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节日习俗
发布时间:2011-11-08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渭南人的节日习俗内容丰富,既有流传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又有兴起仅几十年的现代节日,还有近几年从国外传进来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一年时间内,在人们生活中有一定影响的节日共有21个。

元旦

公历纪年一年的第一天被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从此,“元旦”成为渭南人生活中一个新的节日。20世纪70年代以前,元旦往往是在生产突击运动或政治活动中度过。80年代以后,元旦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庆祝活动。机关单位都在大门上贴对联,有的还挂红灯庆祝。学校、企业举办联欢晚会、舞会、猜灯谜等活动,庆祝新的一年到来。有的男女青年结婚,也选在元旦举行,既是假期,也表示喜庆。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朔日、正日等。民国时始称“春节”,俗谓“过年”。春节是渭南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不管是临时外出的人,还是在外工作的人,大多都要回家团聚,和家人一起欢度佳节。国家亦给公职人员放假3天,后加调休假4天,共7天时间,让人们回家团圆。春节的准备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就已开始,家家户户要备办年货,购置年画,拆洗衣服,打扫屋舍,布置内室,名曰“扫舍”。街巷村院,锣鼓喧天,年味渐浓。县城天天过集,叫“乱号”。农历腊月三十日,称为“除夕”,百业封门,惟药铺开一小窗随时售药。家家户户门上贴春联,多用红纸,寺庙用黄纸,“灶君”用绿纸,逢丧事未过三年用蓝纸或白纸。院舍布置神位供桌,备祭三代宗祖及财神、土地、灶君诸神。正厅贴“福”、“禄”、“寿”红“斗方”。除夕夜,屋内灯烛通明,老少团聚,焚香祭祀。之后,捏馄饨,包饺子,吃夜饭,拉家常,鸣放鞭炮,不到子夜不能睡觉,称为“坐夜”或“守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祀渐改。正厅多贴毛泽东像、红对联。80年代后,多贴中堂字画。除夕夜,仍有“坐夜”、“守岁”之俗,城镇有的家庭还在饭店包年夜饭,全家人围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所有家庭的共同选择。

正月初一,又称“大年初一”,俗谓“过年”。凌晨,人们普换新衣,焚香燃烛,祭祖敬神,鸣炮迎新。早饭大多吃水饺或馄饨、年糕,且以能吃到内包钱币的饺子为有“福气”。有的地方还讲究在大门内平地横当一根棍,俗称“挡财神”。早饭后,晚辈给长辈拜年(合阳县西南讲究初一敬神,初二祭祖,初三开始拜年)。长辈给孩子发糖果、核桃、红枣和压岁钱(韩城在三十晚上)。人们巷道相见,遇长者作揖或鞠躬,遇同辈拱手,颜笑,相互祝贺。是日,有的村镇敲锣打鼓,有的演戏,有的耍社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焚香祭祀、作揖磕头等俗渐废,代之以点头微笑,握手问好。20世纪60年代,曾兴起“团拜”。师生、师徒之间,多以年画、贺年片相赠。当地驻军、机关单位、人民团体、乡镇村组,普遍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召开军民联欢会,举行文体比赛,为烈军属、五保户做好事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还走访离退休干部,召开会议表彰文明村、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发奖挂牌,佩戴大红花。进入21世纪,还兴起给远方的亲戚朋友电话拜年,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拜年等。

正月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祝新年,直到正月十五。礼品多为蒸食,有油馅角角、包子、花卷馍等。有的地方很讲究,给老年人送的是“油角角”,给壮男送的是“银子罐”,给妇女送的是“花娘娘”,给男娃送的是“喜馄饨”,给女娃送的是“花面鱼”。女婿拜岳父母多在初二,外甥拜舅舅多在初三。新婚夫妇走娘家,要带名酒、大肉、糕点、大馍四样礼。娘家要赠给女婿衣物、鞋袜等礼品,回时另带若干糖果、核桃、大枣之类,进村撒给凑热闹的人分吃。初五俗称“破五”,要吃饺子,忌出门,出门有“破财”之嫌。初五过后,开始干农活,但节日气氛不减,至正月十五,几乎天天鞭炮不断,锣鼓喧天,尤以十五日为甚。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又称“灯节”。节日前,各家除给自家小孩购置灯笼、蜡烛外,还要给童年外甥送灯笼。另外,大荔、蒲城讲究新婚第一年娘家给女儿送灯;华县南塬讲究当日新婚夫妇到娘家提灯,住一晚,第二日返回;潼关讲究新婚第一个元宵节要到娘家住3天,称“躲灯”。送灯必附垂灯馍——面鱼,俗称“追巴”。舅给外甥送灯要连续送到外甥11岁,到12岁时,停一年,称“空灯”,再到13岁时,父母为子女“完灯”,舅家改往年送纸灯笼为送在门前两侧挂的绸子大灯、宫灯,后来也有改送马灯、手电、台灯的。从正月十二日晚开始,小孩普点花灯,群聚街头巷尾,放鞭炮花火,戏耍追逐,煞是热闹。大荔县一带,娘家要给出嫁女送鹣鹣馍,简称“送鹣”。送鹣必须成双成对,意寓夫妻比翼双飞,同偕到老。十五日清晨,人们鸣放鞭炮,有的摆设各种蒸食祭神献祖,给祖先献“枣山馍”,给土地神献“狗儿馍”,给面瓮献“猫儿馍”,给水瓮献“鱼儿馍”,给灯前献“鸡娃馍”,给财神献“刺猬馍”,在水井口献“蛤蟆馍”。黄昏时,人们先向祖坟“送灯”,然后至家中处处张灯,各种灯具,盏盏点亮,不可“空灯”,谓之“除虫害”。晚上,家家户户老少欢聚,同吃元宵,以示团圆吉利。

