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概述
发布时间:2011-01-06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经济概况】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借助外力招商引资,激活内力全民创业,区域竞争力快速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达到655.5亿元,是2004年的2.43倍。人均GDP由4975元提高到12069元,年均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4元,分别较2004年净增7385元和1842元。财政总收入6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5亿元,是2004年的3.34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渭南已经跨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项目建设】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建立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媒体公示制度,全力抓开工、促进度,建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3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7.28亿元,是“十五”期的3.6倍。2008年四季度以来,紧抓中央扩投资、保增长政策机遇,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8.5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紧盯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机遇,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2009年实际到位资金165.2亿元,是2004年的5.75倍。郑西高铁建成通车,中联重科工程机械、拓日太阳城光伏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认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全社会共识。坚持以园区为平台,高起点编修发展规划,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项目与企业入园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发展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56户,实现产值381.7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4.82%,园区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坚持以优势支柱产业为重点,制定实施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全方位争取政策信贷支持,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19户,增加126户。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91户,增加47户。金钼股份成功上市,龙钢集团成为全市第一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企业,实施部省级科技项目230项,建成省级科技园区7个,获得专利授权670项,获国家及省名牌产品39个。非公经济长足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到6774家,较2004年增加793家;从业人员78万,较2004年增加16万人。下大气力“关小上大”,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顺利推进,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二氧化硫削减10.95%,化学需氧量削减8.72%。坚持把工业保增长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加强运行分析,实施财政贴息,落实银企贷款,较好实现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96.32亿元,实现增加值245.2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3%和17.6%。
  【城市建设】坚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为载体,高质量修编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的城市战略构架。坚持“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人文理念,创新城市经营模式,加强金融合作开发,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5公里,完成旧城拆迁改造33万平米,建成区面积发展到40平方公里。310国道绕城北移,铁路老货运专线全面拆除,为城市建设腾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建成渭南高中、实验初中和实验小学,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积极实施“大树进城”,开展“三拆植绿”,累计栽植大树40余万株,新增城市绿地330万平方米。仓程路、渭清路建成绿色长廊,南部台塬初现生态屏障。朝阳公园建成开放,沋河公园蓄水扩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中心城市跻身“省级卫生城市”,创国卫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鉴定。县城创卫蓬勃开展,合阳、韩城、大荔、华县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7%,较2004年提高6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地膜玉米、设施蔬菜、有机果品、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以上,2009年达到245.1万吨。发展春播地膜玉米6.38万公顷,设施瓜菜4.46万公顷,有机水果1066公顷。建成养殖小区284个,规模养殖场1632个,畜禽存栏318万头(只),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较2004年增加5.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迅猛发展,规模以上涉农企业291家,其中52家被确定为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023个,参加农户16.58万户,农民从产业分工与协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产业】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县县办旅游。2009世界旅游日主会场活动成功举办,华山仙峪景区对外开放,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开园。仓颉碑林落成,洽川福山游客接待广场建成使用,富平陶艺村和韩城古城旅游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市旅游综合收入51.43亿元,是2004年的3.07倍。加快建设县城超市、农村“双百市场”和标准化农家店,认真落实工业品下乡优惠政策,累计发放家电、农机具购置补贴2.2亿元,拉动农村消费10亿元以上。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开工在建商品房210万平米,实际销售1.85万套,均较2004年增长两倍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连年保持全省最高增速,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金融业持续快速增长,期末存款余额847.23亿元,贷款余额386.38亿元,分别较2004年增长142%和60%,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较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100余所农村学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建成一批县级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和乡镇卫生院,市中心医院被命名为“三甲”医院。建成36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59个城市社区健身广场,完成11个县级文化馆和19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为1063个边远贫困山村通上广播电视。华阴老腔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华县皮影群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两届全民运动会,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坚持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积极实施民生十大工程,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困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到91%,直接用于干部职工住房建设的资金达到3.23亿元。率先在全省实行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建成廉租住房7.3万平米,搬迁农村贫困人口2.66万人。城乡医保扩面提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免费住院分娩和健康检查,让106万农村妇女充分享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实现城乡“两免一补”全覆盖,“蛋奶工程”惠及21.6万中小学生。累计投入21亿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受灾困难群众得到保障救助。发放移民直补资金8.5亿元。新建敬老院14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9.8%。坚持为残疾人每年办好十件实事,6万多残疾人享受到社会关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户用沼气池4.5万口,发展节水灌溉5.96万公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3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油路目标。率先在全省开通“三农快客”,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46万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开通政府网站,设立市长信箱,建立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认真办复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开展“平安渭南”创建活动,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妥善安置职工为前提,以引进战略投资商为重点,基本完成32户工业企业改革改制任务。中联重科与新黄工战略重组,中十冶在高新区注册设立母体公司,成为企业脱困重生的典范。粮食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累计核销经营性债务7.13亿元。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税全部取消,发放粮食直补3.6亿元,化解“普九”债务2.85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初步形成新的投入、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调整高新区和临渭区管辖区域,理顺经开区、卤阳湖等工业园区和华山景区的管理体制,促进了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充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本,设立重点产业扶持基金,为财政引导投资开辟了新路径。公开拍卖城市天然气股权和加气站经营权,对南塬绿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提供了用武之地。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通客商投诉热线,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获得“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称号。先后与省煤化集团及省级金融机构签定战略合作协议,鼓励支持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成功化解蒲城农信社经营风险,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实行重大决策论证、重点项目会审、民生事项听证等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政务督查,建立问责问效问廉制度,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迸发,争创一流蔚然成风。(钟磊)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