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
发布时间:2018-05-15 发布部门:市地志办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区委书记 杨林(8月离任) 郭柱国(8月任职)
副书记 郭柱国(8月离任)
王进文(1月离任)
刘宝琳(8月任职)
刘会军(8月任职)
区委常委 杨林(8月离任)
郭柱国
刘宝琳(8月任职)
王进文(1月离任)
刘会军(8月任职)
陈根许 王小奇
崔希文(9月离任)
马占彬(9月任职)
任教训(9月任职)
张纪平(9月离任)
党发顺
王东亮(9月离任)
柴芳侠(女,9月离任)
雷晓萍(女,9月任职)
李红伟(9月任职)
蔡学宏(9月任职)
吕拥军
李连江(3月离任,挂职)
顿尼(女,藏族,挂职,3月任职)
区纪检委书记 张纪平(9月离任)
党发顺(9月任职)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安申生(1月离任)
王进文(1月任职)
副主任 陈广义 弋经建
姜雪芳(女)
王耀生
区长 郭柱国(8月离任)
代区长 刘宝琳(8月任职)
副区长 陈根许(9月离任)
王小奇
任教训(10月任职)
杨美玲(女,10月离任)
王永宏(10月离任)
段洪涛(9月离任)
杨宇英(10月任职)
曾彩萍(女,9月任职)
李少博(9月任职)
张占权(10月任职)
王鹏(7月任职)
党根朝
区政协主席 王锁牢
副主席 张萍(女,1月离任)
屈忠敏 冯建平
李由 权佩亮
宋兴平(1月任职)
【概况】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总目标,树立“大临渭”发展理念,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做优城区,做强园区,做美景区,做特镇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53.08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45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89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4亿元,同比增长8.9%。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率降低4.13%;原煤炭消费量减少0.26万吨。
【农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主题,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以葡萄、核桃、猕猴桃、设施瓜菜、畜牧为重点的产业基地;支持黄秋葵、草莓、樱桃、冬枣等高效农业发展,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以农业园区为基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园区向观光景区转型;支持必捷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上海中大优质葡萄示范园、秦岭北麓食用菌示范园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年末,全区建成省级以上“一镇一业”示范镇8个,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官路镇);建成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59个,其中国家级3个(下邽镇见庄村、官道镇武赵村和向阳街道赤水村)。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1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8个,省级百强社7个,市级示范社3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其中省级11家。发展认定家庭农场199个。其中,市级33个,省级25个。认定职业农民505名。其中,高级职业农民22名,中级40名,初级488名。
全区农林牧副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63.8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5.22亿元,同比增长6.8%;畜牧业产值15.32亿元,同比下降3.1%;林业产值0.69亿元,同比增长17.9%;渔业产值0.14亿元,同比增长10.8%;农业服务业产值2.44亿元,同比增长5.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87万公顷,同比增长2.34%。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9万公顷,同比下降0.1%;粮食作物总产28.77万吨,同比下降1.1%。其中,夏粮面积4.3万公顷,同比下降0.2%;夏粮总产17.86万吨,同比下降3%。秋粮面积2.39万公顷,同比增长0.1%;秋粮总产10.91万吨,同比增长2%。
全区拥有定点屠宰场3个(其中牛羊定点屠宰场1个),生鲜乳收购站10个,饲料生产企业3个,兽药经营门店15个。规模养殖户1302个,无公害认证企业3家。全区大家畜存栏7.71万头,同比增长3.87%。其中,牛存栏7.71万头,同比增长4.44%。生猪存栏24.71万头,同比下降3.6%。羊存栏10.53万只,同比下降2.27%。家禽存栏242万只,同比下降5.1%。全年肉类总产量3.13万吨,同比增长0.04%。禽蛋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3.3%。奶类产量11.16吨,同比下降2.9%。畜牧业产值15.32亿元,同比下降3.1%;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3.88%。
农机跨区作业是临渭区农机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年末,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87.5万千瓦。各种农业机械4.4万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500余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100多台,拖拉机1.45万台,各类播种机6000余台,深松机130台,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93%以上,农机经营总收入5.8亿元。“三夏”“三秋”期间,全区分别投入机具3.96万台套和3.98万台套,完成小麦机收3.9万公顷、玉米精量免耕施肥播种3.67万公顷,玉米机收3.53万公顷,小麦机械化种植3.67万公顷。组织4100多台联合收割机和500多台拖拉机,赴川、鄂、鲁、豫、晋、新、甘、宁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带动劳务输出1.25万人,小麦联合收割机平均经营收入7.5万元,经营纯收入4万元,全区跨区作业经营收入2.1亿元。临渭区被农业部授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称号。
【工业】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工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企业效能,做大做强辖区企业。突出抓好秦牛食品、鹏圣服饰、大红食品、海天利食品等企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展“助保贷”业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按照“大小并举、内外并重”原则,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引导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其中,央属1户、省属1户、市属2户、区属27户。由于增速较好的6户企业划入经开区,占总产值80%以上的市电力公司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66.09亿元,同比下降5.6%。实现销售产值66.02亿元,同比下降6.5%,产销率99.9%。工业增加值完成35.37亿元。从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市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05亿元,同比下降4.9%;区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4亿元,同比下降9.4%。分部门看,区中小企业局完成产值5.66亿元,同比下降16%;区工信局完成产值3.38亿元,同比下降14.5%。从四大支柱产业看,能源化工工业完成产值55.48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工业完成产值1.79亿元,同比下降14.2%;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0.91亿元,同比增长1.8%;食品工业完成产值3.58亿元,同比下降40.8%。
