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汛抗洪
发布时间:2011-03-25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渭南境内防汛抗洪始于夏代的“禹凿龙门”。此后各朝,防洪保安从未停止,但多系被动设防,缺乏统一规章,灾后损失惨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和集体组织有计划地健全防汛抗洪机构,制订规划,因害设防。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水库投入使用后,由于泥沙淤积和黄河、渭河河床抬高顶托作用,渭南辖区成为陕西省防汛抗洪的重点地区。沿河各县(市)、公社和生产大队修建了大批防洪避汛工程,保护城乡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颁布以后,全市防汛工作走上经常化和制度化。

  组织机构

  唐代,渭南境内华州、同州始设防汛官兵组织,由州、县官员分别执掌。开元十一年(723),“州、县汛防分掌之十人为伙,五伙为团,皆有首长”(《续华州志》)。明代,同、华二州和潼关卫设置防汛游击、守备、千总,附于知州之末,各辖县置汛防把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华州置防汛千总1员,马战兵11名,步战兵7名,守兵26名。青冈坪设马战兵1名,守兵2名,构峪口设守兵2名;同州设防汛千总1员,马步兵24名。防汛要地朝邑县王家庄、韩城县孟家咀各设防汛千总1员,分别设马步兵17名和20名。华阴、大荔、澄城、合阳、白水、蒲城6县各设防汛把总1员,有马步兵169名。乾隆十九年(1754),同州防汛千总裁撤,移华州防汛千总驻同州府。道光年间,华州设防汛把总1员,有马步兵33人,青岗坪、构峪马战兵和守兵裁撤。民国三十一年(1942)8月黄河暴涨,陕西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水灾救济督导组,指挥救灾。三十四年(1945)7月,第八区专员公署成立防水指挥处,负责黄河防汛。

  20世纪50年代初,防汛工作由渭南专员公署建设科和各县建设科负责,汛期由各县组建抢险队伍,当地驻军派人参加,汛后队伍撤销。1962年5月,渭南专区成立防汛办公室,配备干部3人(设专署农林水牧局)。10月,汛期过后撤销。1963年5月,渭地专区成立防汛指挥部,并附设办公室,汛期过后撤销。1968年后,防汛工作由渭南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农业办公室负责。1971~1972年,地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三门峡库区管理局,1973年改设在地区水电局。此期,指挥部为临时机构,汛前由专署任命指挥、副指挥及其组成人员。

  1976年,地区防汛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成为常设机构,与地区抗旱指挥部、农田基建指挥部合署办公。指挥由一名副专员兼任。1980年6月,渭南行署决定将地区防汛、抗旱与农田基建合并为一个指挥部,并于地区水电局内设防汛抗旱农田基建办公室(简称“三办”),管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业编制6人。1986年,“三办”分设。1992年后,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由行署专员兼任。1995年渭南撤地设市后,每年汛前,市政府办公室调整指挥部组成人员。1999年后,指挥部指挥由市长兼任、副指挥分别由渭南军分区、水电局、建委、黄委会陕西河务局等单位负责人兼任。各县(市、区)亦成立相应机构,统一组织动员军、政、民各方力量,展开防洪抢险和救灾工作。

