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发布时间:2009-10-10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吉祥坊体育 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在陕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100万年前至200万年,渭南就生活着古人类,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皇五帝在此都有活动。夏、商时期,先后置有莘、芮等方国古邑。周、秦、汉、隋、唐,渭南都是京畿重地,关系京都安危。五代以后,国家政治中心转移,渭南亦是连接沿海、华北、中原、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20世纪20年代,渭南是“陕甘赤化的发祥地”,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渭华起义。19495月,渭南解放以后,逐步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省农业、能源、重化工基地和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苹果和渔业基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沿地带,是欧亚大陆桥的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渭南境内就开始置县。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6),魏国在黄河以西,洛河以东,置西河郡,军政合一。此后,秦与魏在这里反复争夺,至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魏被迫将河西土地全部献秦。秦在境内普遍置县。东汉晚期,汉献帝分左冯翊东部数县为左冯翊郡,设太守,治临晋(今大荔县)。北魏时,境内置华州和东雍州,由刺史治理,华州治所李润堡(今蒲城县永丰镇温汤村东一带),东雍州治所郑县(今华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华州为同州,治所移至临晋。改东雍州为华州,治所郑县。此后,州刺史加将军称号者兼兵戎。北周、隋、唐,同州设太守和奉承军、匡国军、镇国军节度使,华州设刺史、镇国军、潼关节度使。五代、宋、金、元时期,同、华二州设节度使、防御使、达鲁花赤和知州。明、清时期,同、华二州置公署,设知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同州升为同州府,设知府,驻大荔县城。华州并入同州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大荔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与区保安司令部合署办公,专员兼保安司令。其后,一度在华县设第二行政督察区,在蒲城设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均设专员管理。1949年春,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大荔分区和渭南分区,设专员、副专员。19505月,大荔分区与渭南分区合并,改称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驻渭南县城,内设工作机构11个,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319名。195610月撤销渭南专署,19618月复设,内设工作机构13个,专区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624名。19689月,成立渭南专区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副主任中有7名群众代表。197810月,撤销革命委员会,设立渭南地区行政公署,由专员、副专员领导,内设工作机构28个。为发展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区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先后设立了西安、深圳、上海、北京联络(办事)处。地区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达1516名。19955月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吉祥坊体育 ,成立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由市长、副市长领导。市政府工作部门32个,市级行政编制1219名,市级政法机关使用专项编制550名。2002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市级行政编制980名,市级政法机关专项编制542名,理顺了市级部门之间的关系。

  渭南的党派群团组织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在蒲城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陕西东路支会。1922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王尚德在渭南县赤水职业学校创建了陕西省最早的团组织,并于同年11月在渭南县东张村乡创建全省第一个农民协会,宣布“一切权力归农协”,成为“陕西农民觉悟的先锋队”。192512月,创建中共赤水特别支部。之后,中共组织和共青团组织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中共特委2个,县委6个,支部131个,发展党员1500多名;建立团地委1个,团区委、特支、支部30个,发展团员365名。境内的国民党组织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先后组建县党部(筹备处)10个。县党部实行民主集权制,由3人至7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均以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为主体。执委会下设组织、宣传、农民、青年、商民等部。后经党务整理,实行书记长个人集权制。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县级组织实行联合分团制,设渭临、华华潼、大朝平、蒲白澄、韩合、富耀6个联合分团。后改称直属区队,其中大荔、渭南、华县、蒲城、韩城5县改组为分团部。这一时期,中共组织还放手组建农民协会。共组建县农协、区农协、村农协1344个,拥有会员6万余人,为进行土地革命战争,造就、积蓄了雄厚的力量。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组织以工农革命军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创出以华县的高塘、渭南县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北至豫陕大道,南至秦岭北麓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于19285月,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渭华起义。渭华起义失败后,境内的中共组织根据19296月中共中央通过的《陕西问题决议案》,重新振作起来,有10个县恢复了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组建了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抗日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抗日团体,配合驻军保卫黄河。