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卫生防疫
发布时间:2011-11-04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渭南的卫生防疫始于民国时期。民国十三年(1924),渭南开始兴办“种牛痘所”。民国二十一年(1932),潼关县设立了防治虎疫(霍乱)分处,负责霍乱疫情的处理和病人的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县卫生院设有防疫股。1957年,渭南、大荔两县成立了卫生防疫站。1963年,渭南专署在地区医院防疫科的基础上成立了渭南专区防疫站,内设卫生、防疫、检验、妇幼卫生、文秘5个小组。1966年7月,渭南专区防疫站并入渭南地区医院,对外保留专区防疫站牌子,内设卫生防疫科,编制23人。1967年1月,专区防疫站与地区医院分设,由专署卫生局管理。1969年,专区防疫站更名为渭南地区防疫站。此后,各县也相继成立了卫生防疫站。1995年,渭南撤地设市,地区防疫站更名为吉祥坊体育 卫生防疫站,属正县级事业单位,设有计划免疫、流行病、地方病、慢性病、卫生监督、劳动卫生、消杀、学校卫生、检验、生物制品等18个科室,配有气象色谱仪、光学吸收仪、日本奥林帕氏显微镜等先进设备。〖JP2〗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卫生防疫专业人员686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40人,初级职称489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JP〗

  疾病控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渭南境内流行虎烈拉(霍乱),遍及各县,日死亡千余人,继之天花、鼠疫、伤寒、白喉、猩红热、麻疹、脊髓灰质炎、黑热病等11种传染病先后发病和流行,国民党政府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国家“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专、县卫生防疫机构相继建立。1953年,陕西省黑热病防治所华阴分所成立,全区普遍开展了预防接种。1954年,全区普遍开始种牛痘疫苗,累计430万人次,有效控制了传染病发病率。到1955年的5年时间,全区报告天花发病人数共622例(澄城515例、富平39例、蒲城24例、合阳18例、华县16例、白水6例、大荔3例、渭南1例)。此后,未发现霍乱、天花、鼠疫的报告病例,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亦少见。1959年,全区正式宣告消灭天花。1960年,全区基本控制了新生儿破伤风。1962年,华县莲花寺石渣厂暴发接触性传播伤寒192例。同年,大荔县发生1例流行性出血热,后波及全区11个县。专、县两级及时采取了“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治疗)的措施,并以灭鼠为主,进行综合防治,使发病死亡率由4.5%降到了1.6%。20世纪60年代,全区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为1131.58/10万。1974年,韩城县西庄大队暴发水源性传播伤寒142例,政府及时采取了救治措施。1977年10月,全区第一次计划免疫工作会在大荔县召开。会后,11个县全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计划免疫系统,实行计划免疫接种卡(册)制度,当年接种四苗(卡介苗、糖丸、百白破三联菌苗、麻疹疫苗)23900人次。70年代,全区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了370.13/10万。1980年9月,华阴县孟塬地段医院发现1例副霍乱病人,属省内首次检出的副霍乱带菌者(病人曾赴安徽萧县探亲)。1982年7月,韩城桑树坪煤矿爆发接触性传播伤寒107例。1984年,全区开展了计划免疫达标县活动。1985年,全区各县(市)仍有黑热病散发病例。1988年,全区11个县(市)计划免疫全部达标(以县为单位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到85%),麻疹、结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派人到澄城县视察,认定了全区的达标成果。80年代,全区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了35.74/10万。1991年,全区拥有冷藏车1台、冰排速冻器82台、电冰箱343台、疫苗保藏箱87个、保冷背包3951个、高压消毒锅248个、冰排17195个,疫菌苗冷链设备配备齐全。1993年春季开始,全区组织实施每年一次的“灭灰”强化免疫活动。此后,境内脊髓灰质炎即告消灭。1994年,全区开始进行血液监测和血传染病的监控工作。1995年,全市顺利通过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到85%目标的国家级评审验收,受到国家卫生部嘉奖。1996年3月,全市正式启动了卫VII项目(即世界银行贷款的疾病预防和计划免疫项目),计划用8年时间完成。1997年,全市发现第一例HIV阳性感染者。1999年,全市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提高到95%以上。90年代,全市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到了6.42/10万。2000年,全市启动了中日计划免疫扩大项目(JICA),改善了冷链设施,提高了预防接种质量。2001年,全市启动了乙肝健康教育防治基金,并对华县31万人口进行了乙肝感染情况调查(感染率为10.28%),为13000名贫困儿童免费接种了乙肝疫苗。同年10月,市卫生防疫站成立了信息统计室,并建立了延伸到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的“陕西卫生网”渭南疫情报告网络系统。这一年,经国家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验收,全市已达到无“脊灰”状态。2002年,结核病卫X项目(世行贷款/英国赠款/日本无偿援助)在韩城市启动试点。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发现艾滋病感染着7例(死亡4例),已有9年未发生脊灰病例,48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食品卫生

