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2019年春节>> 节日资讯>> 正文
“萌宠小猪”齐上线博物馆里迎猪年
发布时间:2019-02-15    来源:渭南日报

汉代灰陶野猪

汉代灰陶猪圈

唐代铜猪

汉代褐釉陶猪圈

圆明园猪首铜像(复制品)

汉代玉猪握

  记者 吕佳 实习生 周靖颖 文/图
  时光的车轮飞速前进,2019己亥猪年如约而至。在吉祥坊体育 博物馆《金猪抱福迎新春》猪文化文物展厅中,各种文物小猪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品味传统文化。
  猪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猪从原始丛林走入人类生活,经历了由神祇到俗物的转变,“猪”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因其性情温驯、憨态可掬,长期深受人们喜爱。有考古资料印证,人类最早在12000年前就开始家养猪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象征着质朴、福气和财富。因此,在许多活动中,猪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俗语云:“猪是农家宝,粪是地里金,农家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据吉祥坊体育 博物馆工作人员申威隆介绍,猪在古代既是古人重要的生活资源,又是财富的标志,更被视为图腾。正因如此,才流传下来了不计其数的各类“猪”形器物,在吉祥坊体育 博物馆中就有着许多与猪有关的文物,或许在这些藏品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猪”文化独特的气韵。
  “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我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时刻积聚力量准备下一秒的迸发,同时我也帅气可爱,充满阳光和自信的力量!”在这次展览中,一头名叫“小汉乐”的汉代灰陶小猪成为耀眼的小明星。据申威隆介绍,这头小猪呈卧姿状,体矫健,昂首挺胸,吻向前伸,颈脊凸鼓,鬃毛缕缕可见,生动朴实,继承了秦代陶塑的写实风格,整体造型线条简洁明快,用高度概括的塑造手法,刻画出了一只造型灵动、对周遭事物高度警觉的野猪形象。
  记者注意到,文物中颇具代表性的是一件带厕陶猪圈。这件文物不仅完好地还原了当时“猪圈厕”建筑的样式,还真的有一只“陶猪”栖身圈中,整个造型栩栩如生。据介绍,所谓“猪圈厕”是猪圈和厕所一体的建筑,猪圈和厕所合并处理,做到了对人类生活排泄物的有效处理,同时增加了猪饲料的多样性,代表了中国先秦及汉代养猪理念的巨大进步。猪圈和厕所的合体建筑,为沤成熟粪提供了原料来源,促进了农业生产,是养猪理念多样化的表现。
  在众多“猪”型器物中,一对精美的东汉玉猪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玉握,是死者手中握着的器物,古人认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所以便在死者手中放一些代表财富和权力的东西,成为“握”。新石器时代死者多握獐牙勾,商周时期死者多握代表财富的贝币,而汉代则以猪形玉器为最流行的玉握,希望逝者带着满满的“财富”而去。申威隆告诉记者,两汉时期,葬玉之风盛行,加之“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讲究厚葬礼仪,墓葬中的家禽家畜模型逐渐增多,代表着家庭经济的富裕及家庭副业的繁荣。猪代表财富,死者手握玉猪,象征死后仍掌管财富和权力,也有学者认为是象征死者的食物。
  中国人尚猪的习俗源远流长,猪肥头大耳的特征也被古人视为美好和美满的象征,并把耳朵大作为吉人天相的重要标志。在距今6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经发现刻画有猪纹饰的器物,说明在当时人类的生活中,猪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猪骨的化石占到三分之一,比其他动物的化石都多;在中国早期的龙形象中,更是融合了猪头的外貌,可见猪是神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足见其地位之神圣。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月19日,还没有去参观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在陶塑、玉器、铜器等种类繁多的“猪文物”中,追寻其中的动人故事与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