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设备
发布时间:2011-10-28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校舍

  清代以前多为庙学合一,借用文庙等公用建筑作校舍,也有社学、义学以乡绅捐房为校舍。民国时期,始设教学班,学校有了相对正规的教室,但因教室多为社会捐资修建,加之战事不断,除少数中学外,多数学校校舍比较简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校舍得到逐年改善。1953年,全区中学基建投资138.8亿元(合新人民币138.8万元),建成砖(土)木结构校舍21656平方米。1954年,全区32所学校(中学31所、师范学校1所)共投资96.98亿元(合新人民币96.98万元),建成砖(土)木结构校舍17541平方米。这个时期,中学校舍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1958年7月,渭南县第五初级中学(崇凝中学)向县文教局申请建校的报告显示,其需要建设的学生宿舍10间196.70平方米,灶房10间256.51平方米,连同课桌凳,共需资金18033元。1959年,潼关中学从老城迁往新城(今潼关县城)之前,有砖木结构教室、宿舍42间,民房改做宿舍98间,共140间、2520平方米,迁校后总投资22.08万元,建成砖土木结构房屋211间,共计3504平方米。1960年,渭南县(大县体制)扩建12所中学,建校舍339间,并新建中学9所,校舍用房908间,建筑面积90391平方米。1962年,全区教育建设投资8.97万元,建校舍6138平方米。到了1965年,全区教育建设项目增加到21个,总投资101.13万元(政府投资91.90万元),当年施工面积7218平方米(中学1247平方米、小学4746平方米、其他1225平方米),竣工面积4889平方米(中学1247平方米、小学2864平方米、其他778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小学多数由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管理,学校由生产大队集体投工投劳建设。地区在蒲城县孙镇建成了渭南农业学校,总建筑面积49980.20平方米。1970年,渭南师范学校、渭南农业技术学校、大荔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渭南地区师范学校,确定建教学楼1幢(2层、12个教室),餐厅11间,总建筑面积1882平方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教育秩序的恢复,政府对校舍建设的投资逐年增加。1979年3月,地区划拨各县中小学危险房屋修缮费48.2万。当年,校舍建设项目共26项,完成投资178.5万元,其中中师26万元,中学118.8万元,小学29.7万元,其他4万元。1982年,全区完成校舍建设投资229万元,施工面积30533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16000平方米。据1984年底统计,全区校舍建筑面积共437.2万平方米,其中成人高校1.7万平方米,中专学校15.4万平方米,普通中学139.2万平方米,职业中学12.9万平方米,小学259.5万平方米,幼儿园1.7万平方米,其他6.7万平方米。经过8年建设,1985年,全区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小学达到“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此后,开始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校舍建设重点转向初中。初中校舍建设投资主体为乡镇政府,资金来源主要为群众集资,财政给予适当补助。1987年至1990年,全区乡镇初中校舍建设总投资8732万元,其中群众集资7090万元,占81.2%,新建楼房407幢,建筑面积38.2万平方米,合计新建校舍面积52.9万平方米。1991年至1994年,全区校舍建设总投资23189万元,新建校舍面积83.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51.6万平方米。1996年,全市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校舍建设的重点转向高中。1997年,校舍建设投资7606万元(其中集资5079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3.9万平方米。据1999年统计,全市校舍建筑面积共539.9万平方米,其中成人高校0.8万平方米,中专学校11.6万平方米,普通中学169.6万平方米,职业中学16.2万平方米,小学334.3万平方米,幼儿园1.7万平方米,其他5.7万平方米。2000年,全市校舍建设共竣工面积24347平方米,其中高中竣工面积8588平方米,占35.27%。2001年,全市将中小学危漏校舍改造作为重点,共投资22079万元,实施改造项目1195个,新建校舍面积46.3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6.88万平方米。2002年,继续实施危漏校舍改造工程,共拆除危房10.4万平方米,修缮校舍22.6万平方米,新建项目575个,开工面积31.1万平方米,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6000万元。

  设备

  民国时期,开始分班教学,小学教学设备简陋,少数中学始有教学设备。民国二十五年(1936),蒲城县尧山初级中学教学设备有理化仪器、生物标本、运动器械、史地挂图、参考书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重视教学设备配备。1953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中用于师范学校设备购置共15.8亿元(合新人民币15.8万元)。1958年7月,渭南县第五初级中学(崇凝中学)给县文教局申请修建学校的报告显示,需购置课桌凳93套、床板120块、办公桌椅7套,合计4437元。1960年,潼关中学迁至新县城(今潼关县城)后,建有仪器实验室和教学器材室,并配备有实验仪器和教学器材。1961年,渭南师范学院基建投资中,设备投资20000元,占投资总数的6.67%。1964年,全区教育基建投资中,蒲城县尧山中学和渭南县瑞泉中学、杜桥中学、渭阳中学建设项目为教学实验室、图书楼和理化教室扩建。“文化大革命”中,常规教学受到冲击,教学工作不被重视,教学设备配备也落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秩序逐步恢复,教学设备逐年增加。1978年,全区共制作课桌凳106328套,其中简易桌凳74150套,木制桌凳32178套。1979年,全区追加教育事业费预算指标分配表显示,课桌凳补助费共19.5万元,占总数的10.75%。1981年6月,陕西省教育局分配渭南地区重点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仪器购置指标16万元。1983年12月,地区教育局分配各县中小学仪器补助费4.4万元,农村初中试验中心仪器补助费6万元,并给大荔师范和蒲城师范配发了风琴等教学设备。据1984年底统计,全区各类学校教学专用设备价值共9373.6万元。1985年,全区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基本做到了小学生人人有木制课桌凳。1989年,全区学校单价在2万元以上的专用教学设备价值共409.3万元,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1万元,中小学267.6万元,其他120.7万元。1989年至1994年,全区累计购置课桌凳181998套,购置图书价值5106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价值6277万元。1995年撤地设市以后,市财政加大了教育设备投资,渭南教育学院、渭南中医学校相继建起了艺术楼和图书实验楼,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据1999年统计,全市各类学校教学设备价值共10210.6万元,共有图书1296.1万册。到2002年,全市中小学教学设备能够保证常规教学需要,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已建有微机教室,配有远程教学设备。

