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年鉴》编辑部

电话:(0913)2109562

传真:(0913)2109554

邮编:714000

地址: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5号办公楼3层20

吉祥坊体育 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7-27 发布部门:市地志办 浏览次数: 字号: A| A+ [打印] [关闭]
一、调查样本基本状况
根据我市2014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情况,全市78个调查样本(普查小区)共计抽中调查703户,取样调查总人口为2828人,其中劳动力2028人,占总人口71.7%;非农就业人员共计574人,占到劳动力总数的28.3%;其中外出从业438人(指全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总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人员),占到劳动力总数的21.6%。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素质不高,以青壮年为主。
从年龄结构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据调查资料显示,外出劳动力438人中男性289人,占比65.98%。40岁以下(含40岁)的有350人,占79.91%。
从文化程度看,外出务工人员以初中学历为主,整体文化层次较低。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及未上过学的有24人,占5.48%;初中学历262人,占59.82%;高中或中专学历的67人,占15.3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85人,占19.4%。
从技能培训看,仅有极少数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自我充电意识不强。调查显示,全部438名外出从业人员中,仅有143人接受过非农技术培训,占到外出劳动力的32.65%。
2.外出方式以自发组织为主。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方式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民主要依靠自己寻找门路和依靠亲戚朋友介绍外出务工,依靠自己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寻求就业机会,以降低择业风险。据全市农民工监测资料显示,我市外出人员中有358人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或自发组织外出务工的,占到外出务工总人数438人的81.71%。可见,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仍以自发组织为主。这种以人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投亲靠友”和“以老带新”式流动,带有较为明显的“连锁迁移”特性,无法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
3.省内流动特点显著。
在目前城乡及各地区依然存在着很大差别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务工人员中,省内务工人员294人,占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67.12%。省外流向方面,东部仍是劳动力的重点流入区域。有99名务工人员流向东部,占到外出人数的22.60%,尤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集中;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8人,占1.83%。
4.制造业、建筑业从业比重较高。
从所从事的行业看,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行业分布仍有所集中,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及居民服务业仍是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其中,从事制造业的人数最多,为110人,占外出人数的25.11%;其次为建筑业64人,占外出人数的14.61%;相对于其他行业,制造业、建筑业所需的技能水平较低,与我市外出从业劳动力技能素质不高的现状相符。
二、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的困境以及对农村社会造成的影响
1.在外务工人员缺少技能培训,成长空间有限,长期打工存在问题,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淡薄。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学历低,又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等,与技能型、管理型工种无缘,大多从事苦、累、脏、险的普通工种。调查资料显示,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5.30%,大部分人员被企业录用后,很少参加企业的培训,直接从事低技术、高体力的工作,同时受文化程度低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工对关系到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国家有关政策,除了听说,往往不清楚具体内容。
2.外出就业盲目性较大,政府组织输出亟待加强。
调查中有八成多的外出务工者是依靠亲朋好友和自身寻找工作,这导致他们就业质量不高,甚至打工不成倒贴务工成本。
3.外出务工者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根据调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普遍在2000—3000元区间。但工资中,加班工资占的比例较大。外出务工人员月平均工作时间22天以上(不包括22天)的386人,占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88.13%;日平均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不含8小时)的142人,占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32.42%。据接受调查的务工者反映,很多企业不但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却认为很正常。其理由:一是外销任务重,到时一定要交货,不加班企业将受损失;二是计件制多劳多得,务工者自己愿意加班;如果务工者选择不加班上八小时双休,工资一个月也只能拿1500元左右,主要收入还得从加班中获取。
4.就业环境仍需改善。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多类文件,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务工者工资问题,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但相对于拥有城市户籍的劳动者而言,农民工仍明显地处于二级劳动力市场,面临工资低,缺乏安全保障,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等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外出务工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积极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但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即企业对职工的社会保障不够重视。据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外出务工中仅有10.5%的农民工上了工伤保险,仅有6.6%的人缴纳了住房公积金。
(2)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建筑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工地饭菜简单,卫生条件差,安全防护措施不够严密,在高温情况下工作,单位(或雇主)尚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5.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导致留守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妇女化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调查样本农民工子女337人,仅有171人跟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其余要么跟单亲生活,要么跟祖父母等生活,对子女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农村留守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科技人员和知识青年严重缺乏,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及应用,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劳力,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管理受到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维持困难增大,农村后勤服务难以支撑,过红白喜事缺人手帮忙成普遍现象。
