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8春节>> 节日习俗>> 正文
供灯盏 打灯笼
发布时间:2018-03-02 来源:渭南日报
  音宋伯航
  元宵节,吃元宵,放鞭炮,供灯盏,打灯笼,想起儿时过元宵节欢乐的场景,仿佛让人又重新回到过去。
  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经济拮据的年代,对乡下孩子们来说,整个正月是新年,元宵节把年味推向高潮,有好吃的、有新衣穿,有鞭炮放、有灯笼玩,心中的期盼与喜悦,胜过今天的孩子。
  元宵节前两天,各家各户忙着做灯盏。灯盏不是灯,是蒸馍;人们又偏偏不叫馍,因元宵节民间又称“灯节”,过灯节蒸出的馍,称“灯盏”。用发酵的米面,在案板上揉成面剂,刀切小团,用手捏搓,做成像龙、狗、石磨、庙宇等不同造型的馍。
  灯盏蒸馍,品种繁多,形状各异。像井龙王,火神灶爷、石神碾磨、土地爷,山神、路神、河神,天神娘娘,十二生肖等等,惟妙惟肖。凡与农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事或物,都可形象地做出。
  灯盏馍独特之处,在馍中间做一小窝窝,窝内放置少量小磨香油,用棉线或棉絮做成灯捻,点燃后即成一盏灯,灯燃熟馍上。灯盏馍比我们平时吃的馍大两倍,专门用作祭祀的头贡。
  灯盏供奉神灵后,家人分享食吃,叫“咬灾”。谁家有人身体多病,或养殖畜禽不旺,或庄稼收成欠收等,人们都视为不吉现象,以祈求上苍仙界、凡间神灵庇佑,祛病消灾,四季平安。
  元宵节头天傍晚,趁天还没黑,母亲提着满满一竹筐灯盏馍和一瓶烧酒、一块肥肉及果品、黄纸、香等供品,带上我与弟妹,先来到村西水井台边,燃起龙王灯盏馍,虔诚地向水井跪拜、作揖、磕头、烧纸,祈求龙王神保佑;接着在村东头石磨旁,重复着相同礼数祭拜。
  到天黑下来,村子传来鞭炮声,四面八方的朝祭路上,大人们带着小孩有说有笑回家。晚饭前,八仙桌上摆放刚祭完的供馍,上面用枣子、花生和青红萝卜丝丁等镶成的漂亮图案,看上去十分诱人,咬上一口,又甜又香。
  吃完晚饭后,孩子们开始打灯笼。灯笼用竹篾作罩架,硬纸片铺底,底座中央放根蜡烛,细铁丝固牢,红纸糊严实,写上“福、禄、寿、囍”等字,一盏灯笼即成。人们做成狮子灯、天狗灯、走马灯、金鱼灯、六棱灯、八角灯、吉祥如意灯等灯笼。
  元宵灯多以小小圆圆的红灯笼居多,也有椭圆形、正方形、长筒形或者金鱼形等等,各式各样的红灯笼,都是舅家人在元宵节头天就送给外甥打的,传承千年的民间习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掌灯时分,月上树梢,全村孩子不约而同地打起灯笼,欢天喜地从自家走出来,挨家串门叫人。几十个小伙伴打着各自的灯笼,在村里村外和巷道弄口畅游,嘴里唱着“打灯笼不忘舅,灯笼照亮舅家路,三更半夜娘催喊,灯笼灭了回家睡。”
  小伙伴们跑累了,席地而坐凝视灯笼傻笑。歇够了铆足劲,又继续奔走。有调皮的孩子,故意用手中灯笼去撞别人的;被撞的灯笼左摇右晃,被里面蜡烛燃烧成灰烬,小伙伴难过地大哭着跑回家。
  第二天,被毁灯笼的孩子,又提着父亲新做的灯笼找伙伴陪玩。还有不怕撞的灯笼,用一个带把儿的旧茶杯,里面点根短蜡烛,灯光闪闪亮亮,指哪亮哪,走到哪都特别耀眼,备受伙伴们羡慕。
  元宵节供灯盏,打灯笼,承载着古老乡风民俗,传递着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