  第十一章教育管理

  渭南古代的教育以官师合一为基本特征,往往以吏为师。教育管理在唐代以司功参军兼管,宋代以后,州设教授、学正,县设教谕、训导,管理学校。私学管理则相对松散。民国时期,战乱不止,各县虽有教育局(教育科)管理教育,因人员较少,加之其管理理念往往落后于形势,常常成为压制进步师生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管理不仅逐步规范,而且分工细化。截至2002年,全市教育管理已经形成了行政管理、教育督导、招生考试管理互为依托、互相补充的管理体系。

  第一节行政管理

  北魏天安元年(466),朝廷推行偃武修文的政策,令各郡设立乡学,每郡置博士2人、助教2人,渭南始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唐乾元元年(758),著名诗人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掌管礼乐、学校、选举、考课之事。宋代,同州设有教授、学正,各县建有学署,设教谕、训导,管教育和文庙。元代,同州设有学正,管理学校。明代,同州、华州设有学正、训导,管理教育。清初,依明制设学正、训导。清雍正十三年(1735),同州改为同州府,州学亦改为府学,置教授、训导。华州设有学正,各县设有教谕、训导。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各县学署改为劝学所、学务局。民国十三年(1924),各县的劝学所、学务局改为教育局。民国二十七年(1938),境内置第八行政督察区,内设一、二科,分管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事项。各县教育局先后改为教育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有三科,管理文教工作。1950年5月,渭南、大荔分区专员公署合并为渭南专员公署,设有文教科,管理文化教育。各县亦设有文教卫生科。1958年,实行大县体制,渭南、蒲城、大荔、韩城四大县均设有文教卫生局。1961年8月,渭南专员公署恢复后,设有文教卫生局,兼管教育。1964年1月,卫生工作分出,文教卫生局改为文教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育行政机关陷入停滞状态。1968年9月,渭南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内设政工组,兼管教育工作。各县革委会设有政工组教育组。1975年2月,渭南地区革委会设立文教局,管理教育工作。1978年6月,渭南地区行署设立后,各工作机构相继成立。1979年4月,渭南地区行署教育局成立。各县设有教育局(文教局)。1984年,地区教育局内设人秘科、计财科、普教科、工农教育科4个科室。1989年,地区教育局内设人秘科、计财科、普教科、职教科、成教科、职改办、编志办、督导室、监察室9个科室。1995年,市教育局改名为市教育委员会。各县设有教育科技局。2002年2月,市教委重新改为市教育局。截至2002年底,市教育局内设人秘科、规划与资金管理科、基础教育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教师资格认定办公室、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督导室、监察室8个科室。

  第二节教育督导

  民国十三年(1924),渭南县、华县将劝学所改为教育局,局内设有督学若干人。随后,各县相继设立督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华阴县设督学2人,义务教育视导员2人。民国三十年(1941),渭南县改教育局为教育科,设督学5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富平县教育局设督学2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督导受到了重视。1988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建立督导机构,开展教育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随后,陕西省编制委员会、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地(市)级教育局设督导室,编制4人~7人。1989年5月,地区编委同意地区教育局内设督导室,渭南地区和各县(市)恢复了督学体制。地区教育局明确了督导室的职能为监督检查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并承担其他有关事项;评价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帮助和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反映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行署和教育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到1991年6月,全区11个县(市)均成立了督导室,有督导员45人,其中专职督导员37人,兼职督导员8人;上岗人员中正、副科级督学35人,其中专职人员27人。1993年,地区教育局督导室组织30余人,对吉祥坊体育 (今临渭区)信义乡实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进行了检查试评,形成评价总结报告,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为陕西省督导团顺利评估验收吉祥坊体育 的“两基”工作奠定了基础。1995年,渭南撤地设市后,地区教育局督导室改名为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督导室。1997年,市教育局改为吉祥坊体育 教育委员会,督导室改名为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1998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围绕建立完善义务骨干示范体系,提高“两基”水平,修订了《吉祥坊体育 标准化小学标准》、《吉祥坊体育 义务教育示范乡镇标准》,并制定下发了《吉祥坊体育 示范初中标准》、《吉祥坊体育 示范幼儿园标准》,在全市开展了“四创建”活动。1999年9月,吉祥坊体育 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赴陕西省教育检查评估团的评估验收。2000年,吉祥坊体育 政府教育督导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为陕西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吉祥坊体育 高级中学教育督导评估的试行方案》、《吉祥坊体育 (县区)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行)方案》,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督导工作的范围。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