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wellbet吉祥官方网站>> 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

吉祥坊体育 西北理工职业学校2021年度质量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1日 17:07:08 点击数:0 次 字体: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吉祥坊体育 西北理工职业学校是2000年6月经吉祥坊体育 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寄宿全日制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12月被吉祥坊体育 人民政府命名为标准化学校,2020年11月被评估为教育质量提升“316工程”达标学校,2021年深入推进陕西省“双达标”抽检验收工作,是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认定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发电集控运维、WPS办公自动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院校,学校位于“三园一城”的吉祥坊体育 经开区,总占地55000㎡,总建筑面积28000㎡。

学校现有教职工68人(含校级领导5名),科任教师57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学历41名,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15名,“双师型”教师29名,突显大数据、电力、铁路、化工四大特色专业。

因材施教分类管理。依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特长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与管理。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升学就业齐抓共管。

本科升学励志部:学校与西安五大名校名师合作,打造95%以上毕业生升入国家统招本科院校,初中起点三年制本科升学,高中起点一年制本科升学;全封闭式管理,禁带手机进校。

精品大专教学部:以学校骨干教师、班主任管理为主体,实行严格全封闭式管理,周一至周五禁止使用手机。

高薪就业教学部:根据学生所学大数据、电力、化工、铁路专业特长,实行课堂理论教学与合作企业实习相结合,完成学业,对口就业。

1.2学生情况

截止2021年8月31日,学历教育在校生408人。其中男生245人,女生163人。设教学班11个。电力专业51人、化工专业33人、大数据87人、铁路208人、民族音乐与舞蹈29人。师生比1:7。2020年毕业生159人,其中36人单招以升入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示范高职为主;就业学生123人以山东魏桥集团、大唐热电联产、陕西恒盛诺德高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迪科数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电力、化工专业为主。

1.3教师队伍

科任教师57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本科48人,专科5人;本科以上占比91.2%;

公共基础课教师26人(思政课教师6人)、专业技能课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29人(占比50.9%);

职称:高级18人(占比31.6%)、中级35人(占比61.4%),初级2人;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8人(占14.0%)。

1.4设施设备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有教学楼一栋,男公寓楼(卧龙居)一栋,女公寓楼(栖凤阁)1栋,五大专业实训室6个;并设有微机室(100MP校园网)、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室、社团活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师生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广播室、档案室等,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各类仪器、器材及设施配备均已达到标准。部室使用率均达95%以上。

师生食堂三个,设施齐全、安全卫生,餐饮工作及管理人员持证上岗,能解决和满足学校所有师生员工饮水、吃饭、取暖问题。学生有宿舍187间,宿舍配备空调,钢架子床、一人一柜,统一床上用品,洗刷生活用品统一摆放,住宿面积达到国家标准。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五育并举,德育先行,智能并重,全员育人,全面发展。

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开足开齐一系列德育课程——职业道德、礼仪、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岗前教育等。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加强。一是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主旋律,使德育工作经常化、序列化、规范化。坚持用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及学科渗透、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师生做报告,班主任经常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定期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学生做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已经形成。三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礼仪周及社团活动、参观革命圣地、演讲比赛、作品比赛等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广泛提倡写规范字、讲普通话、说文明语,营造提升修养、团结友爱、发展特长的氛围,评选奖励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

其次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各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学困生转化成效显著。2020年3月分类考试90%以上被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录取;2020年7月吉祥坊体育 中等职业学校统一质量监测,学校取得全市排名第6的可喜成绩; 2020年7月山东魏桥就业学生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再次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学生身体发育正常,心理健康成长,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逐年提高。

学生操行合格率达到98%以上。每年学生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各专业毕业率95%以上,体质测评率达97%以上。

2.2在校体验

2021年是学校“双达标”验收年,也是“学生满意度建设年”。11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一些数据显示: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93.5%、对专业学习满意度97.5%、对实习实训满意度98.5%、对校园文化满意度97.5%、对学校开设的社团活动满意度98.5%、对生活满意度97.5%、校园安全满意度99.9%、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5%。

