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原绿化
发布时间:2010-12-28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渭南平原绿化始于古代川原地区村旁、宅院、路边、河沿等地的零星或带、块状人工植树。自西周始,驿道、村落植树代代相传。“五栗之土,……其阴其阳,尽宜桐、柞,莫不秀长”,“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列树以表道”,已成为川原地带植树之重点。民国时期,部分川原县、乡亦曾营造河边“保安林”、“防浪林”和道路两旁的风景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号召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川原、河旁、水渠、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大搞绿化。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四旁”植树成为川原造林的方向大力发展。1970年,全国北方农业会议后,各县开展了山、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川原地区社队开始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状林带,统一规划,实现“三端一平”(渠端、路端、林端和地平),大搞平原绿化,实现林业上《纲要》(《中共中央1956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的平原绿化目标)。1977年,全国华北中原地区平原绿化会议后,地、县以农田林网建设为主体,农林间作、小片丰产林和“四旁”植树相结合。同时,黄、渭、洛河滩涂地防护林以及平原经济林营造一起成为川原地带植树造林的重点,年年营造防护林,争创平原绿化县。

  1979年,国家确定“3.12”(每年3月12日)为义务植树节后,义务植树与平原绿化、荒山造林有机结合,年年开展平原绿化活动。1990年,辖区农田林网保存面积29万公顷,“四旁”植树保存1.73亿株,林粮间作保存面积16.3万公顷,铁路、公路、河流、渠道绿化总计11297.3公里。1991~1992年,渭南地区被林业部两次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吉祥坊体育 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平原绿化的决定》。2002年,按照全省平原绿化“两年大干,一年完善,三年实现高标准”的要求,市、县(市、区)两级把平原绿化纳入全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年底,实现林网化农田面积37.5万公顷,完成农林间作4.1万公顷,道路、渠坝、河堤绿化2.9万公里。是年,吉祥坊体育 再次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单位”。

  “四旁”植树

  渭南境内零星栽种树木史料始见西周时期。秦代,“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南北朝时期,“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晋书》)。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败东魏孝静帝高欢后,于今大荔沙苑植柳7000余株,以兹纪念。后世各朝,“其榆其桑,其栎其槐,群土蕃滋”的史料频见于各类典籍。唐时,富平、蒲城的帝王陵园广植林果,以作观赏。明嘉靖时,渭河两岸人工所植古槐成荫。清代,黄河、渭河、洛河沿岸及其支流植树已很普遍。清代,民间植树之风兴盛。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倡导百姓“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将每年“清明节”定为植树节,但极少成效。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政府将公历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确定为植树节后,渭南、潼关、华县、韩城、大荔等县政府曾组织公务员于渭河、黄河、洛河沿岸和公路两旁义务栽植杨、柳、槐和桃、杏等果树。二十六年(1937),由陕西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驻守黄河的国民党部队117师在北起韩城龙门,南至朝邑渭洛河交汇处河堤栽植柳树防护林。合阳、朝邑、平民、潼关四县动员民工25400余人,投入法币11275元,营造长50公里、宽5公里的黄河防护林。三十七年(1948),省农改所技正李天笃携款(折麦44石)作经费,于朝邑县沙底村南营造防风固沙林百余亩。

  1949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后,“四旁”零星植树在平原成为造林重点,各县植树153.6万株。其中,大荔县(含朝邑、平民两县)在黄河西岸营造防护林7.6万亩(折0.5万公顷)。1952年,在“谁造归谁”的政策引导下,“四旁”植树760万株。1958年至1960年,机关干部、工矿职工、学校学生、城乡居民、军队官兵全民动员,每年平均植树1520万株,形成“四旁”植树的第一个高潮期。20世纪60年代起,各县每年春季均动员群众,人人动手,大量植树。70年代,辖区“四旁”植树形成第二个高潮期。1972年到1978年,年均植树8359万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旁”植树实行“路渠随地走,谁种谁有,路渠树统一承包,收益比例分成或以收抵酬”等办法。此后,义务植树走向制度化。1984年,渭南地区绿化委员会推行义务植树部门分工负责制,采取多种办法,调动植树积极性。大荔县步昌乡把渠、路植树任务下划给群众,签订承包合同,每户植树达到100株左右,最多的达到700株。1990年底,辖区“四旁”树木保存株数1.73亿株。90年代初期,“四旁”植树一度质量不高。此后,经利益调整,国家、集体、单位各方以及农户积极性高涨,每年有200多万人(次)参加植树造林。各县(市)城建、交通、水利、教育、共青团、妇联等各自动员群众营造公共园林、公路示范林、环保妈妈示范林、青年林、军民共建林等多种林木花卉。1999年,市林业局在蒲城县开展渠路绿化使用权拍卖、承包和租赁试点,期限20年不变,并在11个县(市、区)全面推广。此后,市、县(市、区)林业局与水利、农业、移民等单位联合制定了渠、路、坝、堤绿化地拍卖、承包、租赁的具体办法,“四旁”植树保存率达到90%以上。截至2002年底,全市“四旁”植树保存1.73亿株。

