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坊体育 主要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
发布时间:2020-01-20 来源:吉祥坊体育 林业局

一、柿子炭疽病

柿子炭疽病是柿树上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它是由柿胶孢炭疽菌(又名盘长孢菌)引起的,其分布较广,为害严重,往往造成大量柿子果实坏死、枝条枯死,叶子脱落。

1、危害症状:⑴果实受害 最初在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深色凹陷病斑,外围呈黄褐色,病斑中密生灰色至黑色隆起小点,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⑵新梢染病一般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初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稍凹陷小斑点,后变暗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出现褐色纵裂,其上产生黑色小霉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涌现出红色粘状物质;病部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⑶叶片发病 初呈黄褐色,后变黑色,叶片病斑呈长条状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产生小黑点。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或病果、叶痕及冬芽中越冬;翌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侵染新梢和果实;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雨后气温升高或夏秋多雨季节发病较重,一般多在6月上旬开始发病。

3、防治措施:

①清除初侵染源,结合冬剪剪除病枝,对2年生病枝进行重剪,及时摘除病果,清除地下落果,集中烧毁。在柿树发芽前喷布21%旺泉水剂200-400倍液。②加强栽培和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防止枝条徒长,对于长势弱的树可喷施一些促健壮、增强抗病力的叶面肥。③ 药剂保护。芽萌动前喷21%旺泉水剂400倍液+42%正帅乳油1000倍液,芽萌动后喷5%贝博水剂1000倍液+50%灭虫露乳油800倍液。自5月底至8月,每20天喷药一次,防治效果显著。可选用的杀菌剂有:42%克菌净3000倍,25%富泉8000倍,70%三秦甲托1000倍,4%春雷霉素800倍,50%多菌灵500倍等,结合虫情加入杀虫剂,喷洒于叶子正反面。秋未冬初及时清除烧毁柿园落叶,并处理果园附近地面。

二、松材线虫病防控

松材线虫病是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扩散速度快,松树感病后40天就会死亡。我市是松材线虫病易感区域,油松、华山松、白皮松等均为易感树种,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昆虫是松褐天牛,其分布广泛,每年都有大量的木制包装材料、木制电缆盘等松木制品远距离调运,这些木制品一旦侵染传播,易形成新的发病中心。所以,抓好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控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做好疫情监测普查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落实疫情监测责任,划定责任区,设立常年监测点,将疫情监测任务落实到人。二是严格检疫,防止疫情传入。严禁未经检验从疫区调入松科植物、松木及其制品(包括电缆盘、包装箱等)。三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人员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松材线虫病检测预警能力,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控知识,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

三、核桃溃疡病

主要危害幼树主干、嫩叶及果实,一般发病株率20%-40%,可引起植株生长衰弱、枯枝甚至死亡。果实感病后,引起果实干缩、变黑腐烂,造成提早落果,降低品质和产量。

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核桃的苗木、大树的枝干。初期病部呈黑褐色的圆形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展,呈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在皮层上形成水泡状,破裂后流出淡黄色粘液,遇到空气变为铁锈色。后期病部干缩下陷,中央纵裂,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形成许多小黑点。受害果实,果面上形成褐色的近圆形病斑,发生较严重时会导致果实干缩、腐烂、早落,表面产生许多褐色到黑色粒状物称为病菌子实体。

2、发病特点:核桃溃疡病病菌以菌丝的形式在当年病斑上越冬。翌年4月外界环境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枝干皮孔或伤口侵入。5月达到发病高峰。在条件适宜时开始为害发病,形成新的溃疡病斑。一般6月下旬气温30℃以上时,病害基本停止。入秋后温湿度适宜时,病害又会发展,该病害的潜育期为15—60天。果园土壤贫瘠、土质较重、管理粗放、树势较弱的果园发生较严重。核桃溃疡病是一种弱寄生菌,果树受到冻害、日灼等伤害时易被感染。发病程度与品种抗性有密切的关系。

3、防治措施:

①加强树林管理结合深翻改土,多施有机肥和间作绿肥作物。尤其要加强土壤水分管理,除注意及时灌水外,还可利用高吸水性树脂,将它施于田间植株周围,以明显提高土壤保水性,并增加树皮含水量,减少发病率。

②冬季清园结合冬季修剪,清除园内病叶的枯枝,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病原。

③药剂防治。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深达木质部,再涂药:3―5°Be石硫合剂或2%硫酸铜液、10%碱水(碳酸钠)、10%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油膏。

四、枣锈病

枣锈病又称串叶病、雾烟病,是枣树的主要病害,属担子菌纲、绣菌目、锈菌属的枣层锈菌,在全国枣区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消弱树势,降低枣的产量和品质。

