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发布时间:2010-06-13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市委书记  雷孟斌

  副书记  吴春梅 杨怀强 白新淼 郑西武 党德才

  市纪检委书记  王智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忠林

  副主任  王拴虎 孙谦 董治民 雷松江

  市 长  吴春梅

  副市长  薛东江史向民 王建璋 张志强 龚国宪 聂郝礼

  市政协主席  严文选

  副主席 李侃良 王化民

  【概况】华阴市总面积817平方公里,耕地1.41万公顷,辖7乡3镇3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总人口25.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8万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16元。地方财政收入4710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亿元。社会旅游总收入完成2.9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农业经济】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以高效农业工程为突破口,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灾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67980吨,棉花总产459吨,均较上年略有减产;油料总产2876吨,比上年增长33.76%。山川秀美工程起步良好,完成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4400公顷,被国家列为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市)。畜牧业稳中有升,肉类总产2527吨,蛋类总产1660吨,奶类总产410吨。年生产水产品总量2820吨,总产值达2150万元。蔬菜总产2.31万吨,瓜果类总产1.47万吨。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30公顷,生产小麦良种100万公斤。农机化事业成绩斐然,机耕面积1.42万公顷,机播8546公顷,机脱1.03万公顷,机械秸杆还田8253公顷。水利建设工程成效显著,新打修复机井276眼,新修渠道6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466公顷。

  【科技、文化、卫生、普法“四下乡”活动】2000年先后在敷水、华阳、王方等乡镇举办了大规模的“四下乡”活动。在华阳电视台开办了“科技兴市”栏目,举办科技人员培训班7期,接受培训8000余人次;组织农户赴大荔参观学习大棚栽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新华书店下乡送科技图书资料4300余册,电影公司送科教片下乡演出一百余场,市剧团排演优秀文化节目下乡演出,还先后举办了百面锣鼓大奖赛、卡拉OK大奖赛、首届民间戏曲艺术展演等比赛活动,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先后有350多人次下乡巡回医疗,免费接诊群众38660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万余份。印发《华阴市农村适用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竞赛50题》二千余份;举办全市农村法律法规改革知识竞赛,13个乡镇代表队参加了竞赛。通过开展“四下乡”,促进了全市农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改革开放】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土地延包政策,为81个行政村,742个村民小组,39200户发放了“一证一书”。列入改革范围的33户市属国有企业,80%完成了改制任务。改制后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观,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41名;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150户,新增私营企业200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7.8%。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在吉祥坊体育 率先达到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制定了《华阴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17267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全市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7万余元,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0%。对全市1600多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寿星证,持寿星证享受一定的优惠服务。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已争取项目14个,争取资金6000余万元;引进项目8个,引进资金1.9亿元。

  【重点工程】全市确定的12项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机制和工程监理等制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其中市第二水厂等12项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农村电话光缆入网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山川秀美工程、蒲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年度任务。西岳庙外围拆迁及岳庙古文化步行一条街和庙前广场建设,北社乡移民安居商贸点、职教中心、农村电网改造、敷水小城镇经贸综合开发区等工程项目完成年投资的85%以上。

  【计划生育】计生工作以华阴市委、市政府《关于奋战一年努力实现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市的决定》为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力度,狠抓节育措施的落实,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率为96.85%。全年共出生21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获得了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市称号,市计生局获得省级“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环境保护】环保工作以“一控双达标”为目标,加强污染治理,对南山地带的石渣业、金矿开采业进行整顿,取缔29家石渣厂、18家小金矿;对“十五小”进行经营性查访,取缔了苗家村26座“土炼油炉”,“十五小”企业回潮率为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防止了污染。

  【华山旅游】为了使华山旅游经济持续发展,一是编制了《景区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华麓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华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二是争取国债资金1200万元,整修拓宽华山景区道路。三是精心部署,通力协作确保“五一”、“十一”两个旅游黄金周的安全运作,按照国家“假日办”通知精神,成立了华山景区假日旅游信息统计预报中心,加入了国家假日旅游信息统计预报系统,每天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旅游信息。四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组团参加了北京旅游产品博览会、西安经贸洽谈会、乌鲁木齐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经贸会议,开拓客源市场。五是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工作已完成了华山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古树名木评估调查,申报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六是加强景区旅游秩序的综合整治,建立完善了综合管理制度60多项500多条;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对景区各类设施进行更新,取得了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区称号。七是文物管理完成了2处省保单位晋升国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晋升省保单位的申报工作。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4万人次,其中华山门票人数68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收入2.69亿元。

  【依法治市】全年全市监察机关共查结案件64件,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持续开展严打斗争,政法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34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人,挽回经济损失850万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对16名侵占、挪用集体资产的村级干部,果断进行了司法及党政处理,追回财产损失80多万元。对13名严重影响正常村级选举,扰乱机关正常办公秩序的带头人和主要参与人员进行了公开处理。集中力量依法处理基金会问题,实行市级领导包联责任制,成立了17个清欠工作队,抽调政法干警百余人,机关干部近千人,全力抓清收。2000年冬季突击4个月共收回各类基金会欠款5197万元;对未还清基金会贷款的8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43名干部职工采取了“三停”(停职、停薪、停止工作)措施,其中免去4名副科以上干部职务,开除了7名干部职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讲”教育】按照中央对县级“三讲”教育的要求和省委、吉祥坊体育 委关于“三讲”教育的总体部署,在“三讲”巡视组的指导下,全市“三讲”教育和“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周密部署。成立了“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思想上早动员、学习上早安排、工作上早动手。二是坚持“四个贯彻始终”。为保证“三讲”质量,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人均写读书笔记4万余字,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62篇;坚持把征求意见贯彻始终,设立意见箱,发《征求意见表》,共征求意见和建议9733条,对各领导班子和29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到95.4%和94%;坚持把整改贯彻始终,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抓整改,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100多个,给贫困户送救济粮8万公斤;坚持把宣传工作贯彻始终,为“三讲”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领导干部自身存在问题,改变了过去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谈感受不谈问题,只谈现象不谈根源的倾向。四是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按照上级安排,利用一个月时间,通过学习提高、自看自查、规划未来和完善整改方案,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开展“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搞好工作的目的。

  【人民生活】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1元和1345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累计解决了2.5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5.4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和1.6万库区移民的安居问题,基本完成了桃下镇山峰村搬迁工作。“九五”以来,共为辖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2767.2万元,支付辖区统筹范围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289.9万元。累计新建居住房3091套、35万平方米,出售公房7341套、37万平方米,干部职工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34平方米,高于吉祥坊体育 平均水平。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4万户,固定电话达到2.3万户,移动电话达到7000户,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张建平)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