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09-10-12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渭南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以来,围绕各个时期综合治理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实施了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斗争和重点治理,收集、传递了大量的综合治理工作信息资料,总结、推广了一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典型经验,通过新闻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的宣传活动。

 1995年,根据“综治”工作“要着眼于长治,侧重于工作,突出领导机制,在措施落实上论英雄,短期内不过分在案件升降上做文章”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吉祥坊体育l99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从领导机制、打、防、管、教、改、建7个方面,确定了41项工作任务、77项具体指标。全市11个县(市、区)也都修订完善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华阴市逐级签订了《风险责任书》,各交风险押金500元至1000元。全市对治安管理混乱的21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同时,各县(市、区)把创建治安模范单位活动同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同奖惩。有12个单位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创建治安模范县(市、区)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介绍了经验。199622日,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宣传月活动期间,共编印简报4期,使全市300余万人受到教育。1997年,确定“两线(310108国道)、三点(渭南城区、华山旅游区、潼关矿区)”为治理重点。通过专项治理,各类案件大幅度下降,华山旅游区达到省级文明山、国标卫生山标准,受到省人大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 1998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韩城、白水、蒲城、临渭4个县(市、区)达到省级以上治安模范县(市、区)标准;108个乡镇、1160个村、102个企事业单位达到市级治安模范标准;215个小区达到市级安全小区标准,占划定数的53%。同时,按照省上要求完成了依法治市启动阶段的各项任务,法制宣传教育和“三五”普法不断深入。群防群治组织进一步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11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了110报警台和巡警体制。加强了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的管理,坚持不懈地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共清查复杂场所和特种行业3369家,查处违法人员212名。

 1999年,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县与内部单位以及市综治委与各成员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12000余份。“创建治安模范单位”活动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明显。韩城、白水、蒲城、临渭、澄城、合阳6个县(市、区)达到省级以上治安模范县(市、区)标准;29个乡(镇)、460个村和297个企事业单位达到市级治安模范标准;70个小区达到市级安全小区标准,使创建活动城市覆盖率达7l%,农村覆盖率达52%。同时,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基层政法综治机构和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健全,人员基本到位,全市11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了110报警服务系统、148法律服务专线和城区巡警体制,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基本落实。加强了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的管理,坚持不懈地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共清查复杂场所和特种行业2247家,查处违法人员414名。狠抓了企业地方共建安全社区、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工作,为企业、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环境。加大普法宣传特别是依法行政力度,推动了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对在1999年度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临渭区等3个先进县(市、区),渭河化肥厂等85个先进单位和郭应芝等5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 2000年,继续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已达标的治安模范乡(镇、办)41个、治安模范村412个、治安模范单位47个,创建安全小区120个,实现了城市安全小区覆盖率不低于80%,农村治安模范村、镇达标率不低于60%的目标。基层政法综治机构和群防群治组织网络健全,继续加强对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的管理,坚持不懈地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共清查复杂场所和特种行业3249家,查处违法人员523名。8月下旬在渭河宾馆召开了全市治理投资环境、企地共建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企地共建安全社区工作经验,研究具体措施,推动基层创安工作。狠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市青少年普法率达90%以上。11月初在蒲城县召开了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现场经验交流会,研究讨论、总结交流全市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大荔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治安模范县。市委、市政府对在2000年度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澄城县等3个先进县(市、区),临渭区人民办事处等14个治安模范乡(镇、办),临渭区解放路南段小区等13个安全小区,蒲城县兴镇桑楼村等25个治安模范村,吉祥坊体育 检察院等20个治安模范先进单位和王玉合等26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市综治委还授予青岛啤酒渭南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单位为企地共建先进单位和临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11个单位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先进单位。

 2001年,全市有效地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意见》。6月下旬,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渭南召开,市综治委、澄城县检察院、华阴市法制宣传报告员蔡忠义等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全年聘请法制副校长620余人;创建青少年教育基地92个;10个县(市、区)共创办青少年模拟法庭24个;共印发“两法”宣传资料39.6万份;共组织法律知识竞赛72场次,参与青少年78万人次,作法制报告10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0余万人次。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全年共创建治安模范县6个,占县(市、区)总数的55%;创建治安模范乡(镇、办)147个,占乡(镇)总数的57%;创建安全小区285个,占划定总数的71%。健全“110”、“148”服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社会面的防控能力。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职能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2946件,代理诉讼事务1400件,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807.50万元。共接受“148”法律咨询电话4852次,接待来访1942人次,调解各类纠纷257件。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4976件,为企业担任法律顾问434家,有效地防止了矛盾激化,减少了刑事案件的发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一票否决力度。全年共一票否决单位13个,黄牌警告和限期整改30多个单位。表彰先进,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蒲城县被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委、市政府对2001年度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合阳县等4个先进县(区),临渭区站南办事处等15个乡(镇、办),临渭区向阳办毕家村等25个治安模范村,牛万虎等24名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姚保民等9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市综治委还授予市教育委员会等51个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命名大荔县城关镇荔园小区等15个安全文明小区。

 2002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95个乡(镇、办)配齐了专抓综合治理工作的副职,确保基层基础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政法基础组织以及村(居)委会、治保和调委会的建设,基层治安防范措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抓好城镇安全小区建设,深化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全市创建活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综治委(办)牵头,公安为主,司法协调,各方参与。共创建省级社会治安模范县(市、区)6个,占总数的55%;市级治安模范乡(镇、办)120个,占总数的66%;安全文明小区450个,占划定总数的75%。普及中心户长,充分发动群众,实行群防群治。4月下旬,在韩城、合阳召开了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重点推广韩城市建立治安中心户长和合阳县普及乡镇司法调解中心的经验。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建立“治安中心户长”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吉祥坊体育 治安中心户长管理办法》。全年共建立治安中心户长59563名,普及率达到98.5%。治安中心户长消除不安定因素11410起,制止群体性事件35起,提供破案线索186件,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分子287名,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33起。加强司法调解中心建设,积极化解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全市195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司法调解中心。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81件,处结6072件,处结率达95.1%,已成为乡(镇、办)党委、政府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中坚力量。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职能作用,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3689件,防止民转刑案件309件,防止群体性上访349件,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共接受148法律咨询电话6338人次,有效地防止了矛盾激化,减少了刑事案件的发生。在对全市20000份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中,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0.2%。市委、市政府对在2002年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韩城、澄城和临渭3个县(市、区),临渭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等12个乡(镇、办),李小艾等12个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市综治委还对渭南供电局社区家属院等10个社区(小区)授予2002年度安全文明社区(小区),评选青岛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渭南分公司等18个单位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徐炳娃等20人为优秀社会治安中心户长,宋满成等12人为优秀司法调解员,陈春明等8人为驻渭大中型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