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5-27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3月2日在吉祥坊体育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吉祥坊体育 市长曹莉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吉祥坊体育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一并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各级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省各项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吉祥坊体育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迎难而上,励精图治,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渭南在西北东部的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2.4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6.77亿元、144.30亿元和1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4%,超额完成计划目标。财政状况初步改善,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 21.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连续两年粮食总产190多万吨,均达历史丰年水平。果、菜、畜、林等产业特色更加明显。水果面积158.5万亩,其中绿色果品占到42%。我市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果品冷藏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瓜菜85万亩,其中设施面积约占70%。畜牧业发展较快,肉、奶产量年均增长7.1%和7.2%。“十五”期间累计造林273.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1.4万亩。建成经济林基地180万亩,速生杨基地61万亩。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去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80.4万人,是“九五”末的5.9倍。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药、食品等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6.5%,比“九五”加快8.9个百分点。渭南高新区及韩城、澄城、临渭工业(产业)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6%。旅游业持续增长,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总收入18.5亿元,是“九五”末的2.2倍。去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4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9%。200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11.2亿元,贷款余额236.6亿元,净投放现金56.9亿元,均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信息等产业都得到较快发展。

  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连续五年狠抓投资环境建设,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促进了一批大项目的生成和落实。“十五”期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45亿元,是“九五”的1.8倍。实施重点项目268个,其中202个已建成使用。阎禹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澄城茨沟、富平石川河等大桥建成使用,国省道大修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东雷抽黄二期、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渭河防汛应急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灌溉条件明显改善,防汛抗灾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等一批电力、通信项目建设。市电信大楼荣获国家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渭化“双甲”、临渭量子高科制药、韩城120万吨焦炭、澄城海升果汁、白水安德利果汁、合阳恒兴果汁、澄城长宏铝业、富平新型干法水泥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渭南中心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编制完成了市区近期建设、老城区改造等规划,建成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5%。火车站站房改造、朝阳大街中段拓宽、乐天大街中段、渭清路城区段、金水路中段、天然气利用、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成使用,赵梁渭河大桥、上涨渡渭河新桥等项目即将竣工。世界500强企业法国通用水务公司已与我市自来水公司成功合作。高新区完成崇业路北段、东兴街西段、西兴街东段、新盛路北段等一批项目建设,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从2005年起渭南中心城市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一大批违章建筑、垃圾“死角”得到拆除和清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一些多年难以根除的“顽症”基本解决,市场建设、拆墙透绿、城市绿化等工作稳步推进。人行道硬化率由10%提高到92%,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3.7%提高到25.2%,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已全面完成,各县县城及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由“九五”末的29%提高到2005年的34%。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渭南印染厂、澄城卷烟厂等企业成功实施政策性破产或资产重组。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取消农业特产税,全市农民人均累计减负125元。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民有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45%,比“九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外来资金91.4亿元,是“九五”的13倍;2005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是“九五”末的18倍,增幅居全省首位。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4元,五年增加2647元,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882元,五年增加417元,年均增长5.1%,其中近两年均在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2平方米和28平方米,比“九五”末增长28.2%和17.3%。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7部、移动电话21部,是“九五”末的2.4倍和7倍。“十五”时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6万个,6.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全面落实,历史拖欠工资问题得到逐步解决,4.5万名下岗职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10.14万城市低保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401个;搬迁贫困人口2.25万人,解决了2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65.6万人的饮水困难,27.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24.4万名农村贫困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市380多万农民受益。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有效阻断了“非典”疫情的传入,严防了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取得了“03·8”抗洪救灾、灾后重建和“05·10”抗击渭河特大洪水的全面胜利。

  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全市五年新建校舍180万平方米,改造危漏校舍110万平方米,中小学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两基”水平得到提高,高中阶段升学率居全省前列,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二。“渭南技工”成为全省一大职教品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组建并正式对外招生。市图书馆(中医学校图书楼)、市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市中心血站和市县两级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县市传染病区等一批卫生设施项目建成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五味什字》、《千树万树梨花开》、《华山魂》等文艺新闻作品获中省奖励。2005年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1%和95.3%,比“九五”末提高18.8和13.7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建市十周年庆典活动和第十届体育运动会。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的发掘是2005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3‰,五年下降1.5个千分点。持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活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司法行政、技术质量、药品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物价、国土、审计、统计、信访、人防、气象、档案、地震、老龄、残联、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绩。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成绩斐然,驻渭部队在抗洪抢险、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渭南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抗洪精神凝聚和激发了全市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顺利完成撤乡并镇和第五次、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一定成效。创建“平安渭南”工作扎实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