1、为害症状:枣叶反面或果上,感病叶片初期出现无规律的淡绿色斑点,进而呈灰褐色,并向上凸起,病斑褐色,密布褐色孢子,故称夏孢子堆。孢子堆一般直径0.4—0.5毫米,多发生主脉两侧,密度大时,叶片各个部位,甚至果面、枣吊上亦可见到少数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对枣叶有穿透能力,叶片随孢子堆破裂,引起大量失水而脱落。
2、发病规律:枣锈病主要以落叶上的夏孢子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6-7月份雨水多、湿度高时,夏孢子发芽,从叶片的气孔侵入,8-16天出现症状,并有落叶出现,到8月中下旬叶片大量脱落。发病的早晚与轻重,与当年的降雨量、温湿度关系极大。树下间作高杆作物,通风透光不良,发病早而重。发病先从树冠下部、中部开始,逐步向顶部扩展。

3、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不宜栽植过密,适度修剪,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②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③晚秋和冬季清理落叶,然后集中烧毁,清除初侵染源。④发芽前喷1次5°Be石硫合剂。⑤6月下旬发病期前先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40%新星乳油800倍液等杀菌剂消灭树上病源;⑥于7月中、下旬喷1次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发病期的8月中旬左右,选用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每百万单位对水6~8千克)或10%多氧霉素1000倍液交替使用,并混入80%代森锰锌(喷克,大生M-45、新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新星乳油10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使用深度见说明)每10~15天1次,至9月上、中旬一般结束用药。

五、核桃枝枯病

核桃枝枯病是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枝干。一般发病株率20-30%,严重的发病株率达到80%以上,引起大量枝条枯死,直接影响树体生长和核桃的产量、品质。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核桃树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严重时造成大量枝条枯死,产量下降。病害先从幼嫩短枝开始发生,然后向下蔓延直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色,后变浅红褐色,最后变深灰色。并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染病枝条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枝条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黑色短柱状物(即分生孢子)。
 2、发病规律: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病部越冬。翌年条件适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该菌属弱性生菌,生长衰弱的核桃树或枝条易染病,春早或遭冻害年份发病严重。
   3、防治办法①彻底清园。冬季扫除园内枯枝、落叶、病果并带出园外烧毁。用生灰12.5公斤、硫磺粉0.5公斤、食盐1.5公斤、植物油0.25公斤、水50公斤配制成涂白剂于冬季进行树干涂白。②加强管理。一是深翻土壤,当核桃采收后至落叶前进行土壤深翻,熟化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收功能,深翻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二是施足肥料,结合深翻每株成年大树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200公斤,6-7月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料。三是及时灌水,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③剪除枯枝。发现病枝及时剪除,带出园外烧毁。同时搞好夏剪,疏除密蔽枝、病虫枝、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发病率。④药剂防治。在6-8月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0-500倍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六、日本龟蜡蚧

日本龟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分布较广泛,危害多达100多种植物,其中大部分属果树。如:苹果、柿、枣、梨、桃、杏、柑桔、芒果、枇杷等。其繁殖速度快,繁殖数量多,3-4月就开始取食。同时它的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植株密被黑霉,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1、形态特征:成虫:雌成长后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4-5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初淡黄后现出虫体呈红褐色。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雄体长1-1.4mm,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1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腹末略细,性刺色淡。卵:椭圆形,长0.2-0.3mm,初淡橙黄后紫红色。若虫:初孵体长0.4mm,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灰白色,腹末有1对长毛。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7-10天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蜡角。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分化,雄与雌成虫相似,雄蜡壳长椭圆形,周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雄蛹:梭形,长1mm,棕色,性刺笔尖状。

2、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受精雌虫主要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春寄主发芽时开始为害,虫体迅速膨大,成熟后产卵于腹下。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为雄化蛹期,蛹期8-20天,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雄成虫寿命1-5天,交配后即死亡,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为害,至秋后越冬。可行孤雌生殖,子代均为雄性。

3、防治办法:①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检疫消毒。②保护引放天敌。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③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④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⑤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1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⑥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洒40%氧化乐果5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用8-10倍液。

七、枣瘿蚊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危害枣树、酸枣树。以幼虫吸食枣或酸枣嫩芽和嫩叶的汁液,并刺激叶肉组织,使受害叶向叶面纵卷呈筒状。不能伸展,被害部位由绿变为紫红,质硬发脆,逐渐干枯,造成落叶,枣头不能正常发育。