2.3资助情况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发放标准和发放方式,学生资助金发放安全、规范、有效。同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2020年秋季发放助学金44000元,精准扶贫资金33000元;2021年春季发放助学金44000元。

学校高度重视扶困助学工作,要求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实地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期间开展“一帮一”帮扶专项行动,要求每位帮扶教师不仅帮扶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怀他们的心智情感、启迪他们知恩感恩情怀。鼓励他们要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善于吃苦、勇于开拓,以各种方式积极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坚持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历练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坚定知识改变命运,拼搏赢得未来的信念。

2.4就业质量

2021年度就业率达99.9%,创业率占0.1%。其中对口就业率100%。就业满意度95%以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95%。2021年度初次就业月收入4500元,全部缴纳“五险一金”。

2.5职业发展

学校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以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为主要课程内容的课程体系,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根据专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订单制”、“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引下开展职业岗位体验、实践和提升,逐步掌握专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另外,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产教融合,有效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学生通过不同岗位的转换,实现对岗位能力的迁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学校多途径塑造了浓厚的有文化、艺术、科技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学生活动,以创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学生活动为依托,构筑健康的育人环境,打造我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德育课堂。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调整动态

根据经济发展战略,大力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按照“骨干专业突出,办学特色明显,育人质量一流”的思路,对专业设置和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多个专业,调整为现在的5个拳头专业。电力设备运行与检修专业(电力系统方向)、化学工艺(工艺流程方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方向)三大精品专业,建设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可操作性强,均开启了“1+X”证书制度。

3.2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基础课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界限,进行专业嫁接,培养复合型人才。按照快速夯实基础、稳步强化技能的要求,梯次安排教学进度。文化课、理论课、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按照5:5安排,突出技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新工艺、新技术和实用性技术的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学得来、用得上,保持了教学的先进性,1+X考证率大大提高。

(2)专业设置

根据发展需要,学校开设了5个专业,电力设备运行与检修专业(电力系统方向)、化学工艺(工艺流程方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大数据方向)、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方向)、铁道运输服务(高铁、地铁乘务方向)。

(3)师资队伍

共派出20余名教师深入有关高等院校和兄弟学校进行深造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了解掌握新科技动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定期把专业教师派送到有关生产单位,强化动手能力锻炼,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措施,促进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过渡。截止目前培养“双师型”教师15名,满足了专业教学需要。着眼于职教发展,积极推动教学、教研、教改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致力于教师总体素质提高。素质决定一切。教师的总体素质,决定着办学质量。一方面结合全市教育系统师德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深入扎实的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强化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带动和鼓励教师加强学历、业务进修,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运用先进的模式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学历达标率、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4)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渗透职业标准要求,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充分反应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建立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项目结合起来,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西安迪科数金有限公司合作推行了“3+3”(一学期3个月在校学习专业知识,3个月在企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将大数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上来,收到了学生、企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6)信息化教学

学校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建有校园网、校园演播室,安装无线局域网收发设备,接入联通网络,实现校园全覆盖。学校现有多媒体演示教室10个,教室设施设备齐全,具有良好的通风、调光和音、视频效果,接入互联网,控制台能够控制多媒体演示教室所使用的话筒、灯光等设备,设施配备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7)实训基地

学校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建有电力、化工、大数据、高铁、幼教实训室,教学活动场地占地和建筑面积符合规定,设施配各符合专业设置标准,满足实验、实习实训教学需要;学校重视学生实训,理论40%,实践60%。建成校外实训基地,恒盛诺德化工专业、陕西秦岭电厂电力实训等。

(8)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设施除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高配置计算机和一体化编辑机外,还配备一系列图像、动画、音视频和编辑软件,百兆接入校园网系统,海容量的储存系统和各类服务器群。依托互联网,最大化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优质资源远程共享。

