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吉祥坊体育 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来源: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9日 17:01:04 点击数:638 次 字体: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陕教职〔2016〕5号)和《关于2016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采集、统计与分析,现就吉祥坊体育 2016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和结构。吉祥坊体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县域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当前,我市教育部门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4所(不含限期整改11所),其中公办学校10所,民办学校4所,教职工2084人,在校学生15913人,国家级示范学校1所,省级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学校6所,省级重点1所,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民族音乐与舞蹈、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0多个专业。

今年我市中考报名43068人,市级制定的招生计划为:普通高中(含民办)28580人,中等职业学校14488人,普职比例为66.4:33.6,截止10月份我市教育系统中职学校录取新生7955人,位居全省第三。

(二)设施设备。吉祥坊体育 中职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508.32元/生, 较上年增加738.87元/生;生均实习工位数1.62台/生, 较上年增加0.03台/生;生均纸质图书69.12册/生,较上年增加2.62册/生。

(三)教师队伍。吉祥坊体育 中职学校教职工共计2084人,师生比为1:14。专任教师1706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369人,比上年度增加2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2%;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355人,比上一年度增加8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9%;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59人,比上一年度增加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5%;兼职教师225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3.2%;“双师型”教师418人,专业教师87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48%。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我市职业学校以就业准入制度为切入点,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实施职业培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鉴定工作。我市自93年以来,每年联合市人社局,对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拿到学历证的同时也拿到技能证,为培养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6年度学生文化课合格率在94.8%以上,比去年提高了约10%。专业技能合格率94.55%,比去年提高了约13%。对学业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补考。体质测评合格率在96.67%,比去年提高了约11%以上。毕业率99.52%,比去年提高了约10%。

(二)就业质量。吉祥坊体育 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信息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2015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3003人,其中就业人数为2832人,直接就业人数为2485人,就业率达到94%,对口就业率为85.77%,起薪在2001-3000元的占直接就业人数的51%。

2016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2408人,其中就业人数为2404人,直接就业人数为1286人,就业率达到95.71%,对口就业率为95.28%,起薪在2001-3000元的占直接就业人数的59%。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布局。结合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统筹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初步实现校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的格局。渭南技师学院重点办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工、机电技术、焊接等专业,承担市级部门的培训任务。合阳县职教中心重点办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器应用等专业。澄城县职教中心重点办汽车运用与维修、艺术教育、数控技术等专业。蒲城县职教中心重点办数控技术应用、西餐烹饪、焊接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专业。富平县职教中心重点办建筑工程施工、音乐、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韩城市职业中专重点办焊接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其他各县级公办职业学校依据各自办学优势重点办1-2个专业。

(二)质量保证。组织开展各类大赛活动,形成以赛促教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1、2016年4月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全市共有10所学校62名教师参赛,36名教师获奖。并择优推荐24名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共有21名教师获得了荣誉。其中,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19人获奖,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1名;课堂教学比赛2人获奖,三等奖2名; 2、2016年5月组织开展市级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确定29名教师为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推荐我市7名中职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评选,其中3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3、认真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择优推荐165件学生作品参加省级竞赛,22件作品获奖,二等奖3名,三等奖19名。我市荣获第十二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4、组织全市54名学生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活动,共有35名学生获奖,二等奖10名,三等奖25名。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推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氛围,全面提升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今年安排90名中职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省级培训,着力提升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我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多数职业学校都与全国五百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使职业学校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目标,企业为学校提供了部分教学实训设备和实习费用。校企合作实现了生产车间与实训室紧密结合、课堂理论和生产实践同时进行,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研究,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学生就业对口率达到95.28%。

(二)学生实习情况。本学年度,我市中职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或学生家长签订实习协议,由学校实习顶岗教师统一带领学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2016年合阳职教中心学校与陕西华山户外运动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该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提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成了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年培训500人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收益在800万以上。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16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2408人,其中就业人数为2404人,直接就业人数为1286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1118人。直接就业学生1286人,在本地工作642人,占到毕业人数的50%。职业教育培养的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区域内新增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运用与维修、餐饮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已成为主力军,职业教育为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二)社会服务。目前,我市人社系统现有技能培训机构52所,创业培训机构20所,职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8所;近三年累计完成就业培训10万余人,创业培训9241人,技能鉴定7.5万人,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计开展技能培训348余次,培训数达到22001人/次。