  20世纪50年代初期,各县开始对食品卫生实行管理。1962年,全区普遍落实了食品卫生“五四制”,即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对腐烂变质食物不买、不收、不用、不卖),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用具实行“四过关”(洗、冲、刷、消毒),环境卫生实行“四定”(定人、定时、定物、定质量),个人卫生实行“四勤”(洗手剪指甲、洗澡理发、洗衣服、洗换工作服)。此后,每年组织商业、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进行检查。1966年,大荔县首次发现“棉酚油中毒病”,引起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1974年,全区发生食物中毒68起,中毒2929人,死亡8人。地区防疫站采集22份含毒样品进行检测,采取了相应措施。1981年,全区发生食物中毒18起,中毒634人,死亡5人。1983年,富平、蒲城、渭南相继发生共计1459例“棉酚油中毒病”,死亡14人。地区卫生局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检测,确认发病原因系生棉籽油中“棉酚”含量过高。随后,取缔了各地的生榨棉籽机,很快控制了疫情。同年,国家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全区食品卫生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地区行署任命了5名食品卫生监督员,各县也设了专门的卫生监督员,并给他们统一服装,对食品卫生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当年,全区对19836名饮食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占应检人数的93.5%,对13750人发放了健康证,查出并调离患病人员1130人。1984年,全区发生食物中毒9起,中毒207人,死亡1人,较上年分别下降53.63%、20.09%、88.89%。当年,对生活饮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区4155951人中饮用自来水的占13.29%,其中城镇为81.10%,农村为4.64%。1989年5月,对全区2097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93个公共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销毁沉淀变质五味子葡萄酒1059瓶、变质海参罐头123瓶、发霉变质糕点64公斤、不合格饮料2500瓶,警告限期整改77家,停业整顿3家,实施处罚111家。到1990年的5年时间,全区共对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61488人次,其中被调离岗位的不合格人员5516人,共查处违犯《食品卫生法》案件5起。1991年,对全区10481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共处罚1533家,销毁腐败变质食品96669公斤。1993年至1996年,全市先后树立了24家食品卫生示范单位和16家公共场所文明示范单位。1998年至2002年,全市对食品饮食行业监督检查共138090家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02334人,体检合格95844人,合格率93.66%;抽样检测各类食品9256件,合格8329件,合格率89.98%;行政处罚12843家,公告收回不合格食品2000余公斤,销毁假冒伪劣食品52657公斤,取缔非法经营户81户。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22862人次,检出并调离不合格人员341人。

  劳动卫生

  1965年,陕西省防疫站对澄城硫磺矿矽肺调查拍片97人,确诊矽肺患者42人,检出率为43.29%;该矿粉尘浓度为每立方米57毫克,超出国家标准27.5倍。1974年,全区对相关职业人群3135人进行了矽肺普查,对渭南化工厂200余名有机磷作业工人和数例疑似汞中毒患者进行了检查,并按国家劳保规定作了处理。1975年开始,地区防疫站对黄河、渭河、洛河水系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进行了调查,共监测10个项目,取得1320个数据,其中3份黄河水样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此后,又对全区48个厂矿接尘、接毒及受物理因素危害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检查接尘者29770人、接毒者15677人,确诊尘肺患者4263人,死亡293人。1976年,地区防疫站成立了职业病诊断小组,设有放射室、诊断室,并配有各种监测仪器,负责全区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全区有劳动卫生专业人员76人,有职业病床60张。1981年至1985年,地区防疫站协助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对地区医院等3个单位的16名X线工作者进行了肿瘤病回顾调查。同时,还对喷漆女工生殖功能进行了回顾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苯接触女工生殖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苯对接触女工生殖功能具有潜在的远期危害。1988年,对区属以上82家企业和县(市)属216家企业建立了“劳动安全卫生与职业病档案”,对30000余名接尘、接毒职工建档建卡。1989年开始,用两年时间举办了8期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并相继开展了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及铅、汞、锰、苯、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毒物监测和生物材料监测,年检测样品3000余份。1990年,对全区200台X线光机进行了防护换代,规范了放射源管理;对554人作了X线个人计量监测,建档235人;监测X线机151台次,发证90台。1993年至1995年,对职业病诊断组作了调整加强,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职业病诊断组的工作在随后的全省考核中获第一名。1998年至2002年,市卫生防疫站对韩城龙门钢铁总厂、秦岭发电厂、黄河工程机械厂、东桐峪金矿等单位的7800名接毒、接尘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诊断矽肺病人310人、职业中毒41人。对韩城龙门钢铁总厂发生的急性中毒事件(中毒4人、死亡2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处理。同时,对辖区130家有放射源的单位进行了放射防护监测,给合格的112家颁发了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对不合格的单位作了处理。

  学校卫生

  渭南的学校卫生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起重视。地区卫生局、教育局每年对城镇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高考前对参加高考的中学生全部体检。1981年,对蒲城、富平、澄城等县32所中小学校、13000名学生的视力、沙眼进行抽样调查,视力减退查出率为12.85%;沙眼患者6682人,患病率为51.4%。1982年,对韩城、合阳、大荔、华阴等县41所中小学校、9917名中小学生的身高、胸围、血压、脉搏、肺活量等6项发育指标进行横断面调查,随之制定了《渭南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标准》。1985年,地区防疫站协助各县(市)对28287名城乡中小学生视力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视力减退者6579人,减退率23.26%。富平县被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学校卫生先进县。1988年,对全区17097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身高上等水平16030人,下等水平744人;体重上等水平18533人,下等水平5834人;并有营养不良2196人,视力不良25161人,龋齿7164人,沙眼14888人,贫血989人。1995年,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情况为蛔虫感染率17.03%,沙眼患病率19.62%,贫血患病率19.12%,刷牙率27.17%,视力低下率13.33%,营养不良患病率2.92%,肥胖检出率2.91%。1999年,全市对336028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营养不良4802人,肥胖5994人;视力减退47044人,减退率14%;龋齿39650人,患病率12%;沙眼22193人,患病率为7%,矫治450人。2001年,按照陕西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陕西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方案》,以5年前为基础,对2000年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情况进行了终期考评,结果为蛔虫感染率9.52%,沙眼患病率17.09%,贫血患病率13.8%,刷牙率33.47%,视力低下率12.71%,营养不良患病率3.31%,肥胖检出率3.7%,其中蛔虫、沙眼、贫血和视力低下的患病率均有所下降。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