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承包工作
发布时间:2009-10-12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19794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农村工作座谈会纪要》后,渭南地区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新型体制的主要特色是土地公有(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统一服务,双层经营,把福利原则和效益原则结合起来,鼓励农民投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解放了土地和劳力两大生产要素,使土地制度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至年底,全区有7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联产到组的占40%以上。中央(198075号文件下发后,19812月,全区9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联产到组责任制,有些地方开始联产到劳,山区出现“包干到户”。随着政策放宽,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改革不断深入。全区派出5500多名干部下乡帮助建设生产责任制,到19828月底,已有2万多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占总队数的89.2%。到1983年春,全区99%的生产队实行了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将集体所有的耕地,按“人劳比例”下放到各户经营。同时,将耕畜、农机具下放各户管理使用。根据中央(19831号文件精神,又把“包”字伸向林、牧、副、渔及多种经营方面,逐步推行了各类承包责任制。从此,全区步入了集体与家庭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新时期。

 土地“小调整”

  第一次是1984年,地委根据中央1号文件“在延长土地承包期以前,可以根据群众的要求,由集体对原承包地统一调整一次”的精神,在调整土地前和工作过程中先后发过两次文件,指导工作。各县(市)还进行了试点,取得经验,推动全盘。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全县统一部署,按期完成;一类是统一要求,分乡进行。合阳、蒲城、澄城、渭南、华县等县(市)属前一类,采取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人员、统一部署、分段安排,最后检查验收的办法,效果比较好。全区11个县(市)调整土地的面积占总耕地的28%。还有509个生产队由于土地承包合理,群众没有调整要求,直接宣布延长了土地承包期。明确宣传延长土地承包期的生产队有15530个,占全区总队数的89.9%。凡调整了的地方,解决了大量绺绺田的问题,户均承包的地块一般减少一半左右,方便了群众耕作。全区有12000多生产队开展了土地清查丈量工作,清收了一些干部多占的土地。不少地方还对多占的庄基地、农转非人口的承包地、自留地进行了清收。全区85%的生产队,机动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6%,为解决人口、劳力变化和经济发展用地提供了条件。土地适当集中,发展了粮食专业户。大荔、蒲城、韩城、合阳等县(市)粮食专业户发展较快,已有18760户。白水、澄城两县已有167户社员将土地转包出去,自己进城务工经商。全区约有六分之一的地方对土地定等定级估价。鼓励农民向土地投资,培肥地力。对承包地造册登记,建立土地档案。将近三分之一的农户已经领到县政府新颁发的土地承包使用证。

  第二次是1987年至1989年,全区有澄城、合阳、华县等10个县(市),经地委批准,对承包土地进行了“小调整”。第一次土地小调整以来,土地承包经营中出现的矛盾日渐突出,现行土地制度存在体制性问题(包括地权界定、权属关系和收益分配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营性问题。这两类问题使农民缺乏长期稳定感,因而导致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短期行为和侵权行为,出现了集体在管理上的某些失衡现象。按人均田承包土地,使耕地不断碎化,淡化了农民的集体观念。合同兑现难、集体提留难、粮食征购难、产业结构调整难等问题相当普遍。加上移民返库后,全区9县(市)退包耕地24万亩,需要重新分配。针对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突出问题,地委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稳定,对土地进行小调整。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其一,大稳定,小调整。各地从实际出发,按照群众的要求,对承包的责任田调整采取“长短互补”、“定片调整”、“调整兑换”、“拔户加屑”、“有偿流转”、“五统两分”等办法。合阳、富平调整的结果,动地面积只有9.3%15%。全区实行这种办法的村、社占到78.36%。其二,“利益调节法”。即用调整农户之间征购粮任务、提留款数额的办法,而不用调整土地,来调节户与户之间因人口增减引起的利益矛盾,故也称“动粮动款不动地”。大荔县采用的这种办法,保持了土地相对稳定。其三,“两田分包法”。把农户原承包地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口粮田,继续实行福利原则;一部分为责任田,实行效率原则,定价现款承包或招标承包。华县全县推行了“两田制”,干部群众欢迎。这次,全区对承包土地经过“大稳小调”,共调整承包地面积80多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8%,从而保证了全区90%以上承包田稳定15年不变。

