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文因素
发布时间:2011-03-18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渭南辖区水文因素复杂变化多端。境内集水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的河流45条,均属黄河水系,总径流量20.06亿立方米。南部秦岭山势险削、北部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而易遇水蚀,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地表径流地域分布南北多而中部少,受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很大。地下水径流与排泄亦受地形和地质容性控制,自南、北山区向渭河移转,黄、渭河成为排泄的基准面,形成南北山区间的集流中心和由贫水区向富水区的地下水流动规律。由此而成为洪涝灾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瘟疫、蝗灾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

  地表径流与洪水、渍涝

  渭南辖区过境地表客水为黄河及其一级支流渭河和二级支流北洛河。黄河禹门口以下河谷展开,比降大,流速急,河形散乱。夏商代河势尚稳。隋初,河道西迁遇雨径流大,即发生洪水危害。唐后期河床淤积,蒲津关再次淤高,河水多向西岸泛滥,几乎年年成灾。宋、明、清代,滥伐乱耕之风盛行,黄土高塬林木、植被毁坏严重,每遇暴雨,流域内地表径流泥沙俱下,黄河决堤易洪,甚止夺洛会流,使黄洛、河改道数十年。每次改道,洪水漫溢。同时,洪水过后河水滞留于注地,形成渍涝。渭河历史上即为下游淤积性河床,一般宽3公里~4公里,最大处约13公里。各支流径流集中,亦多泛滥。洛河铁镰山以北流经深厚易蚀的黄土台塬区,比降为0.7‰。进入平原后亦为典型的淤积性河床,河面宽约100米,洪水时有发生。

  近代,境内黄、渭、洛三大河系内因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径流量中自产径流贫乏,年平均为8.88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67.6毫米。同时,因受降水的地域分布影响,由南、北山地向渭河平原递减。渭河平原区年均径流深20毫米,每平方公里产流仅2万立方米。另有少数地区如沙苑、卤泊滩、盐池洼等处,为不产径流的地区。年径流量的50%集中在多雨的7~10月,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12%~13%,极易发生暴涨暴落状况。20世纪60年代,黄河三门峡水库蓄洪后,各河床泥沙淤积异常明显。黄河淤积总量达5.31亿立方米,淤积末端达禹门口,使平槽地区过洪能力仅为8000立方米/秒;渭河总淤积量达1.86亿立方米,拦门沙、河段河滩地平均淤高5米,未端已延至西安市草滩。临潼以下行洪能力仅为2000立方米/秒;洛河亦受渭河拦门沙影响,淤积末端上延至渭大公路桥,大荔县河村以下淤积约4米左右,过洪能力只有200立方米/秒~300立方米/秒。渭、洛河支流均具有谷狭、坡陡、流量急等特点,尤以渭河南山支流为甚。受渭河淤积倒灌影响,入渭处多数抬高数米,已成地面“悬河”。因此,洪涝灾害年年发生。华县、华阴两县夹槽地带地势低下,处于渭河河床抬高和南部秦岭山前洪积地形之间,地表、地下径流排泄不畅,成为渍涝易生地带。

  洪涝与蝗灾

  黄、渭、洛三河均为多泥沙河流,其中,黄河每隔一定年限出现一次揭底,导致水位不稳,变化无常,形成大面积黄河鸡心滩,扩大了河边荒草滩地面积,增加了蝗虫的适生面积。据1958年~1988年黄河水文和滩地变化资料分析,黄河年径流量大于平均值的年份,当年蝗虫发生较轻,而径流量小于平均值的小水年份,当年发生较重。在洪峰流量达15000立方米/秒以上时,即可淹没全部鸡心滩和河边大部草荒地,为15年一遇。洪峰流量达10000立方米/秒以上时,可淹没大部鸡心滩,滩面水位高约0.3米,为3年一遇;洪峰流量在10000立方米/秒以下的年份占总年份的61.3%,对鸡心滩和荒草滩影响不明显。同时,黄河洪峰出现时间对蝗虫消长有很大影响。据黄河龙门站31年资料分析:出现在7月底以前的有12个年份,占总年份的38.7%。此时,正值秋蝗卵期,可抑制蝗蝻出土,减轻秋蝗发生面积和密度。洪峰出现在8月初至8月下旬的16个年份,占总年份的51.6%。洪峰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的机率最小,共3个年份,占9.7%。此时,秋蝗已进入成虫期,飞翔外迁,不会影响当年蝗情。一般在8月底前出现的洪峰,滩上生态对秋季成蝗产卵有利,次年夏蝗发生机率较高。8月底后出现的洪峰,则不利于蝗虫在鸡心滩上产卵,来年夏蝗发生量较低。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