【房地产业】全区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0个,同比下降4.7%。房地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0.15亿元,同比下降1%。商品房施工面积39.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商品房竣工面积25.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2%。商品房销售面积58.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1%;商品房销售额20.05亿元,同比下降18.5%。
【商业贸易】树立“三产强区”理念,打造宜商宜业城市。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19个,重点建设新洲华盛城市综合体和老街美食城三期工程,建成新洲华盛购物中心、喜来登酒店、会展中心等,构建城市中心商业圈。依托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改造提升大型商场、商业街区、专业市场,重点实施金水路餐饮街改造等项目。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休闲、健身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服务经济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加快电子商务园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镇级电子商务示范点。年末,全区拥有电子商务园、稼丰渭南物流园、渭北农副产品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渭南商贸物流园等企业50多个;建成新洲华盛商业中心、渭南燕兴汽车城(汽车、摩托车经销)、恒基商业中心、国贸商厦、祥和建材家居城、光明大酒店、威尼斯影城、渭南葡萄产业园生态酒庄、信达步行街、西岳夜市、仓程路商业街、华润万家购物中心、桃园·美莎国际酒店、必捷滑雪场、老街美食文化城、渭南欢乐海水上乐园等消费娱乐中心200多个。全年新培育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4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057户。年末,全区拥有限上商贸流通企业95个,同比增长21.8%。其中,批发零售企业59个,同比增长13.5%;住宿餐饮企业36个,同比下降38.5%。拥有个体工商户3.27万户。其中,限上商贸流通个体经营户21个,同比增长31.3%。在限上商贸流通个体经营户中,批发零售个体经营户7个,同比增长0%;住宿餐饮个体经营户14个,同比增长55.6%。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4亿元,同比增长15.5%,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0.63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7亿元,同比增长26%。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400万元(此数据以西安海关统计数据为准)。
【财政金融】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6.41亿元,同比增长11.51%。其中,上划中央8.02亿元,上划省1.91亿元,上划市3.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41亿元,同比下降4.87%。其中,税收收入2.79亿元,同比下降5.62%。非税收入6224万元,同比下降1.32%,其中,专项收入2892万元,同比增长17.3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274万元,同比增长33.84%;罚没收入494万元,同比下降27.9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64万元,同比下降61.32%。全区财政支出累计42.18亿元,同比增长9.4%。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长安银行、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中信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西安银行13家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分行或办事机构。全区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79.02亿元,较年初增加57.49亿元,同比增长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7.1亿元,较年初增加45.93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239.54亿元,较年初增加16.26亿元,同比增长7.3%。辖区拥有各类(财、寿)保险公司约40家。拥有证券公司6家7个营业部(西部证券渭南东风街、杜化路营业部,中邮证券渭南东风街,开源证券渭南朝阳大街、银河证券渭南朝阳大街、国泰君安渭南仓程路、长江证券渭南仓程路营业部)。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市级认定在建招商引资项目35个,到位资金43.75亿元。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合同引资56.9亿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由浙江金田阳光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临渭区·义乌国际商贸城项目,由上海龙元建设集团投资11亿元建设的临渭区教育设施项目,由深圳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9亿元建设的临渭区医养综合建设项目。全区在建招商项目38个,到位资金55亿元。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1个,上海龙元、深圳尚荣、浙江金田阳光等知名企业落户区内。全年策划包装中心广场南路区域综合改造、老货运站二院片区棚户区改造、渭南葡萄产业融合、城区学校建设、瑞泉中学迁建、中医医院搬迁等重大项目98个,争取到位资金76亿元。112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6亿元,超额2%完成任务;4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超额19%完成任务。渭东新城一期、连霍高速东出入口、310国道改扩建等省市重点项目开始实施。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6.89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09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5.7亿元,同比增长1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30.89亿元,同比增长62.9%;第二产业完成19.72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完成269.47亿元,同比增长15.7%。项目投资274.38亿元,同比增长18.8%。
