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祠庙
发布时间:2011-11-02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西岳庙

  位于华阴市城区岳庙办。西汉元光初年建于黄埔峪口,称集灵宫,东汉桓帝刘志时迁今址,更名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西岳华山的场所。现存建筑为明代以后的建筑。帝王祭祀西岳华山,上古时期就已开始。《尚书·禹贡》载唐尧四巡西岳。《尚书·舜典》记载,舜帝二月东巡视察泰山,举行祭祀活动,“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史记·封禅书》引用《周官》的记载,周朝“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自秦至清,各朝代祭祀西岳华山经久不衰。唐玄宗李隆基不仅祭祀西岳华山,开元十二年(724)还封西岳庙为“金天王神祠”。西岳庙建筑在《汉书·地理志》“华阴”注释中已有记载:“太华山在南,有祠”。因西岳庙靠近潼关古战场,难免战火侵蚀,加之时间久远,唐宋时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修葺。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华州发生八级地震,西岳庙建筑均被震毁。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寝、殿、门、亭,凡二百一十有二间”,基本恢复了原有建筑。经清朝四次修建,西岳庙建筑大体形成了现有的规模。西岳庙坐北向南,面对华山,四周有围城,主要建筑依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集中在城内。围城南北长525米,东西宽225米,城内面积12.44公顷。城墙高10米,宽7米,内外均以城砖包砌,四角建有角楼。南门为正门,又称灏灵门,有3个门洞,门额书“敕修西岳庙”,前檐高15米,两边配置有钟、鼓楼,门前左右立有石狮和下马石,两侧各有一座南北向的木牌楼和铁旗杆,正前方14米处是一座30米长的九龙壁。穿过灏灵门,进入瓮城,正北距灏灵门20米处是第二道大门,又称午门,也叫五凤楼,是一组砖石和木结构建筑,为2000年在原址重修。午门有5个券拱形门洞,各宽4米,高5米,上部有7间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的楼阁,主楼居中,两侧为陪楼,主陪楼之间以穿廊连接,门两侧有登城墙的通道。穿过午门向北,是西岳庙的第三道门,也叫棂星门,整体是一座每间由4根石柱支撑的七楼八柱形牌楼,其建筑为单檐歇山顶式七间三门砖石和木结构建筑,如意斗拱结构巧妙,9只龙头雕刻精美,彩绘绚丽多姿。棂星门向北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天威咫尺”石牌坊,其结构为四柱三开间五楼式,以石梁、石柱、石枋组合而成,用圆雕、透雕、浮雕、线雕等多种技法精雕细刻,图案为代表吉祥如意的人物、禽兽、花草等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类似的石牌坊在西岳庙内还有3座,其中“少昊之都”石牌坊在御书房前,还有“蓐收三府”石牌坊,均为明代建筑。“天威咫尺”石牌坊向北是西岳庙的第四道大门,也叫金城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正殿门,门阔5间,进深2间,门上匾额长3.25米,宽1.73米,上书“金城门”3个鎏金大字,为清代所建,2000年曾予修葺。过金城门是金水桥,又叫望仙桥,为石拱三孔,上有石栏杆,雕有珍禽异兽和花卉草木,属明代建筑。金水桥以北的灏灵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正殿,建在用石条砌成的长44.3米、宽43.7米的方台上,台前立有“华山全图”和“西岳全图”石碑,御道上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以68根立柱、9根大梁和13根大檩为骨架,四周回廊环绕,顶撒琉璃瓦,飞檐斗拱,金碧辉煌,殿内正中置有“西岳之神”祭牌,为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手书,还挂有清朝皇帝同治、光绪题匾“瑞凝仙掌”、“金天昭瑞”和慈禧太后题匾“仙掌凌云”,殿两侧有对称的歇山顶重檐御牌楼和攒尖顶八角亭。灏灵殿向北是寝宫和司房,寝宫外有御花园,园内有吕祖台、望华亭、石牌坊、放生池等,其中御书房内的乾隆手书“岳莲灵澍”卧碑为陕西罕见。西岳庙最北是万寿阁,与北城墙连为一体,为高台楼阁,建在8.93米的高台上,东西长68米,南北宽47米,楼阁面阔5间,阁起3层,最上层房檐下有“万寿阁”匾额,阁楼东西两侧各有藏经楼1座,并内置木楼,装有机关,可以旋转,故又称“转藏楼”,万寿阁与二楼以架空的飞廊相通。登万寿阁可以南望巍巍华山,北赏黄、渭、洛三河交汇壮景,所以又称其为“望河楼”。万寿阁原建筑1932年已毁,现为近年仿建。西岳庙内碑碣众多,现存的就有200余通,较为著名的有北周天和二年(567)的“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唐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手书的“华山铭”残碑、唐开元十三年(725)的“唐述圣颂碑”、宋陈抟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碑、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刻的唐玄宗御制“西岳太华山碑”、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的“太华全图碑”、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陕西巡抚毕沅立的“敕建西岳庙全图碑”和“重修西岳庙碑”、清同治九年(1870)陕甘总督左宗棠立的“敕修西岳庙碑”等,这些碑碣既是西岳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真实地记载了西岳庙的历史变迁。西岳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庙