  五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形成了团结兴渭的强大合力。“十五”时期各项成绩的取得为“十一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现在加快发展比什么时候都紧迫,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什么事情都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提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坚持不懈地加快发展速度,坚持不懈地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不懈地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不懈地实现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无不凝结着全市人民的辛劳和汗水,无不体现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渭南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仍然滞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工业缺少高技术产业、高利税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第三产业比重小、龙头少、增长慢,各级财政仍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建设欠账较多,招商引资力度还不大,投资环境、建设资金和人才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上学难”、“看病贵”和因灾因病返贫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治安和安全生产依然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影响了工作落实。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统筹研究,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向科学发展转轨、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和谐渭南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渭南。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0年达到580亿元,人均1.02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2010年达到14.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

  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增收为本、规划先行、尊重民意、基础突破”的思路,立足培育新型产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农村新风貌,很好地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结合。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围绕“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突出发展果菜业、畜牧业和劳务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健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整合现有资源,捆绑使用资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力度。以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和特色经济、民有经济、劳务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集群化和集团化,加快渭南高新区及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培育新型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环体系和产业集群。经过不断努力,使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成为区域发展的集聚地和增长极,形成“一区多园多基地”快速增长的经济板块格局。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力争“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0%。积极平稳有序地推进国企改革,加速国有资本的退出步伐。大力发展民有经济,力争2010年民有经济占GDP的份额达到60%以上。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着力抓好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坚持提升品位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统筹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以拉大城市骨架、消除管网“瓶颈”为重点,以构筑“五横六纵一环”干道网为主线,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朝阳大街东段、环城东路、民生街改造、防洪排涝排水、供水污水管网改扩建、集中供热二期和新火车站区域开发等项目,形成便捷畅通、配套完善的城市路网管网。实施好南源北坡绿化和环城林带工程,逐步开发治理渭河、洛河,不断扩大城市绿地和水面。力争2010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快以渭南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创卫”工作,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环境。加快韩城、华阴两市和各县县城及重点镇建设。坚持把发展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形态,以陇海、西韩铁路为轴线,建设渭南-潼关、富平一韩城两个城镇带,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力争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

  (四)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创建西部旅游名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山、水、城、陵特色,重点发展“两山一川”、“两城一陵”景区。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型批发零售市场6个,2010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加强房产中介和物业管理,力争“十一五”末全市城市社会化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45%。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其他服务业。

  (五)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快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等项目,加快罗韦高速和国省道、县乡公路建设与改造,积极配合支持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西包铁路渭南段等项目建设。搞好城乡电网改造,构建以区域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供电网络。加速电信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升级扩容改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节约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治理,着力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抓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黄河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

  (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力争“十一五”末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渭南技工”,建设渭南“培训城”。加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步伐,努力建设创新型渭南。力争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末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和99%。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努力建设体育强市。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出生人口合理的性别比例。围绕“三件大事”、“五本帐”,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创建“平安渭南”。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相处、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只要全市上下团结奋进、不懈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全面做好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我市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353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5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同口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4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0元,增长8.4%。

  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全面推进“四个建设”。按照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既定工作格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力度,推进和谐渭南建设,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主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和环境优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包联项目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做好土地征用、资金、环境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支持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渭南段等中省在渭项目建设。确保关中环线渭南过境段、大华公路渭河大桥改建等30个项目建成使用,完成二期抽黄灌区配套等39个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全年完成投资85.5亿元。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跑项目力度,争取有一批新的项目挤入中省“盘子”,一部分重点前期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全面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采取组团、参会、委托、网络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推进引资模式市场化。参加第十届西洽会、第十三届杨凌农高会,积极赴沿海地区招商引资。完善各项奖励措施,鼓励全民招商。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力争全年实际引进资金40亿元。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环境责任制、属地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全面推广高新区“限时送达”经验,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对重点企业继续实行保护制度。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定期对环境进行考核评价,实现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二)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起步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全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以公共事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客,启动新农村县域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全市重点抓好20个示范镇、200个示范村。