【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以棚户区改造统揽城市工作,策划包装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棚改贷款30.88亿元,80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71.3亿元。实施广场南路区域改造,聘请律师团队全程指导,创出依法征收的“好模式”;实施乐天大街提升改造,1个月完成道路整修、绿化亮化和沿街改造,创出快速高效的“高速度”;实施人和片区改造,人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城北街、象山路建成通车,人和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创出提振发展的“大气魄”。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持续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购置各类环卫作业车58台,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98%,全省环卫作业经验交流现场会在临渭区召开。投入1700万元,建成6个美丽城中村,美化背街小巷36条,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加强建筑工地、渣土清运管理,落实建筑工地6个100%管理(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100%洒水压尘、暂时不开发的空地100%绿化)要求,建成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在渣土车辆、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倾倒场设置监控摄像头,实施实时全程监控。全年清理建筑垃圾434.3万立方米,扎设围墙2万多米、围挡6000多米,覆盖裸露黄土、渣土15多万平方米,硬化工地出入口15处,增加冲洗设备39套,冲洗路面1.6万多米。采取重点区域定点值守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城区村(居)民建房监管,制止村(居)民在主次干道两侧、宅基地上乱搭乱建,尤其加大城市项目建设区域和城中村改造、可耕地周边乱搭乱建监管力度,强化信达广场改造片区执法管理,推动市、区项目建设实施。全年依法拆除乱搭乱建890处、3.5万平方米,填埋乱打井130余处。采取城管执法大队管辖区,中队包片区,定人、定岗、定路段、定责任、定时间、定标准的网格化管理方式,不间断地进行巡查纠违,制止主次干道沿街门店出店占道、流动摊点、乱发传单、瓜车占道等行为,靓化市容市貌。对市委书记点名的渭河河堤乱摆摊点、烧烤污染环境、形成火灾隐患问题进行持续集中整治。组织高压清洗车不间断清理清洗沿街野广告、油污地面、下水井口。全年制止占道经营流动摊点2.79万处,制止门店出店经营1.79万处,整治夜市门店6410处,取缔店外烧烤2000余处,更换炉具300余个,清理乱贴乱画野广告7.4万处,清洗下水井口2944次,拆除违规广告条幅1772条。开展全民大清洁日、交通志愿服务等活动,讲文明成为市民行动自觉。
【园区建设】以农业园区为基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园区向观光景区转型。加快建设以葡萄、核桃、猕猴桃、设施瓜菜、畜牧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全年新增现代农业园区14个。年末,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49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8个。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核心区面积0.41万公顷。创建陕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新建现代畜牧业园区2个,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40个。年末,全区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302个。其中,生猪养殖场512个,奶牛养殖场16个,奶山羊养殖场50个,肉羊养殖场82个,蛋鸡养殖场378个(其中万只以上养殖场103个),肉鸡养殖场64个,秦川牛养殖场65个,蛋鸭、肉鸽、野鸡等特色养殖场38个。向阳街道赤水村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被认定为第五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渭南裕美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被认定为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临渭现代农业园区的数量、质量、效益、规模居全市、全省前列。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发展高效工业,建设标准化厂房、乡韵博物馆、桥梁设备加工、园区提档升级等项目,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企业效能,做大做强辖区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签约项目23个,合同总投资9.7亿元。入驻企业2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户,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5亿元,成为临渭区工业发展的新平台。
【交通运输】境内有公路43条,总长466.02千米。其中,县(区)级公路6条,总长171.31千米;镇级公路37条,总长249.71千米。由区交通局负责实施的村级公路总长1923千米。全年公路投入建设资金2.37亿元,是上年的3倍。
【水利】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投资2.12亿元,同比增长84.43%。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13.33公顷,有效(农田)灌溉面积增加到5.67万公顷。新修堤防2.09千米,治理河道2.28千米;清淤沟道94.42千米,改造排水沟道桥梁24座;建设基本口粮田8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7.74平方千米。解决4.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临渭区被省水利厅授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绩效考评优秀县”称号;鸿鹤谷水土保持示范园晋升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完成东关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年末,全区拥有水库16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12座),总库容4217.33万立方米。其中,湭河水库为境内的一座中型水库,位于湭河川道川口王村南,属灌溉与防洪相结合的自流水库,总库容3028万立方米。1994年9月向渭河化肥厂供水。1996年5月专供城区用水,年均供水约1000多万立方米。随着工业步伐加快,城市面积扩张和人口增加,2011年对湭河水库大坝进行加高培厚,增加水库容量,成为渭南城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水源之一。涧峪水库位于赤水河上游西峪峪口,是以城市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作用的水库,水库库容128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255万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130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955万立方米。渭南城区用水60%由涧峪水库供给,成为城区主要绿色水源地之一。