  位于白水县史官乡史官村北,始建时间不详,从东汉延熹五年(162)的“仓颉墓冢碑”可知,当时仓颉庙已具规模。仓颉庙建于仓颉墓前,庙区大体呈长方形,总面积1.13公顷,围墙南北长140米,东西宽48米,面积0.67公顷,主要建筑从南向北排列,有照壁、大门及围墙、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多为元、明、清时期建筑。仓颉庙照壁立于大门前,距庙门十几米,庙门与戏楼建筑连为一体。戏楼坐南向北,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现西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建,东戏楼为1920年重建,逢庙会两侧同时演唱,以演技吸引观众,俗称“唱对台戏”。戏楼向北是前殿,前殿为南北开放式建筑,东西墙壁上绘有彩绘,内容为民间故事,殿内立有18通石碑,记载了历代修葺仓颉庙的历史,其中东汉延熹五年(162)的“仓颉庙碑”,1971年已转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仓颉鸟迹碑”上刻有28个文字,是仓颉创造文字的原生态展示,还有前秦时期的“广武将军碑”,也是碑中珍品。寝殿为元代建筑,也是仓颉庙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主体建筑明三暗五,立柱内倾,殿前檐檩长16.5米,直径0.55米,通体笔直均匀,颇具特色。殿内原有一尊仓颉坐像,泥胎彩身,栩栩如生,20世纪60年代被毁,腹中曾露出粗糙纸质历书一册,上书“大汉建宁年间”字样,可知坐像为东汉时期塑造。1991年,乡人集资依原样重塑仓颉像,立于殿内。寝殿内墙壁上有17幅彩绘壁画,其中“擒蚩尤”、“西陵制衣”、“黄帝赐衣”等主要是歌颂黄帝功德,“石楼造字”、“鬼哭龙藏”、“天雨粟”等记载仓颉造字的事迹,还有“龙麟取乐”、“百鸟朝凤”、“权衡度量”、“伶伦为律造磬”、“素女鼓瑟”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仓颉庙的其他建筑和前殿、寝殿一样,都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仓颉庙内的古柏共有40多棵,与黄帝陵古柏群、曲阜孔庙古柏群一起,被列为中国三大古柏群之一,其中最大的一棵“仓颉手植柏”,树围6.8米,根部周长9.3米,高17米,有数千年树龄,堪称一绝。仓颉庙和庙后的仓颉墓一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祠

  位于韩城市芝川镇南的高岗上,现存建筑为宋代以后的建筑。司马迁因一部《史记》而名扬天下,后代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在他的墓前建起了司马祠。司马迁祠始建于晋永嘉四年(310),在近1700年历史中经历过15次修葺,现祠墓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占地面积4.15万平方米,呈东低西高,面朝黄河,背靠梁山之势,建筑主要有寝殿、献殿、祠门、山门和3座牌坊。其中第一座牌坊高4.85米,木制建筑,上书“汉太史司马迁”7个大字,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第二座牌坊高4.45米,木制建筑,前后均书有4个大字,前面为“高山仰止”,后面为“既景廼岗”,按其建筑风格当在明代以前;山门建在原第三座牌坊旧址上,宽3.73米,深3.81米,其梁架结构、檐柱、前后挑檐、斗拱等为宋代风格;第四座牌坊高3.5米,上书“河山之阳”4个大字,为清康熙十年(1671)韩城知县翟世琪所题,两旁书有“圣人光道统,汉吏竟经文”的对联;祠门共三间,中间门高出两侧门,门额书“太史祠”3个字,从屋顶、斗拱看,属清代所建;献殿、寝殿均建在祠院内,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四周有砖砌高墙,殿前有千年古柏。献殿在前,面阔5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133.89平方米,为宋宣和七年(1125)韩城县令尹阳主持建造。殿正中木匾高悬,上书“文史祖宗”4个字,两侧木刻“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的对联。殿内共有碑石66通,内容多为记述历代修缮的历史,也有吟咏太史公功业的,其中以晋永嘉年间“司马庙全图”、明万历年间的“汉太史公世系碑”和1958年的“郭沫若题诗碑”较为著名。寝殿紧靠献殿之后,面阔5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103.88平方米,其屋架椽、梁、檐、斗拱等建筑均为宋代风格。门额书“君子万年”4个字。殿内正中筑有砖龛,上书“穆然清风”4个字,设有幔帐,帐内有宋代塑的司马迁泥塑彩像1尊,高1.4米,正面端坐,身着红袍,手持玉带,脸庞方正,黑须微飘,神态凛然。司马迁祠连同祠后的司马迁墓一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禹庙