1、形态特征:成虫虫体似蚊,体橙红色或灰褐色,被灰黄色细毛。雌虫体长1.4-2.0 mm,头、胸灰黄色,胸背隆起,黑褐色,复眼黑色,触角灰黑色,腹部共8节;雄虫略小,体长1.1-1.3 mm,灰黄色,触角发达,腹部细长。卵近圆锥形,长0.3 mm,半透明,初产卵白色,后呈红色,具光泽。幼虫蛆状,长1.5-2.9 mm,乳白色,无足。蛹为裸蛹,纺锤形,长1.5-2.0 mm,黄褐色,头部有角刺1对。茧长椭圆形,长径2 mm,丝质,灰白色,外粘土粒。
2、生活习性:枣瘿蚊在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内越冬。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产卵于新生芽间。6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下旬老熟幼虫从叶瘿内爬出,入土化蛹,蛹期1~3天。7月上旬又出现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第三代成虫出现,至10月间第四代幼虫入土越冬。

3、防治方法(1)枣瘿蚊在越冬成虫羽化前或老熟幼虫入土时,地面撒施辛硫磷。(2)加强土壤管理,在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后,羽化前,翻挖树盘,及时锄耙,消灭越冬成虫或蛹。(3)在幼虫发生期,用25%久效磷1000倍液加思脲3号2000倍液喷洒,每15—20天1次,连喷3—5次或5月上旬至下旬幼虫卷叶为害期,喷2次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

八、柿棉蚧

柿棉蚧又叫柿绒蚧、柿绒粉蚧、柿毛毡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为害柿树的主要害虫.喜群集于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及果实下方表皮处为害,在嫩梢、叶柄、叶背等处吸食汁液.被害处呈黄绿色小点,逐渐凹陷木栓化成黑斑,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1、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1.5毫米,椭圆形,紫红色。雄成虫,体瘦小,长2.5毫米,紫红色。卵长椭圆形,表面附有白色蜡粉及蜡丝,密集卵囊内。若虫紫红色,体扁平,椭圆形,周身有短的刺状突起。

2、生活习性:每年发生4代,以若虫在2、3年生枝条皮层裂缝、粗皮下及干柿蒂上越冬。第2年4月下旬开始出蛰,爬到嫩芽、新梢、叶柄、叶背等处吸食汁液,以后在柿蒂和果实表面固定危害,同时形成蜡被,逐渐长大分化为雌雄两性。
3、防治措施:①早春柿树发芽前,喷洒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若虫。②4月上旬到5月初,柿树展叶到开花前,掌握越冬若虫已离开越冬部位,但还未形成蜡壳前,喷洒1次40%乐果1000倍或5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③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对柿棉蚧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当发生量大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广谱性农药,以免杀伤天敌。④注意接穗来源,不让带虫接穗引入。

九、花椒窄吉丁

花椒窄吉丁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是花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在花椒枝干皮层纵横蛀食,破坏输导组织,造成树势衰弱,严重被害后枝干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1、形态特征:成虫体具金属光泽。头顶表面有纵向凹陷并密布小刻点。复眼大、肾形、褐色。触角黑褐色,锯齿状,11节,触角周围及触角上生有白色毛。前胸略呈梯形,宽于头部,略宽于鞘翅前缘,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圆形凹陷。鞘翅灰黄色,上具4对不规则黑色斑点,翅端有锯齿。腹部背面6节;腹面5节,第一、二节愈合,棕色。雌虫体长9.0—10.5mm,头、胸黄绿色,鞘翅短于腹末,腹本背板端都突出明显。雄虫体长8.0一9.0mm,头胸黄褐色,鞘翅与腹未等长,腹末背板端都略突出。卵椭圆形,长0.80—0.95mm,宽0.45—0.65mm,乳白色,半透明。幼虫体圆筒形,长17.0-26.5mm,乳白色,头和尾突暗褐,前胸背板中沟暗黄、腹中沟淡黄。体末端具2尾挟,端钝,两侧具齿。蛹初期乳白色,后期变为黑色。长8.0-10.5mm。

2、生活习性: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3一10mm深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取食,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进入化踊盛期,6月初为成虫盛发期,6月中、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7月上、中旬为初孵幼虫盛发期。成虫在蛹室内停留3—4天后咬半圆形孔钻出,出孔时间以中午前后最多,从头露出到钻出洞约1.5小时,在洞口停留、爬行约1小时后飞翔。取食花椒叶补充营养,当天或翌日中午即进行交尾,雌雄均能多次交尾。幼虫孵化后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危害,形成不规则虫道。

3、防治方法:一是成虫羽化前,锯掉死树、死枝,及时烧毁,消灭虫源。二是成虫刚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这时喷射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1500倍液毒杀成虫,效果较好。三是幼虫刚蛀入树干时,被害处凹陷、流水(胶)、变黑,容易识别。用刀在被害处往里剜割,深达木质部,再涂刷40%氧化乐果乳油50倍并加入少许煤油的混合液毒杀幼虫。

十、草履蚧

草履蚧属同翅目棉蚧科,早春若虫上树,群集嫩芽吸食。致芽枯萎,树势衰弱,降低产量。主要危害柿树、杨树、柳树、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柑橘等花木。