(三)对口支援。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和资助政策,一是对所有参加中职资助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政策、熟悉政策,提高他们搞好中职资助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建立机构,到目前为止,市、县、校都成立了中职资助工作机构,确定了专门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三是扎实开展了中职资助工作,落实了中职资助专项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学生人人都能享受资助政策。

六、政府履责

(一)经费。吉祥坊体育 职业教育经费已经纳入财政预算。吉祥坊体育 已经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免学费中省财政补助标准每生每学期800元,2015免学费学生占全日制学生的93.27%,市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助学金标准每生每学期1000元,本年度享受助学金的学生占全日制一二年级学生的20%,市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教职工工资由市、县财政统一足额发放。

(二)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制定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实行中考网上统一招生、规范高中阶段招生行为等方式,使我市中职招生数从2014年的最低谷已逐步增加。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澄城县职教中心

努力破解农村县级职教中心发展困局

——办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为了有效破解发展困局,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坚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顺应市场形势需求,满足广大群众愿望,不断深化办学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着力推进了以办学模式、专业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办学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澄城职教特色、与中央顶层设计一致、被誉为澄城范式的“职普融通、分类推进”的办学新路,为学生成长成才打通了升学和就业通道。

一、着眼学生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和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层面上拓宽视野、寻求突破,创新出了“一次招生、两次分流、三种选择”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了成长、成才、成功的立交桥。

“一次招生”即学生入学后按照综合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两次分流”指的是在第一学年末,实行第一次分流,由学生决定继续上综合专业还是学习专业技术;第二学年末进行第二次分流,让学生决定参加普通高考、高职单招还是学习专业技术。

“三种选择”指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参加高考、高职单招或自主招生考试、学习专业技能。

一种选择就是一次发展机遇,多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学校试行的这种办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既拥有和普通高中学生同样的深造机会,也拥有了掌握一技之长,随时选择就业的发展优势。

二、发展学生专长,创新专业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学校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宽窄并举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的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实现专业结构的“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 模块化教学,促进学生由职业人向社会人发展。

“宽基础”是指对一年级的新生全面开设基础文化课,辅之必要的通用技术课,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一定的选修课。

“活模块”是指二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之后,向纵深方向拓展专业技能。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潜在能力以及就业愿望,灵活选择相应的专业模块。

“多方向”是指学校教育教学紧贴学生的实际,为他们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的机会和发展之路,把学生培养成既能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又能进入高职院校深造,还能进入大、中型企业就业,更能自主创业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适应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一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因此,从增强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个性发展的教学原则,积极推行了“低起点、小坡度、多台阶、严要求”的教学模式。

“低起点”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以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基础为起点开展教学工作。

“小坡度”就是在处理教材难点过程中,知识之间要平稳过渡,平滑连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

“多台阶”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增加过渡环节,减少知识跳跃的阶梯高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水平。

“严要求”就是要在课堂内外,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从严要求。

四、着力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推行“专业+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质量,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形成了职业教育独有的教学特色。

所谓“专业+特长”,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夯实专业基础和发展个性特长两者的共赢。这种模式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二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多元化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实用人才。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创新实践,学校各项工作都已跨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令人触目的办学成绩,学校办学赢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学生家长的信赖和赞誉,学校也先后被中共吉祥坊体育 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连年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中共澄城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满意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优秀学校”。目前我校这一重点课题已经在省教科所完成了课题结题工作,并在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做了专题交流,《中国教育报》也以“趟出破解农村职校生存困难的新路”为题报道了学校“职普融通、分类推进”的创新实践案例。

案例二: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实施“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设

——创新服务模式 推进转型发展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助力县域产业新调整,培养农民增产增收新动能,营造建设新型农村新气象,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综合功能,合阳县职教中心实施了“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设”,将学校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一、主动担当 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合阳县职教中心坚持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和社会服务并重的办学思路,利用自有设备,并新投入600余万元,在县工业集中区建成合阳县职业培训中心和数控专业实训基地、服装专业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理论、实践和市场供需相结合的“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一中心、三基地”,向上挂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寻得技术指导;横向联合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培训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向下利用已建构的以学校为龙头、以12个镇街成技校为骨架的职成教网络,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和社区群众,“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二、贴心服务 助力地方发展

