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粮油加工
发布时间:2011-01-17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粮食加工

  民国及其以前,渭南居民自食的粮食加工以小麦为主,豆类、玉米、薯类次之。农村大户一般都备有石磨,畜力推拉,秦岭山区少数地方有水力推动的石磨,加工面粉。民国三十年(1941年),渭南县出现首家机制面粉厂--象峰面粉厂。此后,相继建成聚记、瑞晰、利民、秦峰4个私人机制面粉加工厂,设备简陋,人员较少,其中象峰、聚记两厂各有职工50余人,月产面粉约25万市斤(折12.5万公斤)。

  1950年,各私营面粉厂主要受托为国营粮食公司生产面粉,收取加工费。同时自采粮源,加工销售。1953年,粮食加工企业纳入国家计划。1954年,地方国营渭南县面粉厂建成投产。1956年,各县原有的私营面粉厂全行业合并为县公私合营面粉厂。国营粮食部门向粮食加工企业委托加工面粉,并向企业支付加工费。农村居民副食面粉加工仍为传统的自磨自食。1958年至1964年,蒲城、韩城、合阳、澄城、华县、华阴、潼关、白水等县先后建成县属面粉加工厂10个,辖区共有国营面粉加工厂15个。各地生产大队或生产队自建了一批小钢磨,自磨自食,传统石磨逐步淘汰。1972年开始,各县面粉企业增加了对农民兑换面粉业务和代农加工业务,总量约占年产量的30%左右。

  1986年后,辖区12家国营面粉企业投资2564万元,实施改建和扩建,年生产能力210000吨。1990年,面粉总产量140625吨。粮食部门一般将粮食作价拨付给企业加工,企业加工的成品粮作价售给商业企业。1991~1996年,全市国有面粉工业新增建面粉车间7个,新增产量77131吨。1997年后,企业生产品种增加,除普通粉外,也生产等级粉和各种专用粉,并研制了各种小包装,满足市场需求。2002年,全市有面粉加工企业70户(其中国有24户,集体46户),职工1717人,年生产能力54.2万吨,实际产量23.3万吨。其中24户国有面粉加工企业年产量74950吨,销售收入7987万元。

  油料加工

  民国及其以前,渭南油料加工沿用古代榨油作坊的办法加工油菜籽、棉籽、花生、芝麻、小麻籽等,用石磨盘碾料,大锅蒸坯,大梁压榨,设备简陋,出油率低。1949年5月,渭南全境解放时,辖区有土油坊854个,年处理油料30000吨左右。

  1950~1951年,省政府筹建的国营大荔和富平县油脂厂建成。1953年,油料统购统销后,私营和个体油坊陆续停业,部分公私合营或转产。国营油脂商业企业委托油脂加工厂代为加工油料。农村用油仍用传统土法作坊供给。1955年,油脂企业开展了代农加工业务,农户可用油料兑换食油。到1978年,辖区有大荔、富平、蒲城、渭南、合阳、韩城6个县级国营油脂厂,农村社、队多用机械榨油设备加工农户自留油料。

  1979年,粮食部门将需要加工的油料作价拨付给油脂加工厂,然后再作价收回加工的成品。此后,国营油脂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改进加工工艺。农村社、队榨油设备也先后更新、改进。1990年,渭南辖区6户油脂工业企业年设计能力总和33540吨,实现利税248万元。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国营油脂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被迫转产、减产或停产。同时,集体和农户自营榨油企业增多,参与市场油料加工。2002年,全市有油脂加工企业13户,职工487人,其中国营企业7户,年加工能力187515万吨,销售收入18674万元。

  饲料加工

  20世纪70年代末,少数县粮食部门开始试产饲料。初期,仅靠几台粉碎机和人工搅拌混合。1978年,韩城县饲料厂建成投产,设计年产饲料2600吨,为辖区最早的饲料加工企业。1985~1989年,合阳、华县、渭南、大荔、华阴、富平、白水、合阳、澄城9县(市)均建成饲料加工厂。1990年,辖区共有国营饲料加工厂10户,职工299人,年设计生产能力3.8万吨,实现利税240万元。90年代末,多数国营饲料厂改制停产。2002年,全市有饲料加工企业15户,职工380人,年产1.22万吨,收入270万元。其中国营加工企业6户,年生产能力6835吨,实际产量6220吨,收入130万元。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