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协调、指导、督促、检查
发布时间:2009-10-12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统筹与督查

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的农村工作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指导,坚持“引导、支持、保护、调控”八字方针,以引导广大农民奔小康为目标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中共渭南地委农工部与“农口”各部门,经常深入农村第一线,调查研究,抓点示范,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扎扎实实组织好“抓改革、促发展、上台阶、奔小康”活动。

 1980年以来,中共渭南地委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把农村工作放在首位,以主要精力抓农村工作和农业。各县(市)委有一名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对涉及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地、县(市)委抽调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扎实安排部署,经常检查督促。各县(市)委既是指挥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既管宏观政策,又搞微观管理,组织、协调好县级几套班子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抓好农村工作。农工部和农业、林业、水利、农机、乡企、土地、供销、科技等部门,从各自的业务实际出发,配合搞好服务“三农”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市)和乡(镇)制度,建立基层工作联系点的制度,部门定点联县扶贫制度,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制度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地委按照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在工作的不同阶段,先后成立了六个涉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组织、实施阶段性工作。198310月,成立了渭南地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农村各项工作。19851月,成立了地直“农口”整党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指导、检查、验收农口各部、局、委、办整党工作。19886月,成立了渭南地区农村改革“两金”试验区办公室,探索建立农村合作基金和农业发展基金的路子和办法。19902月成立了渭南地区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级干部包乡包村规划的制订和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与实施。部长吕云涛兼任办公室主任。19911月,地委成立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社教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分批实施意见,对各社教村、组进行检查、指导和验收。19934月,成立了渭南地区农村实施“小康工程”工作办公室,以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

 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 1983年,全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工作重点解决“统”与“分”的矛盾。在注意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越性的同时,统分结合,户为基础,多方保护家庭分散经营的积极性。以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土地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双层经营,妥善处理因人口增减变化而引发的土地调整问题。引导、指导农村建立各类合作组织、投入积累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财务制度、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等。至1990年底,全区农村建立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4200多个,农工商联合公司580个,发展乡镇农村合作基金会74个,村组合作基金会1085个,入股、代管资金1557.2万元。实现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3400万个,折合人民币1.02亿元。建立农经、农机、生产、科技、供销等10个系列社会化服务组织4.2万个。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四级服务网络。全区粮经面积比例调整为75DK〗∶25。一、二、三产业的比值为51.28DK〗∶31.24DK〗∶17.48。农村财务清出各类有问题资金1.62亿元,收回1.54亿元。通过清财,实行了“双筹双管”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到10.04万个,从业人员40.6万人,总收入达19.9亿元。形成“北部能源交通,南部林特有色,中部农副加工,市郊饮食服务,建材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商业、饮食服务业、加工业、储运业等经营网点达4万多个,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农民自办的各种供销组织达4308个。全区有各种集贸市场1968处,网点377个。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开始回升,达2.35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下同)的6.7%;乡镇集体企业收入7.78亿元,占22.1%;家庭经营收入25.06亿元,占71.2%

 19911129日,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共渭南地委召开地委委员扩大会议,适时提出渭南地区农村实施“小康工程”规划纲要(草案)。之后,通过示范引导,分级落实,至1993年底,全区发展各类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10大类26650个。其中股份制社会化服务组织3500个,股份制乡镇企业217个,股份制联户联合开发经营“五荒地”承包、拍卖5200户,股份制产购销一体化组织800个,股份制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组织和各类协会、研究会1500个,股份制水利组织12996个,股份制合作基金会337个,基金总额达1.26亿元,扶持贫困农户13248户。股份制农用机械、车辆联合体1200个,股份制农工商或贸工农总公司900个。各类市场发展到520个,个体工商户5万余户,10大类服务组织21400个,从业人员13.7万人,固定资产达2.15亿元。经过产业调整,全区粮经面积比例变为62DK〗∶38,经济作物比例较1990年上升13个百分点。

 1994年,中共渭南地委印发《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的规定》,全区农村改革发展梯次推进。重点培育发展以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同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系农户,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相结合的新型体制。指导大荔改革农村合作基金、农业发展基金试验和华阴滩涂开发试验。到1998年底,全市农村落实了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收回死亡和农转非人员36812人的责任田77098亩;给无责任田人口43821人划补土地65854亩;机动田面积压缩为38.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9%;总流转土地面积60多万亩;累计拍卖“五荒地”使用权56万亩。共签订承包合同101.7万份,发放土地经营证书102.3万份。全市自办的农村改革试验区(点)试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华阴滩涂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并向全省推广。全市涌现出由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联合体、专业协会、中外合资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农户”经济实体1000多个,联系农户30多万户。

 19993月,成立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第六次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点进行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全面推广的准备工作、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等新的试验项目。王纯、王建中、梁青海撰写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王纯、王建中、张金荣、 马志 君撰写的《关于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王纯、韩国强、刘建军、孙伟撰写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思路》,分别被评为1999年陕西省农村改革试验区重点调研课题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并形成《全市特色农业的调研》、《农村各类致富典型人才和农民办企业的调查》、《全市芦笋产业发展的调查》等一批调研成果。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全市立足资源优势,建设主导产业、商品基地及与之相配套的加工、运销等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至2002年底,全市形成了渭北500万亩商品粮基地,以白水、澄城、合阳三县为主的10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以韩城、合阳两县(市)为主的40万亩花椒基地,以大荔、华阴两县(市)为主的30万亩红枣基地,以蒲城、大荔、富平、临渭、华县5县(区)为主的50万亩塑棚瓜果菜基地。先后建成年产值500万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8个,产销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果品运销企业40个,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1000多个,营销队伍达10万多人。

 培训教育

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届地委十分重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1991年以来在全区农村开展“学讲话,抓改革,促发展,奔小康”活动。中共十四大召开后,用十四大精神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入市场。通过基层举办学习班、报告会、座谈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使全区农村95%以上的基层干部和90%以上的农民群众受到十四大精神的教育。1992年底,全区成立各种技术协会500个,参加农户5.1万多户。通过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先后兴建苹果、烤烟、西瓜、红枣、花椒、奶牛、奶羊、笼养鸡、水产品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公司)1000多个。1993年,开展“走市场、奔小康”大讨论,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增强了市场意识、小康意识和创业精神。全区253个乡(镇)、85%的村社制定了小康规划。1995年,全市开展“十百千万”(即10个乡(镇)、100个贫困村、1000小康村、10000个小康示范户)奔小康竞赛活动。采取领导联点、部门包点、干部帮扶的办法,市、县、乡三级共抽派干部2090名,掀起“比、学、赶、帮、超”奔小康热潮。至1998年底,全市有41个乡(镇)、1479个村实现小康目标。1999年,全市分两批在205个乡(镇)、2363个村开展“四教育”(即党的基本路线、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民主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000年,根据省委《关于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教育活动的意见》,开展农民教育活动。市、县、乡三级均按照“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要求,逐级成立领导机构,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实行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双重负责制。全市组建宣讲团42个,宣讲人员600名,巡回宣讲874场次,受教育群众102万人次;252个乡(镇)成立了农民教育学校,420个村成立了农民教育夜校,开展活动3875场次;3104个行政村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16096个村民小组办起了黑板报。市委党校举办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干部180名。2001年至2002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通过“两校三室”(即县、乡党校、科技学校,村组文化室、科技示范室、图书阅览室)和“请进来,走出去”,传经送宝,考察学习等方式,进行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共十六大精神宣传教育。全市3171个村的10万名干部、党员、科技示范户和群众参加学习。从而加快了“优果工程”、“塑棚工程”、“养殖工程”、“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步伐。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