第三次是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需要,富平、澄城、华阴、华县等县(市)委先后向地委请示,要求对部分乡(镇)进行土地小调整。1993年~1994年春季,经地委批复同意,部分县(市)进行了土地小调整。从富平、合阳、澄城、华县等县调整的面看,共涉及61个乡(镇),927个村,分别占4县乡(镇)、村组总数的55%79%,变动土地面积一般控制在20%以内,少数村组仅占6%左右。地委农工部发文并公开在《渭南报》上《就稳定土地承包制度的几个问题答复群众来信来访》,制止和纠正了一些地方违反中央和省、地委有关文件规定,擅自大面积调整土地,随意扩大机动地,收回自留地,给超生的小孩补划土地等违反政策法规的做法,澄清了群众中一些混乱思想,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制度。

 土地承包合同管理

 从1986年开始,地委农工部在全区统一部署,加强了以土地承包合同为主的各业合同签订、兑现、管理工作,制定了《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几个问题的意见》。截至198812月,全区以土地承包为主的各业合同已签订846320份。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在承包期内农户有四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部分处分权)。全区90%以上的农户,由县政府颁发了土地使用证。1989年处理合同纠纷2134起,落实当年集体提留8420万元,兑现合同上缴款495001万元,占应兑现数的84.84%。收回“农转非”承包地4.4万多亩,占应收回的97%。清理了少数农户多年拖欠的公购粮30多万斤。对3万多名育龄夫妇,落实了节育措施,收回超生费600多万元。1991年,全区收回土地提留款、承包金、使用费2.6亿元。对影响恶劣的“吹合同”、“赖合同”的典型人和事,进行了公开查处,维护了合同的严肃性。明确规定了农业经营管理站是承包合同的主管机关。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推动承包合同的管理、完善,强化了土地制度建设。

 土地制度建设

 1984年,为完善和稳定土地承包工作,中共渭南地委农工部积极推行土地制度配套措施建设。在进行土地“小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属村劳动农民集体所有,其所有权主体是村合作组织。所有者对全村所有的土地,依法行使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明确宣布土地承包期稳定15年不变。同时,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好使用权”的原则,逐步建立以转让、转包、出租、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五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荒水)实行使用权拍卖。至1986年底,全区有11.23万户农民独户或联户承包“五荒地”114.3万亩,被列入省级重点小流域治理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14平方公里。各县(市)给承包户颁发了《小流域治理承包证》。

 1987年,全区农村改土地无偿、低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合作社集体从农民承包地中提取纯收入的6%8%作为土地承包费。凡按规定提取承包费的村、社,一般不再搞摊派。两年时间全区集体提留2.1亿元,推动了生产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同时,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开发黄、洛、渭河滩地、盐碱地、沙荒地的事实,中共渭南地委明确规定:对“五荒地”使用权实行拍卖承包,凡取得“五荒地”使用权者,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经发包方同意,允许继承、转让、租赁、入股。至年底,全区涌现出承包“五荒地”综合开发大户1400多户,承包开发“五荒地”面积130万亩。

 1988年,全区开始建立土地资源保护制度和农业投入机制。地、县(市)党委和政府,严格依照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管理土地,保护耕地;严格控制乱占滥用土地,对非法买卖庄基地的给予重罚;推行“减一复一”制度,复垦撂荒地,改良盐碱地和沙荒地2万多亩,保护了土地资源。全区有52个乡(镇)327个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入股和代管资金1057万元,帮助一些贫困户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上的难题。韩城、大荔等7个县(市)筹集和投入发展基金1100万元。全区实现劳动积累工2100万多个。有2531名科技人员参加技术承包集团,承包面积698万亩,效果良好。同时,为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源积累和资源开发功能,在农村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全区先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251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

 1989年起,全区改进农村机动地承包办法。遵循效益原则,引进竞争机制,改平均分配承包为招标承包。对全区100万亩机动地相继实行了公开透明的招标承包,克服了过去按人、按户平均分配承包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承包的种种弊端。

 199311月,中共渭南地委、渭南地区行署印发《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决定》,次年9月又作出《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原定耕地承包期的基础上,再延长30年不变。对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荒水从事开发性生产,承包期可延长到50年不变。对治理没有达标或未进行开发的,可重新招标或使用权依法拍卖,期限为70年不变。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避免承包地频繁变动。至1996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222个乡(镇)、2914个村,基本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重新签订责任田承包合同76万份,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 1999年,吉祥坊体育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不断完善、巩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根据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试验项目建设,发展与主导产业、商品基地相配套的加工、运销等二、三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建成大、中、型加工、运销企业58个,发展各类中介组织1000多个。之后,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继续推进,至2002年,全年共建起农技、农机、农经、水利、畜牧、良种、植保、加工、销售、储运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42000多个,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为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问题。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