灯节一般连续三个晚上,十四晚上试灯,十五晚正灯,十六晚烘灯。其间,多大搞民间文艺活动,白天踩高跷,抬芯子,耍血故事。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高悬彩灯,锣鼓喧天,跑旱船、竹马,耍狮子、龙灯,放花火,唱大戏,为一年到头最热闹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社火会”年有增加,个别村的社火还进县城表演。20世纪80年代,节日还举办“灯会”、“灯展”,开展灯谜活动,进行城乡文艺表演。至2002年底,小孩打的灯笼花样繁多,既有传统的火胡芦,也有塑料的、各种动物造型的、装电池的、带声音的等等。城镇的元宵节主要由电力、银行等效益好的企业放花火,开展灯谜活动等。

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节。节日前夕,撑开磨盘,支起捶布石,意在不压龙头,图吉利。是日,乡人闲游,称之“坐时节”。家家户户多吃过年时储晒的干花馍,俗曰“蛟虫”。现时,旧习渐改,不再撑磨支石,停工,而有炒玉米花或炒豆类等吃的习俗,也有给大人小孩剃头理发的讲究。

妇女节

公历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俗称“三八妇女节”。妇女节源于“国际妇女节”。国际妇女节为1910年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为纪念1909年3月8日美国女工罢工而设立。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妇女节,并给妇女放假半天。从此,渭南的妇女也有了自己的节日。每到妇女节,妇女组织便开展各种活动,庆祝节日。如组织各种文艺演唱活动,丰富节日生活,举行表彰活动,弘扬妇女中的先进典型等等。有的单位还给妇女发一些生活用品,以表示关心慰问。

清明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这天为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忌动火煮饭,讲究食冷餐。这天,家家户户老少同行,携带纸幡、香表,去祖坟烧纸祭祖,并给坟墓除草、培土、植松柏,俗称“上坟”。归来时,采柏枝插于大门上,示意家庭常青兴旺。节日前后,农村青年常架秋千戏荡。荡者不分男女,有单人荡、双人荡,忽上忽下,翩翩若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坟祭祖、荡秋千等风俗相沿。另外,机关、单位、学校多组织干部、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英灵,缅怀先烈。

谷雨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这天为谷雨节。旧时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在黄表纸上画上蝎子,加双剑,洒碱水,贴于室内和庭院墙上,以示消灭蝎子和其他毒虫。亦有用雄黄酒涂抹鼻耳者,以防恶虫钻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习俗渐废。20世纪80年代以后,谷雨节这天,白水县在苍颉庙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麦黄节

农历四月初八为麦黄节。这一天,农村集镇普遍有集会,农民交易农副土特产品,购买夏收农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数县镇利用四月八古会,组织物资交流会,互通有无,以备夏收。现仍有利用集镇逢会,购买扫把、铁杈等农具,准备夏收的习俗。

劳动节

公历每年的5月1日为劳动节,又称“五一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劳动节为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为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每天8小时工作制罢工活动而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每年劳动节放假一天,让人们过节休息。每到劳动节,工会组织都组织许多活动进行纪念。如在工人俱乐部举办联欢活动,表彰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慰问退休老工人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劳动节放假3天,另外调休假4天,共7天,组织旅游黄金周,许多人全家出外休闲旅游,使节日生活丰富多彩。

青年节

公历每年的5月4日为青年节,又称“五四青年节”。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为纪念“五四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决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每年到了青年节,渭南的青年组织都要组织许多活动。一般有联欢晚会、联谊舞会、表彰先进青年、接收新团员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庆祝青年人的节日。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又称“端午节”。古时,五月疾病滋生,故称“恶月”。因而未满周岁小孩和母亲要到外婆家过节,谓之“躲五”。又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这天投江身亡,为了不使鱼虾损伤其躯体,人们就以粽子投江祭奠,相传至今。初五早上,家家普插艾蒿,吃粽子。午后,煎蒲艾及百草汤沐浴,饮雄黄酒以祛邪除疾,用丹砂、雄黄涂鼻耳以驱害虫,佩戴香包以散浊气。孩童于手腕缚五色线绳,俗称“花花绳”,以示过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俗渐淡。人们仍然吃粽子,给小孩耳鼻涂抹雄黄酒,佩戴香包,手腕戴“花花绳”。并有给新出嫁女儿“送时节”之俗,礼物多为凉席、雨伞、竹帘及杏果之类。

