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建设
发布时间:2009-08-26 发布部门: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临渭区经济发展较快。1949年全区生产总值仅53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971万元,粮食总产量7.95万吨,人均年收入278元。到1957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154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经济加速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局面。至198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2000年来,临渭区先后实施了“农业立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科技兴区”和“项目带动、工业强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趋向合理。200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9.4亿元。

  临渭区的种植业,在老官台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原始农业,龙山文化时期已利用锄耕,商代就养牛犁种,秦汉时期水利事业初步发展。此后至近代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1949年后,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种植业和林、牧、副、渔各业发展较快。全区农田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可灌溉农田面积已占到全区农田总面积的70%。逐步实现了籽种良种化、肥料施用科学化、耕种收割碾打机械化。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和陕西省粮、棉、秦川牛和奶山羊生产基地。全区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蔬菜、林果和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规模。199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6.3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0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15亿元,粮食总产33.3万吨,油料总产12212吨,棉花总产6418吨。全区蔬菜总面积达到8060公顷,传统名产赤水大葱、一串铃南瓜、渭河沿岸的高产优质莲菜、沋河川道的蒜苗、官道一带的辣椒、双王乡的大白菜、南塬的香菇等,不仅是渭南城区群众食用的佳品,每年还大量销往区外。

  林业从考古发掘推断,石器时代,全区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人类在长期生产活动中,毁林开垦,加之战争破坏,林木严重被毁,到民国时期,除秦岭深山尚有少量天然残败次生林外,阳郭塬、渭北的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1949年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植树造林工作,挖掘“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渠旁)潜力,狠抓速生树种,加快平原绿化,先后建立了徐家堡、花园等130多个苗圃,34个社队林场,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育苗先进县。至2002年底,全区整片造林面积达473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734公顷,飞播造林2000公顷),退耕还林2000公顷,封山育林2000公顷,“四旁”植树340万株。全区整片造林面积加上果园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20.8%以上。同时精心组织实施“优果工程”,突出抓好优质冬枣基地建设,全区冬枣面积发展到1000公顷,并成功举办了“中国·渭南冬枣展示会”。

  畜牧业从沋河流域北刘、史家等村落遗址看,仰韶文化时期,渭南先民已开始原始的家畜饲养。阳郭遗址发现商代已用牛耕田。1949年后,畜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秦川牛、关中驴生产基地。2000年来,临渭区坚持“畜牧强区”的发展战略,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底,全区奶牛存栏4702头,大家畜存栏达到9.3万头,全年出栏2.8万头,肉类产量2.44万吨,禽蛋2.69万吨,奶类2.18万吨。畜牧业产值2.31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1.86%。

  农业技术在民国及其以前发展缓慢。1953年开始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逐步建立起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科网和各种专业性农科组织,农业生产普遍使用了化肥、农药和良种,有效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后,全区各种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不断扩大,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2002年全区拥有各种农用拖拉机9336台,各种货运车6651辆,以2.46万个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站、片、组、户四级农机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机化总动力已达43.52万千瓦时,完成机耕作业面积6.86万公顷,化肥使用量达4.9万吨。

  临渭区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秦王嬴政十年(前237),修郑国渠,灌溉今下吉以北地区。汉元朔三年(前126)修成漕渠,灌溉今城区所在地农田。汉唐时期,曾引白渠水灌溉今故市、下吉、蔺店等处农田。明清时期,也少量利用河水、泉水或修渠灌溉农田。民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缓慢。到解放前夕,渠井共灌田1.37万亩。1949年后,人民政府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现有中、小型水库15座,池塘41座,抽水站216处,水井5982眼,喷滴灌17处,灌溉面积6万公顷。建成小型人畜饮水工程125处,大型渭北饮改水工程一处,解决了51.47万人和10.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临渭区工业起步较早。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机器工业,如面粉厂、火柴厂、铁工厂等。1949年,全区工业总产值661万元。50年代国家对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国营工业陆续建立。1958年以后,全区小型工业企业取得较快发展,通用机械厂、潜水泵厂、造纸厂、油脂厂、化工厂、面粉厂、印刷机械厂、大修厂、纺织厂、林机厂、针织厂、漂染厂等20多户企业相继建成投产,部分公社也先后办起了砖瓦厂、砂石厂、食品厂、水泥预制厂、农具厂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牛锅炉厂、造纸厂、华山机带厂、白狮锅炉厂等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先后设立了招商区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小区两个非公有制经济园区,其中后者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示范区”。“秦牛”锅炉、“乐天”水晶饼、“金象”高级蓝黑墨水、“红旗”建材、“华山”运输带、阻燃工业地板革、“永泰”铝塑管等产品荣获国家、省、部优质产品称号。1995年以来,临渭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全方位扩大开放,多渠道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青岛啤酒、华山机带、新秦金属镁、康乐乳品、康华制药、华扬太阳能等20多个工业项目。以啤酒、生物制药、有色冶炼、能源设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基本健全,拥有名优产品60余种。到2002年,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个,工业结构实现了国有、集体、股份制、合资各种所有制并存的多样化局面。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88亿元,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亿元。所有者权益5.07亿元,参与考核的区级有关企业,盈亏相抵后,盈利1637.48万元,实现销售税金3642.33万元。全年区属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商业网点改造)项目13项,累计完成技术改造(商业网点改造)项目投资5281万元。区属企业主要产品有啤酒,锅炉、金属镁、中成药、合成洗涤剂、水泥电杆、小麦粉等。以荣发集团、香港量子高科、海姆普德制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提高,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临渭区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流、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建国后,交通运输业发展更为迅速。陇海铁路(复线)、西南铁路横贯东西;310国道、108国道及西潼高速公路、渭清路等高等级公路以及渭大韩、渭蒲、渭富公路直通周边各县,全区公路总里程548公里。2002年全区拥有各种货运车辆1693台,其中载重车228辆,货运量859.7万吨,货运周转量达8596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1293万人公里。邮电通信业务保持较快增长,邮政业务总量1929.34万元,报刊发行7万余份,电话话号达到1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3.6万户,互联网拨号用户9708户,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

  临渭区的商业活动起源早,春秋时故市已形成集市,但长期来全区商业未形成规模,至1948年,营业额仅有405万元。1949年5月渭南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保护工商业的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私营个体商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商业竞相发展的商业体系。200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外贸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值8560万元。

  临渭区财政始于建县。明清时有了钱庄,民国时有了银行。建国后,财政工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支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事业也日益发展。2002年区级财政收入7600万元,支出1.9亿元。金融服务机构遍及城乡各地,全年存款余额42.43亿元,贷款余额24.84亿元。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