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建设、备战训练、疫情防控 十四运筹委会发布这些信息
发布时间: 2020-04-30来源: 陕西省体育局浏览次数: 423

4月28日上午,第十四届全运会陕西省筹备委员会举行2020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邹军,十四运会筹委会场馆建设部驻会副部长朱昱、竞赛组织部驻会副部长张宏玲、场馆建设部综合处处长杨海鹏,通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场馆建设推进、备战训练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筹委会新闻宣传部驻会副部长张宏科主持会议。

全运会是国内规格和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2021年在我省举行,这也是全运会首次走进我国中西部地区。2021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举办的十四运会,必将是全民关心、全国瞩目、全世界关注的一次历史性的盛会,对于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速发展、增强三秦人民幸福感、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全面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运会场馆建设是圆满办赛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现场调研、督促指导,要求“集全省之智、聚全省之力”做好十四运会场馆建设工作。发布会上,朱昱从场馆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特点、推进场馆建设的主要工作3个方面介绍了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建设情况。

▲朱昱介绍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建设情况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建设情况

场馆建设基本要求

场馆建设贯穿十四运会筹备工作始终,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我省先后印发《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总体工作方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场馆建设实施方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场馆设施调整方案》,成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场馆建设部负责督促全省十四运会场馆建设工作。场馆布局从有利于赛事组织、有利于群众观赛的角度出发,原则上各比赛大项或相关项目在同一个地区举行,以各市(区)主城区为中心,向附近所辖区、县辐射。从地域上看,全省场馆以西安为核心、关中市(区)为重点、陕南陕北为支撑。

其中:西安市场馆26个,宝鸡市场馆3个,咸阳市场馆3个,铜川市场馆1个,吉祥坊体育 场馆5个,延安市场馆3个,榆林市场馆1个,汉中市场馆2个,安康市场馆2个,商洛市场馆2个,韩城市场馆1个,杨凌示范区场馆2个,西咸新区场馆2个。

场馆建设特点

借鉴山东全运会、辽宁全运会和天津全运会等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省内各市(区)根据本辖区场馆条件和体育文化特色,均承担一部分比赛项目,实现比赛项目全省全覆盖。兼顾赛时要求和赛后利用,在场馆规划设计阶段,指导各场馆建设责任单位通过划分场馆功能布局及优选建设模式,避免赛后浪费。因地制宜建设专业性场馆,填补我省空白,如大荔沙苑沙滩排球场地和西咸新区马术比赛场地等。统筹考虑场馆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设计、建设和完善周边配套设施。

根据十四运会各场馆当前信息化建设需求,以场馆所承接比赛项目信息技术具体要求为依据,细化各场馆信息建设方案,组织力量全力编制“一馆一册”,确保各场馆可以顺利开展深化设计和工程实施。十四运会各场馆列入5G建设规划,成为办赛引入先进技术的一大亮点。目前,西安奥体中心、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已开展馆内基站建设,预计两馆六月完成5G覆盖。

十四运会场馆的设计在凸显陕西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元素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让人们通过全运会更多地了解陕西,认识陕西。坚持把“人文现代、绿色智慧、科技环保、低碳怡人”的理念贯穿始终,突显人文情怀、倡导绿色全运、凝聚科技核心。

推进场馆建设主要工作

推进场馆建设的主要工作中,场馆建设部加强督查和日常管理,确保按时限推进,加强体育工艺指导,确保满足赛事要求,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教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场馆建设。

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进度、精益求精提质量、一丝不苟保安全、统筹推进抓配套、风清气正守廉洁,确保按期高质量建成一批能够保障十四运会办赛需要的精品工程,建成一批能够有效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惠民工程,建成一批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配套工程,凝心聚力办全运,追赶超越促发展,为十四运会添彩,为陕西体育添彩、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添彩。

▲邹军介绍十四运会备战训练、疫情影响情况及举措

十四运会备战训练情况

全运会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准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2016年7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十四运会我省参赛目标为“获得金牌20枚左右、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立足近几年我省备战训练稳步提升的实际,2019年进一步明确要求十四运会陕西竞技体育要“创历史最好成绩,还要有大幅提升”。