儿童节

公历的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又称“六一儿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同年,中国政府亦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渭南城乡都要举行许多活动。一般有幼儿园组织的儿童节目表演,少先队组织的儿童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展览,妇女儿童机构组织的看望慰问儿童活动等等。有的单位还给少儿家长发一些购书款,让其给孩子买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电视台也特别安排一些儿童节目,丰富儿童的节日生活。

曝晒节

农历六月初六为曝晒节,俗谓“六月六、晒丝绸”。是日,城镇乡村,家家户户,多晒衣物、毛货,以防虫蛀。个别地方,人们到祖坟整修坟茔,以防暴雨浸灌,并提壶倒水祭奠,名曰“奠汤”,以示祖宗进入炎夏渴饮。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当日晚上亦称“七夕”。相传,此日喜鹊搭桥,织女牛郎相会。农村姑娘当日晚上要搞乞巧活动。节日前几天,各家用豌豆等泡“巧芽”,使之长至尺许。初七晚上,妇女们用干草缚“巧姑”,在村巷置案,献瓜果、巧芽,拜祭巧姑。乞巧时,姑娘们轮流跪伏案前,身盖红布,剪碎巧芽,放入水盆中观影,如若剪的巧芽像鱼儿、花鸟在水中漂游,则算谁的手巧。剪放时伴以击碟磨碗之声,取乐助兴,直至深夜方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习俗渐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居秋之中,故谓“中秋”。是夜月圆无缺,亦称“团圆节”。节日前几天,亲友互赠月饼。凡外出者,尽量返回。入夜,明月升起,户户置香案于庭院,献月饼、水果,焚香拜月,祭月。祭后,由家长主持,将祭品分给大家,阖家欢聚,边吃边赏月。若有人不在,就将其所分部分留下,待回来后给他,以示全家团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月活动已废,其他仍然保留。有的地方还讲究男女订婚后,节前一日男的邀请未婚妻到婆家过中秋节,当天下午返回,男方向女方赠送衣物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叫“重九”。旧时,以“九”示阳,故又称重九为“重阳”、“重阳节”。近年,有的地方又称其为“老年节”。古俗,仕宦墨客是日结伴出游,登高览景,饮酒赋诗,抒发情怀,谓之“重阳会”。普通人家则以糖、油和麦面填红枣做糕,称“重阳糕”。有的地方亦有登高望远,饮菊花酒,插茱萸除邪等习俗;有的为新出嫁的女子送重阳糕,寓意步步登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登高者极少,而送糕之俗甚行。特别是大荔、富平、临渭等地,将重阳糕做成各种动物、花草等样式相送。给出嫁女儿送糕,名曰“新节糕”。首次送的特别大,捏花也讲究。一般送两个,大如脸盆,糕座周围嵌有核桃、枣等。其中插老虎头及各种面花的,叫“老虎糕”,是送给女婿的,示意威武英俊;插石榴头的叫“石榴糕”,是送给女儿的,示意生儿育女。外加小糕四个,曰“引糕”。以后每年再送,仅送两对小糕,叫“追往糕”,以表双方互往永不间断。

国庆节

公历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为国庆节。每逢国庆节,渭南的机关、企业、学校等都要贴对联,挂红灯,庆祝国庆节。许多单位都举办庆国庆文艺演出活动。国庆节放假2天。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规定,国庆节放假3天,调休假4天,共7天,实施旅游黄金周。许多家庭利用黄金周长假,全家外出旅游,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旧时称“鬼节”。此时入冬,天气变冷。这一天鸡啼时,人们在村口、坟前或十字路口焚烧纸钱和纸糊的棉衣,棉须籽棉,表示后继有子,让祖先御寒过冬,谓之“十月一,送寒衣”。现时,此俗仍有,不过改在当日的黄昏以后烧纸钱和纸糊棉衣。

冬至节

农历十一月“冬至”日为冬至节,又称“冬节”,俗称“过小年”。旧时,这一天黄昏时祭祖,以饺子或长面条献祖先,并在大门外或坟茔化纸衣、纸钱。也有在此日请教书先生赴宴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渐废。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这一天清晨,城乡普食米粥,曰“腊八粥”(用米、豆、干果、豆腐、肉菜等混合熬成),邻人互赠。又以粥涂果树,喂畜禽,以期枝繁叶茂。午饭,习惯煮大米,下面条,加入肉菜、豆腐、粉条之类,做成“腊八面”,全家聚餐。民国以前,还有“吃舍饭”之俗。现只剩吃“腊八粥”习俗。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