  汛情监测预报

  古代,渭南境内汛情预报主要靠步行、马跑或者鸣枪、放火等传递。民国时期,开始设立水文站,监测黄河、渭河洪水流量。

  1950年,遇有洪水汛情,省上用电话、电报通知专、县两级防汛机构,层层传达有关乡镇,再派人传递各村。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韩城、大荔沿黄、渭、洛河沿岸各县、乡在沿河各村庄设有报汛点,各点架设电话,由所在村看管。接到汛情,由民兵连长鸣枪,传递报告。1960年,改鸣枪传递为白天以烟,晚间以火为号。没有报汛点的生产队和部队农场,抽调专人和马匹固定值班传递。1963年,地区防汛办公室通过黄委会、省水文总站、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先后与黄河、渭河各水文站建立定期汛情监测预报关系。1978年,地区防汛办公室和各中型水库均设架了无线电台,预报汛情。1984年,辖区布设电台19部,建成无线电预报传递网。1990年,辖区11个县(市)、14个水库和三门峡库区14个重点乡(镇)150个村组以及10个国营农场共有汛情专用电台84部,另有流动电台6部,手持机59部,警报器100台。地区防汛电台主机设15米通讯塔,与防汛车辆流动电台、手持机组成了防汛预警系统。1991年3月,地区防汛电台架设专线电路,购置超短波电台10部,对讲机5部。同时,在黄河下峪口、榆林、东王、华原、牛毛湾设置了5个监测断面,研制出黄河龙门站、渭河临潼站洪水预报计算机软件,提高洪水监测精度。1992年,汛前设置了15个洪水跟踪断面,并建成华山中继站和黄河超短波高频电话工程。韩城、华阴、渭南、大荔4县(市)亦充实了各自的防汛通讯设备。1993年,大荔县建立了黄河华原报汛站,直接向省、地防汛指挥部报告汛情。1997年,辖区有防汛通讯设备95部,沿河县(市、区)配备传真机8部,华阴、华县、大荔3县(市)及三门峡库区9个移民乡镇、4个移民村配备了防汛电台。1998年,华阴、大荔、华县3县(市)为15个乡镇配置了电台,为34个村配置了对讲机,部分重点村设置了高音喇叭。临渭、富平和华县(区)新建防汛中继站。至2002年,全市形成了完备的汛情现代监测、预报系统。

  病险工程处理

  唐朝,在修建土坝、埽坝和石坝时,即有处理险堤的记载。“元时河涨坏岸,铁判院仝佥筑焉,筑未言石,大约土堤之类也”(《朝邑县志》)。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洛、渭河等大小堤坝累年加固。民国二年(1913),华县抢修罗纹河堤,“合数千人之力,亘十余年之久”(《罗纹河工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县政府和水利部门将病险工程处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列工款,组织群众投劳抢修。1971年,地区水电局对辖区内水库病险情况进行调查,发现70%的水库有“病”,其中险库16座,即行处理脱险。1975年汛期,渭河陈村险工段被洪水冲毁石坝5座,河岸继续崩塌。地区防汛指挥部抽调交通、厂矿车辆日夜拉运石料,恢复了4座丁坝。同时,黄河沿岸相继加固了下峪口、太里湾、华原、雨林和牛毛湾护岸工程。1992年11月15日~1993年,各县(市)开展治渭大会战,修复水毁工程、清除河障。1995年6月,辖区汛前查出各类堤防、库坝隐患228处,处理158处,限期处理70处。薛峰、蒲峪水库对大坝渗漏,应用劈裂灌浆新技术,处理了坝体管涌。此后,对黄河雨林、华原等险病堤防及时修复水毁工程清除了河道障碍。1997年,全市修复水毁工程113处,长30.6公里,加固各类防洪工程253公里;清除河障38处,累计长度93公里,清除障碍物4.4万立方米。1999年,全市累计上劳60万人,投工250万个,修复水毁工程152个,整修堤防200公里,清除堤防杂草226万平方米,河道清淤31万立方米。2000年,沿黄、渭、洛三河各县(市、区)大搞重点防洪工程建设。黄河小北干流投资102万元,储备、散抛石料2.3万立方米。2002年,各县(市、区)继续加高培厚渭、洛河堤和南山支流河堤,加固各河道堤防工程。

  救灾抢险

  古代,渭南境内洪水灾害发生后,稼禾、民舍损毁,淹溺百姓,灾民流离失散。官府虽有赈济,但杯水车薪,难以奏效。元泰定元年(1324)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间,黄河多次暴涨,朝邑被冲淹,百姓房舍、庄稼损失无数,溺水者众。民国三十一年(1942)8月,黄河洪水奔腾,第八专署水灾救济督导组抽调沿岸韩城、合阳、平民、朝邑、华阴、潼关6县各乡村精干壮丁,组成救灾队伍,配合船户水手,搭捞被淹灾民5000余人。

