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
发布时间:2009-08-24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临 渭 区

  区委书记 魏稳柱

  副书记 杨炳拓 张普选

  区纪检委书记 樊正学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清才(10月离任) 安申生(10月任职)

  副主任 孟汝钧 牛焕萍(10月任职) 陈广义(10月任职) 弋经建(10月任职) 陈英杰(10月离任)张学舟(10月离任) 周荣川(10月离任)

  区 长 杨炳拓

  副区长 李县平 张志斌 单爱党(10月任职) 徐月凤 王锁牢 雷立新 张 斐 徐 俊 朱铁萍 郭兴林 石军武

  区政协主席 梁向东(10月离任) 周新民(10月任职)

  副主席 张苏良 冯建平 李 由 李小艾(10月任职)

  姜雪芳(10月任职) 于凤侠(10月离任) 牛焕萍(10月离任)

  【概况】 2007年,临渭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带动战略,狠抓渭北产业园建设、“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城市服务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全年辖区生产总值完成70.28亿元,较上年增长13.2%,增速为近十年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3.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5.7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0.6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8%、12.3%和16.4%。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和发展力明显增强。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坚持把争取中省各类投资项目、招引域外产业项目作为基础性战略工作,统筹调动全区各方面力量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对重点建设项目逐一落实责任部门、包联区级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快速进展。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亿元,较上年增长30%,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亿元,增长55.7%。18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超计划25.2个百分点。泓利钢管、泰和石膏板、路孚特食品、乐福记食品、老香君油脂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投资11亿元的国德电气、投资6亿元的雨润食品工业园等10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渭北土地整理、110kV变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自筹资金实施的西庆屯村防汛应急避险搬迁工程11栋应急避险居住楼全面开工;箭水北调工程完成13公里主管道铺设。配合省市实施的关中环线全线贯通,渭南火车站新货运站、郑西客运专线和两路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国家投资取得新进展。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动员组织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衔接,及时编报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全年申报争取中省投资项目153个,落实到位项目资金1.84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坚持把渭北产业园作为招商引资主战场,紧抓国内产业加速转移和西安地区企业外迁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多渠道捕捉招商引资信息,主动出击,有重点地上门招商。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2个,引资总额21.7亿元,较上年增长8亿多元。

  【“一村一品”工程】 引导各乡镇办、各涉农部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成特色产业示范村70个、推进村100个,其中下吉镇见庄村等22个村被命名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奶牛、生猪、葡萄、冬枣、核桃、香菇等特色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以点带面、一品成业、辐射发展的势头良好。冬枣、核桃面积分别发展到2000公顷,葡萄、棚瓜面积分别达到1600公顷和3330公顷,香菇年产量达到400万袋;奶牛存栏达到19267头,占全市存栏总量的44%,现代化挤奶站和奶牛养殖小区分别达到26个和30个。2007年,临渭区被命名为全省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先进县。

  【工业经济】 在扎实推进区属企业改制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区内各类企业特别是区属骨干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以青啤公司为主的区属骨干企业利税大幅增长,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以食品饮料、现代医药、能源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工业主导地位日趋明显。全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2.77亿元,实现销售产值41.64亿元,分别增长23.06%和23.36%;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7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3.9亿元,分别增长63.98%和71.37%。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以妥善安置职工为中心,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等形式对一批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了改制重组,21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到位,企业资产全部购回。加强与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沟通衔接,全年核销企业历史债务4.65亿元,累计核销债务8.8亿元,为进一步盘活企业资产、改革改制、安置职工创造了条件。

  【农业和农村经济】 坚持增收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支农政策,稳步推进新农村“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2.61亿元,较上年增长8.09%。粮食播种面积9.45万公顷,总产量37.99万吨,较上年增加1.46万吨;大家畜存栏12.3万头,同比增长2.8%;家禽存栏达到272万只,同比增长5.08%;肉类、奶类、禽蛋产量分别增长5.17%、17.44%和17.07%。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站32个,农业信息网站达到22个,电子农务网用户发展到3万户,农业信息网络覆盖全区。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达到77个。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新创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组156个。“科技110”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农业科技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修铺区乡公路59公里,通村公路408公里,水泥道路通村率达到80%。新建沼气池3955口,惠及群众1.6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0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解决了2.1万人的饮水困难。1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林业四大工程完成造林2200公顷。

  【国内贸易】 城市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围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整合城市存量资源,策划包装实施了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金水南路仿古饮食街、恒基商业中心等知名餐饮、商贸企业建成并投入运营,中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全社会消费品总额实现25.08亿元,较上年增长24.36%。

  【城乡环境】 统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省级卫生城市创建累计投入资金亿元以上,深入开展市民教育、市场建设,开展城中村、背街小巷、社区单位、距城五公里农村环境卫生及“五小”门店整治工作,建成市场19个,硬化村居民巷道508条,拆除门前户厕5380座,改造旱厕3000座,18个城中村106个村民小组、51个社区401个行业单位、距城5公里12个卫生示范村基本达标,病媒生物防治、“五小”门店整治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显着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乱占乱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好转。

  【财税工作】 按照“抓支柱、培骨干、带群体”的思路,精心组织实施年度财源建设计划。培育和扶持优势企业,及时落实各项财政扶持政策,骨干财源不断壮大,财源结构进一步改善优化。精心组织财税收入。进一步完善税收属地化征管体制,积极开展税源调查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税基。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强化税务稽查,堵塞征管漏洞,强化征管措施,建立财税部门抓收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了财税部门抓收入的积极性,多点支撑增收的局面基本形成,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093万元,比上年增长43.37%,保持快速增长。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区级财政可用财力不断增加,单位人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干部教师工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各项重点工作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和收支分类制度,完善了乡财乡用区监督制度,资金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区级财政支出56932万元,增长56.79%。加大对国债资金、专项资金、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财政法纪得到维护。基金会清欠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全年清收欠款420万元。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供养体制和乡财区管财政管理体制全面确立并运行良好。

  【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共向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近5亿元,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290.44万元,惠及学生17.55万人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532人,210户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1375名企业职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养老统筹,25.8万人次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覆盖面由1.08万人扩大到3.93万人,732户“五保”户全部实现老有所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农民参合率达到91.09%,全年共补偿门诊住院参合群众38.26万人次2342.46万元。扶老、助残及复退军人优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救灾救济和扶贫帮困活动经常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质量指标稳定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7‰,优质服务区创建活动顺利通过省市两级验收。耕地保护、农村宅基地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关停取缔污染企业14家,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校舍61714平方米,“普九”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高考上线率、万人升学比率跃升全市前列,杜桥中学等3所中学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职业教育完成培训8.5万人次。科技培训、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卓有成效,田市镇、下吉镇见庄村被命名为全国科技示范镇和示范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临渭支中心建成运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21所乡镇卫生院完成建设改造,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8所,社区服务中心6个,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76.4%。新建农村两委会办公场所70个,消除无办公用房社区4个,5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有序推进。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经常开展,全年无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结案率达100%。平安临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新建乡镇司法所12个,设立农村和社区警务室545个,新聘辅警547名,集中开展了“打黑除恶”及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社会公众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信访三级终结制度,“三排查、三调处”活动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开展,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越级集体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年末常住人口87.9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024.6元和2638.3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45%和13.6%。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