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万名医生包联因病致贫户行动> 政策文件 >
吉祥坊体育 实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来源: 乡村振兴办2022-03-16 作者 :乡村振兴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分工方案》(渭市发〔20215号)省卫生健康10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实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卫促进发〔2021〕31号)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我市健康扶贫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全市乡村振兴推进会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精准施治减存量、疾病预防控增量的“两手抓”工作思路,统筹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二)主要目标。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持续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保持政策稳定,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

(三)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继续做好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按照国家“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根据诊疗能力适时扩大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全面推进慢性病防、治、管“三位一体”机制建设,建立集筛查监测、诊断救治、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医防融合新模式,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扩大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范围,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

责任领导:徐萌新、朱海战

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

(四)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有效防范制度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其中涉及第三方责任的患者不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患者入院时不需要缴纳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时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付医疗费用。加强卫生健康、医保、民政、乡村振兴部门和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合力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减轻患者负担,方便群众就医。

责任领导:徐萌新

责任科室:医政医管

(五)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患者救治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卫生健康、民政、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比对和共享,继续依托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主动发现,及时跟进,针对性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

责任领导:同学军

责任科室:乡村振兴

(六)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措施,重点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救治保障,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0-3岁婴幼儿托育指导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预防政策。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

责任领导:徐萌新、朱海战、易新松

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老龄健康科、妇幼卫生科、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

(七)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省市要求,指导三级医院和脱贫地区县级医院续签对口帮扶协议,制定“十四五”期间医院学科建设规划。三级医院继续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以驻点帮扶为主,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不少于5人(中医院不少于3人),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探索完善远程帮扶模式,注重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利用效率。在前期帮扶成效基础上,每年为受援县医院培训至少3名骨干医师,有计划地为受援医院培养一批能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的业务骨干,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重点提升专科和大病专项救治技术水平,针对性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高县级医院平战转换能力。持续通过“二级医院对口帮扶支援一级医院”,切实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力争实现“50+N”种常见病多发病的90%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救治。

责任领导:徐萌新、朱海战、同学军

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基层卫生科、中医药管理

三、加强政策供给拓展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八)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陕西省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方案》(陕卫促进发201978号)明确的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继续加强动态监测与督导,保持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及能力建设全部达标;科学合理设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医疗机构,确保脱贫人口享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快改善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好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健全急诊急救医疗网络。加强重症、呼吸、麻醉、传染及院感防控等疫情防治重点学科建设。支持富平县医院、蒲城县医院、大荔县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副中心(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支持村集体新建公有产权卫生室。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加强村卫生室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责任领导:徐萌新、同学军、朱海战

责任科室:医政医管科、规划资金和财务管理科、妇幼卫生科、基层卫生科、疾病预防控制科、中医药管理

(九)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改善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和信息化建设,加快疾控人才培训培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落实县域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每个县至少有1家综合医院设立传染病区,持续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加强儿童保健人员和新生儿科医师培训。鼓励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配备。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支持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执法装备配备,推进监督信息化工作。

责任领导:同学军、徐萌新、朱海战、杨立鹏

责任科室:规划资金和财务管理科、法规科、妇幼卫生科、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和科教宣传科组织人事科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脱贫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制、人员招聘、职称评定、人才培养、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深入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充实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全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以县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动态管理、自行平衡的管理办法,按照《陕西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陕编办发201181号)核定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数。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允许编制在县域内统筹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编制。继续实施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类毕业生计划。严格落实城市医生晋升副高级职称前,要有1年以上县乡基层工作经历,晋升正高级职称,在现职期内要有半年以上县乡基层工作经历的规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积极探索实施“县聘镇用、镇管村用”,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责任领导:杨立鹏、朱海战

责任科室:组织人事科、基层卫生科、医政医管

(十一)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要求,支持脱贫地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县域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内互认力争实现医联体内部管理、技术、诊疗水平同质化提升。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预算管理。落实“两个允许”政策,进一步激发运行活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责任领导:易新松

责任科室:体制改革和科教宣传科

(十二)支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大对脱贫地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力度,完善远程医疗工作规范,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各类医联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积极开展预约转诊、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县域心电、影像等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互联互通,实现“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诊疗模式。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宣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卫生健康服务效率。加强健康扶贫动态系统管理,严格制度规范,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为精准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责任领导:同学军、徐萌新、易新松

责任科室:规划资金和财务管理科、医政医管科、体制改革和科教宣传科

四、推进关口前移衔接做好脱贫地区健康危险因素控制

(十三)持续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完善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加强源头管控,推动关口前移,持续巩固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狂犬病、乙肝、手足口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布鲁氏菌病、梅毒等10种重点传染病防控成果。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继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推动尘肺病等职业病主动监测与筛查,实施综合防控。继续做好大骨节病、克山病、氟骨症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疗和随访管理,开展地方病病情监测,落实改水、推广清洁能源、碘盐供应、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

责任领导:朱海战

责任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基层卫生

(十四)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改善行动。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孕产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达90%以上。对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宫颈癌、项目地区乳腺癌筛查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继续实施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扎实做好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维护老年人健康。

责任领导:朱海战、易新松

责任科室:妇幼卫生科、老龄健康科、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

(十五)扎实推进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健康环境促进及健康细胞示范建设等健康促进行动,以“健康知识进万家”为主题,推动健康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对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的早期筛查,及时干预,提高治疗率。加大健康科普师资培训和医疗机构、专业机构人员、村医科普知识培训。开展优秀健康科普知识的征集和评选活动。市级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健康科普巡讲,结合慕课、远程讲座等新媒体手段开展视频科普讲座。在新媒体、网站开办健康科普专栏,制作文字、图文、漫画、动漫、微视频、地方特色文化等容易记忆、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宣传品。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切实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责任领导:同学军

责任科室:健康促进科

(十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卫生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市卫生创建整体水平,持续推进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促进公共卫生设施不断提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渭南建设与爱国卫生运动融合发展,推动卫生城镇向健康城镇发展,引导农村居民主动参与健康乡村建设,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责任领导:同学军

责任科室:健康促进科

五、组织实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各司其职、一抓到底的领导体制。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做好政策衔接、任务落实、督查考核等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政策平稳过渡、落实到位。加强倾斜支持,现有支持脱贫地区的各类投入政策、资金和项目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并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口支援和社会力量等帮扶措施进一步向卫生健康领域倾斜。

(十八)加强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职责,强化政策和工作协同。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促工作落实并做好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建设。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核定与调整。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有关建设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基层医疗卫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资金保障,进一步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民政部门负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做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医疗保障部门负责落实好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才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定、薪酬待遇、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等政策落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乡村振兴部门负责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认定,做好数据共享和对接。

(十九)加强督查考核。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作为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内容,加强督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二十)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等方式,落实专人,对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做法、工作经验、先进事迹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