1、形态特征:成虫雌虫无翅,体长10毫米,扁平椭圆形,似草鞋状,背面灰褐色,腹面赤褐色,被有白色蜡粉。卵椭圆形,黄色,若虫与雌虫相似,但体小色深。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毫米小被白色绵状物。

2、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 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一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寿命2~3天。雌性若虫3次蜕皮后即变为雌成虫,自茎杆顶部继续下爬,经交配后潜入土中产卵.卵有白色蜡丝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虫、成虫的虫口密度高时,往往群体迁移,爬满附近墙面和地面,令人厌恶。

3、防治措施:①人工防治:秋冬季节结合挖树盘,施基肥,挖除树干周围的卵囊,集中烧毁。2月初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皮,涂上宽约10厘米的粘虫胶,阻杀上树成虫、若虫,每天用刷子将粘附的死虫去掉,效果良好。粘虫胶可用棉油0.5千克,加热后放入松香粉0.25千克,溶解后即可备用。雌虫下树产卵时,在树干基部周围挖坑,里面放些树叶、杂草,诱集成虫产卵,然后烧毁。②化学防治若虫期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也可用上述药剂防治。

十一、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危害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主要危害油松、马尾松。

1、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23-30mm,翅展57-75mm;雄体长20-28mm,翅展45-61mm。体色为棕褐或深褐,斑纹较马尾松毛虫清晰。雌蛾前翅没有白色斑纹是和赤松毛虫区别的最明显的特征。中室斑点较小,亚外缘斑列黑色,各斑略成新月形,斑列常为9个组成,7、8、9三斑斜列,内侧衬有淡棕色斑。雄蛾中室斑点较雌蛾小,亚外缘斑列内侧呈棕色,触角鞭节淡黄色或褐色,节枝褐色。卵椭圆形,长1.7mm,宽1.2mm。初产时色泽较浅,精孔端淡绿色,另一端为粉红色,孵化前呈紫红色。幼虫初孵幼虫头部棕黄色,体背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54-72mm,灰黑色,体侧有长毛。额区中央有一块状深褐斑,各体节纵带上白斑不明显,每节前方由纵带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腹面棕黄色,每节上生有黑褐斑纹,两侧密被灰白色绒毛。蛹栗褐色或晴红褐色,臀棘短,末端稍弯曲,或卷曲,呈近圆形,雌蛹长23-32mm,雄蛹长20-26mm。茧灰白色或淡褐色,附有黑色毒毛。

2、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多以4龄幼虫在树根周围的枯枝落叶层,能活动的石块下、草根盘结和上面有覆盖物的林地凹坑中越冬。多卷曲成团。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5.7℃时,开始上树危害,6月中旬结茧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每只平均产卵234-628粒,8月上旬卵即开始孵化,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和群聚性,10月中下旬,幼虫下树越冬。成虫多于傍晚16-20时羽化,在当晚或次日晚交尾后即产卵。卵成堆产于树冠上部当年生的松针上。成虫有趋光性和周围林分迁飞产卵的习性。幼虫孵化时有取食卵壳的习性。1—2龄幼虫群居并能吐丝下垂。先取食卵堆周围的松针,将针叶边缘咬成缺刻状,造成枯萎卷缩,呈帚状针丛,一头幼虫一生约取食400—500根松针。油松毛虫每年有2个危害高峰期,即5月初至7月末;8月中旬至10月上旬。

3、防治措施:(1)树干胶带阻隔法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危害,所以必须于3月上旬以前完成此项防治任务。具体做法是在树干1.5-1.8米处,用砍刀环剥一圈20cm宽的粗皮后,缠2圈胶带纸,先缠环上沿,再紧贴缠第二圈,形成喇叭口状,胶带要拉紧,使之平滑,不留空隙,将上树幼虫阻隔于环带下无法上树,经过10-15天后饥饿幼虫无法吃食针叶,无力爬行而滚落死亡。

(2)烟雾剂防治若因树干胶带阻隔不及时或措施不力,造成幼虫上树,4月底以前可采用烟雾剂防治作为补充措施,即分沟系施用敌马烟雾剂,每亩施用1公斤,烟堆距离10米,使烟雾弥漫林内,使幼虫窒息致死。该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节省劳力,控制害虫,降低虫口。

(3)高压电网诱杀成虫7月下旬—8月中旬,在林内空旷地带,挂设高压电网,利用成虫趋光性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达到降低虫口,防止蔓延之效。

(4)人工拾茧7月中旬开始,发动群众,组织周边社会劳动力,人工采拾树下虫茧,减少成虫羽化,达到辅助防治,降低虫口,不污染环境之效,人工拾茧要持续一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