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禽蜂养殖
发布时间:2010-12-21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鸡

  渭南家鸡驯养始于新石器时期,华县元君庙遗址中曾发现鸡的遗骸。汉唐时,养鸡已为农户主要副业,户户饲喂,以补家用。民国时期,“家禽唯鸡,乡民家畜二三,无专业者,故鸡蛋价格亦昂贵,不常有,其他羽族非人所需,不具载”(民国《澄城附志》)。1949年,辖区养鸡20.6万只,均为散养,每户3只~5只,多则十来只,白天四处觅食,夜间入窝或择树而栖。

  20世纪50年代,养鸡仍为传统方法。渭南、华县等地农户从外地引入莱航鸡,但无大的发展。1953年,辖区养鸡70.1万只。1957年为82万只。1962年困难时期,养鸡降为67.5万只。70年代,农户将养鸡作为主要家庭副业门路,但在技术上除防疫外,无明显的改进。1978年,辖区养鸡110.3万只。

  20世纪80年代后,养鸡成为农户致富的重要门路,出现养鸡专业户、重点户。1982年,渭南县畜牧站从西北农学院和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引进星杂288、罗7、罗8等良种养殖。1983年,引进日本大小冠莱航鸡6万只,以辛市、田市、官底、官路、信义、龙背、白杨、程家等10个乡镇为良种基地。同时,改散养为栏养。白杨乡发展养鸡专业户398个,养鸡4.85万只,收入140万元,占当年农副业收入的23.3%。地区农业局还确定以渭南、华县、蒲城3县(市)为中心,发展蛋用鸡。是年,辖区养鸡408万只。1985年,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从北京引进海赛克斯褐色父母代种蛋5000枚,用自动化控制电孵机孵出小鸡并建立父母代种鸡场,为群众提供商品雏鸡。1989年,渭南、蒲城被确定为笼养鸡基地,出现了规模养鸡场。是年,辖区养鸡存栏476.2万只,其中良种占三分之一。1990年,养鸡发展到572.5万只,其中笼养鸡超过50%。发展养鸡专业户3350户,每只母鸡产蛋周期年纯收入达到30元~40元。渭南、蒲城两县(市)笼养鸡为70万只。1991年,合阳县甘井镇、吉祥坊体育 (今临渭区)辛市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各建立一座机械化养鸡厂,饲养量分别为4.5万和3.6万只,主要为进口艾维因肉种鸡,当年提供雏鸡400多万只。1994年,辖区养鸡1158.15万只,创历史最高纪录。1995年后,养鸡户广泛使用笼养法,根据雏鸡、青年鸡和产蛋鸡不同需要,用电作光源控制性成熟,分别使用配合饲料和程序化免疫防病,每只鸡纯利润8元~15元。此后,全市养鸡数量稳定在每年1000万只左右。2000年,全市养鸡980万只,产蛋7万吨。2002年,全市养鸡1033万只,产蛋7.5万吨,出栏鸡788万只,产肉1.4万吨,产值2.8亿元。

  鸭、鹅

  民国及其以前,一些近水及涝池处农户有养鸭、鹅习惯,但为数不多。

  20世纪50年代,华县城关镇晨光农业社引进北京种鸭125只喂养。1960年发展到1500只。孵化的雏鸭曾推广到陕南、陕北、关中等13县。是年,渭南县沋河水库建立养鸭场。1961年,该场养鸭3700只,鸭蛋外销新疆、甘肃和陕西各地。1963年鸭场停办。此后,养鸭、鹅仅限于极少数人家。1987年,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引进康贝尔旱鸭8000只,投放吉祥坊体育 (今临渭区)良田、双王等乡,由群众喂养。同时,引进麻鸭、大白鹅和狮头鹅等。1990年,辖区养鸭、鹅1.6万只。2002年,发展到3.04万只。

  蜜蜂

  唐、宋时,渭南境内农村养蜂已很普遍。主养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民国十九年(1930),《陕西蜂业》杂志主编贺梓固从北京运回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推广到大荔、富平、白水等地民间饲养。1949年,辖区有蜂1.96万箱。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养蜂仅散见于少数生产队和农户。养蜂者每年春、夏、秋、冬采用定地或转地放养,生产蜂蜜。蜜源植物主要有油菜、棉花、剌槐、泡桐、枣树、椿树等。1980年,辖区养蜂3.8万箱,蜂蜜产量720吨,为历史最高纪录。养蜂除产蜜取腊外,还生产王浆、花粉、蜂胶等产品,并为农作物、果树等授粉,提高产量。1985年,辖区养蜂2.09万箱。1990年为2.13万箱。2002年,全市养蜂2.18万箱,蜂蜜产量512吨。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