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发布时间:2014-01-02 发布部门:市地志办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一、基本情况
  1.各级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开局良好。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更名设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社会管理“八大工程”63项任务的包联领导和责任部门;市综治委召开了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成立了8个专项组,建立了11项工作制度。共确定了12个省级示范点、38个市级示范点。各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150多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
  2.大调解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全面展开,上年县(市、区)围绕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农惠农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重点领域,实施重大事项风险评估51项;“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趋于完善,“三调联动”机制有效运转,“社会化+专业化”调解模式逐步推行,建立社会化调解组织3076个、专业化调解组织33个。全市2012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调处矛盾纠纷3.1万起,其中,疑难信访问题379件,涉法涉诉积案504件,86.6%的基层干部群众认为矛盾纠纷能及时解决。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完善市县信访大厅联合接访机制,落实信访疑难案件救助和主要领导处理信访问题据实报告制度,进京非访和赴省集体访人数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实现了“一控制,两下降”目标,8个县(市、区)跨入全省信访“三无县”行列。第一季度进京非访人次占年度控制指标的18.1%;赴省集体访批数、人次分别占年度控制指标的8.4%、4.5%。
  3.“平安渭南”建设不断深化,治安形势有所好转。组织开展了“秦风行动”“四打击两清理一整治”等专项行动,对19个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实行重点治理,对影响校园周边安全的四类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非法传销活动予以重拳打击。全年摧挖犯罪团伙451个,破获刑事案件6110起,查处治安案件6277起,抓获网上逃犯2278人。调查中有70.9%的干部群众认为治安状况较上年明显好转,84.2%的对当前治安状况表示满意。市县两级投入1.3亿元,加快“853”工程建设,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5845个、设立治安卡点56个。全市142个乡镇办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全部建立,配备专职主任107人。183个城市社区大部分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
  4.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管理逐步加强。坚持“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创新推行了“旅馆式”“协助式”“公寓式”管理模式,29.6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趋于规范。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作用,加强无缝衔接教育培训,5300多名特殊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普遍加强。采取结对帮扶、学校托管、站所服务、项目运作等方式,建成留守儿童托管学校或留守儿童之家100余所、村(社区)留守儿童服务站100余所,8.6万留守儿童服务管理深入推进。全年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611人、帮教795人,把符合条件的562名矫正对象纳入服务管理范围。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351个,正确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5.政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对社会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缺乏从系统性、全局性上思考和认识社会管理工作,存在“重治理轻防范、重处罚轻服务、重管制轻协商、重处置轻预防”的现象,工作中仍然沿用管控压罚等方式。调查中90%的干部群众虽然对社会管理工作了解或基本了解,但大多数不知该如何参与。
  2.维护和谐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大。各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缓慢,企业改制、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引发的信访问题不断显现。全市军队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改制企业职工等群体涉及人员达80万,其中涉访重点人1100人,基层维稳压力大、任务重。因基层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群众工作能力不高,未能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致使一些正常的信访问题演化为重访、缠访甚至闹访。基层干部反映,政策层面引发的信访问题难以处置,现行信访维稳考核办法诱发了个别人的恶意缠访闹访,在处理少数非法上访问题上失之过宽,依法处置不力,正常信访秩序难以维护。
  3.平安建设任务艰巨。留守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成为农村社会主体,治安防范力量薄弱;城镇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特殊群体数量增加,社会管控难度加大,刑事犯罪高位徘徊。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和青少年犯罪问题比较突出。2011年全市发生刑事案件11035起,同比上升12%,发现受理治安案件7187起,同比上升3.89%。在年终全省“两率一度”调查测评中,全市公众安全感为87.99%,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8个百分点,韩城、华阴处于全省后十位;全市平安建设知晓率仅为73.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处于全省末位,争先进位任务艰巨。信息网络和网吧监管不到位,网上恶意炒作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50%的干部群众对当前信息网络和网吧管理工作不满意。
  4.基层基础比较薄弱。大多数乡镇办综治维稳中心规范化建设不够,人员配备偏少,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城市社区设施建设薄弱、工作人员偏少、服务水平不高。“853”工程建设推进不平衡,前期安装的视频监控探头因质量、技术、运行费用等问题,近一半成为“样子”探头。
  5.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市政法系统编制7454个,实有8477人。县(市、区)委政法委编制191个,总体偏少且不平衡,除临渭、华县、富平编制在19个以上外,其余8个县(市)均在15个以下,受编制数影响,县(市、区)综治办、维稳办力量严重不足,三分之一的县只有1到2人。全市公安干警万人比率为9.08,与全省比率相差3.66个万分点;全市3218个协勤警,月工资大多在600元~1000元之间,这些人员因劳动关系政策和待遇保障问题难以稳定,整体素质不高,在执行任务中容易发生问题,影响政法队伍形象。
  6.其他影响社会管理的问题也表现突出。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级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市综治委8个专项组要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全力推动工作。承担63项具体任务的市直部门要会同参与单位,加强工作力量,细化工作措施,履职尽责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2.全力推进重点工作,建立抓点带面工作制度。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深化“信访工作落实年”活动,大力推行“社会化+专业化”调解模式,加快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避免产生社会矛盾。深化平安渭南建设,扎实开展“四打击三整治三防范”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抓住衔接、帮教、监管三个重点环节,促进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会;落实“五心”机制(用心衔接、爱心帮教、真心改过、诚心扶持、畅心交流),努力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创新完善特殊青少年帮扶矫治和教育保护工作,逐步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网络。加强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抓点带面长效机制,发现培育典型,宣传推广经验,就近学、照着干,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3.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乡镇办和村(社区)社会管理职责,健全社会管理基层组织网络。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促进企业和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按照“853”工程建设规划,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引导企业出资、民间集资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居民小区、商业街面实行社会化治安防控管理模式,提高整体社会防控水平。建立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吉祥坊体育 “十二五”社会管理重点工程规划》,由市综治办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按照社会管理“八大工程”的任务和要求,编制项目计划,分期分批建设和改造基层留守儿童之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刑释解教人员培训就业基地、戒毒康复中心、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等工程,强化社会管理基础。
  4.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发挥社会管理主力军作用。
  5.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实施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深入推进十大民生工程。进一步拓宽富民渠道,保障充分就业,推进全民创业,加大扶贫开发,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惠民范围,解决好入学、就医、住房、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基本吉祥坊手机 均等化。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实现文化强、生态美的目标。进一步营造和谐环境,坚持改善民生与加强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大社会管理工作考核力度,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明确目标任务和考核重点,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近期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逐一梳理归类,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最大限度加以解决。实行各级领导综治工作述职评议和公开承诺制度,科学运用综治工作“一票否决”。修订《吉祥坊体育 信访维稳责任追究办法》,夯实各级领导工作责任,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组织人大、政协视察社会管理工作,接受监督评议,改进提高工作。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界群众进机关、进警营,体验感受政法工作,提高认同感。继续办好《政法一线》,大力宣传基层政法工作和先进典型。

(作者吉祥坊体育 委政法委调研组)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