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境内中共组织转入荫蔽状态。中共党员设法打入国统区党务、行政、教育、警宪部门,以合法职业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境内中共组织一面组建游击队,配合野战军作战;一面控制保甲组织,建立两面政权,使党的活动基本上“公开化、合法化、社会化”,为后来境域解放,做好了组织和干部的准备。其间,国民党与三青团建立统一组织(即党团合并)。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在富平、韩城建立了基层组织。1949年春,中共中央西北局建立中共大荔地委(始称东府地委)和中共渭南地委(始称渭华地委),两个地委下辖县委14个,区委150个,党支部463个,有党员6843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全区各级中共组织和各民主党派肩负起建设新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的光荣使命。19505月,中共大荔地委与中共渭南地委合并组成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渭南地方委员会(简称中共渭南地委),内设工作部门7个。成立了专区工会、农会、团委、妇联会。之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和民盟,先后在渭南、华阴、大荔、华县、蒲城5县建立基层组织。195610月中共渭南地委撤销,19618月复设,内设工作部门7个。群众团体改称人民团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共渭南地委、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714月,重设中共渭南地委,内设工作部门7个。人民团体设总工会、贫协、团委、妇联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党合作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恢复民盟、民革、民建组织的同时,中共渭南地委指导、协助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九三学社建立基层组织。19954月,撤销中共渭南地委,成立中国共产党吉祥坊体育 委员会(简称中共吉祥坊体育 委),内设工作部门9个。人民团体更名为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经过协商、报批,市内6个民主党派均成立了市委机关。市政协不断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8次全委会议提交提案1582件,立案1158件,占73.2%2002年,全市有中共基层组织12903个,党员220133名,党员占总人口数的4.14%。有共青团组织9473个,团员20万多名。有民主党派组织67个,党员(盟员、会员、社员)1902名。中共吉祥坊体育 (地)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使全市党派群团组织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步伐,夺取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历史上,渭南人民群众有义务,无权利,终年劳动却无生活保障。特别是处在社会最底层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更无生存权和话语权。一遇自然灾害或兵燹,就得面临饥饿甚至死亡威胁。为了争取生存,境内农民多次暴动起义。明清时,白水农民王二起义,华县、渭南回民起义。辛亥革命时,同盟会员和哥老会员举旗起义,驱逐、逮捕清廷官员。大革命时期,中共组织领导农民多次向反动势力发起攻击。1928年后,连续五年境内遭受旱灾,饥民“皆赖草根、树皮、油渣、糠秕度日……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勒逼饥民,激起抗争。群众收缴民团枪支,分粮吃大户,成立苏维埃,斗争土豪劣绅,抗粮抗款,甚至砸烂区公所。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民党曾在各县进行过两次选举,但多为党棍、政客和劣绅把持操纵,老百姓并未行使民主权利。解放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各级党委、政府倾注民意,实行民主改革,改善民生。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县长,审查和决定地方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建设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赋予人民最广泛的民主权利: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信仰宗教的自由等。1954年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及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选举制度,改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城乡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直接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断拓宽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逐步形成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中共吉祥坊体育 (地)委、市人大不断加强干部的民主监督,围绕人权、物权、财权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改革和创新推荐、考察、任免干部的体制、机制、制度,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了“双推双考”(组织推荐,民主推荐,考试,考核),公开选拔,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群众来信来访检举制、领导干部预警制、述职述廉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尤其是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向组织请示报告制度,强化了领导干部自重、自警、自省、自律意识。至2002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各种报告98个,制定法规性文件28项,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73人,批准免职94人,接受辞职11人,听取和审议述职报告30人。体现了党的主张,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促进了全市民主法制建设。