立足于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设融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素材于一体,视频资源与文字资源相结合,名人、名家、名师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满足对接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的教学资源库。

(9)教材选用

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条主线,建立教材选用委员会,建有教材选用程序和制度。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的教材在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国家目录当中选用(语文、历史、政治);专业核心课程,一部分从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一部分校本教材。

3.3教师培养培训

“内培外引”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每三年必须到专业对口的生产一线脱产学习半年,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专业建设教研组,负责管理和考核脱产教师的学习。与此同时,提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积极引进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可以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并与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教职工岗位职责激励和考核方案,大大调动教师积极性。高级以上技术职称,每月补助200元。

3.4规范管理情况

(1)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教学工作管理规范》、《西北理工五育并举实施意见》、《学生管理工作规定》等制度,汇编成册。

(2)教学管理

学校教学组织机构健全。成立由校长直接领导的教学督导管理小组、校级考核委员会、素质教育小组,职能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每日对标督导、检查,每月6号前汇总上个月绩效考核结果,做到日清月结。以付茂荣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深入课堂,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通过与教师交流、研讨,在学生中调研走访,针对课改中存才的问题,建立清单,认真剖析原因,积极商讨对策,逐步销号。

同时设立了教学诊改办公室,由教学副校长魏增虎、韦文涛负责安排部署、检查指导。教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教学活动,下设公共基础课组(含思政课)教研组、专业技能课教研组。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又协调联动,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

(3)学生管理

“5544”管理体系卓效显著。——推动优化“五项必要改革”、“五种能力”建设;坚决保障“四个关键标线”、强化“四育人”。

“54321”德育体系——“五育并举”;坚决保障“四化”;发挥“三结合”、“两个更新”;围绕“一个中心”德育工作。

(3)财务管理

全面落实教师待遇,全体教职工的工资(含基础性工资和绩效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以及政策性补贴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每学期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都能及时落实到学生身上,保障了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学校严格执行收费备案政策。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预算、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专用基金、资产、债权债务和财务清算等管理。学校坚持民主、规范、节约的原则,建立校务公开、收支公开、教代会审议制度,定期接受审计监督,坚决杜绝账外账,禁止私设“小金库”,无违纪现象。

(4)后勤管理

学校重视师生的生活,设有净水机,开水器,全体免费为学生、教职工提供开水。学校餐厅自行经营,要求从采购、存贮、加工、留样、消毒等环节规范食堂管理,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为师生提供可口、价廉、卫生、安全的饭菜;严禁将腐烂变质的食物供应给学生和教职工,校行政办定期检查,确保师生正常生活。

(5)安全管理

建立了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一是夯实安全工作责任,校长是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安保处负责,政教处(学生会、团委)、教务处、总务处、经开区公安分局、防疫部门、药监局等政府部门联动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校长与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食堂从业人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监护人)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二是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政教处经常对学生进行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踩踏、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食物中毒、防侵害、防偷盗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同时各班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警钟天天敲,防范工作时时抓。三是加大了门卫检查力度,严格实行外来人员检查登记跟踪制度。组建了护校队,制定了防范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方面的措施和预案,落实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定期开展紧急撤离疏散演练活动,护校队加强校园内及周边日常巡逻。经常对校内和周边安全隐患以及学生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一方面选拔优秀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科研探究水平的教师,组件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另一方面,外聘行业人才与各相关专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接,引入先进人才来校任职科研领军人,稳步推进教科研工作。另外,对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依托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深化产学研对接。

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教科研活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校级公开课评选活动,每年要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每两年要在正式专业期刊上刊发论文,对学科带头人,还要参与完成校级教学、科研课题,三年内完成市级以上级别课题,同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7)管理信息化水平

