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年鉴》编辑部

电话:(0913)2109562

传真:(0913)2109554

邮编:714000

地址: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5号办公楼3层20

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17-02-27 发布部门:市地志办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一、现状与做法
  (一)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一是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市累计参加城镇医疗保险132.24万人,参保率达到98.7%;新农合参合人数399.04万人,参合率达到99.24%。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提高到人均500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0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100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0元。三是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从今年8月份开始,全市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市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窗口,并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服务与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相衔接,方便了群众咨询。全市城乡参保(合)居民住院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后,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以上的个人自付部分由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分段按比例给予补偿,最低补偿比例不低于50%,一个自然年度内,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为3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有626名城乡居民受益。已受益患者中,个人医疗费用实际补偿27~74920元,实际报销比例提高0.5%~36%,平均报销比例提高10.07%。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一站式”救助服务模式。全市医疗救助定点机构达到100家,今年上半年医疗救助服务27194人,发放救助资金4516.5万元,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65%。四是医保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行。去年,全市城镇职工提前实现省内就医异地结算,省内异地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由两家扩大到五家(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唐都医院、西京医院、省人民医院)。
  (二)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坚持以实施药品“三统一”为抓手,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省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4〕17号)和省医改办《关于完善县域药品“三统一”配送管理的通知》(陕医改办〔2014〕10号)精神,结合县域实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开展县域药品配送调整工作。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配送覆盖率、村卫生室配送覆盖率、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率均达到100%,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到中省规定比例。渭南36个县级公立医院、183个镇卫生院和3221所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三统一”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县(市、区)均成立了药品集中采购和结算管理中心,设立药品货款专用账号。全市药品配送企业均实现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和全过程追溯。全市镇卫生院配送覆盖率达到100%,村卫生室配送覆盖率达到100%,药品配送率95.63%,全年药品累计配送量达7.7亿元,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率达到100%,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到中省规定比例。
  (三)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完善县域卫生规划、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市域内9个县(市)被纳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在实际运行中围绕规划编制,分级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全市各市(县、区)公立医疗机构床位、人员进行重新核定,合理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初步建立了公立医院投入补偿机制;围绕运行机制,渭南开展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制定了《吉祥坊体育 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了双向转诊的原则、对象和流程,将双向转诊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达到50%的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围绕医疗资源配置,在全市推行了医疗服务乡镇一体化和乡镇卫生一体化管理,按照“编制人员一体化、管理运营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原则,逐步确立了“大院带小院、县医院带镇医院”的新机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省“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的澄城县,全力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综合改革关中、陕北片区座谈会上,中省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连续两年分别荣获“全省医改先进县”和“全省1市10县综合医改试点先进县”称号。
  (四)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专项资金和国债项目,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000余所,配齐了基本诊疗设备。继续组织实施市县、县乡对口支援工程,并将对口支援工作延伸至三级医院。通过努力,吉祥坊体育 中心医院、吉祥坊体育 妇幼保健院相继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20个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基本实现每个村都有规范化村卫生室,每个镇都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县级医院,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五)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制定完善了《公共卫生均等化管理实施方案》《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化考核方案》,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主体,推广走村串户、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在考核中推行分级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结果、过程双项管理,完善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将90%以上的项目资金安排在基层。去年以来,组织实施了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51.76万份,35.98万名老人得到免费体检;4.5万名农村预付产妇享受到免费住院分娩,6.2万名农村妇女得到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0~6岁儿童34.3万人传染病报告率100%,国家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公共卫生均等化管理服务范围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心实现了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重大转变。
  (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85%以上的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运用多种中医方法和手段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服务;全市6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医药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去年4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来渭南视察时,对渭南中医药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渭南总结经验,创造可复制的中医药发展“渭南模式”,在全国层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财政配套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科学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提高了服务质量,但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进展缓慢,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有序的就诊秩序尚未建立。
  (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还存在品种较少、药价虚高等制约医改推进的制度性问题。还存在部分药品短缺的问题。
  (五)各县(市、区)改革进展不平衡,有的县(市、区)协调推进工作不够有力。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医改是一项系统性、政策性很强的改革工作,必须统筹协调。各县(市、区)要切实把医改作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和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主要领导应对医改工作负总责,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应具体抓,亲自协调、亲自解决问题。市(县)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配合,密切协作,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医改的工作体系。
  (二)落实主体责任。公立医院改革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当前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县级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坚决贯彻省、市《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政府投入,以投入换新的机制。
  (三)加大重点改革任务推进力度。目前,全国很多省份都在相应进行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澄城县已为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市县两级应按照省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改革步伐,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制度、基本医保、大病保障(险)、疾病应急救助、民政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大医保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等重点任务,初步形成新的制度框架。继续完善药品督查队伍,开展采购、配送、使用和结算全过程监管。推进医药信息系统与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对接,健全医疗单位药品供应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公开招录制度,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促进社会办医格局形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
  (四)加大督导监管力度。市、县医改办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创新考核和奖罚办法,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年度目标任务,坚持定期督导,适时进行通报,形成推动完成任务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医疗行为监管、药品价格监管,防止改革不到位、医疗机构虚增药品价格等行为,做到阳光医疗、廉洁用药。
  (五)加强医改工作宣传。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医改知识,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时组织专家举办讲座进行现场指导,引导群众合理预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杨润莲)

陕西省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主办

陕西省吉祥坊体育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临渭区东风街74号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109722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或18991680348@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我要投稿][监督员登录]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