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
发布时间:2010-12-22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古代各朝,渭南辖区除少数开明官吏劝导农户引种农作物和果类,“上输租税,下而富家安其业”外,鲜有官府问津农艺推广。民国中期,渭南设立官方农业辅导站、试验场等组织,推广小麦、棉花良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组建农技推广组织,传授农业技术。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专、县、区(乡)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组织程序。60年代,渭南专署恢复后,专、县调整农技推广组织,在各类代表社队设立业务点,长期派驻人员,使先进技术由点到面,先示范后推广。70年代,各县推广湖南省华容县“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经验,县、社、大队、生产队均建立推广组织,形成科技推广网络。1979年,辖区县设农技站(农科所)14个,公社设农科站(农技站)243个,大队设农科站3528个,生产队设农科组14881个,共有农民科技队伍89800人。

  1980年,渭南县作为农牧渔业部试点,成立农业科学技术中心站。1985年,渭南地县除设有农技、种子等事业单位外,还设置了土肥、园艺、棉花等专业工作站。同时,乡(镇)设农技站200个;村、组建立技术经济服务和科协组织1050个,确立科技示范户27347个,农技队伍总人数29125人,其中国家职工496人。90年代,辖区形成专业组织和村级服务协会、科技示范户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新体系。2002年,市、县(市、区)两级共有农技推广中心12个,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15个,有专业人员1479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408人,初级职称884人;乡镇有农技推广站232个,有农技人员594人,其中中级职称67人,初级职称229人。

  良种推广

  民国二十年(1931)后,美棉脱字棉、德字棉、斯字棉开始推广,粮食作物小麦、谷子以引种、推广农家良种和尚头等为主,部分县推广“四强麦”和小黄谷。

  20世纪50年代,小麦从推广碧玛1号、泾惠30号和大荔52良种开始,到1990年近50年间,先后更换了5次品种,推广优良小麦品种总数147个,每公顷产量由1050公斤逐步提高到2600公斤~3000公斤。其中,碧玛1号、小偃6号、陕农229号、晋麦33号等4个良种累计推广面积分别达到30万、13.4万、22.9万和15.6万公顷;玉米品种更换了4次,推广优良品种总数91个,每公顷平均产量由903公斤逐步提高到3300公斤~4000公斤。其中,双交种“维尔”系(前苏联)、单交种陕单1号、陕玉661、陕单7号、户单1号、中单2号、陕单9号最为突出。户单4号连续10年占玉米面积的70%以上;棉花品种先后引进、推广更新6代,推广良种总数70个,每公顷皮棉产量由183公斤逐步提高到750公斤~900公斤,品质达到优质,且具备了抗虫、抗病的优良基因,与国际棉花生产相适应。其中,泾斯棉、鄂岱棉、岱字16号、陕棉1155、中棉12、岱字16抗等成为代表良种;油菜品种经历了3次更新换代,推广良种21个,使每公顷产量由396公斤逐步提高到1725公斤。其中以胜利油菜、秦油2号杂交种等最为出名。1989~1992年,辖区推广秦油2号3.8万公顷,增产油菜1.99万吨。水果类良种以苹果、梨和杂果为主,进行了2~3次更新。苹果以富士代替了1代~2代的国光、秦冠、金帅等;梨以早酥、白皮代替酥梨、遗生等;蔬菜品种更新了5代~6代,以番茄、黄瓜、茄子、菜花、莲花白、豆角等为主。设施栽培地区推行了良种、特种新法种植,大幅度提高产量和质量。

  1992年后,小麦进行了第6次良种更新,引进、推广了小偃107、晋麦47号、晋麦54号和强筋高蛋白品种小偃505、陕优225、陕150等;玉米引进、推广了新户单4号、户单2000、陕单911、陕单902等,进行第5次品种更新;棉花进行了第7代品种更新,引进中美棉花远缘杂交新种秦荔514和秦荔534。同时,引进转基因抗虫棉33B、99B、SGK321、SGK19、中棉所41等良种;果类中的苹果推广富士(长富、秋富、秦富)、乔纳金、嘎拉、北斗等新型高产、优质并适于矮化密植的良种;瓜类中西瓜红冠龙、西农8号、绿宝8号广为种植。同时,开始试种厚皮甜瓜、无籽西瓜丝路、无籽2号等。农作物种植品种大面积快速更新和现代设施农业相匹配,使产量、品质大幅提高,瓜果、蔬菜提前上市,反季节销售。2002年,全市小麦优质良种4.09万公顷,玉米引种了高油115、高油298和甜玉米;棉花转基因良种占总面积的98%以上,每公顷产量为1065公斤。渭南农垦科技中心培育的秦油2号油菜杂交种已推广到全国14个省、市(区)。瓜果、蔬菜等作物全部良种化,部分地区还走向高效、优质、特种化。

  耕作制度

  20世纪50年代,渭南辖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复种指数113.5%。调节地力以旱作农业和传统的豆、麦轮作为主,为粮食一年一熟制、三年四熟豆麦轮作、三年三熟粮油轮作、七年八熟麦棉倒茬,只有极少数水地两年三熟,土地生产能力低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总结和推广了水地复种增产经验。水浇地面积扩大为17.89万公顷,各县推广一年两熟制,夏杂粮豌扁豆、大麦和正茬小麦比重开始下降,玉米面积扩大,平均复种指数132.3%。灌区主要耕作制度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粮棉四年五熟,旱作区为豆麦六年八熟制。