这一目标的确立,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好竞技体育,对于彰显“祖国至上、崇尚科学、以苦为乐、敢争第一”的陕西竞技体育价值观,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

天津全运会后,我们结合实际、着眼发展,确定了扩容增项、夯实基础、固强扶优、重点突破的十四运会周期总体备战思路,组建队伍系统备战,新成立5个省直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新增教练员编制50名、运动员编制200名。

2018年

持续扩容增项,着力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大备战”工作机制,训练单位认领参赛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引进人才、跨省合作、联合高校、省市联办、企业共建备战队伍等办法,完成34个运动项目组队工作,引进354名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集中力量共同推进备战训练工作。

2019年

着眼夯实基础,固强扶优,提出了必须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必须精准备战、科学训练,必须研究规则、争取政策,必须严明纪律、干净参赛,必须加强领导、合力攻坚“五个必须”备战训练总体要求,确定了科学训练、规则研究、反兴奋剂“三大任务”,狠抓了复合团队、科技助力、体能训练、思想教育、精细管理“五个关键环节”。调整加强了十四运会备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省体育局领导联系训练单位和秘书处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陕西省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训练单位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大力推广实施融合科技元素的训练观摩课,整合集中有限资源组建27个复合型科研攻关团队,成立陕西省反兴奋剂中心,全力推进备战训练工作。

2020年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备战训练,在抓好思想教育、政策争取、任务细化、解决问题、督导落实上持续用力,确保了十四运会备战工作有序推进,取得成效。

近几年,我省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在天津十三运会、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第三届青奥会、武汉军运会、韩国光州游泳世锦赛、卡塔尔多哈田径世锦赛、山西二青会等国际国内大赛取得了不错成绩,为十四运会完成代表团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备战训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面,邹军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备战训练既有影响也有机遇。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备战训练增加了工作难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备战训练计划。比如:安排一些队内对抗赛、达标赛、观摩课等活动,缓解运动员疲劳,增加训练趣味性,提升训练效果。二是对十四冬备战及参赛造成一定影响。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延期举行,对我省参加滑冰、滑雪、冰球、冰壶、冬季两项、陆地冰壶等6个大项比赛产生影响,导致备战时间跨度延长。

备战全运会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疫情为我省提供了一个科学系统训练的时间契机。邹军表示,“虽然,我们目前的备战态势整体向上向好,但从高标准、严要求来看,在管理和服务层面,特别是在科学系统训练方面还要下更大功夫。优势项目在稳定发挥方面还不够充分,一些体能类、交手类项目体能不足、对抗能力不强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段时间,我们正从训练、心理、技术、体能、复合型团队等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今年1月25日,我省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Ι级应急响应,省体育局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局领导联系包抓训练园区制度,严明了纪律,压实了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监督管理服务全覆盖。直属各训练单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全封闭训练管理,筹措防疫物资,对训练场馆、宿舍餐厅、公共设施等进行每天两次消毒,定时监测运动员体温,并且每个单位都设置了隔离观察室。同时,我们要求在省外训练的运动队按照属地政府防控要求,就地采取封闭式训练管理。当前,防控压力从“内防扩散”向“外防输入”转变,我们正组织外训队伍有序返回,并严格落实防控要求,规范日常管理,直至隔离期满且核酸检测合格后才投入正常训练。

目前,我省有2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紧锣密鼓投入备战训练之中。其中,在国家队集训的运动员有33人,涉及16个项目。这些运动员都是我省备战十四运会的重点队员。

▲张宏科主持会议

媒体提问环节

一、就全运会的规格和影响力来看,十四运势必成为陕西对外展示新形象的窗口。请从造型及装饰等细节方面,介绍下十四运场馆(内外部设计)都有哪些陕西本土特色元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记者提问)

朱昱:十四运会场馆的设计在凸显陕西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元素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旨在通过全运会展示窗口,在建党百年之际,向全国人民展示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和三秦百姓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陕西的知名度。如:

1、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造型新颖、外观独特,犹如大唐乐舞中回环飘舞的丝带,给人以灵动、飘逸之感。充分展现了陕西千年历史文化的动人魅力。

