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
发布时间:2019-04-28 发布部门:市地志办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区委书记郭柱国
副书记刘宝琳 刘会军
区委常委郭柱国 刘宝琳
   刘会军 王小奇
   党发顺 任教训
   李红伟
   雷晓萍(女)
   马占彬 吕拥军
   蔡学宏
   刘春华(女,1月任职)
区纪检委书记党发顺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进文
副主任陈广义(1月离任)
   弋经建(1月离任)
   姜雪芳(女,1月离任)
   王耀生(1月离任)
   张纪平(1月任职)
   宋兴平(1月任职)
   张晓云(女,1月任职)
区长刘宝琳
副区长王小奇 任教训
   刘春华(女,挂职,2月任职)
   杨宇英
   曾彩萍(女)
   李少博 张占权
   王鹏(挂职)
   高雄伟(挂职,1月任职)
   党根朝
   王飞(挂职,9月任职)
区政协主席王锁牢(1月离任)
   陈根许(1月任职)
副主席屈忠敏(1月离任)
   李由(1月离任)
   王东亮(1月任职)
   沈军(1月任职)
   权佩亮
   宋兴平(1月离任)
   穆选生(1月任职)
   王珺清(女,1月任职)
   冯建平(1月离任)
  【概况】 2017年,区委、区政府围绕“五新”(持续做大规模培育特色产业新动能、深化改革构筑追赶超越新高地、发展农业新业态激发决胜小康新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共建保障共享新生活、发展绿色农业彰显农业新形象)战略和“三地一中心”(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关中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任务,以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为目标,以追赶超越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产业引领、项目带动、生态立区、实干兴区,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稳、活力增强、态势良好的局面。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8.71亿元,同比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41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9.99亿元,同比增长8.7%。
  【农业】 2017年,临渭区以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区)为目标,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持续稳定粮食生产;推进渭北葡萄上设施、提品质,南塬扩大核桃、猕猴桃规模、延长产业链,鼓励发展樱桃、冬枣等观光采摘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畜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0月,临渭区被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授予“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区)。
  全区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65.44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47.59亿元,同比增长6.4%;畜牧业产值14.33亿元,同比增长0.2%;林业产值0.75亿元,同比增长7.1%;渔业产值0.15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服务业2.61亿元,同比增长6.4%。粮食作物遭受多重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年粮食面积6.58万公顷,同比下降1.57%;粮食总产28.52万吨,同比下降0.87%。
  以畜牧园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以生猪、家禽和羊只为重点,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发展。全年建成规模养殖场22个。年末,全区养殖场发展到1302个。陕西上元生态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被全国畜牧总站授予“美丽猪场”称号。年末,生猪存栏24.65万头,同比下降0.21%。其中,能繁母猪3.30万头,同比下降0.12%。肉类总产3.01吨,同比下降3.67%。禽蛋产量3.03万吨,同比下降1.97%。奶类产量9.27万吨,同比下降16.87%。
  全区建成省级以上“一镇一品”示范镇8个,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官路镇);建成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59个,其中国家级3个(下邽镇见庄村、官道镇武赵村和向阳街道赤水村)。全区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2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4个、省级百强社6个,市级示范社2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5家。家庭农场229个,其中省级25个、市级54个;拥有职业农民787名,其中高级职业农民39名、中级84名、初级664名。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无公害生产基地5家。全区累计认证无公害企业13家,绿色认证7家。
  农机跨区作业是临渭区农机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年末,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89.96万千瓦,拖拉机1041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455台。乡村农机从业人员34855人,农机经营总收入6.77亿元,经营纯收入4.02亿元。跨区机收2970公顷,跨区机耕800公顷,跨区机播8900公顷,带动劳务输出1.13万人,单车经营收入均在4万元以上,经营纯收入2.2万元,全区跨区作业经营收入2.2亿元。临渭农机跨区作业“远行千里路,广收万顷粮”成为一张名片。临渭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工业】2017年,临渭区以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地为目标,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盘活要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落实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目标,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发展,建立三区优势叠加、协同发展机制,壮大区域经济实力。以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南塬新区。发挥双创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基地初具规模,入驻企业24户,投产15户。5个企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全区增加规上工业企业7户。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其中,央属1户、省属1户、市属2户、区属29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72.4亿元,同比增长7.07%。从隶属关系来看,中省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28亿元,同比增长7.42%;区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1亿元,同比增长5.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2.65亿元,同比增长7.62%,产销率99.65%。其中,中省市属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1.98亿元,同比增长7.74%;区属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6.94%。
  【商业贸易】 2017年,临渭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新业态,推动“平面经济”向“空间经济”转变。全区23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以宏帆广场、信达广场、新洲华盛、恒基商业中心综合体为核心的城市商业圈初步形成。“双创园”入驻小微企业118户,电子商务园入驻电商企业39户,建成3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2个村级服务站;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企业38户,增加非公经济组织2000户。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75亿元,同比增长1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99亿元,同比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6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4249万元(此数据以西安海关统计数据为准),占目标任务的56.7%。
