用各类变式反复观察,练习巩固之后,为让学生明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形状可能不同,用古诗《题西林壁》来总结提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在充满数学味的古诗中结束……

总之,数学课单调枯燥抽象,古诗形象生动有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用适当、适量的古诗导入、巩固、总结数学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