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发布时间:2010-05-28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吉祥坊体育 地震局

 局 长   范忠亮

  副局长   尹卫东  李文进

  【概况】2008年,是防震减灾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五一二”四川汶川地震使全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以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主线,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抗震设防管理力度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宣传更加广泛深入。在全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吉祥坊体育 地震局获综合评比优秀奖和防震减灾社会动员单项奖,华县地震办获得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吉祥坊体育 地震局获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震情分析工作获得省评优秀;华县地震办、大荔县地震办获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奖,韩城市地震办获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优秀单位奖;双王水动态观测质量获省评优秀第二名,科技之春宣传连续第十年获市组织奖。

  【汶川大地震处置有序】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使陕西省10个市不同程度受灾,吉祥坊体育 、县地震部门立即行动,第一时间报告震情、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及时获取灾情、震情信息、做好震情监测的同时,迅速开展了宏观异常落实、灾害损失调查、地震知识宣传、平息地震谣传等大量工作。华县、华阴市、富平县、韩城市、白水县等县(市、区)充分发挥宏观异常网的作用,及时和市地震局沟通,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为全市震情会商资料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汶川地震应急期间,市县地震机构共落实异常48次,编发《震情通报》、《震情简报》等各类信息报告60余期,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进行地震知识宣传共计140余期(篇),开展讲座10余场,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0余万份。市地震局在经费相当短缺的情况下,设法挤出6万余元,及时组织人力,立足应急宣传所需,及时编印了图文并茂的《地震知识宣传手册》、震灾防护知识和防、抗、救小知识彩页共12万余册(份)。同时,电话接受群众咨询约5000人次,及时宣传地震知识及地震谣言识别等知识。市委宣传部、市地震局和市应急办一起利用手机群发、电视新闻直播和游飞字幕及时向市民公告震情。利用电视、电台播放录像、录音累计500余小时。同时,及时召开会议,统一口径,向全市新闻媒体通报了地震三要素,宣传了防、抗、救知识,市电视台播放了《未雨绸缪》等宣传片。市地震局领导先后接受《渭南日报》社记者、市电视台新闻栏目记者采访,并在广播电台“环境热线”栏目与听众互动,讲解地震知识。在高考期间,会同教育局每日进行震情会商,及时向市高考办公室提供震情简报。市地震局在汶川地震期间承担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在各县(市、区)地震部门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在汶川地震期间无一人伤亡,无重大谣言散播,为全市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一二”汶川地震之后,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一线,对全市地震烈度及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省地震局。

  【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十一五”重点项目】3月份,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传达了国家、省地震局长会议精神,总结了2007年度工作,讨论了如何落实省“十一五”规划项目渭南城区地震小区划、朝阳公园避难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安排部署了2008年度工作。“十一五”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市政府副市长程勉贵非常重视,积极协调,上下沟通,在市财政局、发改委、城建局的大力配合下,截至年底,投资650万元的渭南城区地震小区划已到位市配套资金50余万元及中、省资金150万元,该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吉祥坊体育 朝阳公园避难场所总设计100万元,其中中省资金65万元,市配套资金35万元,建设在调研、选址等前期工作基础上,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和审定工作,按照项目进展落实了中、省配套资金3万元。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资金正在申报之中。

