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一课一检一评”课改感悟:撑一支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来源:大荔县洛滨中学 作者:姚娜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0日 10:10:09 点击数:次 字体: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今年,因为校长换届,新上任的敬昌宇校长带来了“一课一检一评”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怀着语文人固有的清高,我对所谓的“高校模式”有着本能地抗拒。然而探索践行“一课一检一评”的课堂改革却在洛滨中学的校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根据教务处的要求,我听了省级教学能手杨改萍和市级教学能手胥晓燕的示范引领课。我深深地被他们对语文课堂改革的敬畏精神所折服。在短短的两节课后,我的头脑掀起了一股风暴,这次的课堂模式改革成了我的寻梦之旅,更让我找到了圆梦之径。撑一支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胥晓燕删繁就简讲小说,抓住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三个要素点拨引导,教师轻松惬意,学生意趣盎然。在阅读中练习,在练习中生成。硬是在短短的40分钟里浓缩了小说考试的要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文笔精华赏析语言。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有收获的,教师不过以课本为例子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已。我相信立足方法的课堂就足够我消化很久了。“解放教师,让学生动起来。”这个声音在这节课上响彻我的心扉,我相信自己有了这个目标我可以向语文课堂教学的更深处漫溯。

杨改萍更好地展现了语文课堂朗读的魅力。一首现代诗《夜》在吟咏之中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听读,范读,配乐读,自由读,齐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课堂蓄足了势。恰到好处的文体知识和修辞常识的渗透,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既拓宽知识面,又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有法可依。教师不疾不徐,春风化雨的气质让每一个听课的师生都能如沐春风,陶醉其中。我折服,立足于对文本语言的解读,立足于对文本的深入朗读,无异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语言大门的钥匙,使学生在中国文字的迷宫里遨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杨老师用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链接中考的课堂检测杨老师选择了古诗词赏析这一中考必考题型,现在想来,现代诗也好,古诗也好,都是语言的精华,方法是相通的。真的好佩服杨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受教了,我会以此为典范,撑起长篙向语言教学的更深处漫溯。

“一课一检一评”教学理念中的“检”即当堂检测,是教师掌握学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它会将模糊的教学群体变成清晰的教学个体。一个完整的课堂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检测-批阅(批阅时应灵活运用,可以学生交换批阅;也可以教师批阅小组长的,小组长批阅组员的)-统计结果(此环节必不可少)-反馈检测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纠错。检测数据当堂出,且要真实。只有检测结果精准了,评价才能到位,对学生的评语才不空洞。

真课堂,真语文,教师真教学,学生真学习,来不得半点浮夸和虚假。想起自己平日里课堂上的信马由缰,口若悬河,自己究竟把学生放于何处,我不禁汗颜!亡羊补牢未为晚,我将会用更多的精力去想想该如何解放自己,用更多的智慧去思考每一节课要让孩子们掌握什么,怎么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通过落实“一课一检—评”,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平衡。认真实施当堂检测,及时回收反馈信息,找到目标差,及时进行补偿教学,确保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少讲,精讲,有针对性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检测,有规定时间里完成评价,关注目标达成与课堂生成……太多平日里被自己忽视的教学理念复苏了,而我也在听课评课的思维碰撞中明晰了教学的方向。曾经让我一度厌倦的课堂教学忽然充满了无穷的挑战和魅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不知不觉中我就匍匐在课堂改革的脚下,追寻早已淡漠了的语文梦。

语文课堂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依然抗拒模式,但我不反对让学生会学习,为这个目标,我会虔诚地躬耕于语文的原野慢慢地把修炼自己转向修炼学生。道路已明晰,我会撑起一支改革的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