  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道路工程:投资4.1亿元,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水利工程:抓好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小型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防洪保安项目建设,全年新修基本农田3.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0万亩;培训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全年完成50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医疗工程: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改造建设60个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由韩城扩大到临渭、富平、华县等县市区;饮水工程: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解决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送电工程:投资4.37亿元,搞好农村电网建设,逐步“消灭”无电村;扶贫工程:抓好1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搬迁贫困人口4000人,实现10万贫困人口脱贫;社保工程: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和敬老院建设,搞好农村“五保”供养;文化工程: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和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建设,创建12个文化示范村,力争全市90%的村开通有线电视;人居工程:加快村容村貌和乡村文明建设,重点搞好农村卫生和绿化,做好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和垃圾处理工作。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重点发展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90万吨。实施优果工程,绿色果品基地发展到100万亩。大力推广苹果“四项关键技术”,优果率达到65%,争取实现果品收入32亿元。扩大优质

  精细蔬菜生产规模,无公害和天然特色蔬菜基地达到12万亩。以渭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推进良种奶山羊、生猪、奶牛养殖和秦川牛屠宰加工基地建设。强化“以销强农”理念,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保持在80万人左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搞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抓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成职工分流安置、财务挂帐剥离及新企业组建等任务。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权利。

  (三)加强工业协调与服务,努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

  加快渭南高新区及各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渭南高新区要以构建和谐新区为目标,着力在招商引资、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现代医药、食品加工、职业教育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全年实际引进资金5亿元,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加快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澄城工业园、临渭产业园、合阳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证安全为取向,改造提高和发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药、食品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澄城董东煤矿、临渭新型水处理剂等项目建成使用,三大矿务局沉陷综合治理、合阳山阳煤矿、韩城二电、蒲电三期、龙钢 100万吨线材扩建、渭化1.2万吨三聚氢胺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力争高新区金城钼酸铵扩建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做好煤、电、油、运的协调服务,支持龙门钢铁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渭河煤化公司等30户大企业扩能增效。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18%。实施名牌战略,全年争创国家名牌1个、省级名牌2个、市级名牌10个。搞好“十一五”重点行业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民有经济。认真落实民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等方面的同等待遇,支持民有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加强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密切政银、银企关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开展产权交易试点,鼓励民有企业通过股权和项目进行融资。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和民有企业权益。正确引导民有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安全环保等规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大力开发高新技术和重大产业技术,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搭建自主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

  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完成市热电厂、市金矿的破产重组,做好市杏林钢厂、市华山金矿、市华山造纸厂等企业破产的准备工作和省属下划企业的接收工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债务剥离、职工身份转换、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遗留问题。加快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步伐,争取完成企业所属学校移交工作。整合国有资产存量资源,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集中。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华山、洽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韩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完成陕西兵器游乐世界、华山御温泉度假村、少华山森林公园、洽川景区核心区开发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华山论剑主题公园、蒲城唐韵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做好渭华起义纪念馆扩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华山旅游产业园建设。精心组织好旅游“黄金周”,加强宣传促销。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临渭荣发国际家居汇展中心等项目年内建成使用,渭南宣化路综合市场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建设果品等物流配送中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350个规范化的农村连锁店。努力扩大出口规模,力争全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加快房地产开发,规范房地产市场。搞好金融服务,拓展保险领域。积极发展会计、法律、职介、咨询、评估、担保等中介服务业和养老托幼、医疗、教育、商业、餐饮、文化娱乐、家政等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

  积极扩大消费。着力抓好增收,努力提高居民购买力。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 1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00元。大力开拓城乡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积极培育和扩大旅游、购房、购车、教育、文化、信息、健身和服务性消费热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五)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创卫”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完善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心区南部、中部和站北街东段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使建成区详规覆盖率达到90%。全年实施19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仓程路、渭河大街西段、站北街东段、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火车站广场拆迁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沋河公园改造、污水回用、市区防内涝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开工建设环城东路、关中环线渭清路立交桥、北水厂等项目。涧峪水库力争年内建成,实现向城区供水。配合铁路部门搞好老火车站搬迁和新火车站建设。抓好民生路区域开发,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高新区开工建设朝阳大街西段、石泉路、东兴街东段等道路工程,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点线面”结合、“乔灌草(花)”搭配的思路,以塑造城市绿色景观、提高生态效果为着眼点,实施好南塬北坡、火车站广场、渭清路西侧、沋河城区南段两侧、渭河城区段南岸等绿化工程,完成乐天大街、仓程路等新修改造道路和沿街单位庭院绿化任务。广泛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小区活动,建设一批小广场、小公园、小绿地,配套一批健身器材。力争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加强环境保护,争取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到全年的70%以上。

