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产养殖
发布时间:2011-01-06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20万年前,居住在渭、洛河两岸的“大荔人”就以捕捞鱼、蚌、螺类为生,渔猎成为人类谋生的主要手段。但人工养鱼始于西周,王室还设有渔人和鳌人(官名),专司管理。

  秦汉时,渭南境内不仅养鱼,且有其他水产种类。唐以后,除少数农户在河流、沼泽池塘从事天然水产品捕捞外,人工养殖衰退。明清代直至民国,沿黄河一带仅见少数大口灌溉浅井内放养鲤鱼、鲫鱼。

  1956年,韩城县留芳村刘通顺、杜家堡村杜老八从河中捕捞小鱼放养于村中涝池,首开建国后养殖先例。20世纪60年代,政府倡导池塘、水库养殖鱼类,各地普遍放养。70年代,各县开发水面,引进鱼种,积极发展水面养殖。80年代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开发鱼业资源,兴建鱼种池、亲鱼池和水库配套鱼种池,大面积放养各种鱼类和甲鱼、虾等水产。90年代,大荔、合阳、华县、华阴等县(市)大搞渔业商品基地建设,推行“丰收计划”,实施科学养殖,推动水产品养殖连年发展。2002年,全市养殖已成较大规模。

  种苗生产

  民国及其以前,渔业养殖种苗依赖天然繁殖后放养。

  20世纪50年代,人工养殖兴起之初,华县从外地购置花鲢、白鲢、草鱼和鲤鱼苗,投放于小华山、冀家河水库。直至1959年前,各县池塘、水库养殖种鱼均依赖外地。1960年,陕西省渔业工作队在华县莲花寺建成鱼种池5.33公顷,外购鱼苗放养,每公顷225万~450万尾,秋季收获,年生产2寸~3寸规格鱼种80万尾,供应各库、塘放养。1963年,华县南马鱼种场自行繁殖白鲢和草鱼,获得成功,年产鱼苗80万尾~100万尾。1970年~1975年,国营鱼种场经多年试验,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年产鱼苗1000万尾~4000万尾。1976年,辖区建设鱼种池(场)173个,水面20.13公顷。其中,国有鱼种池153个,水面18.7公顷。1978年,辖区有国有鱼种池165个,水面20.8公顷,人工孵化鱼苗4053万尾,培育鱼种328.4万尾,其中3寸以上规格鱼种29.8万尾。

  1983年,各县(市)建成鱼种池307个,水面55公顷;亲鱼池19个,水面2.8公顷;配套鱼种池3.6公顷。当年生产鱼苗8080万尾,培育鱼种668.7万尾,其中大规格鱼种417.0万尾。1985年,鱼种池水面达到88.7公顷,人工孵化鱼苗达到11680万尾,生产鱼种851.4万尾,其中大规格803.3万尾。1988年,有鱼种池638个,水面154.3公顷,人工孵化鱼苗35190万尾。1997年,辖区有鱼种场896个,水面255公顷,其中国营443个,水面89公顷,生产鱼苗29100万尾,鱼种5940万尾,其中大规格鱼种达5186万尾,创鱼种生产历史最高纪录。2002年底,全市有鱼种池175.3公顷。亲鱼池水面58公顷,生产鱼苗21000万尾,鱼种3502万尾。

  成鱼养殖

  1958年,华县小华山、冀家河两水库放养鲢鱼、草鱼等成功,每公顷1500尾~3000尾,产量150公斤~225公斤。此后,各县试行开挖养鱼池塘,春末投放,每公顷投放3000尾~9000尾,规格2.5寸~3寸(8.25~9.9厘米),品种以鲢鱼为主。投放前,池塘施牛粪、猪粪,培肥水质。投放后,再投入麸皮、青草等饲料。出塘规格为每尾0.3公斤~0.75公斤,每公顷产鱼750公斤~2250公斤。1962年,辖区共有养鱼水面122.7公顷,产成鱼50多吨。20世纪70年代初,渭南、华县、大荔、华阴等县除在水库投放鱼种养殖外,开发池塘、涝池养鱼。但因鱼种和技术问题,难以推广。1975年,辖区鱼苗(种)技术成熟后,养殖得以发展。1978年,养殖面积1176.5公顷,其中水库916.7公顷,池塘259.9公顷,总产量123.2吨,平均每公顷产量104.8公斤。

