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政府信息公开>> 文件通知>> 局发文件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7日 点击数:671次
渭教基〔2015〕40号


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
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落实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单位:
现将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落实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县市区、局属各单位的实施方案,并于4月30日前报市教育局。
联系人:李涛涛 电话:2930839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
2015年5月5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落实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依据《吉祥坊体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渭教基〔2014〕59号)精神,落细落小中小学德育工作,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育在行动”理念,落实并践行“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以弘扬“华山风骨,渭水襟怀—尚德、务实、担当、创新”的渭南精神为主线,以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以挖掘渭南文化、弘扬秦东传统为内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一体化构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逐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体系。
(二)基本要求
按照“新要求 大实践”活动思路,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要着力把握以下几方面要求: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整体设计。推动课程设计(德育校本教材、德育家庭教材)、教师培养、资源利用和政策支撑的有机协调,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建设,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科学规划。依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确定小学低年级段为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段为认知教育、初中为认同教育、高中为自信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内容序列。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的传承创新。丰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三、内容形式
(一)完善中小学各学段教育内容的纵向衔接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4.开展以华山风骨、渭水襟怀为重点的渭南精神教育。切实增强维护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意识和作为渭南人的自豪感,培养青少年学生做尚德、务实、担当、创新的渭南人。
(二)完善“三个课堂”的横向贯通
1.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1)内容进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德育课、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总体规划,进课表、进班级、进班会。
(2)多学科渗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细化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地理等学科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应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3)鼓励开设专门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整合资源,利用区域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和校本课程。
2.加强第二课堂的课外教育建设。
(1)规划设计先行。加强第二课堂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确定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形成分学段的序列化活动指南和指导性规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合力共育核心价值观。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组织,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等场馆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风、教风、学风的育人功能,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3)培育典型,示范引领。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本区域、本学校的历史文化、校史校训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教育、仪式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一批学生文化社团。
3.充实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构建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体系,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密切互动,通过宣传引导和文化传播打造青少年学生喜爱的网络精神家园。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增强网络育人功能,提升第三课堂的辐射力,打造时时处处的育人空间。
(三)完善“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优势,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挖掘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
市教育局将利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渭南城区设立三所家长大讲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开展家校共育传统文化大展演,大力推进社会教育大课堂建设,合力构建“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加强渭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文化场馆学生艺术教育和实习实践平台。大力推动文化市场和产业与教育事业有机融合,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服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四)完善创新四类活动,深入践行“新要求 大实践”活动。
2015-2017年贯穿全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类活动主题是:“传承传统文化精粹,培育诚信厚德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具体从四个方面抓起: 
1.传统美德教育
(1)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歌曲”大家唱等多种活动形式,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不断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
(2)通过开展“三爱一守”好少年、“渭南好少年”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2.传统节日教育
(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2)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3.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1)构建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各校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各年级开展不同的国学教学内容,如一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学生诵读《千字文》、三年级学生诵读《古代名句选读》、《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组织教师读《大学》、《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构建诵读体系。
(2)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丰富诵读形式,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活动,即:每日开展“诵读经典一刻钟”活动,保证各年级诵读内容的落实;每星期开展一次“书写经典一刻钟”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写字教学相结合;将《弟子规》、《三字经》等引入传统音乐元素,利用班队会进行练习;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经典比赛,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班团会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排练,每年举行一次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每周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3)深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广泛开展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孝父母、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等话题,以诗文朗诵、快板、课本剧、美文说唱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把《弟子规》、《论语》、《礼记》、《孝经》等经典美文表现出来。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开展感恩教育“小孝星”演讲比赛,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诵读经典之星 ”、“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表彰活动。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将传统体育项目、绘画、书法、剪纸等国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热爱诵读。
4.秦东名人民俗教育
(1)加强秦东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充分发挥秦东资源优势,推进秦东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师生头脑”;将秦东传统名人名事、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2)培育秦东传统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陈列馆等载体,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3)做好秦东国粹教育。深入挖掘秦东文化。渭南物宝天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传统文化扎根于秦东的每一寸沃土。秦腔、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面花、皮影、石雕、剪纸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同州手撕面、合阳踅面、大荔带把肘子、饸饹等特色小吃数不胜数。各市县区要根据区域特色,挖掘渭南传统文化,编写县区级传统文化教材,让孩子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渭南人文。
四、实施步骤
按照“落细落小、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强化过程管理与指导,确保此项活动有序推进。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5年3月—4月)
印发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关于完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局直属各单位认真学习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并做好辖区内学校的活动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校校开展,师生知晓,人人参与。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1月)
各市县区督促学校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实施方案,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全面总结吉祥坊体育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活动工作,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加大宣传,形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评选表彰吉祥坊体育 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活动示范校和吉祥坊体育 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市、县、校三级优秀传统文化节目评选活动。2015年12月底前,以市县区为单位,向市局上报示范学校、先进集体、个人,推荐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具体事宜另文通知),同时上报活动总结。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市县校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与宣传、文化、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融入区域文化特色,对本县市区、本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做好整体部署和组织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积极拓展教育途径,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性。
(二)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设立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市教育局拟在吉祥坊体育 2015年基础教育规划课题中设立重大课题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支持市县教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通过课题带动、学术研讨、文化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智库建设,探索文化传承的模式创新,提升文化传承的效果和效率。各县市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和育人需求,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学科和相关科研力量,拟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10所,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推广和转化。
(三)加强评价督导
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评优评奖和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将教师在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和实绩作为教师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将学校在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整体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对县市区督政和学校督导范围,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