为保障数字校园的实施,学校组建专门的信息化组织机构。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及数字校园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划,研究决定学校信息化及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实施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统筹、协调全校信息化工作;其次,设立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数字校园规划的实施,包括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用户服务与培训,以及数字资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校园网络安装并开通了办公应用、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数字化信息平台。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基本到位,使用普遍,教育教学效果较好,有近60%的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5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规范开设德育课程,一、二年级分别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哲学与人生》、《创业意识与实践》、《心理健康》等课程,每周2课时。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努力挖掘德育内容,体现德育教育。语文、数学、英语、技能等各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孝敬父母、热爱劳动、民族团结等的教育;音乐、体育、美术、健康等课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高生活,学校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自律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2)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走廊文化墙,根据学校的特色,分别赋予四个楼层不同的主题——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四楼铁运特色专业建设;三楼职教本科升学;二楼中高职贯通培养;一楼大数据专业就业导向。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全面展开第二课堂。学校文学社、广播站、艺术团、体育美术兴趣小组都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学生积极性极高,这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每年定期开展运动会、庆国庆、元旦等体育、文艺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墙报比赛、球类比赛等活动极大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获得了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发展特长的广阔平台;积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让学校每一处空白都活起来,营造和谐、竞争、向上的深厚文化分为,形成班级精神核心力。

(4)社团活动

学校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实行“五定”管理——定内容、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目标。成立了学生音乐、美术、篮球、绘画、文学社等10个社团,开展灵活多样的音乐拓展、绘画、手工制作活动,比如“做红船”、“衍纸画”、“党史手抄报”等活动。

(5)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通过政教处、团委会强化对校学生会的指导,积极拓展学生会的自主管理空间。学生会的干部、成员们除了做好学生会内部的日常工作事务外,并要参与协助校团委管理团委档案关系,班级板报宣传的任务布置、评比和校内外学生活动的宣传造势,学校公共卫生区、班级卫生的督促,参与学校政教处的夜间巡逻,校内文体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后勤工作,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活动开展和社团评比等。

3.6党建工作

校党支部以“三定五联”加强组织建设。“三定”指的是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及党建思路定学校党建计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定党建项目、围绕师生实际需求定岗位。“五联”指的是校企联合,开展产教融合,发挥职教服务功能;校村联合,结对帮扶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党员联片,校园分岗位落实责任,营造安全稳定环境;师生联心,党员联系困难教师和贫困学生;党群联动,以党建引领带动工建、团建、妇建共同发展。

以“三考双评”促进民主评议。“三考”指的是通过双向述职考书记;通过支部党建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考支部;通过先锋指数考核、“闪光言行”、党员民主评议等考党员。“双评”指的是对照组织活动开展日常评、对照目标责任开展年终评。在学校党组组活动内,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良好,每年的党员星级评定都公正、民主、顺利地开展。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分别与山东魏桥集团、陕西秦岭电厂、迪科数金集团、渭南经开区中垦乳业、经开区恒盛诺德化工企业等县内外十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实施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委托招生,占在校生90%以上,使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借助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还加速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学效益十分明显。同时采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学校和家长共同签订三方协议,采取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骨干做讲座、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企业有了“量身订制”的后备人才。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设立就业指导处,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使实习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实行产、学、研、训、赛一体,开发“实习产品”,将“消耗性”实习转变为“生产性”实习,推动学校成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

2021年度,学生赴江苏新能源企业实习,由于受制度约束,不敢轻易离职,转而努力去适应工作环境。工作三个月后,这部分学生大多能基本适应岗位工作,单位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因此工作越来越顺利,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其乖乖女座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都有大幅提高,单位对能坚持实习的学生给与了极大的肯定,并提出毕业后留用的意向。学生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使企业节省了用人成本,也为学校赢得社会好评。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西北理工开展和组织与企业“零距离”的教学,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机制。按照“企业指导专业——专业服务企业”的模式接轨专业对口企业,目前参与的行业企业已有吉祥坊体育 草编协会、迪科数金集团、魏桥集团、秦岭电厂、恒盛诺德化工企业等。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改革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改革评价机制,实行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累计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1500人次,毕业生毕业证获得率100%,“双证”获得率95%,就业率达99.9%,用人单位满意率97%,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5.2社会服务