【旅游】以打造“宜居宜游,富美临渭”为目标,依托“北人文、中古城、南自然”旅游资源,逐步融入“大华山”旅游格局,加快景区开发和景点建设,构建五大旅游板块。依托历史人文资源,以下邽古县城、孝义古镇为重点,发展历史人文游。依托秦岭北麓自然生态资源,以天留山、秀龙山、石鼓山、黄狗峪为重点,建设关中印象生态桃花园、石鼓山休闲旅游、天留山生态旅游等项目,发展生态休闲游。依托渭南古城资源,以老城遗址、渭南老街、秦代文化遗址公园为重点,发展古城文化游。依托革命老区资源,以军事博览园、王尚德烈士陵园、中国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为重点,开发渭华起义发祥地、宣化观事件旧址、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陕东赤卫队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建设渭化起义纪念地—富平习仲勋故里—韩城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地—蒲城杨虎城纪念馆“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红色爱国游。依托美丽乡村,以蒲阳古城、白岩寺古村、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滕头园林为重点,发展特色乡村游。完善“三贤故里一日游”线路。建成1个区级游客服务中心和4个旅游咨询服务点。策划包装涉及自然观光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农业生态体验游、人文历史游、文物古城游等六大领域项目74个,累计总投资150多亿元。临渭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旅游示范县建设试点县(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55.63%。
【文化事业】全区形成以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为主、街镇公共电子阅览室、村(居)级共享服务点为辅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拥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110多个,人员3850多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5个,从业220多人;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12.6万册件。新建63771部队、下薛小学、信达“城市书房”3个分馆。“两馆一站”(区图书馆、文化馆和街镇文化站)等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累计接待群众12万多人次。全年开展“信达激情广场、群众欢乐舞台”“文化大集会、百姓大舞台”“送欢乐,下基层”“迎新春,促创建”等文化品牌以及干部职工大合唱比赛、秧歌大赛、锣鼓争霸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50余场;“一元剧场”义务演出60场、交流演出15场;“‘四进’零距”(进广场公园、城镇社区、园区企业、乡村院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演出35场,秦腔演出60余场。市青年秦腔剧团编排的秦腔现代戏《下辈子还要您当妈妈》,代表陕西基层院团赴京参加中宣部、文化部组织的全国会演获好评。区文化馆编排的秦腔小戏《哎呀呀》在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上获第十七届文化部群星奖。拥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87处,文物保护单位47处。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6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韩海涛(秦源影雕黑陶)等5人被省文广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东元、雷志成等55人被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3人被区文化广电局公布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教育】城区3所新扩建人和小学、湭西小学(扩建)、双王初中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育红初中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工程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人和小学、湭西小学和育红初中9月1日投入使用。全区薄改项目(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资金6041万元,涉及 23所学校50个项目。瑞泉中学迁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1亿元,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年末,境内有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所(渭南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多人(含港澳台高校交换生和韩国、泰国等国留学生)。省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3万多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2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2328人。普通高中8所(民办1所,公办7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标准化高中4所。初中34所,其中市级标准化学校4所。小学114所(民办6所),在校学生44725人。幼儿园201所。其中,公办园101所,民办园100所。学前三年入园率99.8%,小学、初中入学率100%,普通高中入学率98.97%。全区高考报名7297人,比上年减少765人。一本上线1581人,较上年增加140人,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二本上线2615人,较上年增加50人,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三本上线上线率60.3%。渭南高级中学候文欣以641分夺得全市文科状元。全年教育经费支出11.37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26.95%,同比增长7.91%。
【科技】全年组织推荐上报省级科技项目7个,立项支持2个,获专项资金50万元。市级科技项目推荐上报并立项14个,获项目专项资金118万元。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68万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科技研发投入6438.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0.9%。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656.07万元。全年申报专利220件,授权专利93件。临渭区葡萄研究所星创天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首批省级星创天地。陕西智慧通公司清能动力团队燃料电池余热增压系统项目获新能源新材料组一等奖,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优质玉米新品种渭单6000机收籽粒创新与推广项目获生物医药组三等奖。区葡萄研究所的鲜食葡萄脉冲杀菌贮藏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在陕西省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决赛中获三等奖。