  【财政金融】 2017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7.45亿元,同比增长6.36%。其中,上划中央9.51亿元,上划省级1.74亿元,上划市级2.69亿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2.9%。综合排名位于全市前列。全年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4.0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9.3亿元。全年统管政府非税收入资金2.32亿元,缴入国库资金138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11亿元,同比增长2.18%;政府性基金支出1.06亿元,置换债务支出7.15亿元,整合资金支出3.63亿元,全区财政总支出54.94亿元。全年审批政府采购预算资金4.16亿元,经公开招标,实际使用资金3.89亿元,节约2720.6万元,节约率6.9%。
  2017年末,有14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分行或办事机构。全区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24.92亿元,较年初增加40.73亿元,同比增长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33亿元,较年初增加39.93亿元,同比增长12.09%;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242.27亿元,较年初增加16.44亿元,同比增长6.99%。辖区拥有各类(财、寿)保险公司约38家。全区拥有证券公司6家、营业部7个(西部证券渭南东风街、杜化路营业部,中邮证券渭南东风街,开源证券渭南朝阳大街、银河证券渭南朝阳大街、国泰君安渭南仓程路、长江证券渭南仓程路营业部)。
  【社会事业】2017年,临渭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建陕西省文化先进区工作通过验收。区图书馆被省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2017年“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信达激情广场 群众欢乐舞台”获2015—2017年度全省公共文化优秀群众文化品牌。全区28支数字电影放映队,启动30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放映数字电影6123场次。市青年秦腔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350余场。崇凝镇老爷庙、清末王劲哉故居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末,全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87处,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全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8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人。区文化广电局被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第一批“文化助力扶贫示范单位”,秦源陶艺有限公司被省文化厅评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临渭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建成临渭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省卫计委验收。建成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医馆36个,通过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26个。故市、交斜、阳郭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确定市第一医院为临渭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市二院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全区拥有社区群众健身广场54个,实现社区全覆盖,符合国家10分钟健身圈的要求。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广场302个,比上年增加35个。拥有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站点150个,比上年增加20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为98%。
  【社会保障】全年分别为1422户、2484名城市低保对象和4371户、11993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和取暖补贴、电价补贴、提标补发等各种补助金1449.59万元和3157.92万元,困难群众低保保障率100%。五保对象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5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5800元。全区五保供养对象1008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556.36万元。全年发放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6196人、1324.54万元。发放困难家庭救助金2262户746.65万元。全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单位463家,总参保3.55万人,征缴基金6696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7.5万人。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3.9万人,其中缴费人员24.2万人,收缴保费5474.6万元;领取待遇人员9.7万人,发放养老金10481.58万元。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登记单位272家,涉及在职人员14288人,退休人员6116人。全区拥有养老机构15家。其中公办敬老院3家(含在建区中心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12家;拥有床位1604张,有院民956人,其中五保人员58人、自费人员898人。拥有农村幸福院118个,按照有偿、低偿原则,为农村60周岁以上鳏寡孤独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使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生活有保障。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参保面积2.83万公顷,保费收入为637.79万元;核桃参保面积386.67公顷,保费收入34.4万元;玉米承保面积2.35万公顷,保费收入628.16万元。年末,全区开办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保险业务街镇11个,实现保费收入4.21万元,赔款金额3.65万元。全区60—80岁老龄人口10.13万人,参保2244人,参保率2.21%,老龄险保费收入11.22万元,理赔金额10.3万多元。
  【脱贫攻坚】 2017年,区委、区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突出“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八个一批”(产业扶持脱贫一批、就业创业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教育支持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扭住“四个关键”(产业、搬迁、就业、健康),实施“十大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社会关爱、财政专项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贫困村达标退出20个,脱贫2279户8714人。建立包联包抓、社会帮扶、资金保障、考核追责四项机制,确定周四为扶贫日,112个单位包联到村、1.4万名干部包联到户。在81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公司,区财政为每个公司一次性注资20万元,连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推进农村“三变”(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15个试点村纳入全省千村试点工程。落实奖补措施,发放扶贫贴息资金1.5亿元,受益群众1.3万户。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支部+公司+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培育树立产业带头书记218人,党员示范田460余块,党员示范庭院747户。加快异地搬迁,打造阳光、雨露、双创、向阳4个安置社区,安置群众4130户16489人。探索“先业后搬”模式,设立公益专岗659个,转移就业5700人,以就业带动搬迁,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建立“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四合即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在校就读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国家资助与区级资助相结合、党员教师爱心帮扶与社会力量爱心帮扶相结合,确保学生全部上学和上学过程全程资助,实现从学前到大学一条龙全覆盖;四联即联村联户联校联生帮扶,建立入学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学区内贫困学生入学、在校住宿、就餐等,确保学生就近上学、上好学;三帮即对贫困村学校帮建设、帮师资、帮发展)4433教育扶贫机制,开展“千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家庭”活动,推行“阳光托管”模式,多种形式减轻群众负担,保障群众利益。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多家中省媒体宣传报道。