  位于韩城市新城办周原村东,现存建筑为元、明时期建筑。大禹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万历七年(1579)重修,现占地面积19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献殿和正殿。献殿为单檐硬山式,面阔明3间、暗5间,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正殿为单檐悬山式,面阔3间。殿内的神龛或透雕或浮雕,彩绘、壁画线条流畅,精美传神。坐式禹王像为泥塑彩绘,高2.5米,神态威严。还有两组黑虎灵官像、郭子仪像,也栩栩如生。东西墙上的壁画内容为《西游记》故事、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1997年,国家拨款对大禹庙进行了整修,形成了现在一条轴线、两进院落、三级平台的格局。大禹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文庙

  位于韩城市金城区学巷内,现存建筑为一组布局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韩城文庙始建时间无考,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后经多次维修,部分建筑仍有元代建筑风格。文庙门前的学巷东西走向,两头各有一座木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东牌坊书“德配天地”,西牌坊书“道贯古今”。文庙正前有五龙琉璃照壁,为明万历年间所建,长17米,高4.2米。文庙建筑群坐北向南,由4个院落组成,共有建筑14座,合计78间,面积91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等。棂星门是文庙的正门,为单檐悬山顶式建筑,梁架用通天柱,斗拱为九铺作、五下昂,重拱有蚕头,门两侧雕有龙凤,正中悬有“文庙”匾额。棂星门到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有泮池,中间有单拱桥,四周石栏围绕,院西有致斋所,院东有更衣室,院中六座碑亭记载了明清时期整修文庙的历史。戟门为单檐悬山顶式建筑,顶部有脊吻,梁架为分心柱,四檐袱,斗拱外檐为四铺作、单下昂,重拱有蚕头,正中悬有“戟门”匾额。戟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两侧有廊房各13间。大成殿建于石砌高台上,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4间,屋面布以琉璃筒瓦、板瓦,屋脊有鸱吻,屋梁用大通木架梁,斗拱结构,外檐为六铺作、双下昂,重拱有蚕头,殿内中间挂有“万世师表”匾牌,为清康熙皇帝所书。大成殿至明伦堂为第三院落,两侧有东西碑林,另西有典库司,东有掌酒司。明伦堂为单檐悬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4间,脊有鸱吻,抬梁式,六檐袱,用二柱,斗拱外檐为五铺作,重拱有蚕头,堂内中间悬“师道尊严”牌匾。明伦堂后为第四院,有文庙最高的建筑尊经阁。尊经阁建于高3.5米的台基上,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梁架为抬梁式,四檐袱,斗拱五铺作、双下昂,重拱。韩城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城隍庙

  位于韩城市金城区隍庙巷内,现存建筑为明代建筑。城隍庙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整体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丁字形,南北总长202米,东西横宽76米,总面积1.54万平方米。城隍庙所在的隍庙巷,东西两坊对峙,东坊题名“监察幽明”,西坊题名“保安庶民”。两坊间南面墙体为琉璃装饰九龙壁,北面则是山门。城隍庙的建筑沿中轴线主要有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含光殿,在两侧还有两坊、两廊、四楼、两庑和道院。其中广荐殿在最前,德馨殿为献殿,灵佑殿为正殿,含光殿为寝殿。含光殿为单檐悬山顶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有脊鸱吻,抬梁式,四檐袱,外檐为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庙两侧原各有戏楼一座,现仅存西楼,为十字歇山顶式二层建筑,重檐两滴水,四边角脊饰有刀、马、人像,台内正中悬挂“歌舞台”牌匾。城隍庙整体建筑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屋顶琉璃覆盖,雕饰华丽精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关帝庙