  20世纪80年代初,辖区推广了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灌区主要为麦垅点播玉米(花生)一年两熟和粮油二年四熟制,旱作区推广豆麦二年三熟和豆麦三年四熟。同时,解决了水地一年两熟中的“三争”(争时、争水、争温)矛盾,促进了灌区农业的迅速发展。此后,各县应用农业区划成果,调整农业结构,粮食比重减少,经济作物改变了以棉花为主的旧有格局,扩大瓜果、蔬菜、油料等面积。轮作倒茬、调节地力的耕作制度被多熟制和科学施肥、培养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现代耕作制度所代替。1984年,渭北旱塬用以恢复地力的豌豆、扁豆、大麦等夏杂粮极少种植。水浇地基本上为一年两熟或多熟(蔬菜),旱地多为两年三熟,耕地复种指数再次提高。1991年,辖区水浇地大力推广了“吨粮田”(每亩产量1000公斤)综合增产技术。8500公顷“吨粮田”获得成功。1992年,“吨粮田”和高产、高效的“双高田”发展到1.3万公顷,其中,大荔、渭南两县(市)均在2000公顷以上。华阴市科技示范村-东阳村、西关村“吨粮田”每公顷产量达16095公斤。1993年,吉祥坊体育 (今临渭区)南七农科基点经济作物“双高田”每公顷种植业产值10890元,北七村小麦每公顷平均产量5811公斤,秋粮6315公斤。2000年后,耕作制度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实施单位面积的资金、肥料、技术集约化经营。

  科学施肥

  古代,农业“以粪气为美”,全赖农家肥料补充地力。民国时期,渭南境内开始引进化肥硫酸铵,在华县、渭南县分别选点10处(农户)试验,用作棉田肥料,但未能推广。

  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硫酸铵、硝酸铵等氮素化肥,但群众多不接受。时有“肥料肥料,干脆不要,黑豆油渣,凑合留下”之说。60年代后,化肥大面积推广,每公顷平均9.6公斤。1970年,辖区化肥使用量达到63593吨。除硫酸铵、硝酸铵、氨水和过磷酸钙外,尿素、碳酸氢铵大量应用于生产。1978年,辖区化肥使用量达到25.1万吨,平均每公顷为396公斤。同时,各地还大力推广了深翻改土、重施底肥、分层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等科学施肥技术。80年代,磷酸二氢铵、三元复合肥等大量应用于生产,施用方法上改浅施为深施,改单施为配合施用,并注重氮磷比例配合。1985年,辖区化肥使用量达29.62万吨,每公顷用量为485公斤。同时,推广秸秆还田、麦草盖田和小麦收获留高茬的技术。各地还大量应用微量元素肥料,推广玉米施锌,小麦、豌豆施锰,油菜、棉花和果树施硼,花生施钼等技术。1988年后,粮、棉、油等主要作物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率,辖区化肥用量达到43.31万吨。进入90年代后,大面积推广了钾肥、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肥,并注重平衡施肥,普及了秸秆还田技术,满足不同作物的总养分需求。同时,推广小麦、玉米、棉花、西瓜、果树、蔬菜等专用肥料。2002年,全市各类化肥施用量达到90万标准吨,每公顷平均1705公斤。

  设施农业

  20世纪60年代以前,渭南境内仅在科研单位建设供试验用的温室。70年代,塑料薄膜阳畦、拱棚等设施始用于蔬菜生产,并开始在棉花育苗上试点应用。1973年,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生产队郏腊香植棉组采用了拱棚育苗技术。1978年,辖区采用塑料薄膜拱棚设施栽培蔬菜133公顷,使番茄、黄瓜、西葫芦等喜温蔬菜提前10天上市。各县蔬菜产区大面积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蒲城、华县等地引进日光温室设施种植技术,使多种蔬菜及西瓜、甜瓜在冬春低温季节能够生产上市,也使一些名贵花卉苗木安全越冬,各地即行推广。1993年,渭南行署决定,在适宜区内发展50万亩(折3.3万公顷)塑棚温室工程。1994年,辖区5333公顷塑棚设施见效,纯收入达1.23亿元。1995年,辖区设施蔬菜发展到1.77万公顷,设施栽培西瓜大面积种植。2000年8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蔬菜生产的通知》,各县(市、区)设施塑棚蔬菜大面积推广,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2001年4月,各县(市、区)加大了塑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资金和科技投入。临渭、大荔、蒲城、富平等县(区)设施栽培面积分别达到6000公顷、4867公顷、4500公顷和3567公顷。2002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万公顷,其中,蔬菜3.07万公顷。全市设施农业产值14亿元。

  技术推广获奖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技术部门长期坚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但未设立奖项,只在年度工作予以肯定,对成绩突出的农技人员给以表彰或荣誉称号。1978年合阳县农科所选育的小麦良种陕合6号在全省旱地推广10余万公顷,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此后,国家将农技推广成绩突出者列为科技推广成果奖项。1982年,地区种子工作站、农技站完成的《岱字16号棉花良种推广》获陕西省农牧厅农技推广二等奖。20世纪80年代,辖区共有28项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分别获得渭南行署以上的奖励。其中省级以上14项。80年代末,国家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纳入科技进步奖项。1990年至2002年,全市共有74项科技推广项目分别获渭南行署以上技术成果或科技进步奖。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