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概述
发布时间:2010-05-27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经济概况】2005年,全市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完成生产总值3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7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4.31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11.34亿元,增长8.0%。年末总人口547.11万人(1%抽样调查),自然增长率4.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2元。

  【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一是精心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以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策划了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加快建设57个重点前期项目,华县石堤峪水电站等12个项目已提前开工,韩城兴隆煤矿等7个项目的建设资金基本落实。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团参加“西洽会”、杨凌博览会,举办了中国大荔绿色瓜果菜节、建市十周年投资商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中韩合作·陕西省吉祥坊体育 经贸项目推介会”和“陕西省渭南(昆山)投资环境暨优势项目推介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并组织小分队赴发达地区上门招商。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均有所提高。三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和政府领导包联制。年初将6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57个重点前期项目分解到各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落实了责任。由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开展了3次督查活动,及时解决了土地、资金等问题,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完善了政府、企业和公民信用建设的措施,出台了投资环境考核评价办法。市级19个行政执法部门,接受了市人大的评议。61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渭化“双甲”、阎(良)禹(门口)高速公路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或竣工使用,量子高科制药二期、涧峪水库、渭(南)蒲(城)公路渭河大桥等25个项目完成年度任务。57个重点前期项目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全年共引进外来资金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剔除阎禹高速公路在市境内的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56亿元,增长11.7%。

  【工业经济】一是深化国企改革。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属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规范运作一批,放开退出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的思路,大力推进市直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和破产工作,渭南印染厂与陕西三鑫企业集团成功重组后生产运营情况良好,市热电厂、市金矿、市杏林钢厂的依法破产工作进展顺利,市热电厂、市金矿与合作伙伴签订了框架协议。狠抓了一批改制企业的规范运作。渭通农科、恒源实业、天斗工贸等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80%以上的改制企业能按照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运作。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开展了优化工业结构调研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调整优化结构的思路和重点,加快发展壮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药、食品等优势产业,这六大产业的比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以上。全市地方工业中,非国有经济比重不断提升,占全市GDP的45%以上,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三是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发展的决定》,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了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达14.48亿元。韩城等地大力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力度,园区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产业聚集优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2.94亿元,增长21.8%,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营利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21亿元,增长1.89倍。

  【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改造中低产田1.22万公顷,新增灌溉面积8660公顷,发展节水灌溉1.48万公顷,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190.3万吨。新修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扎实落实多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政策,减免农业税达15479万元,实现了农民农业税收“零负担”。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14%,通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地膜玉米补贴共使全市农民直接受益5305万元。通过“电子农务”信息网络体系促成农产品交易额1.7亿元。继续开展包村帮扶活动,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认真抓好农民减负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四项制度,重点开展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涉农价格和收费、报刊乱摊派等三项专项治理。全年审计集体资金1.8亿元,查处违纪资金1106万元。查处制售假劣农资的各类违法案件570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915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总人数达到80万,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137个,解决了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和10.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实施无公害生产面积4.68万公顷,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个。全市规模以上涉农企业有80余家,规模经营的比例已占到全市农业生产总量的35%以上。实施人工种草2.4万公顷,建立人工种草示范基点38个、牧草种子繁育基地260公顷。畜牧业稳步发展,肉、奶产量分别增长10.6%和3.9%。全年造林2.56万公顷。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32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农业产值68.37亿元,林业产值4.24亿元,牧业产值19.24亿元,渔业产值1.21亿元。

  【果业产业化】“十五”期间,白水县安德利、澄城县海升、富平县三阳果汁厂先后建成投产,全市仅2004年~2005年榨季实际生产果汁16.2万吨,跃居全国首位,出口创汇6500多万美元。白水宏达果业公司扩建了5000吨气调库,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果生产线。全市已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7400座,贮藏能力48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果品机械冷库群。有果品包装企业260家,果品龙头企业20多家,果品营销企业和中介组织2500多个,果农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150多个。同时,在全国各地建立果品直销窗口,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全市果品出口量由2001年的300吨,增加到2005年的8万吨,品种也由以前单一的苹果,发展为梨、红提、冬枣等各类果品。果园科学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至2005年底,全市共实施大改型5.66万公顷,建成各类示范园1050个,各种设施大棚水果660公顷,推广“果、畜、草、沼、窖”果园五配套技术6666公顷,全市优果率达到60%,创历史最高水平。绿色果品基地面积达到5.86万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扩大开放促进果业开发, “十五”期间全市果业招商引资额达到3.7亿元。