  位于韩城市新城区孝义村,现存建筑为元代建筑。关帝庙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清顺治十二年(1655)、乾隆二十八年(1763)曾重修,现有献殿和正殿。正殿为单檐悬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4椽,通宽9.54米。斗拱铺作出单昂,重拱计心造。前檐结构特别,面阔3间,外檐用4柱,当心间与次间面阔本应同为3.18米,而将当心间向左右次间扩出0.65米,使当心间面阔达到4.48米,次间面阔缩小为2.53米;前檐斗拱共用四攒,其位置在四椽木袱尾下;栌斗下用皿板垫衬,自栌斗口均出假昂一跳,昂下刻假华头子,昂背置交互斗,其上横施令拱与耍头相交,令拱之上有齐心斗,并置替木以承撩檐;前檐平柱高2.94米,柱径0.42米,西首角柱和东首角柱高分别为2.94米、2.91米;柱头间不用栏额,在栏额部位上施罩幕枋;东前檐角柱为梭柱造,形同直立的橄榄,柱身上下如拱卷杀渐收,两头渐小,柱顶直径和柱底直径分别小于柱身中径16厘米、12厘米,在实例中较为罕见。孝义关帝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郎庙

  位于韩城市金城区九郎庙巷,现存建筑为元、明时期建筑。九郎庙始建于元代,是祭祀奕应侯赵武、成信侯程婴、忠智侯公孙杵臼的庙宇,现有前后献殿和正殿,总面积1695平方米。前后献殿均为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各面阔3间,通宽13.4米。正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5间,通宽16米,其中明间3.8米,次间3.2米,稍间2.9米;进深6椽,长9米。屋面布甬瓦琉璃脊,坡度缓和,出檐深远。殿内前后金柱有4根,檐柱平均高度4.5米,内柱平均高于檐柱约0.7米。柱身上下两端都紧杀如覆盆状,底部均置素面作凸圆形础石。外檐柱头间施阑额、普柏枋,普柏枋两端均自角柱上向外伸出。前后金柱均为头铺作和转角铺作,而无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为五铺作重拱,出双下昂,内转三铺作重拱,出双抄,并计心。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在后柱前头铺作之上施通檐六椽袱,其上用四檐袱平梁、蜀柱、叉扶缝下并用单材襻间。该大殿外观、斗拱形制、材契比例和梁架结构等均符合元代建筑特征,与《重修韩奕应侯行祀记》碑所载元至大戊申(1308)建六楹大殿相符。庙内现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十祷有应志谢》五言诗碑和清咸丰七年(1857)《奕应侯神诞虔设祭祀记》碑各一通。九郎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王庙

  位于韩城市西庄镇,现存建筑为元、明时期建筑。法王庙始建于宋,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整体建筑坐北向南,有3座大殿和12间侧房,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法王砖塔墓、前殿、献殿和寝殿。前殿和献殿为悬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屋面琉璃瓦覆盖,斗拱简朴,梁架用砂石柱支撑,前后檐为通木梁,立柱多藏于墙内,墙体厚实又有明显收分。〖JP2〗寝殿建于砖砌高台上,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灰布板瓦,抬梁式梁架,斗拱外檐为五铺作,出双昂,计心造,有蚕头,转内为五铺作,出单抄,琉璃脊吻兽,饰仙人走兽。殿正中嵌“法王宫”木匾一方,东、西两门分别嵌“昭宋代”、“护韩原”木匾。寝殿建筑风格与前殿和献殿不同,为明代建筑。法王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JP〗

  玉皇后土庙

  位于韩城市龙门镇西原村北,现存建筑为元代建筑。庙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补修玉皇后土庙并建玄帝庙及其理山门、戏台碑记》载:“玉皇后土之庙,由来久矣。其创建之时无缘考据。”“天顺七年(1463)间重为之修焉。右有三义庙,系正(景)泰四年(1453)起建;左有玄帝庙,成化元年(1465)创立。”玉皇后土庙坐北向南,现存建筑有献殿、正殿、戏楼和东边玄帝庙的献殿、正殿,山门与西边的三义庙已无存。玉皇后土庙献殿和正殿建筑形体高大,均为布甬瓦单檐悬山顶式建筑,面阔明3间、暗6间,通宽18.3米,进深4椽;梁架为抬梁式,四椽木袱;斗拱四铺作,出单昂,前檐柱头上的柱额长19米,甚为罕见;柱间施罩幕枋。献殿前檐当心间饰龙头雀替;正殿前檐每间两侧为砖刻楹联,中开四扇屏风门。两殿山墙之间以砖墙连接,墙上开圆洞门,门额题字东为“隐必见”,西为“阳亦显”。献殿前是戏楼,为单檐悬山顶式建筑,抬梁分心式,前檐柱额上斗拱五攒,并饰垂花,雕刻精致。前台上有512的藻井60格,台面中木刻“来仪楼”,两侧门额分别木刻“声始”和“琴韵”。玄帝庙献殿和正殿均为单檐硬山顶式建筑,面阔各3间。玉皇后土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营庙

