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数学与生活

来源:临渭区桥南镇中心小学 作者:任小丽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5日 15:01:05 点击数:424 次 字体:

一、运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在自然现象中学习数学概念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让两排学生站在讲台前,第一排10名,第二排12名,问一共有多少名?怎么列式?学生答:10+12=22(名),这时我再让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我还没开口,学生马上说12+10=22(名)。我又问,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两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总人数不变;还有的学生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认同加法交换律。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在教学中有这样的生活问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共有学生16人,教师4人,博物馆的门票报价是:A、成人票每张20元。B、学生票半价。C、满20人可以购团体票,打七折。提问:如果让你负责买票,你选择哪种购票方式?”生活中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来探究,计算三种方案各需要的费用,在比较之下选出最佳方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运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验了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在学习“包装的学问”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要给咱们班的留守儿童捐赠一些香皂,一共有8块,想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出示大小相等的长方体香皂)谁能帮老师算算,最少得用多大面积的包装纸?”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表面积计算,借助学具(大小相等的长方体)学生分组搭一搭,观察探究并经过计算证实最大面重合在一起包装最节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策略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