【卫生】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72个。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37个,区直医疗单位9家(综合医院2家、专科医院4家,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学校各1家),乡镇卫生院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56个(其中,杜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医疗机构141个,村卫生室434家。全区卫计系统拥有干部职工42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5.02万人,参合率99.75%。投资609万元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全区公共卫生服务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70多万份,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投资7.56亿元,实施2个区级医院和2个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投资355万元,在15个镇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71个。
【体育】初步形成以市体育中心为主体,以信达体育运动主题广场和湭河、朝阳公园等体育健身长廊以及渭河大堤休闲健身带为辅助,以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为补充的群众健身网络,实现市民10分钟健身圈目标。年末,城区拥有群众体育活动站点130个,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08平方米,全民健身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约3万人。年末,全区拥有体育社团20个、团体会员1.1万人、个人会员0.3万人;拥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580名,每百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以上。
【广播电视】全区(含经开区)拥有广播站1个,镇放大站16个。通广播电视镇16个,村355个。广播综合覆盖率99.36%,电视综合覆盖率99.87%。
【精神文明建设】全年申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32家。其中,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9个,区级文明单位21个。对省市区三级文明单位按照区属范围进行归档,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纪实在《临渭宣传》上刊登。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导街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培育、挖掘、推荐“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候选人5人,其中,交警临渭大队协警岳蒲杰登上2月份“中国好人”榜,人民街道小寨社区主任高红梅登上7月份“中国好人”榜,南塘小学校长郗丽获“陕西好人”提名资格。
【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土地矿产卫片综合执法”和秦岭北麓“治四乱”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及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搞好野生动物疫病疫源监测。全年印发《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宣传手册2万多份。印制防火宣传单、宣传手袋,悬挂防火横幅、刷写防火标语,营造全民参与森林防火工作舆论氛围,实现森林防火全年“零火灾”目标。印发《绿化临渭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实施意见》,以打造秦岭北麓森林化、南部台塬绿色化、渭北平原园林化绿色格局,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富美临渭”为目标,整合涉农资金1.45亿元,集中实施关中环线、108国道、渭河北堤农防段、西潼高速、渭蒲高速、7条最美乡村道路、侵蚀沟绿化、生态乡村等9大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累计造林绿化5533.33公顷,绿化国省道及渠路1500千米,栽植槐、柳、栾等各类乔灌木330多万株。
【美丽乡村建设】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吉祥坊手机 为重点,创建全国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按照“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的要求,遵循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打造村美、家富、人和的美丽家园。加快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一批景观长廊、绿色长廊、文化长廊。建立常态化保洁机制,落实农村保洁员2095名,实行日扫日清,所有村基本达到清洁村标准。投资1.9亿元,打造8个标杆村、7条最美乡村道路、7个出入口景观。新改建县(区)乡(镇)公路60千米,新修、完善通村路350千米。实施关中环线绿化提升工程,渭河北堤农防段、108国道绿化全面完成,绿化造林5533公顷,林木覆盖率29.6%。东关水库开工建设,建成10个生态涝池,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田2333公顷,鸿鹤谷水土保持示范园晋升为国家级示范园。天留村、牒吴村成为农村生态旅游新亮点,临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8月22日,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中国行》以“寻味临渭”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劳动就业】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搭建就业招聘平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全区新增就业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9%以内。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7万人,农村居民进城落户5896人。全年开展家政服务、中式烹饪、按摩师、月嫂、电子商务等就业培训36期1800人,就业率稳定在30%以上。开展创业培训34期850人,其中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占80%以上,训后创业成功率稳定在70%以上,带动就业3000余人。全年开展被征地农民培训30期1500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864户7337万元,带动就业2200余人;举办各类求职招聘会41场,提供就业岗位823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71人次;举办贫困人员帮扶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800个,达成就业意向230人。组织600余名城市贫困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安排45名贫困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帮助795名城镇贫困人员实现就业。