  位于韩城市金城区北街,现存建筑为元代建筑风格。北营庙主祀关帝,因庙位于城北,故名北营庙,主要建筑有前后献殿、寝殿、戏楼和配房等。前献殿为单檐卷棚悬山顶,面阔5间,当心间3.5米,次间3.3米,稍间3.25米,进深3.75米,布筒瓦,抬梁式,四檐袱。后献殿为单檐硬山顶,面阔5间,当心间3.5米,次间和稍间均为3.3米,布筒瓦,抬梁式,四檐袱,前檐金柱4根,殿内悬镂雕花带贴金字竖匾,题“忠义”二字。寝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前3间、后5间,前当心间5.7米、次间5.2米,后当心间3.4米、次间3.3米、稍间3米,布筒瓦,抬梁式,四檐袱,斗拱五铺作,出双抄,重拱计心造,前檐柱头为通长柱额,额下作罩幕枋,殿内金柱前后共8根,后当心间正中悬镂雕花贴金字匾,题楷书“圣殿”两个大字。寝殿西侧有一座单檐硬山顶式殿宇,面阔3间,其西侧有道院,现存东厢房4间、北房5间。戏楼位于庙院之南,面北而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分心式,四檐袱,前檐两柱方形,上置方额,下施立枋并雀替,上出挑平枋并作斗拱,共五攒,转角斗拱五铺作出双抄,补间铺作中三攒为双昂如意华拱,斗拱间前饰木山,背封面绘图,斗拱平枋下各饰以垂花,垂柱间饰以透雕二龙戏珠、双凤戏牡丹,又两翘角檐下各饰以垂花,大额及立、平枋竖面分别浮雕亭阁桥梁、仙人瑞兽、香鼎宝器、凤飞云天,额头贴饰浮雕狮头,两山墙上斗拱间砖封面绘图,整个装修集浮雕、透雕、绘画于一体,颇具艺术、科学研究价值,戏楼形制中歇山顶式亦较为罕见。北营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城文庙

  位于蒲城县县城,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蒲城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整体建筑坐北向南,共有四进院落,总面积16600平方米,围墙长度7120米,主要建筑有六龙壁、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六龙壁位于棂星门正前方,通高6米,长17米,用琉璃花砖砌成,顶有短檐覆黄、绿琉璃瓦,两头有脊兽,中间饰有琉璃花,现已残损;正面为“六龙泳舞图”,背面为“龙狮舞蹈图”,并有冠带楚楚人物和波涛汹涌碧海,图案造型逼真,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壁两边各有一座石牌坊,其石柱高出脊部,上刻云纹,称作“云冠”,两边石匾分别刻有“文章祖”、“帝王师”6个大字,并各有石门两扇,每扇石门刻方孔9个,俗称“十(石)门九眼”。棂星门为文庙的正门,其建筑狼牙斗拱,顶覆琉璃瓦,梁架饰以彩绘,系1992年重修。棂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有泮池,池上架单孔桥,桥北有厅房3间,东有乡贤祠,西有名宦祠。戟门以北为第二院落,除东西两侧各有廊庑12间外,原有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建于高1.1米的石台基上,为歇山顶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殿内大柱48根,最高的9米,整体建筑宏伟高大,可惜1976年10月30日晚毁于大火。大成殿以北为第三院落,中间建有明伦堂,面阔明3间、暗5间,堂内墙壁有朱熹《易·系辞》和王进德书“忠、孝、节、义”石刻;两侧各有斋房5间,东为掌酒司,西为典库司。明伦堂后为第四院落,明代建有敬一阁,位于3米高台之上,曾存放明嘉靖皇帝所作的《敬一箴》和程颐的《四箴》,清代改为尊经阁,今已无存。蒲城文庙现已改为蒲城县博物馆,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阳文庙

  位于合阳县县城,现存建筑为明代建筑。合阳文庙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明洪武、万历时期两次重建,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尊经阁,另有明伦堂3间,两斋、两庑、厢房共54间,总面积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73平方米。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系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面阔5间,进深3间,五踩双下昂斗拱,建筑风格古朴厚重。尊经阁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2间,立面3层,第一、二层四周有回廊,五踩双下昂斗拱,其中一、二层有补间。整体建筑高大宏伟,具有较高的建筑和历史研究价值。合阳文庙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