  着力改善市容市貌。围绕“10个方面、60项指标、200个得分点”的“创卫”达标要求,扎实做好净化、亮化、美化各项工作。加大环境卫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集贸市场等区域环境的整治力度,全面完成人行道硬化,推行垃圾袋装化处理,实行主次干道清扫保洁一体化;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和拆除力度,有效遏制新修道路两侧和城乡结合部乱建的势头;加大对“五小”门店、占道经营、户外广告、丧事活动的整治和规范力度,维护良好的交通和市场秩序,塑造文明的城市形象。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开展除“四害”活动。搞好东风大街、朝阳大街等主干道景观整治,重点抓好高层建筑和沿街单位的亮化美化。加强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搞好市政公用设施的维修养护。开展“市民满意路”、“市容达标街”创建活动。继续落实市区两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三级管理、各级领导包联、单位门前“四包”责任制,分阶段按时段有序推进,细化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全面提升“创卫”水平。

  (六)做好增收节支工作,进一步改善财政运行状况

  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突出抓好56个重点财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增收能力。充分利用中省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做好上级资金的争取工作,努力增加可用财力。以提高工作质量为中心,以加强税源管理和搞好纳税服务为重点,加强税收征管。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抓收入责任制,确保各级收入均衡入库,确保当年预算收入任务全面完成。

  认真做好财政支出工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谐”的原则,从严理财,科学安排支出,千方百计确保“两个保证”、城乡“低保”、构建和谐社会八项政策落实和灾后重建等各项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积极解决历史工资拖欠特别是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严格控制“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和招待、购置、出国考察等费用,努力建设节俭型财政。

  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完善市县财政体制,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试点。按照“约法三章”和“五不准”的要求,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的债务,逐步化解旧债务。继续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部门执收执罚行为,保证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和规范使用。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

  (七)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和谐渭南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完成16万平方米的危漏校舍改造。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工作。加速职业教育发展,年内各类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力争达到10万人。渭南技术学院新校区力争年内建成使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强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成市急救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和2个县级医院改造等项目建设,市中心医院综合住院楼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启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备战省第十三届体育运动会。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做好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的保护发掘和遗址博物馆项目的申报工作。实施广播电视入户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建设,关心支持部队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关心和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防震减灾、气象、统计、审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着力解决大学生、复转军人、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厉查处无故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实现全市30.8万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切实关心移民生产生活,妥善解决库区预留土地问题。解决好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农村受灾户、“五保户”、“三无户”、特困户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生活无着落人员的生活不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交通和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高危设备、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防汛责任,扎实做好各项备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加强职业危害和职业病防治,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强化食品、药品、饮食卫生的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抓好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和新建、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抓好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产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以机械、冶金、建筑等高耗材行业为重点,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实行资源资产化管理。开展“生态渭南”创建活动。全年造林26万亩,绿化县乡公路5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着力抓好化工、电力、冶金、造纸、果汁、建材、焦化等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建设。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解决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基金会清欠兑付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特别做好农村司法调解,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助机制,确保公共安全。坚持依法治市,搞好“五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渭南”活动。健全“严打”整治经常性工作机制,坚决遏制“两抢一盗”及严重暴力犯罪的发案势头,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们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肩负重大而艰巨的经济社会发展责任。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政府公务员,强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共赢意识,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抢抓机遇、争项引资和体制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上,落实到国企改革、民有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和对待企业家的态度上。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在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吉祥坊手机 职能。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优质服务承诺制度。搞好wellbet吉祥官方网站 ,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交通和水电气、物业等行业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协商协调制度,加速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步伐。全面实施《吉祥坊体育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不断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

  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稳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依法追究行政过借。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欢迎和支持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积极配合和支持审计、监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支持审判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抓好政府公务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抓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和组织实施。继续做好公务员过渡和认定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轮岗交流。加强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综合考核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严格职务晋升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开展争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提高勤政廉政水平。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自觉地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行为准则。围绕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子女教育、看病就医,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着重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上取得新进展。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契机,着力解决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以及利用公权力寻租现象,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以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力戒浮躁和推诿扯皮。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规范检查,减少应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调查研究和工作落实上。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逐项建立协调机构。上下之间、部门之间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

  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时代赋予我们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乘势而上,满怀豪情地迎接渭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