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

每一堂课都是在快乐中度过的

来源:大荔县洛滨中学 作者:周金丽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2日 11:02:43 点击数:次 字体: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觉得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学习型的教师,做研究型的教师,做创新型的教师,做务实型的教师,做智慧型的教师。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就必须改变我们的课堂,自从去年以来我们学校提出新的课堂模式:“一课一检一评”让我真正觉得我们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实实在在的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了我们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是在快乐中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我对新课堂改革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课堂改革以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堂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此次新课堂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面对新课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作出贡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每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广大教师来说,如何尽快适应新理念下的教学工作,尽快转变传统的“教书先生”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上的知识的传播工具,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应该是学生的领导者,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

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还应该转变旧的师生观念 。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中学习。 而我们这次的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创造出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宽厚的基础知识,活跃的思维方式,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我们的“一课一检一评”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学设计课堂,教师每一堂课都是带着“两会”进课堂,带着“两清“离课堂;“两会“指的是教师在课前想教会学生什么,想让学生学会什么;”两清“是指教师离开课堂时清楚地知道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有多少学生没掌握。在课堂中我们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救教学。在我们的课堂评价中要求教师自我评价与学生目标达成评价相结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品德,做人,人生观这几方面都有所成长,如果学生做人成功了,一切都会好的。这就达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我们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中,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起表演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堂模式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 总之,课堂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唯如此,才能使我们跟上时代潮流。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为新课堂改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