  【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全年策划包装项目75个,总投资613亿元,签订招商项目45个,合同引资190亿元。其中,签约重大招商项目15个,合同引资70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争取中省项目238个,到位资金17.8亿元。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5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1亿元,较上年增长46%。其中,新建项目55个,总投资2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亿元;续建项目50个,总投资2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70亿元,超额5.6%完成年度任务。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4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1.6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0个,总投资2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6亿元;续建项目18个,总投资2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12.6亿元,超额10.8%完成年度计划。其中过10亿元项目6个。
  【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29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项目投资完成313.94亿元,同比增长14.41%;房地产开发投资64.35亿元,同比增长4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43亿元,同比下降8.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3.95亿元,同比下降29.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45.92亿元,同比增长23.5%。商品房销售面积67.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商品房销售额27.26亿元,同比增长36%。
  【中心城市建设】2017年,临渭区按照“拉大城市框架、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要求,实施“东扩、南优 ”战略,东部依托渭东新城,建设风情小镇,统筹城乡发展,拉近主城区与华州区的距离;南部依托创新创业基地,繁荣工业经济,融合移民搬迁,打造南塬新区。坚持建管并重,共治共享,建设宜居宜游新都市,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全年争取棚改贷款23亿元,实施城建项目64个,完成投资87亿元。中心广场南路片区建设高档住宅、五星级酒店,打造商业综合体。区体育运动中心、人和公园全面开放,瑞康廊桥、环形天桥建成投用,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体竣工。老货运站片区建成陇海广场,安置小区选号分房。市二院片区建设街心公园,吉祥坊手机 功能增强。车雷小区、梅园片区启动征收。老城区实施地源热泵系统项目,建设丰原路城区段、城东停车场,建成西交康桥双语幼儿园。打通杜化路北段、前进路北段等4条城市道路,“四纵四横”道路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保障房“租售并举”启动,竣工10878套,出售2619套。
  【园区建设】2017年,临渭区以农业园区为基础,发展特色、高效、品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园区向观光景区转型。加快以葡萄、核桃、猕猴桃、设施瓜菜、畜牧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投资7.2亿元,建成核心区面积0.41万公顷,建成现代农业园4个。年末,全区拥有现代农业园区53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8个。辐射带动葡萄1.73万公顷、核桃1.4万公顷、猕猴桃5333.33公顷。认定区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赤水樱桃采摘、城郊草莓采摘、裕美现代农业园和葡萄产业葡萄采摘等特色农产品采摘相继进行,牒吴村的农耕文化游开园迎客,天留村山水游客接连不断,葡萄产业园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典范。红鹤谷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渭南葡萄产业园按照“农业+旅游+文化+扶贫”的发展理念,以葡萄种植为基础、休闲观光为特色、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欧式浪漫风情区、城堡酒庄文化区、温泉休闲观光区、智慧农业体验区、环湖健身娱乐区5大功能区和333.33公顷葡萄种植核心区。全年葡萄产量1万吨,销售额6000余万元;葡萄酒生产100吨,销售额500余万元。临渭区获“中国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城市”称号,被确定为国家级核桃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贤乡紫韵”田园综合体成为省级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创新创业基地全年洽谈对接项目20个,可吸引投资20亿元。年末,入驻企业24户,投产15户,实现工业产值8.1亿元,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
  【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临渭区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吉祥坊手机 为重点,按照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的要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分类整治、有序推进,建设11个特色标杆村、5条最美乡村道路、4个出入口景观、6个生态涝池。建成宜居示范村23个,生态乡村50个,清洁乡村60个。高李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柳园村、牒吴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开展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申报创建省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6个。官路村被国家住建部评为“绿色村庄”,张千户村、云祥村、吝家村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人民生活】2017年,临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完成19801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0元,同比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3元,同比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升1.7%。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与上年同期持平。全区增加就业936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82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2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703人。
  【旅游业】2017年,临渭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以“四园一基地”(渭南葡萄产业园、航天生态园、军事博览园、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为抓手,按照“一业带动、多业融合、板块突出、全域推进”思路,加快历史人文游、生态休闲游、古城文化游、红色爱国游、特色乡村游5大旅游板块建设步伐,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贤故里一日游”线路全面启动。“四园一基地”初具雏形,获感动陕西2017旅游影响力“十大旅游推动力项目”奖。渭南葡萄产业园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航天园批准为国家AAA级景区,临渭区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区称号。挖掘开发旅游商品5种。全年接待游客1280万人次,同比增长49.01%;实现综合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49.79%。
  (王俊雄)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