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强管理,抓常规,探索农村教育发展新途径

来源:华州区大明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2日 10:03:54 点击数:次 字体:

大明中心小学地处大明塬区,下辖5所小学、教学点,7所幼儿园。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校包班机制,坚持定期下校指导,帮学校解决困难,召开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与教师、家长、学生广泛交流,经常性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启动留守儿童关爱站,加强家校沟通,关注留守儿童成长。逐步形成了系列良性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育理念滞后,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家庭教育缺失等关键环节,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一、优化育人环境,增强育人功能

农村学校没有城市的高楼林立,但也没有城市的喧哗与浮躁,总体来讲,教学场地宽敞,教学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孩子天真烂漫,朴实真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发力主业,我们及时调整办学理念,重塑教育工程,精心改善办学条件,硬化校园场地,绿化校园环境,创办校园文化墙,增设少年宫及功能部室,争取和节约资金增补教学器具和设施,用优美的教育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广大师生中树立“无处不教育,无处不收获”的教育理念,张扬学生个性,彰显学生天性,张弛有度,通力合作,为学生良好思想修养形成奠定强有力基础。

二、强化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成为了各校领导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心小学在前期调查摸底基础上,实行了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包校制度,采取包校领导住校制,对于发现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即时指出,及时研讨,就地整改,做到事不过夜,当天发现当天解决。并鼓励各校结合师资、设施等实际,因地制宜、大胆施策,有效提高了各校的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

第一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詹小翠老师单人单校,采用复式教学法,一人兼任两个年级所有学科教学工作,任劳任怨,成绩显著;渔池小学教学班多,教师紧缺,但也能确保开足开齐课程,教学工作井然有序;金惠小学有5名初中教师本学期转岗到小学任教,正处于转型期,然而这一切并未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明小学拥有13个教学班,学生474名,但教师结构最为复杂,新老教师之间出现断层,导致学校骨干教师严重不足,学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坚持每学期公派教师不低于3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加强校内经验交流、分享,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要发展,学生要进步,教师素质要提升,各校负责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能,中心小学本学年开始实行校长例会制,要求在每周一的校长例会上,各校负责人逐人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安排,全体与会人员通过研讨交流,集思广益,总结工作得失,并对本周工作安排进行集体审议,补充完善,科学部署。

三、利用“互联网+”促进教育提升

“互联网+”,一个全新事物,却在很大程度地推动着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自从“互联网+”进军校园之后,该校全力打造教育新格局,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校讯通打破了家校沟通僵局,方便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让距离和时空不再成为家校沟通的羁绊,通过家长和教师实时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二是互联网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给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优质资源应用、教育困惑交流、成功经验分享,让教师们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时空地进行交流和研讨;三是多媒体教学应用极大的拓展了农村学生知识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校际间利用微信平台创建了校长工作群、教师教研群等交流群,让辖区各校教师日常教学研讨活动十分方便,内容、形式也丰富多样,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