  农田林网

  民国时期,陕西省林务局曾发动百姓在渭河滩地营造“保安林”。

  1956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简称“农业纲要四十条”),提出平原绿化,建设农田林网的要求,各地把农田林网、“四旁”植树相结合,经济林与防护林、用材林等统一起来,大规模地开展平原绿化。1961~1969年,以村宅绿化和渠道植树为主,每年植树千万株左右。之后,每年均在2000万株左右,累计植树19021万株。1970年后,各县川道、平原地区统一规划,开展大方田(67公顷左右)、小方田(6.7公顷~10公顷)建设,大搞网状林带。同时,在方田渠、路旁大力栽植各种杨树,植树2839.2万株。1975年,辖区植树12898.8万株。1977年,平原绿化以农田林网建设为主体,农田林网和小片丰产林相结合,建设农田林网5.4万公顷,营造小片丰产林4200公顷。1979年,渭南县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1983年,大荔县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此后,平原绿化形成新的高潮。农田林网树种以泡桐为主,杨树和经济林次之;黄、渭、洛河沿岸防护林以杨、柳、泡桐为主。1986年,陕西省首次平原绿化会议提出“两年大干,一年扫尾,三年实现平原绿化”的号召,以南北两塬和中部灌区为重点,林网与护岸护路护渠相结合,林带、林网、“四旁”植树与小片丰产林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用材林相结合,乔、灌、草、花结合,原、滩、沙(地)一起上,使带、片、网、点防护林体系逐步配套。东雷抽黄灌溉工程南坞牛灌区和黄河沿岸四县(市)分别营造防护林2万公顷和3.2万公顷。1988年8月,渭南、大荔、合阳、蒲城、富平、澄城6县(市)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989~1990年,华县、华阴、韩城、白水、潼关县(市)先后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辖区农田林网保存面积29万公顷;“四旁”植树保存1.73亿株(其中,泡桐5098万株),绿化公路4934公里,铁路162.5公里,河流1114.7公里,渠道5086公里。1991年12月,辖区林木总覆盖面积29.7万公顷,覆盖率23%;营造农田林网34.9万公顷,占宜建耕地的69.5%;“四旁”闲散土地营造小片丰产林0.7万公顷,零星树木折合面积2.5万公顷,占村庄总面积5.9万公顷的42.3%;集中连片宜林地造林11.2万公顷,占宜林总面积的70%;渭南地区首次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行署专员郝景帆获“全国绿化奖章”。1999年,市林业局在蒲城县进行渠、路、坝绿化使用权拍卖、承包和租赁试点后,发给农户林权证,允许继承和转让。此后,市林业局编印了《再造山川秀美的渭南平原林业》宣传资料,把平原绿化纳入全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四旁”植树、林粮间作、农田林网一并推进。2002年,全市林网化农田37.5万公顷,路、渠、坝绿化2.9万公顷,农田林网和村庄林木覆盖率分别占82.5%和66%。

  林粮间作

  隋唐时期,渭南境内抗旱保收的铁杆庄稼--柿子、红枣在南北两塬的农耕地坎和沙苑耕地多有栽种,后世经久不衰。清代和民国时期,枣粮间作在全市黄、渭、洛河滩地平川地区及大荔沙苑得以发展。

  20世纪60年代,林粮间作由枣粮、柿粮向椒粮间作以及川原区大面积的农桐间作发展。1975年,辖区林粮间作面积达到1.9万公顷(折合面积,下同),其中大荔、蒲城、澄城等县的枣粮间作面积1985公顷。此外,还有柿子、花椒等经济林树种与粮田间作,田畔、地头路边少量引种新疆核桃、露仁核桃等,但多不成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决农户间权责利的矛盾中,采取了南北畛子东西栽,东西畛子南北栽以及等行不等株,等株不等行,株行都不等的农桐间作栽植模式,做到户户有树,户户受益,分户管理。1981年,辖区农桐间作面积达到0.9万公顷。此后,各县着力在川、塬发展农桐间作和小片速生丰产用材林,形成“桐粮间作处处有,农林并举”的新局面。以澄城、大荔县发展最多,分别达到4.2万公顷和2.3万公顷。1986年,辖区农桐间作面积为30.9万公顷。1990年,林粮间作保存面积16.3万公顷,占宜林粮间作面积21.8万公顷的74.6%。1992年,新植林粮间作0.25万公顷,累计农林间作总面积16.8万公顷。2002年,全市林粮间作保存面积为4.1万公顷。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