  【地震监测预报和短临跟踪工作】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按照省地震局的统一要求,市、县两级面对复杂的震情形势,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监测预报工作在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评比中荣获2008年度震情分析预报工作优秀奖。一、“三网一员”建设向规范化迈出坚实的一步。下发了《吉祥坊体育 地震局关于完善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建设的通知》(渭震发〔2008〕8号),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补充作用。全年91.3%的乡镇建有“三网一员”(178个乡镇、187名人员)网络体系。其中,澄城县落实了观测人员每点100元/月的补助费,华县、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等已落实了观测人员每点50元/月的补助费,合阳县地震办编制下发了“三网一员”工作手册并对三网人员进行了培训。全市建立健全乡镇灾情速报网络193个,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落实、通信畅通。二、加强地震监测(前兆)台网建设。完成了吉祥坊体育 级和韩城县级信息节点试运行工作。辖区内市属双王井、s34井及7个强震台、3个测震台运行良好,所有监测台、站、点的备案、挂牌保护工作全部完成,截至年底,均未出现破坏和干扰问题。坚持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专人负责观测资料数据建库、校核工作,确保了地震观测资料的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特别是“五一二”汶川地震后,进一步完善了震情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双人值班,确保震情信息上报下达。制定印发了《吉祥坊体育 地震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地震跟踪工作的通知》(渭震发〔2008〕1号)和《吉祥坊体育 地震局关于印发震情会商制度与异常落实制度的通知》(渭震发〔2008〕13号)。坚持了月会商、半年会商、年终会商和紧急会商制度,并坚持做到重大异常不过夜。全年召开震情会商会27次,其中紧急会商21次,编发震情通报27期,落实异常17次、编写异常落实报告17份,高考震情信息7期。加强了同联防区,兄弟市、区地震部门的震情会商和信息交流,实现了观测资料共享。

  【震灾防御体系建设】吉祥坊体育 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全市紧紧围绕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的目标,着力推进震灾预防工作。一、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吉祥坊体育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渭政办发〔2008〕57号)。在韩城市、蒲城县对农村工匠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华县、韩城市、富平县、潼关县等县、市人员培训工作,引导农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在华县、韩城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市)先后确定了18个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示范点。二、市地震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城建局、法制办印发了《关于做好我市工程建设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意见》(渭政办发〔2008〕42号)和《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依法行政检查的通知》。11月份,分管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对华县、华阴市、大荔县、韩城市等县(市、区)工程建设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华阴市地震办成立了执法队,依法对所有建筑物进行了摸查,尤其是对学校、医院、商场等生命线工程进行了排查,要求不合格的工程进行拆除或加固。从检查来看达到了基本要求,重点建设工程基本能按照抗震设防要求标准设计施工。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坚持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三下乡活动、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以设立咨询点,出动宣传车,展出画板,播放录像、录音等形式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民众防、抗、救知识的知晓率。与临渭区教育局联合向市城区中、小学校赠送《防震减灾知识》书籍1200册;向有关部门赠送宣传资料、书籍500余册。在市东风大街中心广场设立宣传咨询点,向过往群众宣传、散发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共散发资料万余份,书籍1500册。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市地震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教育局、人事局、交通局、财政局、临渭公安分局等党政事业单位、企业赠送防震减灾宣传画册、彩页三千五百余册。副局长李文进、退休干部张义民及分管科室分别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教育局、青岛啤酒厂等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讲座十余场,直接受教育人员三千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九千五百余份。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年内建立了合阳城关中学、韩城实验小学、大荔童兴学校、华阴城关小学等5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市地震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渭震发〔2008〕22号)。韩城市、合阳县、华阴市分别在各个乡镇确定1所学校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每学期开设2个课时以上讲解地震科普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并通过他们不断扩大了宣传面。大荔县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暨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参与师生3000多人,全县各中小学校校长、专干共计300余人进行观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为了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及时、高效、有序,以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发文,积极推进县(市、区)、乡镇、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汶川地震后,及时完成了《吉祥坊体育 政府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并经市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下发。截至年底,修订完成了政府预案12个,市级部门预案26个,乡镇政府预案179个,部门预案301个,驻渭企事业预案97个,医院、商场、银行、次生灾害等单位预案89个,中小学校预案1084个。二、对陕西省化工总厂地震应急救援队、解放办印机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人员配发了资料。在省、市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华县投资十余万元,率先在华州公园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供水、供电、应急厕所、导示牌等均已完成,在“五一二”地震中发挥了应急避难的效果。(张启明)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