【人民生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万元,较上年增加1489元,同比增长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万元,较上年增加2195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805元,较上年增加760元,同比增长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升0.7%。商品零售价格水平较上年同期上升0.3%。
【社会保障】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55元提高到480元。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3015元,分为极困、特困、贫困3个保障类别,每人每月分别为185元、155元、100元提高到255元、200元、130元。全年为3483户次7850人次发放城市低保金和取暖补贴、电价补贴、提标补发等各种补助金3058.67万元;为6448户次1.85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和取暖补贴、电价补贴、提标补发等各种补助金4410.38万元;困难群众低保保障率100%。五保对象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5300元、5800元。年末,全区五保供养对象1036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553.58万元。基本医疗救助对象经城镇医保、农村合疗、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合规费用救助比例70%,认定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因病返贫家庭)个人自付合规费用继续按50%予以救助;年度内单人基本对象普通疾病住院救助封顶线最高救助限额为3万元、重特大疾病一次救助的封顶线为4万元,二次救助不设封顶线。全年为4797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1940.85万元。全区加入职工互助保障职工5246名,投保金额53万多元。理赔涉险职工104人次,赔付金额25万多元。全年发生各类自然灾害4次(洪涝1次、风雹3次),造成2.4万人次、1795.6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27.1万元。拨发各类救灾款303.2万元,发放救灾面粉25万千克,棉被3200床,棉衣1500套,累计救助受灾困难户5.1万人次。拨发千户帮扶补助资金88.8万元,扶持8镇296户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新增优抚对象580名,审核优抚对象7100多名。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3100万元、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补助金781万元、2016年度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230万元。为90人次残疾军人报销医疗费36万元。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70万元,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冬季取暖费3.6万元。为56名孤儿发放专项生活费54.2万元。全区拥有敬老院14家,其中,公办敬老院3家(含在建区中心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11家,拥有床位1568张,院长12人,工作人员122人,服务人员103人,共入住1092人。为5万多名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4259.8万元,为8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放床位补助资金19.8万元。全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67万人,征缴基金520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8.9万人,缴费6.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5.02万人,筹集新农合基金3.58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4.9万人元。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居全省第一。
【惠民政策】 落实贫困寄宿生春季生活补助金265万元,受助学生4572人。其中,初中2912人,小学1660人。为6552名高中贫困学生(其中特困3280名,贫困3272名)发放助学金655.4万元。为中、高职学校337人一次性发放3000元补助资金101.1万元,为598名高中学生免除学费(每人每学期800元)95.68万元。秋季学期起,实施高中免学费教育。省级示范和省标准化高中免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600元,城市高中免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学年700元,民办高中按城区高中免学费标准减免。至10月底。落实到位资金1.32亿元。其中,专项资金5392万元,补助资金4538.54万元。新登记入库孕产妇保健手册9869份,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7%;产妇人数9611人,活产数9621人,高危孕产妇63人,管理率100%。新登记入库儿童保健服务手册8982份,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32816人,管理率90%;7岁以下儿童6.47万人,保健覆盖率在95%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上调100元,全区住院分娩率在99.9%以上。完成农村妇女乳腺癌2000例、宫颈癌检查1万例任务。为5356对新婚青年免费进行婚前健康检查,为7862名孕产妇进行孕前健康检查,提出医学意见或建议6570条;完成母亲健康工程检查对象71168人。确认上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6860人,农村独女户家庭奖励扶助对象988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99人。审核失独家庭179户,发放一次性补助33万元。在城区定点医院开通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医疗服务绿色通道”,慰问171户40周岁以上失独家庭,审核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对象487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涉及16个街镇13.35万农户,补贴面积5.95万公顷,资金6071万元。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40万元,补贴各种机具3874台。其中,补贴小麦联合收割机96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53台、轮式拖拉机388台、其它机具2255台,受益农户2831户。兑现退耕还林资金545万元,南塬三期绿化补助319万元。
(王俊雄)

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吉祥坊体育 电子网络和大数据中心承办 网站标识码:6105000008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三贤路北段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930116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陕公网安备 61050202000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