自觉嵌入本地经济和产业结构之中,以技能应用性特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向市场把握发展趋势,推进开门办学,引入更多的行业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主动承担市场导向下技术积累和技术研发的任务。目前已经与经开区恒盛诺德企业对接,承担企业职工的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

5.3对口支援

采取“3+3”分段培养模式,以“订单”形式与陕铁院学校联合招生;与迪科数金联合招收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与经开区企业确定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电力、幼教专业为联合招生专业。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每年自筹经费5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包括设施设备更新添置、教学科研、专业课程改革、教材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等。下一步将深化产教融合,结合企业开办校内工厂,为学生熟悉现代企业工作环境和反复进行技能培训搭建了坚实的平台。解决学生校内实训设备缺乏问题,同时兼具生产功能。解决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和实训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

6.2政策措施

经开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中职学校免学费学生以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为后期的资助工作奠定了基础。学校90%以上的中职学生来自农村,一是免学费3年(除艺术类专业),每人1600元/年;二是20%的家庭贫困学生享受助学金;三是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每人6000元

7.特色创新

54321”德育体系——“五育并举”;坚决保障“四化”;发挥“三结合”、“两个更新”;围绕“一个中心”德育工作。

“五育并举”:

开学伊始,校长作了“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五育并举,谱写西北理工质量提升新篇章”的开学第一课报告,并发布了《西北理工五育并举实施意见》,全体教职工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学校积极健康发展。教务管理办公室,按照《西北理工五育并举实施意见》,将德智体美劳占用课时分解纳入课程计划表教学。其中:德育占8%(总学时480课时);智育占66%(总学时3960课时);体育占8%(总学时480课时);美育占8%(总学时480课时);劳动占10%(总学时600课时)。

增设礼仪、书法、绘画(衍纸)等课程,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体育每周3个课时,活动频繁,学生身体健康、体质健康达标率97%以上。

坚决保障“四化”:

“四化”——教育内容层次化,教育活动系列化,教学安排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学分类编班、因材施教;社团活动,弘扬个性特长,激发学生潜能;教学每日规范,注重1+X实效。

发挥“三结合”、“两个更新”:

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三个维度的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政教管理办公室严格落实《西北理工学生每日计划表》,从起床、内务整理、上课到晚寝,全程班主任跟进督促管理;

(2)运用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比赛、手抄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我的中国梦”、“最美校园之声”、“中华经典诵读”“党史背诵”等主题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将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延伸,办好家长学校,每周三举办系列讲座——《弟子规》、《礼仪》、《二十四孝》等,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并广泛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形成家访制度,鼓励教师以家访的形式走进家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4)将德育工作由学校向社会延伸,与社区和公共文化场馆(养老院、司马迁祠、国防教育基地等)签订文明结对共建协议,加强了校外活动场所与学校的双向联系,促进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

两个更新:即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西北理工教职工包联宿舍安排》,要求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德育大观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既让学生成为技能能手,又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依托五个载体:“学科教学、思品教育、实践基地、自治管理、特色活动”。分三个步骤实施:“先抓行为转变,再抓习惯养成,后抓品质提高”。

通过系统而扎实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形成了“励志、博学、致远、创新”的校风,“比学、赶帮、自立、自强”的学风。2021年7月,吉祥坊体育 统一质量监测文化课考试中,全市前10名我校跻身2名;前100名跻身6名。

良好的素质教育,扎实的技能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校招生勤学办对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网络和跟踪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毕业生备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得到了家长、社区的一致好评。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今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经费不足,二是专业师资短缺。三是内部设施不齐全。四是招生难。

改进措施:在“双达标”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強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管理软实力,增强学校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曹晓莉 【打印文章】