2、西安奥体中心,以“丝路启航,盛世之花”为设计立意,把“丝绸之路”的厚重历史文化和西安市花(石榴花)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韵律的变化,表达出丝绸飘逸的质感,展现了千年帝都与现代化城市的完美结合。

3、延安大学体育馆以窑洞符号作为最具特色的建筑元素,整体色调以土黄色为主,突出建筑的厚重、质朴、大气、端庄,彰显延安黄土地域文化和陕北红色文化,整个建筑回归“红色根基”和“黄土初心”。

4、渭南体育中心以“彩练腾飞、缤纷盛会”为主题,“彩练”源于奥运五环的“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代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群欢聚渭南,也表达了热情、好客、喜悦、勇敢、坚持的情感象征;“腾飞”是东方元素,是腾飞向上、不断进取的象征;“缤纷盛会”象征在盛世承担盛会。

二、场馆的赛后运营维护一直都是全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承办地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全省53个全运场馆建成并完成测试赛后,运营模式是怎么样的?如何避免传统事业单位运营模式带来的财政负担?如何实现运营效益最大化?(新华社记者提问)

朱昱:正如所言,场馆的赛后运营是全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难题,十四运会场馆从前期规划阶段就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是按照“能用不改、能改不建”的大原则,减少场馆建设投资;二是采用“全省布局”的方式,重点填补各市区体育基础设施缺口;三是加强市场化运营,创新多种经营模式。具体包括:1.在赛后运行时,在坚持公平、公正、效率优先的原则下,放手让社会企业参与管理。2.通过招标、上市以及资产重组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体育场馆赛后利用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3.运动场馆在赛后运行中将通过招商引资或公开拍卖场馆经营权等方式,打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行政限制,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体育公司进行经营,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赛后体育运动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借助“一带一路”发挥场馆价值,积极举办跨区域、跨国别的体育赛事,提高对场馆的利用率。

三、我们有不少场馆建设都涉及进口材料,如西安奥体中心的跑道材料来自意大利。这些货源受疫情影响大不大,是否会对我们的施工造成困难,我们现在是如何应对的?(陕西日报社记者提问)

朱昱:疫情的确对十四运会场馆建设造成了影响,但在筹委会的积极协调和各市区政府合力保障下,各类问题正在逐渐解决。其中西安奥体中心的跑道材料已搭乘长安号从意大利运达西安,目前近12000平方米的橡胶跑道基层施工已接近尾声,跑道的铺设安装工作已着手展开,预计在5月底前完成预制跑道安装。

四、目前我省的各支运动队备战十四运进入到关键阶段,在特殊时期怎样实现防控疫情和训练两不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邹军:一是继续严格进行封闭式管理训练,有序组织外训队伍返回并参加训练。二是充分利用疫情造成的时间契机,调整优化训练计划,规范训练管理,不断提高备战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三是排除各方干扰,一心一意抓备战,统筹抓好思想教育、政策争取、任务细化、解决问题、督导落实五个方面。

五、奥运会的推迟对各运动队的备战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怎么去应对?(华商报社记者提问)

邹军:一是双线作战压力增大。目前看,东京奥运会和十四运会都将在2021年举办,两个赛事相邻太近,重点运动员面临奥运会和全运会双线作战任务,备战压力和困难增大。二是保持竞技状态困难。一些大龄运动员通过科学训练,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将达竞技状态巅峰。奥运会推迟后,这些运动员随着年龄增大,在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竞技状态保持方面都将面临困难和挑战。可能有些运动员就要有所取舍,不可能在这么短的间隔期,持续有较好的表现。

对此,一是充分利用疫情造成的时间契机,调整优化训练计划,规范训练管理,不断提高备战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二是调动现有资源,将专业体能教练全部充实到重点队组,强化体能训练,保持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三是密切关注运动员、教练员思想动态,分析形势变化,主动关心解决运动员特别是大龄运动员面临的困难问题。

六、我省参加十四运会的目标,以及重点项目?(三秦都市报记者提问)

邹军:关于重点项目:从目前的备战训练情况看,我省跳水、田径、射击、武术等优势项目发展状况较好,将可能在十四运会上大显身手。拳击、摔跤、高尔夫、滑板等项目进步明显;一些短板项目也有一定的提升,其中赛艇、游泳项目实力明显增强,将可能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