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浅谈小学儿童诗歌的教学

来源:吉祥坊体育 临渭区盈田小学 作者:樊燕妮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5日 15:01:17 点击数:461 次 字体:

1.作家与写作背景介绍

作家与写作背景通常是合适的导语,其相关内容还可以渗透到整个作品的教学中。从诗歌感情与意义的表达、个性化艺术表现、诗歌语言风格等层面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这对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作品会有积极的作用。

2.吟诵与朗读

吟诵和朗读活动在所有诗歌教学中都应该重点使用和安排,使用频率和方式可以根据诗歌的体式、篇幅作灵活的处理。

对于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适合学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

对于音韵和节奏内隐、情感深厚、自由体式的抒情诗篇,个别朗读效果会更为理想。示范朗读可以用音像资料。教学的吟唱与诵读,在多数诗歌教学中都有必要,主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分享。

那么,怎样才能把儿童诗歌朗诵得有声有色呢?朗诵时语言形式要较为夸张,节律起伏要大,有时还要借助表情和手势等体态来强化表达效果,必要时还要化妆,运用灯光、道具来渲染气氛,增强表演的艺术性。让我们来看看朗诵技巧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朗诵技巧的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读准字音,语言清晰流畅。要咬字,不吃字,读准普通话的声韵调。比如:“天安门”不能读成“天门”,吃掉“安”字,把“大家”读成“大啊”呢。吃字和咬字的情况在朗诵诗歌时是不允许出现的。

朗诵技巧内容的第二个方面是:要掌握节奏,重音停顿要适宜。运用重音、停顿和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来表现诗歌内容。节奏包括三个要素。一是重音,二是节奏,三是动作和眼神。重音就是在中心词上加强、加高、加长,把重音词读得重些、响些。比如:“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这一句的中心词是 “弟”和“又”,朗读时就应读得重些、响些。重音词有时候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做轻念的处理。比如:“小竹桥,摇摇摇。”要把“竹”和“摇”读得轻一些,经过轻念处理,能把小竹桥晃悠悠的感觉读出来,更加符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节奏的第二个要素是停顿。停顿要长短恰当,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三种情况。比如:“小竹桥,|摇摇摇。”是根据标点符号停顿,属语法停顿。语法停顿的一般情况是:“?”、“!”、“……”的停顿时间稍长;“。”、“:”、“——”的停顿时间适中;“、”、“,”的停顿时间最短。又如: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属于逻辑停顿,是在中心词之前或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前停顿。

节奏的第三个要素是:声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一般来说表现热情、欢快、紧张、急切的感情声音要强意;表现庄重、悲伤、回忆的感情,声音要放慢、放弱。

朗诵技巧内容的第三方面要求是:动作和眼神要恰当、自然、少而精。

在朗诵诗歌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熟悉诗歌作品,研究如何通过朗诵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确定诗歌中有哪些角色,然后运用朗诵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动作和眼神的变化来表达内容,才能把儿童诗歌朗诵得生动形象。

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也可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朗读过程中,要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