  1949年秋季,阴雨成灾,黄河暴涨,沿河各县人民政府组织干部、群众提前撤离。华县南山支流各河决口,中共华县县委、县政府组织1000余人抢险队,冒雨抢堵了决口。驻军22团派出1个连参加了抢险工作。此后,人民政府除了预防洪水外,汛期及时预报汛情,组织抢险救灾队伍,撤离人畜,排除险情。1960年,黄河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辖区因回水、洪水淹没、塌岸等影响涉及8县、60个公社、895个自然村,6.87万公顷耕地,年年遭遇洪水威胁,为全省防汛重点。1961年,洪水两次淹没夏田3733.3公顷,秋田2.68万公顷,倒塌房屋273间,淹毁粮食342万公斤,死亡12人。此后,各级政府对库区防汛保安高度重视,多方采取措施设防,并对返库移民妥善安置。1968年9月10日,华县毕家公社遭受洪水袭击,驻陕人民解放军某部派出水陆两用汽车协同渭南、临潼、华阴、大荔等县5万余人,船只29艘、汽车30多辆,与当地社、队群众、厂矿职工奋战7天7夜,将万余名被水围困的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20世纪70年代,防汛工作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由防汛部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动员各有关单位干部、驻军和城乡居民组成抗洪抢险队伍,及时调度防汛救灾物资、设备,确保安全度汛。

  1980年后,实行地、县(市)、乡领导层层包区域、包河道、包水库、包险病工程的防汛岗位责任制。1984年,辖区组织抢险队222个,参加17730人。当地驻军亦在白水县林皋水库和华阴渭河险工段驻有舟桥部队,一旦有事,召之即来。1986年,根据国务院安排,辖区对符合条件的原库区返库移民进行安置,建设村台和避水楼台,修建道路,加固堤防。1990年5月19日,地区防汛指挥部制发了《渭南地区防汛责任制若干规定》,对汛期失职工作人员造成重大事故损失者,视其情节,追究刑事责任。是年汛期,辖区组织抢险队440个,人员34000人,其中驻军3000余人;安排抢险车辆500多辆,救生器材500余件,船只130艘,防患于未然。1992年,汛前,地区防汛办公室建立健全了《指挥部领导值班制度》、《防汛办工作制度》,与地区气象局组成洪水会商预报小组,组织抢险队451个,4万余人(其中部队3400人);安排抢险车辆583辆,储存草袋24.5万条,铅丝151吨,救生器材581件,麻袋1.7万条,麻绳4.25万公斤,备防石料1.8万立米。8月,洪水来临后,出动抢险队249个,参加抢险人员2.21万人,动用汽车1109辆、拖拉机271台,抵御了洪水袭击。1994年5月,华阴、大荔、潼关等县(市)三门峡库区由国家和移民共同出资修建村台66个,避水楼台63座,修筑防汛撤退道路60.73公里,安置移民93588人。1995年7月30日和8月5日,黄河、渭河先后发生洪水,参加抢险的市、县(市、区)级领导94人,出动防汛抢险队39个,人员2695人,抢险车辆120辆。1996年,市防汛指挥部组建了防汛抢险机械队。1月24日,黄河小北干流大荔段流凌堆积,冰冻封河,河水漫溢,1.3万人被洪水围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等,分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市黄河凌汛抢险领导小组制订了“上堵(堵10处决口)、下排(开挖3条排水通道)、东疏(飞机破冰,疏通主河槽)、西补(抢补移民主干道)”的抢险方案。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组织驻陕部队3000多名官兵和1万多名群众,投入机械530多台,小型运输车辆2780辆,奋战13昼夜,完成抢险任务。1998年,华阴、华县、大荔等县(市)发放防汛撤离迁移卡4.14万户,25万人,备足物资和救生器材。7月13日和8月21日,华阴市南山支流罗敷河、柳叶河等相继出险,汛区党政军民一同参战,两次抢险堵口投劳18.4万个(其中部队3.6万个),动员群众远距离抢运土袋60万袋,防止了洪水溢漫。2002年,汛期曾出现两次险情,由于防范在先,没有造成灾情。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