  境内司法长期由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唐代,同、华二州始设佐属法司参军,五代时改称判官。明代改称州判,清置州判署。同州府置通判署、经历司兼司狱司,分掌巡捕、监狱。审判案件采用纠问式和控告式两种讼诉程序,诸法合体,刑民不分。清末,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冲击和帝国主义推行其治外法权压力下,清廷被迫革除旧法制度,开始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制度,创设警察机构。光绪二十七年(1901),华阴县设巡警,至宣统三年(1911),境内12个县(州)均设立了巡警署。民国初年,县署设帮审员,协助县知事办理讼案。嗣后,交通繁重县域设立了警察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三民主义为立法原则,先后颁布《六法全书》和《法院组织法》。改县警察所为公安局,置县司法处,设审判官,代行法院之责。随后,第八行政督察区公安警察负责绥靖地方事项。驻大荔的陕西省高等法院第四分院及渭南、大荔、蒲城、华阴4县地方法院设检察处,处设首席检察官,其余各县由县长兼理检察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其统治地区强化警察和司法机构,并以“戡乱”为名,实行法外之刑,使司法制度法西斯化。县军法处大肆搜捕迫害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进步青年学生。渭北各县解放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大荔分区公安处和渭南分区公安处,维护社会治安。陕甘宁边区人民法院设立了大荔分庭和渭南分庭,审理案件。19505月,大荔分区公安处与渭南分区公安处合并,改称渭南专区公安处。大荔分庭与渭南分庭合并,改称陕西省人民法院渭南分院。成立陕西省人民检察署渭南专区分署,行使检察权。不久,渭南分院改称渭南专区中级人民法院,专区分署改称省人民检察院渭南分院。195610月撤销渭南专区,渭南专区中级人民法院与省人民检察院渭南分院分别并入新成立的省人民法院关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关中分院。195812月,区内合并为渭南、大荔、蒲城、韩城4个大县,公、检、法机关合署办公,统称“××县政法公安部”。19618月撤销大县建置,复设渭南专区,恢复了专区公、检、法机构。“文化大革命”中,砸烂公、检、法机关,使还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办理案件,采取批、捕、审判“一竿子”插到底,造成大量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恢复公、检、法机构,成立地区司法局,进行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执法,自觉护法。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地区人民检察院配备副地级院长和检察长。政法机关配合组织、纪检、人事、监察部门复查、处理冤、假、错案13054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8945件,维护了司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此后,市(地)政法机关不断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和改革步伐,创新执法形式。单列政法专项编制,转变执法观念,强化公正执法。坚持严打斗争,突出审判与检察重点,变利益兼顾观念为经济责任观念,坚持上门办案。围绕项目建设活动,着力建设全社会参与的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至2002年,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连年名列全省第一,多次受到中、省表彰。

  渭南是古都长安的门户,东界自北向南禹门口、芝川渡、岔峪渡、大庆关、风陵渡、潼关、禁沟十二连城等关津要塞,自古为兵家逐鹿中原,夺取长安的必争之地。军队过往频繁,战争不断。地方军事机构源远流长。秦置郡尉,汉以后,郡守、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务。唐代安史之乱后,同、华二州设军,于戍守之地置节度使。明置潼关卫,清置潼关协。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境内党团组织创建了农民自卫队和自卫军。抗日战争时期,组建了抗日联军、游击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击日军。解放战争期间,各县成立游击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配合西北野战军截击追歼逃敌,参加宜川、澄合、荔北、永丰等重大战役,并承担了解放华山的战斗。其间,国民党在境内设立团管区、师管区、警备区司令部。1949年春,西北军区设立大荔军分区和渭南军分区,负责区内的军队作战、征兵和民兵工作。19505月,大荔军分区与渭南军分区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渭南军分区,改隶陕西省军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负责所属部队与民兵的作战、训练、政治、后勤、兵役动员、预备役建设等工作。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第一政委,后改为兼任党委第一书记。通过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广大民兵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扬“劳武结合”的光荣传统,已发展成为一支组织健全,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装备良好,机制完善,动员快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抢险救灾、扶贫帮困、进行“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和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中,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发展。战争年代,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如一人。军队在前方英勇作战,群众在后方做军鞋、运粮弹、送伤员,踊跃支前。抗美援朝期间,全区群众捐献战斗机6架,人民币54亿元(旧币)。有10万多人报名参军,被批准入伍17228人。实行义务兵制以来,全市(区)每年都有95%的适龄青年报名应征。进驻境内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和地方公安武警、武警消防部队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深关系。每逢元旦、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地方政府组织慰问团,慰问当地驻军和优抚对象家属。驻军开展多种形式的拥政爱民活动,共建军地两用人才。地方政府与驻渭部队以争创“双拥模范城(县)”为契机,军政协力,军民互动,携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至2002年,全市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11个、拥政爱民先进单位2个。其中吉祥坊体育 、临渭区、蒲城县、合阳县荣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政治改革,开启新程。吐故纳新,硕果映红。尽管全市的政治改革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难点,但中共吉祥坊体育 委、市政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凝聚了党心、民心。当前,全市高举旗帜,创新观念,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求实、务实、落实之风方兴未艾。中共吉祥坊体育 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创出新的辉煌。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