职业培训中心,面积1180平方米,建有微机室、理论教室、阶梯教室和多功能厅。主要功能是支持全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在职培训、下岗转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和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理论培训。中心与县商务局、工信局、中小企业局、残联、妇联等部门展开合作,持续对县域内创业青年、企业销售人员、富余劳动力、在岗与转岗职工进行了电子商务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精准农业和农村电商,创造了就业岗位,化解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信息化带来的红利。培训中心建有综合信息平台和远程教育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网络学习空间实时交流功能可基本满足群众个性化学习的需求。2016年,培训中心共培训各类人员2900人(两后生1200人,其他1700人),指导镇街成技校培训人员合计5018人。

学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甘井镇山梁核桃合作社、坊镇伏羲源富硒苹果合作社、新池富源红提葡萄合作社、甘井镇久佳种植合作社等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签订长期培训协议,免费在各个生产节点为他们送去所需的知识与技术,提高了我县果农的管理技术和果品生产的商品率。基地涉农教学点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园区和镇街,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现代管理人员。

三、基地共建 校企合作开新局

数控专业实训基地,面积1400㎡,自有机床、车床50余台,在满足在校生实训需求基础上,常年面向社会展开培训,同时承接来料加工。学校与陕汽集团签订共建共享该基地,基地既是陕汽的生产车间,也是学校学生的实训车间,陕汽工人兼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共建基地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密切了校企合作,学生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实训,以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稳步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教学成本也得以节约。陕汽的引入,创造了100余个工作岗位,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

服装专业实训生产基地,与华山户外制衣有限公司共建共享,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做学合一”,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在妇联、残联等部门协同努力下,基地已展开招生培训,解决了部分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开放性、多元性的“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增进了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促进了工学结合与校企融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合阳小微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合阳职教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案例三: 富平城乡建设高级职业中学

彰显职教特色 服务社会经济

——职业教育特色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富平城乡建设高级职业中学、富平县技工学校1982年由高中改建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函授及各类中短期岗位培训为一体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11月被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评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十佳职业院校”,2011年获全国职业教育成果展一等奖。2012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支持的50所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总占地面积52亩,总建筑面积18279平方米。建有微机室、舞蹈室、电钢琴室、建筑及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电子实验室等教学管理及专业场所1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0余处。

学校具备一支力量雄厚,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现在编教职工11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0%,高级教师21人,双师型教师25名,学科带头人5人,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稳步发展。

学校根据市场和地方经济需求灵活办学,主要开设建筑工程、艺术教育、机械加工、电子商务、光电、高职升学等6大类15个专业。其中工业与民用建筑、机械加工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现在册学生1000余人。

二、办学特色

(一)特色化育人模式,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近年来,学校积极倡导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的理念,充分发挥多样化、特色化管理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2011年10月,学校正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外聘退伍军人为教官,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对学生的军事化训练和管理,使学生的宿舍整洁了,言行举止规范了,学习认真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校园处处彰显出的是军人作风。

2013年5月,学校组织人员赴贵阳建校交流学习。暑假,聘请上海专业的培训团队,对全体教师进行“非专业能力”培训,主要从沟通、协作、思维方式、团队建设、习惯养成等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向全体教师做了面对面的培训演示,使教职工受到很大启发,学校因此成立“非专业能力培训小组”,并与2013年11月,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非专业能力”拓展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个人整体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达到了“准军事化管理”规范言行,“非专业能力”提升素质,全校上下呈现出一片生机。

(二)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层次。

自1996年起,学校积极推行联合办学模式,先后与蒲城师范学校、西安建材工业学校、青岛博益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政工程学校等省内外专业名校开展联合办学,到2005年,在校生人数已突破1000名大关,招生形势喜人,连年出现爆满现象。2007年,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在我校设立“富平函授站”, 开设大专层次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2009年又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联合办学,开设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2011年3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富平函授站”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评估验收。2013年3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富平分院”在我校正式挂牌,标志着我校办学层次的再一次提升。

(三)依据市场设专业,实现成功转型。

学校不断进行市场调研,调整发展思路,理论实训并举,实现了由联办到校本专业的过渡。工民建专业学制灵活,面向成人及在岗人员开设大专班,面向高中毕业生开设两年制班,面向初中毕业生开设三年制班,使该专业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40%,报名学员范围由县内扩大到周边县市甚至省外。2009年,将联办机电专业改制为三年制机械加工专业;2010年,与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富平陶艺村建立合作关系,开设陶艺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陶艺制作专业人才。 2011年6月,陶艺专业学生作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成果展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优秀奖四项,原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等领导也亲临我校展位前驻足观看,给予肯定。2014年4月,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荣获工程测量项目团体二等奖,张泽扬同学荣获CAD制图项目一等奖。

