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爱国卫生
发布时间:2011-11-04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1951年,渭南专署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爱卫会机构陷入瘫痪。1978年,爱卫会机构恢复,办公室设在地区卫生局内。爱卫会办公室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有效形式,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广大群众,开展了大量的净化环境卫生和除害防病的活动。1997年,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业务从市卫生局独立出来,成立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属副县级机构。截至2002年,市爱卫办每年召开爱卫会委员扩大会议,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除害防病活动等,优化、美化了全市城乡环境。

  环境卫生

  民国以前,渭南广大群众生活贫困,住房简陋,卫生条件较差,地方病、传染病长期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把爱国卫生列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1957年,全区大力开展了以“两管五改”(管饮水、管粪便,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善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爱国卫生活动。地区在澄城县西社公社试点,召开了全区农村“两管五改”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的群众运动,使全区70%的农户基本实现了三配套(厕所、鸡窝、猪圈)和水茅化、节煤灶。渭南地区的做法得到中共陕西省委的重视,并在全省推广。1979年至1981年,地区防疫站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县人口饮用水源水质进行调查,采样化验监测543个点,确认渭北平原地下水质矿化度高、总硬度高、含氟高,不宜饮用;南北山区水含碘低,需补碘;渭河两岸水质较好,适宜饮用。该调查成果被国家卫生部、全国爱卫会评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调查成果三等奖。1983年,全区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狠抓城市环境卫生,有效地改变了城市卫生面貌。在农村,围绕初级卫生保健进行农村改厕工作,全区各县(市)普遍推广了二合式、三合式和单式(双瓮漏斗)厕所,经济条件好的还实行了沼气化。个别县把改厕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实现了粪便无害化,净化、美化了环境。1988年,全区普遍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先进县城活动,使城市卫生面貌显著改变,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城市卫生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1997年,市爱卫会办公室独立后,加大了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的工作力度。1998年,在迎接全国第四次城市卫生大检查中,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组织了3次全民义务劳动,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使渭南城区环境面貌彻底改变,市场管理得到规范,设置的77个垃圾点有专人看管,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02年,全市农村共建成各类卫生厕所40万个,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工作进展加快,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共悬挂横幅1850条,出动宣传车1350台次,展出宣传版面28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清运垃圾10万余吨,清理卫生死角2000余处,疏通沟渠1800余米,刷新护栏30000余米。

  除害防病

  1950年,针对传染病流行情况,全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苍蝇、蚊子、麻雀后改为蟑螂、老鼠)群众运动,“四害”密度大为下降。1977年以后,鉴于鼠害严重,鼠类传染病在一些地区流行,全区采取突击与经常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物理、化学等有效技术,开展了全民灭鼠活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鼠类密度控制在一般指标之内,减少了其危害程度。韩城等县(市)还达到了无鼠害城市指标,并涌现出一批无鼠害单位。1998年,全市共配置灭鼠毒饵35吨,发放鼠夹6800个,共灭鼠300万只,使全市平均鼠密度保持在3%—5%之间,低于国家5%的指标。2000年,市政府出台了《吉祥坊体育 除“四害”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除“四害”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全市共配置毒饵8吨,发放鼠夹2800个,使全市鼠密度继续保持在3%—5%的国家标准以内。同时,对全市鼠药生产、经营进行了整顿,取缔无证鼠药贩子摊点30余个,打击了制售剧毒急性鼠药的厂家,从源头上封杀了剧毒急性鼠药。〖JP2〗2002年,全市重点抓了春秋两季的除害防病工作。春季,通过集中铲除杂草,清理垃圾、污水及蚊蝇孳生地,消除蚊蝇生长环境;秋季,集中力量对公共场所和蚊蝇孳生地进行药物消杀,降低蚊蝇密度。全年共发放灭鼠药3000余公斤,有效地控制了城市(县城)的鼠密度。同时,对鼠药生产、供应销售渠道进行了清理整顿,净化了鼠药市场。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