  【财政管理】突出抓好重点财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增收能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努力增加可用财力。以提高工作质量为中心,以加强税源管理和搞好纳税服务为重点,加强税收征管。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抓收入责任制,各级收入均衡入库,当年预算收入任务全面完成。努力建设节俭型财政,从严理财,科学安排,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资金需要。不断完善市县财政体制,推进部门预算、国家集中支付制度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试点。坚决制止乡村产生新债务,逐步化解旧债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部门执收执罚行为,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和规范使用。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提高了采购效率。

  【省级卫生城市创建】2005年4月,吉祥坊体育 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通过理顺工作体制,狠抓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渭南城区创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44家单位实施了亮化工程,新建地埋式垃圾台9个,新修改建公厕13座,绿化南塬180公顷。依法拆除违章和乱搭乱建1500多处,规范“五小”门店1000多家,搬迁取缔马路市场9个,新建专业市场9个,一大批违章建筑、垃圾“死角”得到拆除和清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一些多年难以根除的“顽症”基本解决。硬化人行道38万平方米,硬化率由10%提高到92%。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3.7%提高到25.2%。乐天大街中段、渭清路城区段、金水路中段、前进路休闲运动广场和高新区新盛路北段等建成使用,仓程路南段、火车站广场、卫生垃圾填埋等工程进展顺利。高新区新建道路6.9公里,“三纵三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市场建设、拆墙透绿、城市绿化等工作稳步推进。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和谐社会建设】认真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八项政策”,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城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城镇低保户冬季采暖给予了适当补贴。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24.4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减免书费、杂费和寄宿补助5841万元。清理历史拖欠教师及干部职工工资1.49亿元。

  【商贸流通】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启动实施了部分重点物流建设项目。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努力提高居民购买力。大力开拓城乡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积极培育和扩大旅游、购房、购车、教育、文化、信息、健身和服务性消费热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消费环境大大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节约型社会建设】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狠抓高耗能行业企业和新建、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狠抓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产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以机械、冶金、建筑等高耗行业为重点,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实行资源资产产业管理。

  【抗洪救灾】10月1日,渭河临潼水文站出现4200立方米/秒洪水流量。面对特大洪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前启动渭河三号度汛预案,撤离可能受淹地区群众,请调部队合力抗洪抢险,紧急组织7.68万干部群众和4410名解放军指战员上堤查险,协调蒲城、澄城、合阳三县700多人支援华阴抗洪。经过六天六夜的连续奋战,实现了“干支堤不决口、城区不进水、人员无死亡”的目标。对21万撤离群众进行了对口安置和应急生活救助,下拨面粉17500公斤、熟食8700公斤、棉被960床,建房资金181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医疗保障。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抢时收获,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小程度,保持了灾区社会生产秩序稳定。

  【社会事业】完成危漏校舍改造106个,组建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建市十周年庆典活动和市第十届运动会。大型民间社火舞诗《华山魂》荣获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全市12个疾病控制中心建成使用。新增就业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城市“低保”得到较好落实。顺利完成撤乡并镇和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5.52%和89.52%。文物工作取得新成绩,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的发掘是2005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社会稳定】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解决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基金会清欠兑付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助机制,确保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渭南”活动。健全“严打”整治经常性工作机制,坚决遏制“两抢一盗”及严重暴力犯罪的发案势头,全市社会保持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按照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一是大力加强公务员的学习培训。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市政府系统加强和改进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有效地提高了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二是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重新编印了《市政府工作规则》,从制度上规范政府的议事和决策程序,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三是狠抓工作落实。逐级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明确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一把手”为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政府实行市长负总责、副市长按分工具体负责、部门主要领导为承办责任人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督查工作机制。四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在政府机关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作风建设整顿活动,促进了机关廉政勤政建设。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