2016年9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开设电子商务(网店运营方向)专业,派4名骨干教师赴陕西银行学校学习,为专业开设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市场考察调研发现,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当今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成为了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新话题。基于此种情况,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多次赴沿海及省内知名企业、知名院校考察,制定方案。最终投资120万元,建成工业机器人实习车间,现设备全部安装到位,投入使用。

(四)全方位开拓渠道,促进学校多元化发展。

学校根据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加大教学改革及实训力度,积极开展中短期培训、岗前培训、涉农服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及社会各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1、2014年9月,学校开设职业高中升学班,为职业教育学生打通了从中职、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建立起了多项选择、适合自我、自主学习、自我成才的立交桥。

2、2015年,学校通过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和人社局验收,被确定为“吉祥坊体育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开展富平县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8期,培训人员达20000余人次。

3、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项目。在富平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教部和县域内多个行业积极联系,开展校外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对陕富面粉、红星乳业、富平水泥、黄河宾馆、农机酒店、卫生陶瓷工艺厂等多家企业员工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次达1500余人。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员工素质,促进了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2016年,学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对地处富平偏远山区的白庙中沟村、东沟村贫困户150余人进行免费送教下乡,主要针对当地农作物、果树的培植及农副产品加工进行培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4、为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学校积极联系县扶贫办,申请开展“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对农村贫困户和学校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培训实用技术,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升了就业竞争力。该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目前共开班培训3期,累计培训240人。

三、发展规划

目前,学校计划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及市场需求,逐步过渡到高等学历教育;加强和完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加大教学改革及实训力度;在加强学生技能实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产教结合”模式,建设新的校办产业链,重点专业开办校办工厂,将技能实训、生产加工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中短期培训、岗前培训、涉农服务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及社会各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服务三农,服务社会。

八、学校党建情况

组织各县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中职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工作思路,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推进中职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较低。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制造2025,但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思想问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同时,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市各类职业学校数量多,但大部分学校都是500人以下的规模,这些学校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专业设置类同,难以满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

3、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市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靠的是中、省的职业教育专款,这些专款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功能不全,基础薄弱,缺乏规模效益和吸引力,要使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转化为优质职教资源,需要大量经费支撑。资金投入力度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4、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影响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全市职业学校的整体师资状况来看,职业学校教师主要来自普通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双师型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现任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大多是由理科文化教师改行而来,能胜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理论教学,但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学生技能训练课程,缺少相应的双师型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强中职资源整合力度。在全市推行“1155”职业教育规划体系:“1”,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创新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指导集团内各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负责开展全市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才、场地和技术支持,全力做好中、高职教育“3+2”连读衔接工作。“1”,以渭南技师学院为全市中职教育核心,重点办好韩城、澄城、合阳、蒲城、富平5个区域性综合性职教中心。以华阴、华县、潼关、大荔、白水5个县级职教中心平台,采取长短结合,重点开展非学历职业教育,面向当地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2、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根据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通盘考虑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开展专题研讨会,各县、校建好特色专业,逐步实现校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的格局。

3、优化调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结构。为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全市将尽快开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工作,按照省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每20万人保留一所普通高中的规定,合理布局、优化调整各县市普通高中,落实职普招生大体相当要求,为职业教育发展留足招生空间。同时,结合职业学校布局规划对于基础能力弱、教育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校将逐步取消全日制学生招生资格,主要以开展短期培训为主。

4、着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探索建立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岗位计划,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定扩大职业学校招聘教师自主权、鼓励招聘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政策,由同级财政承担职业学校外聘教师所需的工资。二是联合人社部门建立先进校、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办法招聘教师,吸引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确保职业学校教师待遇标准与同级普通学校教师相当。三是要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5、加强职业学校内涵发展。一是加强学生管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制定和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二是实行课堂改革。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课堂实践操作能力,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三是加强德育工作。不断促进德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德育教研工作,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学生德育教育与学习生活、顶岗实习、社区服务等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积极营造职成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继续开展“职教活动周”、“职业学校进初中”活动、印发《渭南教育研究》(职教专辑)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职教方针政策、典型经验、优秀毕业学生,充分展示职教师生的精神风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吕欣怡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