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化下乡自乐班演唱
发布时间:2011-11-01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文化下乡

  1993年,渭南开始通过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文化下乡活动主要以新华书店、剧团、电影院为主体,开展送书籍、送戏剧、送电影下乡活动,为偏远农村群众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每年春季,举办全市性的文化下乡示范活动,明确当年文化下乡的主题,集中开展大型文化下乡活动,随后,各县(市、区)分散举办文化下乡活动。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全市每年为农民群众义务演出戏剧1000余场,放电影1500余场,送科技资料和生活类图书50余万册。临渭区、韩城市、澄城县、蒲城县的剧团,还经常深入偏远农村,或逢集会、庙会等活动,下乡演出,每年演出200余场,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1999年3月1日,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渭区下吉镇举行,省委常委栗战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天文、省政协副主席苏明等参加了启动仪式,共有4万余名农村干部群众参加活动。2001年3月2日,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活动在蒲城县党睦镇举行,代市长王东峰参加了示范活动。2002年,全市开展了千人百村文化下乡活动,共送戏下乡1979场(次),送书下乡26.51万册。

  自乐班演唱

  渭南民间素有戏曲爱好者自乐之俗,有的地方称之为“喧荒”。民国初年,富平县出现了木林峪自乐班,属境内较早的自乐班。民国十二年(1923),富平县又有了西仁自乐班。民国十九年(1930),富平县美原自乐班成立。民国二十九年(1940),蒲城县蔡邓村的丁化林、雷雨田、曹忠武等人成立了同乐会,排演戏曲。此后,渭南的自乐班、家儿戏纷纷兴起,农村大的村镇几乎都有自乐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以家儿戏、自乐班为基础,纷纷成立业余剧团,最多时达到上千个。这些业余剧团除自娱自乐外,也为农村的红白事助兴。“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婚丧事禁止请“乐人”,各地的自乐班大多改为同乐会,业余剧团纷纷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唱的节目除样板戏外,也有自编自演的小演唱、对口词、快板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渭南各地的戏曲爱好者又自发组织自乐班,在农闲季节、炎热夏夜、周日闲暇进行自娱自乐,尤以城市较多,农村逢红白事一般都有乐人助兴。1996年9月至11月,陕西省艺术馆和陕西省有线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金龟寿杯”民建自乐班演唱大赛,华阴市的迷胡中心自乐班获“十佳优秀班社”称号;华阴市迷胡中心自乐班的张秀芳,临渭区白杨乡秦腔自乐班的唐立香,华阴市五合乡迷胡自乐班的贠振鸣分别获“优秀演员”称号。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1000余个自乐班,经常在红白事家庭、农家小院、居民小区、城区广场等地演唱,大部分自乐班的活动时间和场地相对固定。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