  1980年,水库养殖开始投放玉米杆、叶等饲料,科学管理,增加产量。平均每公顷产成鱼64.5公斤,辖区总产量227.9吨。1982年,渭南县水产站指导专业户曹子建试验藕田养鱼,莲鱼双利。每公顷投入鱼种7500尾,产藕18750公斤~22500公斤,产成鱼750公斤~1500公斤。1983年,各地大力开发专用养鱼池塘149.6公顷,加上水库养殖,总产363吨。1985年,辖区养殖水面1721.4公顷,其中,水库水面957.3公顷,池塘水面746.1公顷,总产成鱼918.2吨,平均每公顷534公斤,其中池塘每公顷1087.5公斤。1988年,省农村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在华阴、大荔、合阳等县大面积推行池塘养鱼“丰收计划”,面积492.4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5250公斤。此后,委派专家,培训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平均每公顷产量5670公斤,产值1129.18万元,纯收益388.47万元,获省农村科技进步超产单项奖。1990年,辖区养殖水面2328.5公顷,其中水库1008.9公顷,池塘1319.6公顷,总产量4821吨,平均每公顷2070公斤。其中,池塘每公顷3510公斤。“丰收计划”项目300公顷,每公顷产量7500公斤~10500公斤。1991年后,大荔、合阳、华县、华阴等县(市)发展鱼业商品基地,并引进了中华绒毛蟹、罗氏沼虾、青虾、井蛙和欧鳗等新的水产种类。1995年,辖区水产养殖面积2635.9公顷,总产8566吨,平均每公顷产量3249公斤,其中池塘每公顷4848公斤。199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953公顷,总产量12198吨。其中,专用池塘1771公顷,产量达10748吨,平均每公顷6069公斤。是年,合阳县与云南某公司联合投资250万元,建成欧鳗基地,产量18吨,出口创汇20多万美元。同时,全市有鱼鳖混养面积93.3公顷,最高每公顷产鳖1125公斤;集约化养鳖1.5公顷,产鳖115吨,中华绒毛蟹12公顷,总产1.44吨。2002年,全市水面养殖2953.3公顷,总产14759吨,平均每公顷产量4997.5公斤。其中池塘养殖1824公顷,总产12758吨,平均每公顷6994.5公斤。专用池塘1645公顷,产量达12151吨,平均每公顷产量7386.6公斤。

  科技进步

  1960年,陕西省渔业工作队在华县开始建设国有鱼场,进行鱼苗繁殖和鱼种培养,解决了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1969年,陕西省水产研究所与省渔业工作队合作,负责渭南鱼种繁殖和技术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期,陕西省水产工作站组建后,以渭南为基地,开展渔业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

  80年代,各地普遍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鱼病防治方针,推广鱼塘生石灰清塘、药液浸洗和直接将药物投入水域等办法预防鱼病,推广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消炎除病。1982年,在黄、渭河滩涂区排碱冲盐,并将淡水引入河塘,建设静水生态鱼池。1985年6月,薛峰水库用绵纶网箱养鱼,并引进青海湖的耐盐鱼种。1986年,华阴推广池塘增氧机或潜水泵,开机增氧,采用化肥培育饲料。薛峰水库用网箱高投入、高放养,集约化经营生产种苗。渭南、白水、澄城等县(市)水库相继推广成鱼放养先进技术,获得成功。1989年,水产部门制订了《池塘养鱼高产综合技术》,投放鱼种前,施足有机肥料,并在高温季节以无机肥为主,每15天~20天,追尿素加少量磷肥。华阴县敷水镇白土坡村李更养殖0.4公顷鱼塘,每公顷平均产鱼6345公斤。90年代初,大荔、华阴、合阳等县(市)在低渍易涝盐碱地和黄、渭河滩地建设非衬砌鱼塘,改造旧鱼塘为精养鱼塘,改善鱼类生长环境。同时,地区建立技术培训中心,大面积推广鱼用饲料,引进德国镜鲤、加州鲈鱼、褐首鲶等新品种,提高鱼类产量。1998年7月,吉祥坊体育 渔业协会组织会员和专业户学习科技知识,推广先进经验。至2002年,各地解决了成鱼捕捞季节和有关技术问题,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推动渔业科技进步。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