综上可见,进城务工农民存在文化程度低、技能素质差、以体力劳动为主等特点,同时相对于城市劳动者,收入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保障、遭受劳动歧视、生活费用高等现象也是困扰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进入城市后在城市中生长起来的80后二代农民工,无法适应农村生活,在城市又无法融入城市主流生活,成为“边缘人”等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问题。
三、农民工城镇化任重道远
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力群体之一,如何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城镇化,是目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大荔县进行的重点调查来看,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稳定情况和居住状况对农民工在就业地落户影响很大。
大荔县62户调查户65名农民工,在直辖市就业的7人,占10.77%;在省会城市就业的16人,占24.62%;在地级城市就业的21人,占32.31%。省内就业主要是本县县城和西安市,省外部分以东部地区为主,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通过调查,这65名外出农民工从事当前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下的有23人,超过一年的有42人;居住在单位宿舍的有45人,与他人合租的有18人,就业地自购住房的2人。
在外务工从事当前工作超过一年的长期外出务工的人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家庭的一个主要劳动力在外从事务工,家里剩余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子女主要由其父母妻子抚养,这部分人虽然长期在外务工,但是目的是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同时其亲人、朋友等大多在乡里,这一类人落户城镇的意愿不强烈。另外一部分所在的村镇土质不好、肥力偏差,多年只能从事粮食作物生产,收入偏低,因而村里很多人拖家带口外出务工,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其子女也在务工地上学。这一类人希望能够留在城镇,是最容易实现城镇化的群体。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对于愿意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影响其进城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宅基地和承包地处置。
由于长期在城镇务工,子女也在城镇入学,外出农民工现有的宅基地处于长期搁置状态,承包地是长期出租。在调研中,30%农民工希望能够尽快明确土地流转办法和流程,可以有偿处置宅基地和承包田;有70%的农民工拒绝用土地作为交换条件进城落户,他们认为在城市务工只有多增加一些收入和解决孩子上学提高素质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对于缴纳土地进城落户并不积极。
2.对政策缺乏了解。
很多农民工对于户籍迁移的相关政策和流程不了解,只是在本地亲朋好友中表露过愿意落户城镇的想法,也咨询过当地的迁出政策,但对务工地的落户条件了解不够,怕户籍迁出后而务工地不接收。所以很多在外务工、生活多年的农民工迟迟没有将户籍落在务工地。
3.住房困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农民工普遍存在着住房困难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收入低并且不稳定,而务工单位又不缴纳住房公积金,无力购房,住宿在单位宿舍或者租房,而打工单位提供的宿舍往往又非常简陋、有限,很多携子女进城务工的只能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租金比较低廉的区域租房居住。
4.子女心理问题。
在大部分农民工家庭,由于农民工工作繁忙,知识水平偏低,经济条件薄弱,不能在孩子成长阶段给予较好的辅助,其子女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产生一些自我封闭、自卑心理。
四、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序城镇化的可行性途径
(一)积极改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吸引农民工本地就业。一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三是积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二)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渭南享有全国职业技术培训基地的美名。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就业率和稳定性,虽然我们在培训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着重培训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岗前培训,使他们学有所用,达到输得出、留得住、站得稳,为自己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以创业带就业。在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应专门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树立他们的创业信心;同时,政府和银行对农民工创业要开辟绿色通道。
(四)健全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在全面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必将成为城镇化的主力军,但在当前,农民工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城市住房优惠等方面仍不能享受与城市市民等同的各种福利。造成农民工即使常年在城市工作也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生活,无法真正实现城镇化转移。因此,千方百计使农民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等是促进农民工城镇化的当务之急。
(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可向外出务工地较为集中的地区派遣劳动保障监察协调员,主要负责本区外出农民工在当地企业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同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协调解决,最大限度的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同时积极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保险关系接(转)续和工伤、失业保险待遇、工资支付等问题。
(六)着力推进农民工城镇化。一是加快落户政策和程序的出台和宣传,尽快出台农民工落户城镇的实施细则和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流转办法,加强对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政策宣传,使有落户意向的农民工尽快了解办理落户的条件和流程。二是多渠道解决住房问题。目前,政府已明确把农民工列为公租房的受益对象,这是一个好政策。但由于公租房的数量有限,仍须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大力建造保障性住房,监督督促就业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制度等住房补助性政策;另外可制定退出宅基地并符合保障房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工,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等兼具保障性及激励性的政策。三是帮助解决子女教育及心理问题。建议学校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做好对新市民子女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咨询;启动救助工程,救助贫困新市民子女及家庭,在学业、生活上给予切实帮助;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社会共同关注新市民子女的成长;同时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农民工子女就读,与城市学生实行统一教学、统一管理。
(国家统计局 渭南调查队 马西友 张新荣 王力)

陕西省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主办

陕西省吉祥坊体育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

吉祥坊体育 政府办公地址:吉祥坊体育 临渭区东风街74号 联系方式:0913-2109200

运维电话:0913-2109722 邮箱:wn_webmaster@163.com或18991680348@163.com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建议使用IE7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

陕ICP备:11001672号-1[我要投稿][监督员登录]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